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真没想到
关键词:开县;云阳县;场镇;空间分布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05-0014-10DOI:10.1374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何仁刚摘 要:聚落是人文地理学概念,也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作为县域内的聚落类型,对历史时期场镇的研究尤为必要依据清至民国时期地方志相关记载,结合现代地名录、县志,参核方志舆图与当代地图的相互定位,可以考订清至民国开县(今开州区,下同)、云阳二县场镇状况,并绘制场镇分布图,对该地区场镇作完整考述。
关键词:开县;云阳县;场镇;空间分布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135(2018)05-0014-10DOI:10.13743/j.cnki.issn.1009-8135.2018.05.002
在传统时代,除县治外,县域内还有一种既有别于普通乡村聚落又有往城镇发展的趋向, 或已具有部分城镇属性的聚落类型按照聚落三分法,可将之视为“似城聚落”这类聚落在江南地区称为“市镇”,在巴蜀地区则称作“场”或“场镇”,属于“定期市”范畴。
场镇在县域聚落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 1930 年代以来,中外学者关于市镇的研究硕果累累,理路有二:一是基于经济史范式的关于市镇或定期市本体各要素的研究理路;二是“施坚雅模式”,通过“六边形模型”离析市场结构,是一种极为抽象的市场结构理论。
两大研究理路皆是基于市镇或定期市的经济 属性加以展开,但市镇或定期市往往附着于聚落之中,可以聚落视之聚落地理是现代地理 学的分支学科,相应地,历史聚落地理是历史地理学的分支若在聚落视角下将场镇置于具 体的地理环境中进行历史聚落地理研究,或可对场镇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此前笔者据清末《万 县乡土志》等史志文献考述清代万县场集[1],本文延续该思路,对清至民国开县①、云阳场镇进行系统考述,以期把握二县场镇的数量、地理分布、建场年代等情况,为该地区场镇聚落 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先梳理地方志中的场镇记载,并与新县志、地名录等资料相参证,对 各场镇的基本情况尽可能详考在此过程中,笔者特意关注古代方志中的舆图,将其中的地 名信息与现代地图加以比勘,从而将各场镇落实到地图中,并绘制出二县的场镇分布图。
一、开县场镇考实 开县现存古县志有二,一为乾隆《开县志》(不分卷)[2],一为咸丰《开县志》(二十七卷首一卷)[3],都对本县场市有专门记载,此即笔者考察清代开县场镇所依据的最基本史料另有正德《夔州府志》。
[4]、道光《夔州府志》[5]卷三《形胜》开县形胜图(以下简称道光形作者简介:何仁刚(1990—),男,重庆开州人,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历史人文地理① 开县于 2016 年 6 月撤县设区,因本文研究时段为清至民国,仍沿用“开县”旧称。
胜图)、咸丰《开县志》卷首《图考》形胜图(以下简称咸丰形胜图)、清末《四川分县详细 图说》开县图幅[6]、当代《四川省地图集》开县图幅[7]106-107、《重庆市地图册》开县图幅[8]、《四川省开县地名录》(以下简称地名录)
[9]、《开县志》[10]、《四川省万县地区重要地名诠释》[11](以下简称诠释)等舆图、地图、地名录资料按照清代基层区划分江里、东里、浦里三个区片分述于后,并根据考订结果绘制开县场镇分布图(图 1,图中场镇编码即文字考订排序)。
(一)江里诸场1. 临江市今临江镇驻地,地处映阳河与南河交汇处首见于正德《夔州府志》卷二《街坊附市镇》,同卷《邮递》载设有急递铺,其建场当不晚于正德年间(1506—1521),为开县首镇,乾隆《开县志·场市》所载的开县六大古场之一。
道光形胜图作临江市场,《三省边 防备览》[12]卷一《舆图·奉节巫山云阳大宁开县舆图》作临江市,咸丰《开县志》同得名 于南河古称临江2. 竹溪铺场今竹溪镇驻地,南河南岸首见于道光形胜图,续见于咸丰志,皆作竹溪铺场,咸丰志所载 32 老场之一。
其设铺见于正德府志,建场当不晚于道光七年(1827)3. 铁锁桥今铁桥镇驻地,位于南河中游南岸首见于乾隆志场市篇,作铁锁桥,建场不晚于乾隆十一年(1746),开县六大古场之一续见于道光形胜图,作铁锁桥场,咸丰志作铁锁桥。
4. 中路溪原中兴乡驻地,位于南河北岸首见于咸丰志,作中路溪,32 老场之一建场不晚于咸丰三年(1853)5. 巫山坎今巫山镇驻地,位于南河入境处南岸首见于乾隆志场市篇,作巫山坎, 建场不晚于乾隆十一年,开县六大古场之一。
续见于道光形胜图,作巫山坎场,咸丰志作 巫山坎6. 南垭场今南雅镇驻地首见于乾隆志,原建于马嘶桥,后迁至今地,建场不晚于乾隆十一年,开县六大古场之一道光形胜图、《三省边防备览》及咸丰志皆作南垭场位于县 城西经新宁(今四川省开江县)赴省城的大路上,处临江市与窦山关之间。
7. 窦山关今南雅镇双和村双和场首见于道光形胜图,作窦山关场,续见于咸丰志32 老场之一其建场年代当不晚于道光七年其后衰落成为一个幺店,后于民国 29 年(1940) 复建为场,复名双合地处开县新宁交界处,位于开县经新宁西赴省城大路上的关隘处。
故设递铺尤早,首见于正德《夔州府志》,作豆山铺8. 中和场今中和镇驻地,映阳河中游东岸首见于道光形胜图,处临江市至三汇口的大路上,作谭家河场,咸丰志作中和场,“中和”之名盖为“谭家河”雅化而成建场不晚于道光七年,32 老场之一。
9. 义和场今义和镇驻地,南河支流大鹿溪畔首见于咸丰志,建场不晚于咸丰三年,32 老场之一一作同治五年(1866)建场,误10. 三汇口原三汇口乡驻地首见于道光形胜图,作三汇口场,处临江市经杨柳关至 东乡县(今四川省宣汉县)大路上,建场不晚于道光七年。
32 老场之一11. 双河口今三汇口乡杨柳关处道光形胜图中绘有杨柳关,未录为场市该场首见于咸丰志,32 老场之一建场不晚于咸丰三年12. 观音桥场原驷马公社永兴大队驻地[9]14首见于道光形胜图,处县城沿南河南岸至竹溪铺路上,由近及远分别为观音桥、歇马桥、观音山三场。
建场不晚于道光七年咸丰志未载该场,或因场小未录13. 歇马桥场原镇安公社歇马大队驻地[9]19情形同观音桥场14. 观音山场原竹溪公社小观大队驻地[9]295情形同观音桥场15. 镇安场今镇安镇驻地,桃溪汇入南河处,即龙舌嘴场。
道光形胜图有龙舌嘴塘, 咸丰形胜图作龙舌嘴场,咸丰志场市篇未载,建场不晚于咸丰三年16. 河堰坝今天和镇驻地首见于道光形胜图,作火焰坝场,处灯草坝场与三汇口场 之间,咸丰形胜图同,咸丰志场市篇未载,建场不晚于道光七年。
17. 三合场今三合镇驻地,位于映阳河、黄金溪、鱼鳅溪交汇处建场于清末18. 兴隆场原袁坪大队驻地清末建场19. 龙心场今九龙山镇双河村驻地俗称双岔河,有胡家沟、杜家沟两溪民国 30 年七月初一(1941 年 8 月 23 日)由退役军官陈锡九主持开场
[13]57-5920. 平坦溪原临东乡驻地,南河南岸民国时期建场(二)东里诸场21. 长店坊郭家镇原驻地①,位于东河下游西岸首见于道光形胜图,作长店坊场,续见于咸丰志建场不晚于道光七年《夔行纪程》记长店房(坊)“系开县近城大场市”[14]。
32 老场之一22. 温汤井今温泉镇驻地,位于东坝溪汇入东河处开县六大古场之一,乾隆志、咸丰志皆作温汤井,道光形胜图作温汤井场该地与所辖夔州府大宁场、云安场、长滩井俱为产盐要地至迟在唐代,开州井盐已见于文献,“果、阆、开、通,井百二十三,山南西院领之”,宋代设温汤、井场二镇。
②,置盐官征收盐课其后从未中断盐业生产,即使逢朝代更迭, 一经安定,盐业生产亦得到延续因盐而兴,在开县境内可与临江市比肩23. 马家沟原乐园乡,今和谦镇乐园村驻地,东河西岸亦名兴隆场首见于咸丰志,32 老场之一,建场不晚于咸丰三年。
24. 谭家坝今谭家镇驻地,东河西岸为古巴渠县、万岁县(万世县)治地首见于 道光形胜图,作谭家坝场,续见于咸丰志,32 老场之一建场不晚于道光七年25. 榨井坝今大进镇驻地,东河支流榨井坝河(巴渠河)北岸。
首见于道光形胜图, 作榨井坝场,续见于咸丰志,32 老场之一建场不晚于道光七年26. 马家营今大进镇马营村驻地,地处通往今宣汉、万源等地孔道上讹作马扎营, 今有马扎营度假区首见于咸丰志,咸丰形胜图作马家营场,建场不晚于咸丰三年。
32 老场之一27. 关庙山今关面乡驻地,东河上游北岸首见于咸丰志,32 老场之一建场不晚于咸丰三年28. 里二坝今白泉乡百里村境首见于咸丰志,建场不晚于咸丰三年32 老场之一29. 口前今河堰镇口泉村驻地,地处河堰口通往关庙山的要道上。
首见于咸丰志,建 场不晚于咸丰三年32 老场之一30. 河堰口场今河堰镇驻地首见于道光形胜图,作河堰口场,建场不晚于道光七年 咸丰志未载① 郭家公社驻地 1976 年由长店坊迁至花坪坝(见《四川省开县地名录》,1988:71)。
② 北宋时置温汤、井场二镇,见王存《元丰九域志》卷八《夔州路·开州》(北京:中华书局,1984:369)31. 木光坝场具体位置不可考,首见于道光形胜图,作木光坝场,位于河堰口场至温 汤井场道路上续见于咸丰形胜图,但咸丰志场市篇未载。
建场年代与河堰口场同32. 灯草坝敦好镇原驻地,今敦好村驻地首见于道光形胜图,作灯草坝场,咸丰形 胜图同,建场不晚于道光七年咸丰志场市篇未载新编《开县志》作猪草坝,误33. 紫水坝今紫水乡驻地,桃溪支流紫水河畔。
地名录记有碑文为证,建场于明末[9]219,而乾隆志未载,存疑,抑或明清鼎革之际因战乱废弃,其后复建首见于咸丰志,32 老场之一建场不晚于咸丰三年34. 高桥①今高桥镇驻地亦名高升场,清末民初有高升场甲,民国设高升场乡。
地名录记建场于乾隆年间,而乾隆志未载,存疑正德《夔州府志》记“高桥关,在县北一百里”[4]卷二《关梁津渡》66,乾隆志同,“北至高桥关交直隶达州东乡县界七十里”[2]疆域 336,亦谓“高桥铺,在县北五十里”
[2]铺递 345,里程出入颇大,但比勘今高桥镇位置,高桥关、高桥铺与高桥场所在地当同,而所记离城里程则不足取信首见于咸丰志,32 老场之一,建场不晚于咸丰三年相传明代义士王金明于天启元年(1621)捐修一桥,桥拱颇高,是以桥名。
35. 观音坝今白鹤街道白鹤村驻地,东河下游东岸首见于道光形胜图,作观音坝场, 咸丰形胜图同,建场不晚于道光七年但咸丰志场市篇不载36. 后兴坝今厚坝镇驻地首见于道光形胜图,作后兴坝场,咸丰形胜图同,建场不晚于道光七年。
咸丰志未载今镇名“厚坝”直接源于“后兴坝”或讹作“复兴坝”,盖因 “后”字繁体“後”与“复”字繁体“復”形近故也37. 渠口今渠口镇驻地,浦里河汇入小江处设急递铺尤早,正德《夔州府志》载“渠口铺,县东三十五里”。
[4]卷二《邮驿》59,清代诸志皆载该铺作为场市,首见于咸丰志,当建场不晚于咸丰三年,32 老场之一38. 铺溪口原铺溪乡驻地,今属渠口镇,小江南岸首见于咸丰志,32 老场之一,建场不晚于咸丰三年39. 纲鹿溪。
今云阳县养鹿镇驻地首见于道光形胜图,建场不晚于道光七年续见于咸丰志,32 老场之一又见于民国《云阳县志》[15],今属云阳县,位于开、云交界地带盖清属开县,民国属云阳,至于何时划归,古今文献未明载,姑存疑。
40. 麻柳坝今麻柳乡驻地首见于咸丰志,作“䜤柳坝”,建场不晚于咸丰三年咸丰32 老场之一41. 和谦梓今和谦镇驻地,东河西岸咸丰以前诸志皆不载,当建场于咸丰三年之后 或谓清末建场42. 火石梁原东华镇驻地,今白鹤街道驻地,位于东河下游东岸。
咸丰以前诸志皆不载,建场于咸丰三年之后诠释作同治六年(1867),姑存一说43. 正坝河原正坝区公所、正坝镇驻地民国年间建场44. 水桶坝今丰乐街道驻地地名录作“水东坝,水东大队驻地”[9]36民国年间建场。
45. 兴隆场原排垭大队驻地建场时间不详据地名录补录(三)浦里诸场46. 赵家场今赵家街道驻地,浦里河下游北岸首见于道光形胜图,建场不晚于道光 七年续见于咸丰志,32 老场之一① 咸丰《开县志》归入东里场市,1990 年版《开县志》第 37 页归入江里。
47. 陈家场原陈家乡驻地,1980 年代南河泛滥,老场不存,陈家区公所迁至长沙乡(今长沙镇)首见于乾隆志,建场不晚于乾隆十一年浦里首场,开县六大古场之一地名录作 嘉庆间建场,误48. 南门场今南门镇驻地,岳溪汇入浦里河处。
首见于道光形胜图,建场不晚于道光七年(1827)续见于咸丰志,咸丰 32 老场之一49. 跳蹬场原跳蹬乡驻地,浦里河北岸首见于嘉庆《四川通志》[16]卷二十八《舆地·关隘》1243, 建场不晚于嘉庆二十年(1815)。
续见于咸丰志,咸丰 32 老场之一50. 岳溪场今岳溪镇驻地首见于嘉庆《四川通志》[16] 卷二十八《舆地·关隘》1243,建场不晚于嘉庆二十年续见于道光形胜图、咸丰志咸丰 32 老场之一51. 邓家场。
原一心乡驻地首见于咸丰志,建场不晚于咸丰三年咸丰 32 老场之一52. 五通庙今五通镇驻地咸丰以前诸志皆不载,当建场于咸丰三年之后,一作清末53. 龙安场原龙安乡驻地咸丰以前诸志皆不载,当建场于咸丰三年之后。
一作咸丰 八年(1858)建场54. 马鞍场,原长河大队驻地清末民初有马鞍场甲,可知清末已有该场,咸丰以前诸志皆不载,当建场于咸丰三年之后,盖在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55. 中坝场今赵家街道周都村境。
据地名录,民国年间建场56. 沙坝场。今长沙镇驻地。据地名录,民国年间建场。 1949 年开县场镇分布图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真没想到
关键词:开县;云阳县;场镇;空间分布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05-0014-10DOI:10.1374…
-
人文地理学创始人(人文地理学考研学校)这都可以?
卸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职务后,杨荫凯最新职务已经明确。据国家林草局官网消息,9月5日,中央财办副主任杨荫凯带队赴国家林草…
- 人文地理学创始人(人文地理学第二版)不要告诉别人
- 人文地理学创始人(人文地理学第二版)难以置信
- 人文地理学创始人(人文地理学考研)硬核推荐
- 人文地理学创始人(拉采尔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吗)快来看
- 东邪西毒台词(东邪西毒台词山的那边,还是山)全程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