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印度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学到了
前言:中美大势,印度、越南高速崛起,各种碎片化的信息不绝于耳。作为一个受过一定经济学教育的经济学爱好者,最终某日突发感慨,聊以陆游的名句“位卑未
前言:中美大势,印度、越南高速崛起,各种碎片化的信息不绝于耳更是令到我身边许多同学好友更趋焦虑作为一个受过一定经济学教育的经济学爱好者,最终某日突发感慨,聊以陆游的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自勉,希望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该问题略尽绵薄之力。
现在对于印度发展存在2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忧心忡忡,对于印度的某些高度增长现象失之于过度敏感他们中某些人还有在印度工作的经历(当然还是在印度发达地区),这就更加坚定了他们眼见为实的信念另外一种声音,就是对印度还是抱相对轻视的态度。
毕竟从宏观总量指标来看,中国还是占很大优势特别是2021年人均GDP,印度还不如孟加拉;此外,印度常年的贸易赤字,也使得其成为出口大国的梦想看似不自量力其实,从笔者角度来看,上述2种声音皆有道理:印度是一个分化差异极大的国度,事实上以前的奥匈帝国、俄国、中国都曾出现过类似现象。
哪怕是15年前,一个外国人在北京或者上海机场落地,一路向西,那么中国西北内地和东南沿海,农村和现代化大都市的差异也足以令洋人咂舌对印度乐观者,主要是关注于某些局部性,哪怕是很重要的局部性提示性指标,这些有利因素能否持续,能否克服其他不利因素来达到全局的目的往往言之尚早。
反之,如果对于宏观总量指标过于乐观的话,也就难以从印度的发展中获取经验笔者始终认为,如果纯粹只是描述一些现象(当然也会堆砌一些数据),然后本着存在就是合理的,根据当时的特定需求(当然也是一种逻辑)去解释现象。
那未免失之托大我将从中印各自经济发展历程入手,并会适度加入经济学的宏观视角加以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更为全面的、通俗易懂、却又不失严肃的分析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史不尽相同,但又密不可分一方面,作者希望通过尽可能通俗易懂阐述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史,让读者重温这半个多世纪波澜壮阔的历程;另一方面,希望能以相对简单的架构,从宏观经济、产业政策视角入手,澄清一些误区。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如下:首先,印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次,维持现有趋势不变的话,印度经济将有很大发展,终究会成为仅次于中美的第三大国最后,要超过中国,最客气的话,印度人的时间不多了引用一句谚语,高估和低估对手同样有害。
最后,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CNKI文库,以及互联网公众号《南亚研究通讯》,如有引用标识不周之处,还望读者指正鉴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还请见谅第一章:中印地理条件及资源禀赋我国许多前期对印度研究,都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中印还是以合作为主,例如孙培钧、华碧云两位资深学者主编的《印度国情与综合国力》(2001),就定义“两国之间的长期友好合作仍然是主流”,现在看来就明显不合时宜。
在《印度国情与综合国力》中,如此介绍印度地理条件印度位于北纬8º4¹ 至37º6¹,东经68º7¹至97º25¹之间,居印度次大陆的中心国土总面积为297.47 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备注,印度自己宣传330万平方公里。
主要包括了和巴基斯坦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和我国的藏南,伪“阿鲁纳恰尔邦”)从总体看,印度的南北高山高原挟持着中间低凹的平原其中,平原约占43%,台地和缓丘地约占28%,山地占11%,这样的地形结构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非常有利。
在印度本土之内,按其地表结构则可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印度北部高山区终年积雪 中部为恒流域平原区,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占印度总面积的1/4这里除西部为干旱沙漠外,其他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农业发达,交通便利,是印度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也是主要农耕区和产粮区,是印度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分布的地区。
南部为半岛区印度的海岸线长约7520 公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侧的拉代夫、米尼科伊等群岛位于阿拉伯海,东侧安达曼、尼科巴等群岛位于孟加拉湾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扼守马六甲海峡西口,并俯瞰印度洋东部海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基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中国学者大多都对印度的地理条件赋予较高的评价,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工程技术的发展,这些视角都需要予以新的评价例如,当时认为印度地理条件优越的一个重要考虑,那就是基于农业时至21世纪20年代,我们很多人都怕是淡忘了“饥荒”这一词。
但中印两国都是人口大国,“民以食为天”,10多亿人口的吃饭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印度以近2倍于中国的可耕地面积,充沛的季风降水自然为我国学者所赞叹不已现在,当我们重新审视印度,会得出一些全新的观点:例如地缘政治的底线思维:新德里的地理位置。
印度独立后,把首都从英占殖民地中心加尔各答迁到原莫卧儿王朝旧都就德里附近重建但新德里向西距离巴基斯坦国境线直线距离最短300KM,向东离中国国境线直线距离最短也300KM左右对于军事、历史爱好者而言,从我国北宋痛失燕云十六州屏障,开封直面辽金铁骑;晚清京师深感欧美列强登陆的塘沽心腹之患;哪怕是建国之后前苏联的坦克洪流对于北京的威胁。
这一个距离可谓不言而喻特别是现代火箭技术突飞猛进一言蔽之,印度定都新德里,甘冒两大“怨邻”之东西夹击风险,还真有点“天子守国门”的风采一:印度矿产资源上文提及的印度沃野千里,对于农业生产当然是重大利好绵延不断的山地,使得印度有着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能够保证其基本的工业、能源需求。
印度钢铁产量虽然比不上我国河北、江苏,但以国别算,也位居世界第二印度的铁矿石品位优于中国,所以曾是我国和澳洲铁矿石谈判的重要筹码丰富的煤炭使得火力发电成为了印度电力系统的基石,但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印度火力发电也受到了欧美越来越大的压力。
中国的能源有个通俗的说法就是“富煤贫油少气”,那么印度可能就是“富煤少油没气”过多的平原、高原和山地,缺乏盆地和足够的大陆架,所以印度油气资源匮乏程度比中国还甚印度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阿萨姆、古吉拉特、孟买西部近海域。
我国石油储量以陆地为主,塔里木、鄂尔多斯、渤海、松辽、准噶尔和柴达木等6大盆地(占陆上常规石油地质资源量的八成)
事实上,根据2015年数据,中国石油探明储量接近30亿吨当然,印度也有一些特色矿藏,例如锰和铝土储量丰富,特别是核资源铀矿更是世界第一但印度有色金属矿产也相对匮乏二:水资源水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中印两国历史也饱受各种洪涝灾害。
印度河虽是南亚大陆第一大河,但主要流域、出海口均在巴基斯坦恒河是印度母亲河,但也有相当流域,特别是出海口在孟加拉所以印度孟加拉需要签署分水协议这也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印度在恒河流域建设水利设施也会形成一个国际问题。
这也间接导致印度水力发电并不发达而中国的3条母亲河长江、黄河、珠江无论源头和出海口都在中国境内中国人民不但可以尽得水利,而且出海口在我国境内还有机会带来一个隐形福利,3条大江大河的泥沙会给我国带来新的陆地。
据广东史料记载,明朝中叶,今广州、东莞、新会、中山之间还是汪洋大海,珠三角尚未成陆只是到了明朝末年、清朝中叶,劳动人民大举“海涂围垦”,人和加上珠江水之“地利”,才逐渐形成今天的珠三角据学者计算,近百年来万顷沙每年都延长75米之多。
印度的东、西部沿海水系主要受季风影响,雨季旱季波动大需要依靠地下水来补充,事实上,地下水已是印度农业不得不依靠的重要水源的随着地下水的日趋枯竭,导致印度农民贷款打井失败而自杀的案例更是司空见惯,印度政府对于农业的补贴很大一部分就是抽水的柴油补贴。
所以,印度农业经济对于油价波动极为敏感具体,详见下文三:海洋资源我国海岸线(一般分为岛屿海岸线和大陆海岸线)总长度约3.2万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一般而言,海岸线曲折漫长,容易形成多海湾地貌,也有较高机会形成优良深水港。
印度海岸线长度不长印度总长7500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5500公里印度没有大的海岛,对当年未能借独立之机把斯里兰卡收入囊中耿耿于怀实际上,印度的港口运作模式,很大部分是通过印度港口转运到斯里兰卡再外发印度海岸线的地理特征为狭长的海岸平原,因为印度半岛伸入海洋的两岸是两座山脉,东部的叫“东高止山脉”Eastern ghats,西部的叫“西高止山脉”Western ghats。
这也导致了印度海岸线大陆架相对狭窄,水浅,资源匮乏陆地为平原的大陆架一般很宽(类似中国),而大陆架上常有油气资源分布,许多著名的大油田均位于大陆海架海域最后,海岸线相对较短和较浅的水深,又严重影响了港口的素质。
海运是全球最大的贸易运输方式,随着造船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货轮载重航速一再上升无论是2021年台湾货轮搁浅苏伊士运河,还是我国港珠澳大桥为了考虑将来集装箱船而额外抬高桥高,这些都表明,海运的瓶颈主要来自于物流基础设施——港口、运河。
以2021全球50大集装箱(以万TEU为单位),前10位大多来自于中国分别是上海港(1)、宁波舟山港(3)、深圳港(4)、广州港(5)、青岛港(6)、天津港(8)、香港港(10)而印度的排名最高的尼赫鲁港(孟买港)仅排29位,惜败于越南的海防港。
比起我国的江苏太仓港、广西北部湾港还略低一筹那么大的差距当然和印度港务系统管理不善有关,但港口条件那也是十分重要按照国际航运中心的标准,航道平均水深要在-14米以上从这个角度而言,印度尼赫鲁港的447TEU(标准集装箱)和上海港的4350TEU差距,一个明显差距就是尼赫鲁港虽然是在孟买港基础上扩建,但其-9米水深还是无法和上海港的-15米相比。
事实上,我国无论深圳的盐田港就在-17米,南山港-16米;还是广州港的南沙港的-15到-17米;连广东汕头港也是-12—— -15米宁波港据称更是有着-20的水深四:印度人文特点众所周知,印度民族众多、语言众多、宗教也多。
这也难怪印度总是和“散装、拼盘”这类词语挂钩印度官方认可的民族、部落种族有接近400个,全国约有180种语言,其中15种被列为主要语言印地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占人口的95%,其余就分布于基督教、锡克教佛教等。
以上因素,再叠加印度特有的种姓制度,将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印度社会政治生活由于过于炎热的天气,使得印度人喜静恶动,而且饮食以素食为主,缺乏脂肪这也可能是印度在体育竞技领域乏善可陈的一个重要因素,印度历史上共获得9枚奥运金牌,除了1枚2008北京奥运的射击金牌。
其中8枚来自于其国技——曲棍球可能对印度人而言,静坐不动,在冥思苦想中求得心灵的满足更加来得实在印度除了以英语作为其唯一商务语言获益甚多之外,其长期的英国殖民历史倒是对其融入西方世界颇有好处时任印度殖民高官的托马斯·巴宾顿·麦考莱(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就提出了“培养一个具有印度血统和肤色,但和英国人具有同样品质才智的社会阶层”极为重要。
这是一批完全接受英式生活方式的印度人,还有一个名为“麦考利男孩”的绰号这也使得这些印度精英很容易融入西方社会,甚至这些印度人比英国人还英国人,以致有人戏称,地球上最后一个英国人肯定是印度人事实上,2022-10-25,英国也迎来第一个印度裔首相——苏纳克。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印度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学到了
前言:中美大势,印度、越南高速崛起,各种碎片化的信息不绝于耳。作为一个受过一定经济学教育的经济学爱好者,最终某日突发感慨,聊以陆…
-
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美国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这样也行?
微党课 | 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36-40)
- 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美国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越早知道越好
- 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自然条件人文条件是指)这都可以?
- 2013上海中考语文(2022年语文中考试卷)学到了
- 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之间的联系)干货满满
- 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之间的联系)一看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