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医护人文关怀体现在哪里(人文关怀的体现形式医护)墙裂推荐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征 文护花园征集 | “我的护理科研路”有奖征文通信作者:刘义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 430022.Email:yilanl2020@163.com;潘绍

医护人文关怀体现在哪里(人文关怀的体现形式医护)墙裂推荐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征   文护花园征集 | “我的护理科研路”有奖征文通信作者:刘义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 430022.Email:yilanl2020@163.com;潘绍山,南部战区总医院护理部 510010,

Email: pansshan@163.com【摘要】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本质和核心,是医院的办院宗旨护理人文关怀对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促进医护患关系和谐、助力护理专业发展及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在充分检索与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汇集整合我国多个省份医疗机构实践经验,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形成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规范专家共识。

本共识从医院护理人文关怀的组织管理、环境与设施、人文关怀培训、患者人文关怀、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及人文关怀质量管理6个方面提出建议框架和内容,旨在为医疗机构护理人文关怀的全面实施提供指引,为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相关评价提供依据。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管理,医院管理,规范,专家共识基金项目:湖北省技术创新专项(软科学研究类)(2018ADC078)DOI:10.3760/cma.j.cn111325-20210129-00092

护理人文关怀是指在诊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本着人道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生活质量与生命价值的真诚关怀和照顾我国自古以来提倡“医乃仁术”,即医者应当对患者富有关怀、爱护、同情之心西方护理中,南丁格尔精神即为“人道、博爱、奉献和创新。

”20世纪80年代,美国关怀科学家Watson博士提出,关怀是护理的本质和核心[1]关怀是护士的法定职责和义务[2]2008年我国颁布的《护士条例》明确提出,护士应尊重、关心、爱护患者[3]自2010年起,

我国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全国公立医院范围内开展的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和政府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及随后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中,均强调要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并关爱护理人员[4-5]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6]人文关怀在护理专业发展、民众健康及社会和谐中的重要性得到政府、社会及行业的一致认可如何切实有效实施人文关怀,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积极探索。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疗体系打造了以关怀为首的五星级服务模式,大幅提高了患者满意度[7];有学者构建了基于结构、过程及结果的优质关怀模式[8]及急诊科护理人文关怀标准[9];加拿大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RNAO)发布了

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指南[10],探索护理人文关怀的规范、系统开展我国多家医疗机构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从护理人文关怀制度、教学培训、试点病房、质量管理等方面推进人文关怀。

[11]国内护理人文关怀实践创新促进了人文关怀从理念、理论到实践的快速发展但是,护理人文关怀在实践方法与管理规范等方面尚缺乏全面、系统的指导性文献,影响了护理人文关怀的效果鉴于此,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

15个省份的人文关怀领域专家,汇集国内外护理人文关怀实践成果及经验,经反复论证和权威专家指导,形成《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规范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一、《共识》形成方法和适用范围(一)《共识》形成方法:。

1.成立《共识》编写小组:小组成员以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各学组专家为主,并邀请护理管理及循证医学专家,邀请顾问专家给予指导10名经过循证护理培训的研究生及护士负责中外文文献检索及筛选2.检索文献:以“关怀

/人文关怀/关怀能力/关怀行为/关怀品质/关怀需求”“管理/规范/护士/患者/教育/护理/护生”等为中文检索词,以“caring/human caring/caring science/caring ability/caring behavior/ caring quality/caring needs

”“management/nurse/patient/education/nursing/nursing student”等为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国际指南协作网(Guideline International Network, GIN)

、美国国立指南库(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 NGC)等数据库及网站检索年限为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3.《共识》撰写: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筛选出符合研究主题的文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随后对文献进行分析和整合,初步形成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实践规范研究主题及相关要素;对护理管理者、临床护理人员及患者等相关人群进行访谈,结合前期文献分析和整合的结果对研究主题进行细化,编写《共识》初稿。

2019年7月,组织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召开现场会议,讨论框架及内容,并修改共识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召开线上会议及部分成员的线下会议,通过电话、邮箱、微信等形式收集反馈修改意见,数次讨论修改2020年

10月,召开专家在线论证会,针对存在争议的内容进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并对共识内容文字描述的适宜性和准确性提出修改意见最后,邀请顾问专家对共识稿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修改,形成《共识》终稿(二)《共识》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护理人员及其所护理的对象二、《共识》要点(一)护理人文关怀组织管理规范:1.构建护理人文关怀组织管理体系:在主管护理工作的院长领导下,设立护理部、片区、科室三级或护理部、科室二级管理体系。

护理部主任全面负责,可由1名护理部副主任分管;总护士长、护士长分别负责片区和病区人文关怀[11]各级护理管理者人文关怀职责明确2.多部门合作:应从人、财、物、宣传等方面为护理人文关怀提供全面支持和保障保证合理的护理人员配置,保障开展人文关怀的经费预算并购置相关设施设备;部门间宜每年或根据需要沟通协调,商议护理人文关怀工作。

[11-12]可引入社会工作者和/或志愿者服务,并做好协调工作3.制定护理人文关怀专项管理制度:在各项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流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12-13],对不合时宜的制度及时进行修订4.制定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包括目标、措施、考核与保障机制;定期对护理人文关怀工作进行总结、分析、持续改进。

[12](二)人文关怀环境规范:创建并维持良好的物理、心理、社会环境,提供必要设施,营造温馨舒适的空间和氛围,有助于患者恢复健康,利于工作人员身心愉悦1.医院关怀文化氛围:在医院宣传栏,介绍利他主义价值观、关怀理念、人文精神等;宣传人文关怀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

[14]病区设置人文关怀展板,内容可包括关怀心声、关怀故事、关怀资讯等,并定期更换[15]有条件的病区可设置活动室、宣教室、家庭会客室、图书角等区域[16]2.关怀性物理环境:医院及病区设计应体现“以人为中心”,在满足建筑最基本功能要求的基础上,注重对人精神层面的尊重和关怀,合理运用声光背景及色彩等,使其适合于人的生理与心理需要。

[12, 16]具体包括:各种引导及安全警示标识标牌清晰、醒目;病区保持洁净、安静,空气清新,温度、灯光适宜,并根据人的需求调节;墙面可根据科室性质设计不同色彩,必要时增加书画和绿色植物等室内装饰;设有工作人员减缓压力的场所和设施。

3.关怀性心理/社会环境:护理人员工作时坚守岗位,遵循礼仪规范,如佩戴胸牌,着装适宜得当;举止文明,对服务对象态度友善;与同事相互尊重,密切合作,对患者护理负责,工作严谨,保障患者安全[14]4.关怀性设施设置:配备数量足够的轮椅、平车、呼叫器及其他医疗设施,并使其处于功能状态;配备微波炉、陪护寝具等生活设施并满足患者个性化生活设施需求。

患者各种用物的摆放尽量方便取用设有隔帘或屏风,保护患者隐私(三)护理人文关怀培训规范:1.培训对象和时间:医院应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包括护理管理者、护士、实习护生、护理员等,进行人文关怀培训[1

1, 14, 17]根据培训对象的工作年限、层级及类别确定培训时间2.培训师资:建立培训师资队伍培训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本科以上学历;②中级以上职称;③良好的人文关怀素养及关怀实践经验;④3年以上临床带教或授课经验;⑤接受过人文关怀相关培训,或开展过人文关怀研究。

[18]培训师资除护理人员外,应适当聘请医学人文及相关领域专家3.培训内容:针对不同类别和层级的护理人员,设置相应的人文关怀培训内容应包括:①关怀理论知识,如关怀的历史发展与意义、关怀理论或模式、关怀流程标准;关怀相关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法律等知识;关怀进展等。

②关怀技能:如关怀礼仪规范、关怀性护理技术、共情能力、关怀性沟通能力,医学人文疗法如叙事护理、表达性艺术等选用适宜的人文护理和人文关怀教材专著4.培训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理论授课、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经验分享、护理查房、工作坊、榜样宣传等,引导学员深入参与,获得良好体验

[14, 17-22]可将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院内培训与院外培训、机构培训与自学相结合5.培训效果评价:培训效果评价方法包括理论考核、现场实景考核,还可采用护士关怀能力量表[14]、护士关怀品质量表[19]

等进行评价;可采取培训对象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及服务对象评价等方式考核未达标者组织再次培训,对考核结果建档留存(四)患者人文关怀规范: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应贯穿患者就医的全过程,融入护理的各个环节;针对不同护理对象的原生文化、生命周期、疾病的治疗护理重点,给予全方位心身关怀,制定从入院至出院的《全程护理人文关怀实施细则》。

1.门诊患者关怀规范:(1)真诚接待:应主动热情与患者打招呼并礼貌称呼,引导患者就诊;关注并倾听患者的咨询,清楚解答患者的疑问,向患者提供所需帮助[23](2)主动巡视:走动服务,主动巡视候诊人群,敏锐观察候诊人员的病情变化和需求,对年老、突发急症、行动不便等特殊患者提供个性化帮助,安排其优先就诊。

[14](3)优化流程:优化就诊流程,为患者就诊提供方便、快捷服务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就诊告知和专业引导服务[24](4)及时沟通:对情绪激动的患者或家属,清楚了解患者的需求,安抚患者并有效解决问题,及时防范医患纠纷。

2.住院患者人文关怀规范:(1)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尊重患者,接触患者时主动热情并礼貌称呼;向患者介绍自己的身份和职责[25];可适当与患者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感想,增加信任,建立责任、信任和关怀性关系

[25](2)重视患者需求:通过询问、观察、评估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的需求、身体不适及其程度、有无负性心理和情绪,并给予关注[26];对患者或家属主动反映的需求、不适或心理困扰,耐心倾听,给予及时回应[1

0](3)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护士尽力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对复杂的问题,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决策,制定计划,并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患者关怀[10]采取专业护理技术方法、医学人文疗法(如叙事护理、表达性艺术)以及相关中医护理技术等,促进患者舒适,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1]护士无法解决问题时,应及时向上级护师、护士长或医生等报告,必要时联系患者家属,共同为患者提供帮助[27](4)及时评估人文关怀效果:采取询问、观察、访谈、量表、多方评估等手段确认患者对关怀措施的反应及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者实施进一步的关怀措施。

[10](5)持续改进人文关怀质量:保持对患者关怀评估、措施实施及效果评估的连续性[14];对患者的特殊需求或不适应进行记录,做好交接护理过程中保护患者隐私3.出院患者人文关怀:(1)随访内容:定期对出院患者进行电话等形式的回访,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与具体帮助。

了解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建议,进一步改进工作[27](2)随访方式:告知患者相关科室的联系人员和联络方式通过护理门诊、基层医联体单位或“互联网+”为患者提供所需服务与关怀[28],必要时提供居家护理服务。

(五)对护理人员实施人文关怀的规范:1.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关怀:(1)营造安全和谐的执业环境: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安全护理用具及必要的职业防护用品提供职业防护意识、知识及技能培训,并督导防护措施的落实。

[15]定期开展不同形式的团队建设活动,营造和谐氛围(2)促进护士职业生涯发展:引导护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护士提供培训、成长和晋升的机会;安排与其特长或能力相适应的工作任务,充分授权及信任,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

[29]及时肯定业绩,给予鼓励[30];批评时注意场合和方式,避免伤及自尊(3)管理公平民主:尊重护士,关爱护士;处事公平公正;工作以身作则,遇到困难与危急时冲锋在前,增强管理者的非权力影响力[1, 31]

(4)关心思想生活:经常了解并关心护士的思想、工作、生活和家庭等情况,对有特殊困难、问题或心理压力者及时提供相应帮助必要时报告上级,获取支持;特殊情况应告知其亲属,共同为护理人员提供支持和帮助2.护士与同事间相互关怀:

(1)建立友好关系:同事间要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关心和帮助[33](2)工作中团结协作:同事间教学相长,相互支持,坚持原则工作中如发现问题,一切以患者利益为重,及时给予善意提醒[33]3.护士自我关怀:。

(1)保持积极心态:强化生命价值意识、健康责任意识和自我关怀意识,养成并保持积极、向上及宽厚仁爱的心态,正确对待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挫折、负性事件,做自己身体健康、人文关怀和生命安全的第一责任人[1, 3

2](2)维护自身健康并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做好职业防护,保证工作场所个人安全注意饮食与睡眠,通过适度锻炼、定期体检等途径维护和促进身体健康与服务对象、上级、同事及家庭成员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31, 32

]遇困难自己无法应对时,及时主动寻求帮助(六)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规范:1.建立护理人文关怀质量评价标准:护理部应制定护理人文关怀质量评价标准,并定期修订[11, 17]标准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特色和专科特点,兼顾定量与定性评价;宜包含结构、过程及结果指标;每项指标应具体可测量。

[14]结构指标可包括护理人员关怀知识、关怀性环境、关怀设施、关怀制度、关怀计划等;过程指标可包括关怀流程或措施、关怀培训落实情况及护患关系等;结果指标以患者就医体验为主,如患者关怀满意度、对护理人员特殊形式的表扬、对护士的有效投诉、护理人员遭遇医疗暴力事件的次数等,还包括护士职业满意度、护士执业环境等。

做到人人知晓人文关怀质量标准2.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督导:各级护理管理者可通过现场查看、询问患者、询问护士、查看记录等方式,了解人文关怀措施落实情况;定期了解患者就医体验,对在院或出院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满意度调查;每年进行护士职业满意度调查,通过座谈会了解护士关怀感知

[14, 33]定期收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感谢信、锦旗、匾额等,统计患者对护理的有效投诉、护理人员遭遇医疗暴力事件情况等,并进行总结分析3.护理人文关怀质量持续改进:对护理人文关怀亮点、经验和成效,及时推广,并适当奖励或表彰;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33]特别顾问:李小琳(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胡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Jean Watson(Watson Caring Science Institute)审阅专家:吴欣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护理部);王一方(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史瑞芬。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张金钟(天津中医药大学);郑一宁(中华护理学会护理管理专业委员会);张新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编写组成员(以姓氏拼音排序):程瑜(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戴冬梅(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

医院护理部);付阿丹(武汉市中心医院护理部);顾则娟(江苏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关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临床医学)];郭舒婕(河南省人民医院门诊办公室);韩秋英(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护理部);胡德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贾启艾(江苏护理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智霞(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蒋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护理部);靳英辉(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李惠玲(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办公室);李小寒(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李秀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护理部);李映兰(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护理部);刘延锦(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刘义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护理部);卢根娣(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护理部);鲁才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五官片);莫蓓蓉(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院长办公室);潘绍山(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护理部);谌永毅(湖南省肿瘤医院院长办公室);孙宏玉(北京大学护理学院);王玉琼(四川省妇女儿童医院护理部);谢红珍(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护理部);辛霞(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邢彩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护理部);徐桂华(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徐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护理部);徐玉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内科);许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护理部);于瑞英(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护理部);袁长蓉(复旦大学护理学院);张美芬(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张银玲(空军军医大学护理学院);赵光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赵生秀(青海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周春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护理部);周英(广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朱小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

执   笔:刘义兰  潘绍山  孙宏玉  李惠玲  谢红珍  胡德英  李映兰秘   书:官春燕 张丰健 吴红艳 何娇 熊晗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参考文献[1]Watson J. Human caring science

: a thoery of nursing[M].Massachusetts: Jones & Bartlett Learning, 2012:20.[2]潘绍山, 张金钟, 张新庆, 等. 《护士伦理准则》内容解读

[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27(4):468-47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护士条例[Z].2008-01-31.[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 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

[EB/OL].(2010-01-22)[2021-04-11]. http://www.nhc.gov.cn/cms-search/xxgk/getManuscriptXxgk.htm?id=33eb0904961b487c9cc780685e4a33bf.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局. 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5-01-28)[2021-04-11]. http://www.nhc.gov.cn/yzygj/s3593g/201501/5584853cfa254d1aa4e38de0700891fa.shtml.

[6]中共中央,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 (2016-10-25)[2021-04-11]. http://www.gov.cn/xinwen/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7]Michelli J. 卓越,来自关怀:UCLA医疗体系打造顶级服务的五心级处方[M]. 台北:麦格雷·希尔国际股份有限公司,2012:18.[8]Duffy JR, Hoskins LM. The Quality-Caring Model: blending dual paradigms[J]. ANS Adv Nurs Sci, 2003, 26(1):77-88. DOI: 10.1097/00012272-200301000-00010.

[9]Kipp KM. Implementing nursing caring standard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 J Nurs Adm,2001,31(2):85-90. DOI: 10.1097/00005110-200102000-00008.

[10]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 Person- and family-centred care[M]. Toronto: Registered Nurses Association Of Ontario, 2015

:3-10.[11]刘义兰, 官春燕, 胡德英, 等. 医院护理人文关怀规范化管理及成效[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6,32(3):226-229.DOI:10.3760/cma.j.issn.1000-6672.2016.03.017

.[12]徐涛, 胡富勇, 李丽, 等. 安徽省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制度建设研究的思考[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 32(3):380-383,392. DOI: 10.12026/j.issn.1001-8565.2019.03.22.

[13]王静, 张金华. 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制度化现状研究[J]. 护理研究, 2016,30(7):878-880.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7.033.[14]Nkongho NO. The caring ability inventory

: measurement of nursing outcomes[M]. New York:Spr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1990: 3-16.[15]Norman V, Rossillo K, Skelton K. Creating healing environments through the theory of caring[J]. AORN J, 2016, 104(5):401-409. DOI: 10.1016/j.aorn.2016.09.006.

[16]Campos Andrade C, Lima ML, Pereira CR, et al. Inpatients and outpatients satisfaction: the mediating role of perceived quality of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J]. Health Place, 2013, 21:122-132. DOI: 10.1016/j.healthplace.2013.01.013.

[17]吴欣娟. 人文关怀:护理发展新篇章[J]. 护理管理杂志, 2018,18(5):305-307. DOI:10.3969/j.issn.1671-315x.2018.05.001.[18]刘芳

,王悦齐,温绣蔺, 等. 基于Watson关怀理论的系统化导师制培训对培养新护士人文关怀品质的效果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21,21(01):85-91.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21.01.019

.[19]刘于皛, 姜安丽.护士人文关怀品质测评量表的研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6):19-21,25.[20]于海容, 姜安丽, 刘霖. 叙事护理培训课程的设计与效果评价[J]. 

护理学杂志, 2020,35(17):69-71.DOI:10.3870/j.issn.1001-4152.2020.17.069.[21]Levett-Jones T, Cant R, Lapkin 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empathy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J]. Nurse Educ Today, 2019, 75: 80-94. DOI:10.1016/j.nedt.2019.01.006.

[22]Murray RP, Dunn KS. Assessing nurses knowledge of spiritual care practices before and after an educational workshop[J]. J Contin Educ Nurs, 2017, 48(3):115-122. DOI:10.3928/00220124-20170220-07.

[23]Guan CY, Liu YL, Huang H, et al. Outpatient experience of human caring scale (OEHC-Scale): improvement by Delphi method[J]. Curr Med Sci, 2018,38(2):360-371. DOI:10.1007/s11596-018-1865-6.

[24]Gillespie H, Kelly M, Duggan S, et al. How do patients experience caring? Scoping review[J]. Patient Educ Couns, 2017,100(9):1622-1633. DOI:10.1016/j.pec.2017.03.029.

[25]Finfgeld-Connett D. Meta-synthesis of caring in nursing[J]. J Clin Nurs, 2008,17(2):196-204. DOI:10.1111/j.1365-2702.2006.01824.x.

[26]Feo R, Conroy T, Marshall RJ, et al. Using holistic interpretive synthesis to create practice-relevant guidance for person-centred fundamental care delivered by nurses[J]. Nurs Inq, 2017,24(2). DOI:10.1111/nin.12152.

[27]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Care transitions from hospital to home: IDEAL Discharge Planning[EB/OL]. (2017-12-01) [2020-11-20]. https://www.ahrq.gov/sites/default/files/Wysiwyg/professionals/systems/hospital/engaging-families/strategy4/Strat4_Implemenl_Hndbook_508_v2.pdf.

[28]Woods CE, Jones R, OShea E, et al. Nurse-led postdischarge telephone follow-up calls: a mixed study systematic review[J]. J Clin Nurs, 2019, 28(19-20):3386-3399. DOI: 10.1111/jocn.14951.

[29]崔宇婷, 张禹念, 翟惠敏. 护士对护士长人文关怀满意度评价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6,32(16):1264-1268.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6.16.017

.[30]Solbakken R, Bergdahl E, Rudolfsson G, et al. International nursing: caring in nursing leadership-a meta-ethnography from the nurse leaders perspective[J]. Nurs Adm Q, 2018, 42(4):E1-E19. DOI: 10.1097/NAQ.0000000000000314.

[31]Peng X, Liu Y, Zeng Q. Caring behaviour perceptions from nurses of their first-line nurse managers[J]. Scand J Caring Sci, 2015,29(4):708-715.DOI:10.1111/scs.12201.

[32]詹淑贝, 许亚红. 护士自我关怀及其测量的研究进展[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0, 26(9):1251-1254. DOI: 10.3760/cma.j.cn115682-20190703-02355.

[33]刘义兰, 吴红艳, 胡德英, 等. 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的思考[J]. 护理学杂志, 2017,32(23):1-4. DOI:10.3870/j.issn.1001-4152.2017.23.001.

来源:关爱生命网、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特别声明:本微信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原创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谢谢!

         (一)  护理SCI小打卡阅读

关闭观看更多更多正在加载正在加载退出全屏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护花园论文解读小组,希望通过深入的分析解读论文的方式来提高对论文的内容、结构、优缺点等方面的解读质量,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希望同行之间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在护理论文的解读中有着不同的思想碰撞。

护花园阅读小组解读了3篇关于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护理SCI文献,欢迎关注!(收费为30元/半年)(因苹果用户不支持小程序,请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欢迎关注!付款以后添加小白微信,可在进打卡群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

我们老师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解答。

添加小白微信

获取更多资讯

(添加小白了解更多)

——往 期 推 荐——选题系列 | 2022年 各家护理杂志稿约汇总2022-4-15

【心路历程】护理研究生到了写开题才想明白的事情2021-12-16

问卷调查如何分析?常见5种数据分析思路2021-12-14

选题系列 | 手术患者的压力性损伤还有什么选题可以研究?2021-12-12

科研干货 | SCI投稿7个阶段邮件模板(值得收藏)2021-12-08

2021成人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1-12-01

请大家点击右下角

,将 护花园 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