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是什么(人文素养是什么科目)干货满满
在2020年中央美院官方文件给出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央美实验艺术学院新增设“人文素养与理论写作”的考试内容,复试科目取消了“美术史论”的考试内容。
同学们
在2020年中央美院官方文件给出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央美实验艺术学院新增设“人文素养与理论写作”的考试内容,复试科目取消了“美术史论”的考试内容。
同学们要注意的是:美术史论虽然取消了,但“人文素养与理论写作”的考试意味着需要更多文艺素养的积累那么大家可能会好奇,究竟什么是人文素养?01 ✦ “人文素养”是什么?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
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诚科学强调客观规律,艺术更注重主观情感;科学讲的是理性,艺术更富于情感;科学就是根据事物的普遍性处理事物的特殊性。
艺术则是根据事物的特殊性去处理事物的普遍性而人文则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所以,我们也可以把人的综合素养概括为科学素养、艺术素养和人文素养。
理解人文素养,遵循字面内涵表述组合意义就是最实际、最便利的途径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美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 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
著名教育学者肖川教授曾对人文素养的内涵进行过界定他认为这一术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人文素养✦ 内涵界定 1、对于古典文化有相当的积累,理解传统,并具有历史意识能够审经答变,返本开新;2、对于人的命运,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尊严,人的自由与解放,人的发展与幸福有着深切的关注;。
3、珍视人的完整性,反对对人的生命和心灵的肢解与割裂;承认并自觉审护人的精神神秘性和不可言说性,拒斥对人的物化与兽化,否弃将人简单化、机械化;4、尊重个人的价值,追求自我实现,重视人的超越性向度;崇尚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并对个体与人类之间的关联有相当的体认,从而形成人类意识;
5、对于人的心灵、需要、渴望与梦想、直觉与灵性给予深切的关注;内心感受明敏、丰富、细腻与独特,并能以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出来;6、重视德性修养,具有叩问心灵、反身而诚的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7、具有超功利的价值取向,乐于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事物;
8、具有理想主义的倾向,追求完美;9、具有终极关切和宗教情怀,能对于我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一类问题作严肃追问;10、承认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对于差异、不同、另类,甚至异端,能够抱以宽容的态度;
11、能够自觉地审护和践履社会的核心价值,诸如公平与正义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人文,或人文精神,或人文思想,重视人文教育,这里的人文,显然是指人类文化中的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其核心是指先进的价值观,其主要内容则是指先进的规范,对于社会而言,尤其是先进的法律和制度规范,对于社会成员而言尤其是先进的道德和习惯规范,对于各位同学来说,首先体现在养成良好的习惯规范。
从文艺复兴的历史看,人文应该是重视人的文化
并且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数理能力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
02 ✦ 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龙应台女士在1999年台湾大学法学院的演讲《我们为什么要有人文素养》很好的解答了我们的疑惑,即便没有多么宏大的社会理想,多一些人文素养也能让自己多一些清醒,同时与不甚友好的现实保持一点艺术的距离,不至于被裹挟被吞噬。
龙应台我们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我今天想讲的是年轻人要有什么样的人文素养我来的原因很明白,今天你们大概20岁,你们将来很可能影响社会25年之后,当你们之中的诸君变成社会的领导人时,我已72岁,我还要被你们领导,受你们影响。
所以“先下手为强”,今天先来影响你们人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暂时接受一个非常粗略的分法,就是“文”、“史”、“哲”,三个大方向先谈谈文学我说的文学,指的是最广义的文学,包括文学、艺术、美学、广义的美学文学: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在我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跟艺术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我不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熟不熟悉鲁迅的小说?他的作品对我们这一代人是禁书鲁迅的短篇《药》,讲的是一户人家的孩子生了痨病,民间的迷信是,馒头沾了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
或者说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近乎疯狂的女人,她的孩子给狼叨走了让我们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里头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
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着人砍头的父亲或母亲,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泡在血里,来养自己的孩子再不然,我们就是那小村子里头最大的知识分子,一个口齿不清的秀才,大不了对农民的迷信表达一点不满。
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在《药》里头,你不仅只看见愚昧,你同时也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在祥林嫂里头,你不仅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粗鄙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
文学,使你“看见 ”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这是三个不同的层次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活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
美,也是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谁能够完整地背出一阙词?讲我最喜欢的词人苏东坡好了谁今天晚上愿意为我们朗诵《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你说这总共不到五十个字吧,它带给我们什么?它对我们的价值判断有什么作用?你说没有,也不过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那欲言又止的文字,文字里幽渺的意象,意象所激起的朦胧的感觉,使你停下来叹一口气,使你突然看向窗外倏然灭掉的路灯,使你久久地坐在黑暗里,让孤独笼罩,与隐藏最深的自己素面相对。
但是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如果鲁迅的小说使你看了现实背后的纵深,那么,一首动人、深刻的诗,我想,它提供了一种“空”的可能,“空”相对于“实”。空,是另一种现实,我们平常看不见的、更贴近存在本质的现实。
假想有一个湖,湖里当然有水,湖岸上有一排白杨树,这一排白杨树当然是实体的世界,你可以用手去摸,感觉到它树干的凹凸的质地这就是我们平常理性的现实的世界,但事实上另外一个世界,我们不称它为“实”,甚至不注意到它的存在。
水边的白杨树,不可能没有倒影,只要白杨树长在水边就有倒影而这个倒影,你摸不到它的树干,而且它那么虚幻无常;风吹起的时候,或者今天有云,下小雨,或者满月的月光浮动,或者水波如镜面,而使得白杨树的倒影永远以不同的形状,不同的深浅,不同的质感出现,它是破碎的,它是回旋的,它是若有若无的。
但是你说,到底岸上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还是水里的白杨树,才是唯一的现实?事实上没有一个是完全的现实,两者必须相互映照、同时存在,没有一个孤立的现实然而在生活里,我们通常只活在一个现实里头,就是岸上的白杨树那个层面,手可以摸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层面,而往往忽略了水里头那个“空”的、那个随时千变万化的、那个与我们的心灵直接观照的倒影的层面。
文学,只不过就是提醒我们:除了岸上的白杨树外,有另外一个世界可能更真实存在,就是湖水里头那白杨树的倒影我们如果只知道有岸上的白杨,而不知道有水里的白杨树,那么做出来的价值判断很可能是一个片面的、单层次的、简单化了的价值判断。
哲学 :迷宫中望见星空哲学是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哲学?欧洲有一种迷宫,是用树篱围成的、非常复杂的你进去了就走不出来不久前,我还带着我的两个孩子在巴黎迪斯尼乐园里走那么一个迷宫;进去之后,足足有半小时出不来,但是两个孩子倒是有一种奇怪的动物的本能,不知怎么地就出去了,站在高处看着妈妈在里头转,就是转不出去。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处境,当然是一个迷宫,充满了迷惘和彷徨,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出路何在我们所处的社会,尤其是近些年来的台湾,价值颠倒混乱,何尝不是处在一个历史的迷宫里,每一条路都不知最后通向哪里就我个人体认而言,。
哲学就是,我在绿色的迷宫里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晚上降临,星星出来了,我从迷宫里抬头往上看,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斗;哲学,就是对于星斗的认识如果你认识星座,你就有可能走出迷宫,不为眼前障碍所惑,哲学就是你望着星空所发出来的天问。
今天晚上,我们就来读几行“天问”吧
天何所沓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何阖而晦 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 曜灵安藏
两千多年以前,屈原站在他绿色的迷宫里,仰望满天星斗,脱口而出这样的问题他问的是,天为什么和地上下相合,十二个时辰怎样历志?日月附着在什么地方,二十八个星宿根据什么排列,为什么天门关闭,为夜呢?为什么天门张开,为昼呢?角宿值夜,天还没有亮,太阳在什么地方隐藏?。
基本上,这是一个三岁的孩子,眼睛张开第一次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天上这些闪亮的碎石子的时候所发出来的疑问,非常原始;因为原始,所以深刻而巨大,所以人,对这样的问题,无可回避掌有权力的人,和我们一样在迷宫里头行走。
但是权力很容易使他以为自己有能力选择自己的路,而且还要带领群众往前走,而事实上,他可能既不知道他站在什么方位,也不知道这个方位在大格局里有什么意义;他既不清楚来时走的是哪条路,也搞不明白前面的路往哪里去;他既未发觉自己深处迷宫中,更没发觉,头上就有纵横的星图。
这样的人,要来领导我们的社会,实在令人害怕其实,所谓走出思想的迷宫,走出历史的迷宫,在西方的历史发展里头,已经有特定的名词,譬如说,“启蒙”,十八世纪的启蒙所谓启蒙,不过就是在绿色的迷宫里头,发觉星空的存在,发出天问,思索出路,走出去。
对于我,这就是启蒙
如果说文学使我们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那么哲学,使我们能藉着星光的照亮,摸索着走出迷宫史学 :沙漠玫瑰的开放我把史学放在最后历史对于价值判断的影响,好像非常清楚鉴往知来,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这话已经说烂了。
我不太用成语,所以试试另外一个说法一个朋友从以色列来,给我带了一朵沙漠玫瑰沙漠里没有玫瑰,但是这个植物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拿在手里,是一蓬干草,真正枯萎、干的、死掉的草,这样一把,很难看但是他要我看说明书;说明书告诉我,这个沙漠玫瑰其实是一种地衣(卷柏),针叶型,有点像松枝的形状。
你把它整个泡在水里,第八天它会完全复活;把水拿掉的话,它又会渐渐干掉,枯干如沙把它藏个一年两年,然后哪一天再泡在水里,它又会复活这就是沙漠玫瑰
好,我就把这一团枯干的草,用一个大碗盛着,注满了清水,放在那儿从那一天开始,我跟我两个宝贝儿子,就每天去探看沙漠玫瑰怎么样了第一天去看它,没有动静,还是一把枯草浸在水里头,第二天去看的时候发现,它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已经从里头往外头,稍稍舒展松了,而且有一点绿的感觉,松枝的绿色,散发出潮湿青苔的气味,虽然边缘还是干死的。
它把自己张开,已经让我们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图案每一天,它核心的绿意就往外扩展一寸,我们每天给它加清水,到了有一天,那个绿已经渐渐延伸到它所有的手指,层层舒展开来第八天,当我们去看沙漠的时候,刚好我们一个邻居也在,他就跟着我们一起到厨房里去看。
这一天,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完整的、丰润饱满、复活了的沙漠玫瑰!我们疯狂地大叫出声,因为太快乐了,我们看到一朵尽情开放的浓绿的沙漠玫瑰这个邻居在旁边很奇怪地说,这一把杂草,你们干嘛呀?
我愣住了是啊,在他的眼中,它不是玫瑰,它是地衣啊!你说,地衣美,美到哪里去呢?他看到的是一把挺难看、气味潮湿的低等植物,搁在一个大碗里;也就是说,他看到的是现象的本身定在那一个时刻,是孤立的,而我们所看到的是现象和现象背后一点一滴的线索,辗转曲折、千丝万缕的来历。
。于是,这个东西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它的美是惊天动地的,它的复活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我们能够对它欣赏,只有一个原因:
我们知道它的起点在哪里。知不知道这个起点,就形成我们和邻居之间价值判断的南辕北辙。
不必说鉴往知来,我只想告诉你沙漠玫瑰的故事罢了对于任何东西,现象,问题,人,事件,如果不认识它的过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现在到底代表什么意义?不理解它的现在,又何从判断它的未来?对于历史我是一个非常愚笨的、非常晚熟的学生。
四十岁之后,才发觉自己的不足写“野火”的时候我只看孤立的现象,就是说,沙漠玫瑰放在这里,很丑,我要改变你,因为我要一朵真正的芬芳的玫瑰
四十岁之后,发现了历史,知道了沙漠玫瑰一路是怎么过来的,我的兴趣不再是直接的批判,而在于:你给我一个东西、一个事件、一个现象,我希望知道这个事情在更大的坐标里头,横的跟纵的,它到底是在哪一个位置上?在我不知道这个横的跟纵的坐标之前,对不起,我不敢对这个事情批判。
了解这一点之后,对于这个社会的教育系统和传播媒体所给你的许许多多所谓的知识,你发现,恐怕有百分之六十都是半真半假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从小就认为所谓的西方文化就是开放的、民主的、讲究个人价值反抗权威的文化,都说西方是自由主义的文化。
用自己的脑子去研究一下欧洲史以后,你就大吃一惊:哪有这回事啊?西方文艺复兴之前是一回事,文艺复兴之后是一回事;启蒙主义之前是一回事,启蒙主义之后又是另一回事。
对历史的探索势必要迫使你回头去重读原典,用你现在比较成熟的、参考系比较广阔的眼光重读原典使我对自己变得苛刻起来有一个大陆作家在欧洲哪一个国家的餐厅里吃饭,一群朋友高高兴兴地吃饭,喝了酒,拍拍屁股就走了离开餐馆很远了,服务生追出来说:“对不起,你们忘了付账。
”作家就写了一篇文章大大地赞美欧洲人民族性多么的淳厚,没有人怀疑他们是故意白吃的要是在咱们中国的话,吃饭忘了付钱人家可能要拿着菜刀出来追你的我写了篇文章带点反驳的意思,就是说,对不起,这可不是民族性、道德水平或文化差异的问题。
这恐怕根本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比如说如果作家去的欧洲正好是二战后粮食严重不足的德国,德国侍者恐怕也要拿着菜刀追出来的这不是一个道德的问题,而是一个发展阶段的问题写了那篇文章之后,我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很有见解好好,有一天重读原典的时候,翻到一个畅销作家在两千多年前写的文章,让我差点从椅子上一跤摔下来。
我发现,我的了不起的见解,人家两千年前就写过了,而且写得比我还好这个人是谁呢?(投影打出《五蠹篇》)
韩非子要解释的是:我们中国人老是赞美尧舜禅让是多么道德高尚的一个事情,但是尧舜“王天下”的时候,他们住的是茅屋,他们穿的是粗布衣服,他们吃的东西也很差,也就是说,他们的享受跟最低级的人的享受是差不多的然后禹当国王的时候他的劳苦跟“臣虏之劳”也差不多。
所以尧舜禹做政治领导人的时候,他们的待遇跟享受和最底层的老百姓差别不大,“以是言之”,那个时候他们很容易禅让,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能享受的东西很少,放弃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今之县令”,在今天的体制里,仅只是一个县令,跟老百姓比起来,他享受的权利非常大。
用二十世纪的语言来说,他有种种“官本位”所赋予的特权,他有终身俸、住房优惠、出国考察金、医疗保险……因为权力带来的利益太大了,而且整个家族都要享受这个好处,谁肯让呢?“轻辞古之天子,难去今之县令者也”,。
原因,不是道德,不是文化,不是民族性,是什么呢?“薄厚之实异也”,实际利益,经济问题,体制结构,造成今天完全不一样的行为看了韩非子的《五蠹篇》之后,我在想,算了,两千年之后你还在写一样的东西,而且自以为见解独到。
你,太可笑,太不懂自己的位置了
这种衡量自己的“苛刻”,我认为其实应该是一个基本条件我们不可能知道所有前人走过的路,但是对于过去的路有所认识,至少是一个追求讲到这里我想起艾略特很有名的一篇文学评论,谈个人才气与传统,强调的也是:每一个个人创作成就必须放在文学谱系里去评断才有意义。
谱系,就是历史然而这个标准对二十世纪的中国人毋宁是困难的,因为长期政治动荡与分裂造成文化的严重断层,我们离我们的原典,我们的谱系,我们的历史,非常、非常遥远
文学、哲学跟史学,文学让你看见水里白杨树的倒影,哲学使你在思想的迷宫里认识星座,从而有了走出迷宫的可能;那么历史就是让你知道,沙漠玫瑰有它特定的起点,没有一个现象是孤立存在的会弹钢琴的刽子手素养跟知识有没有差别?当然有,而且有着极其关键的差别。
我们不要忘记,纳粹头子很多会弹钢琴、有哲学博士学位这些政治人物难道不是很有人文素养吗?我认为,他们所拥有的是人文知识,不是人文素养知识是外在于你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必须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本体,渗透他的生活与行为,才能称之为素养。
人文素养是在涉猎了文、史、哲学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到,这些人文「学」到最后都有一个终极的关怀,对「人」的关怀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你只能有人文知识,不能有人文素养素养和知识的差别,容许我窃取王阳明的语言来解释。
学生问他为什么许多人知道孝悌的道理,却做出邪恶的事情,王阳明说:「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在我个人的解读里,王阳明所指知而不行的「未知」就是「知识」的层次,而素养,就是「知行的本体」。
王阳明用来解释「知行的本体」的四个字很能表达我对「人文素养」的认识:真诚恻怛
对人文素养最可怕的讽刺莫过于:在集中营里,纳粹要犹太音乐家们拉着小提琴送他们的同胞进入毒气房一个会写诗、懂古典音乐、有哲学博士学位的人,不见得不会妄自尊大、草菅人命但是一个真正认识人文价值而「真诚恻怛」的人,也就是一个真正有人文素养的人,我相信,他不会违背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
二十五年之后,我们再来这里见面吧那个时候我坐在台下,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意兴风发的总统候选人坐在台上我希望听到的是你们尽其所能读了原典之后对世界有什么自己的心得,希望看见你们如何气魄开阔、眼光远大地把我们这个社会带出历史的迷宫,虽然我们永远在一个更大的迷宫里,并且认出下一个世纪星空的位置。
这是一场非常「前现代」的谈话,但是我想,在我们还没有属于自己的「现代」之前,暂时还不必赶凑别人的热闹谈「后现代」吧!自己的道路,自己走,一步一个脚印03 ✦ 为什么要考“人文素养”近年来,很多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在其考研招生考试中,除了考核常规的美术史知识,另外还。
增设了对艺术理论、当代艺术、思想史、哲学史等内容的考核虽然看起来只是增加了一门考试科目,实际上备考的内容比旧历却激增了几倍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在2020年的考研考试中,增加了“人文素养与理论写作”。
考试科目。而在其考纲中并未公布此科目考试的具体范围,只是罗列出一个内含十五本参考书的小书单。
除了央美外,其他高校也有着类似的考试科目,我们将其统称为“人文素养”,本科考试中,文史哲理解为初高中诸科知识的加强版,而考研中的人文素养看似也是知识,实际上却不完全如此,除知识外还考察了,当代一位优秀的年轻艺术家,应该是什么样的,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差异在于性质与任务的不同,本科阶段繁多的必修与选修课造就了一幅坚实的钢筋铁骨,研究生阶段我们就要以这幅身躯去闯荡世界,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在这里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无论是艺术、经济、哲学还是历史......它们都不是独立存在,更多是相互依存就拿艺术来说,中西方传统艺术的差异为什么会存在?如果只从艺术手法着手思考,迎面而来的恐怕只有碰壁。
不少人觉得哲学晦涩而艺术灵动,哲学形式单一而艺术形式多样。但实际上,艺术源自于哲学,它对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中西方传统艺术之差异,恰恰就源于不同的哲学背景。
了解哲学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品味中国传统艺术之美,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方传统艺术差异的成因中西方传统艺术之所以会迥然不同,与两者背后所蕴含的不同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西方的传统艺术注重理性的思维,在西方艺术家看来,理性是艺术的规定,所以西方艺术主要追求客观、完整、真实的表现。
西方艺术的这种审美追求,源自于古希腊哲学家的“原子说”、“元素说”以及毕达哥拉斯派的数的理论。他们认为,世界是由原子构成的,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而这种哲学思想,引导着西方艺术往理性、科学的道路前进。
相对来说,中国的传统艺术则更注重感性的思维中国的传统艺术讲求通过意境、构思,传递出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而这样的艺术追求,则更多是源自于《易经》的思想《易经》有言:阴阳二气生万物,万物皆禀天地之气以生。
而中国艺术所推崇的“气韵生动”也就源于这里。
画家在作画时,常常是让感情走在前面,不追求写实,而追求气韵哪怕是描摹物品,也往往是缘物抒情,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寓意这样看来,如果想要解决这类或者更深刻的问题,人文素养就是盘根错节的根,它代表了你对问题、事物的看法和解决能力,是稳固思想与表达的下层,在你艺术的道路甚至人生的道路中占据一方土地。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小学生相声台词(小学生相声台词搞笑)越早知道越好
这个儿童节我们即将毕业。甲: 人家生日还没到呢!甲: 不会吧,你连今天是什么日子都不知道呀?乙: 噢,我知道了,是国庆节!…
-
英文绕口令(英文绕口令peter piper picked)学到了吗
作者:小雅和英美友人
- 人文环境什么意思(人文环境好什么意思)难以置信
- 人文环境什么意思(医院人文环境什么意思)新鲜出炉
- 人文环境怎么写(日本的人文环境)这都可以?
- 人文环境怎么写(澳大利亚人文环境)学到了吗
- 手机经典台词(电影手机里的经典台词)这样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