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考公方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考公务员岗位)真没想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广州新华学院是一所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考公方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考公务员岗位)真没想到

 

广州新华学院是一所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宗旨,着力培养具有优秀思想品格、良好人文修养、自主创新意识、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以足迹丈量天地之大、以研究解读地理奥秘、以规划描绘美好城乡学院介绍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成立于2021年,前身是自2012年起建立的资源与城乡规划系,设有三个专业:理科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和工科的风景园林专业。

其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被广东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共有学生500余人2023年,学院文理兼招,均在东莞校区就读

学院开展野外实践教学育人理念为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在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专业定位:。

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三个基础(国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科交叉(学院):地理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人才特色(专业):地方人才、基层人才、实干人才建设思路:实基础、重实践、显特色夯实基础:地理、规划、技术方法等三大板块的核心课程为主干

注重实践:课内与课外、单科与综合、单位实习与毕业实证的三大结合凸显特色:专业培养方案糅合、课堂模拟演练、实习纵向联通和横向并轨三大特色

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上课情景专业建设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有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风景园林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侧重于城乡规划与管理,以人文地理学理论知识与城乡规划建设、国土开发利用、景观生态环境保护等城乡规划实践应用的结合,重点学习城市与区域发展、经济地理空间组织与规划,以及产业、交通、人口等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侧重于国土资源与管理,以自然地理学理论知识与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资源利用实践应用的结合,重点学习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等国土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规划利用与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

风景园林专业是表现“美”的专业。风景园林是“有声的画、无形的诗,凝固的音乐”,专业综合运用工程和艺术手段营造优美生活、户外游憩空间,主要学习和掌握风景资源调查评价、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与专业技能。

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师生开展野外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目前,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已建设有一支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毕业于985/211大学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28人:教授5人、副教授(含其他副高级)11人;博士7人教学科研成果

师生共发表论文230余篇,其中,教改论文21篇,第一单位143篇,核心72篇,SCI/EI(JA)/SSCI/A&HCI 36篇;承担科研项目共 30项,其中省级2项,市厅级11项,校级10项,横向项目7项;申请教改项目30项,其中省级项目5项,校级25项;课程思政项目8项;国家级竞赛项目30项;出版专著、作品集或教材共8部;获得专利(著作权)授权11项;由于科研成果突出,曾荣获广州新华学院2017年、2020年、2021年度科学研究先进集体奖二等奖,2021年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就业与升学学院积极为毕业生进行就业政策宣讲,提供就业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明确目标和方向;指派专人负责招聘信息的收集和发布,通过校友、老师广泛提供实习和招聘信息,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院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肯定。

学院已毕业有7届学生809人,每年有近60%的毕业生会进入规划设计公司或政府所属的科研设计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累计有39名学生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或通过“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参加基层就业学院2019年被评为就业工作先进单位,2022年获学校就业质量奖。

2023届毕业生国内升学或出境读研人数比例达到10.47%截至目前,学院毕业生累计升学64人次,其中2名毕业生正在攻读博士学位,1人被录取为澳门城市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博士学位课程研究生党建引领全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党总支委员会和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并确定重要工作事项,在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基本形成“党员进团支部”这一党建工作品牌。

对外合作交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先后建立了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茏腾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等15个教学实习基地和近160个实习联系单位目前,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学院省级实践单位,广东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为产学研合作单位。

学校与广州地理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联系方式网址:http://cgxy.xhsysu.edu.cn/联系电话:020-87211330特色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构建“教-学-研-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于2022年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专业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依托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旨在培养适应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实际需要,掌握相关领域宽广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课程衔接紧密 结合项目模拟实训专业多门核心课程联合外出实践,选择同一案例地开展调查研究、规划设计等工作,各门课程教学内容衔接紧密、相互支撑,促进学生融会贯通。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师生在塘口社区开展课程联合调研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在鼎湖山开展野外实践教学专业由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教授实践类课程,参照就业单位项目运作模式,由学生组成5-7人团队,基于真实场景开展发布任务、资料收集、现状调研、方案构思、规划设计、成果评审等环节的模拟实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学生规划设计成果展板

学生规划设计成果展板教学与科研、竞赛的创新融合专业鼓励学生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结合社会热点与民生诉求开展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参加城市可持续调研报告国际竞赛、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全国大学生国土空间规划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并指导学生发表论文,提高科研水平。

学生获得全国城乡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等学科竞赛奖项供稿丨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编辑丨刘韵儿审校丨刘赟 何宛桢责编丨冯展豪编审丨李 波终审丨刘 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