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关怀故事分享(人文关怀故事分享记录怎么写)墙裂推荐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课本不只是开启文化知识视野的窗口,还教会我们怎样去书写自己的人生。

人文关怀故事分享(人文关怀故事分享记录怎么写)墙裂推荐

 

2020年,人教社迎来了七十周岁生日!为表庆祝,我们特别推出“我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主题征文活动,邀请大家一同分享与人教社的有趣往事与美好回忆,详情参见:快来,70年的人教社和你有一个约会!关于《我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征文的一封信

人教砥砺七十年,人文关怀是秉承至今的精神与原则,藏在教材的点滴细节之中今天带来的是王皓淼老师的《人民教育与人文关怀 ——从三个小故事透视人教版教材的育人观》人民教育与人文关怀——从三个小故事透视人教版教材的育人观。

王皓淼

写在前面我1994年步入小学,2000年进入初中,2003年考入高中,2006年参加高考强调这些时间节点,主要是为了说明一件事:实施“教材多样化”之后,参加高考的莘莘学子,普遍开始使用岳麓版、北师大版的教材了;而我的12年中小学学习生涯,所用教材除了英语是外研社版本,其他科目几乎全是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版本,可以说这12年人教版教材与我是朝夕相伴的。

“人教版”这个字样,已经镌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了今逢人民教育出版社建社70周年人教社在春末夏初面向全国发起了“我与人民教育出版社”主题征文活动,征文内容可以是一段关于人的回忆,也可以是一段关于书的情缘。

作为出版新人的我,自然想到要写点儿“人教版”的事情思来想去,还是讲三个故事吧,讲讲人教版教材最大的优势——人文关怀。

故事一小学语文——《奴隶英雄斯巴达克》的启示人各有志,价值观念千差万别我对现今影视剧中那些“流量明星”无感,可是我竟然也曾经有过“演员梦”“编剧梦”这要从一篇形式特殊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奴隶英雄斯巴达克》

说起。

这篇课文第一次给我呈现了什么是剧本:不是只有对话,还要包括人物的神态、动作、服装、布景等诸多元素后来我自己曾经尝试着编写以自己和几个兄弟为核心人物、架空历史的剧本,虽然只是“小玩闹”,却也是“正儿八经”的——连标点符号的使用,都要按照这篇斯巴达克的课文作范本。

走进大学之后,有什么想不通的事情,我往往会通过自问自答来排解,而这些自问自答的内容则是一出出独幕剧的剧本以至于后来,连自我调解学习、工作中的烦恼和压力的时候,我都要学习这篇形式上很特别的语文课文呢!这篇课文是剧本的形式,所以当时的语文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作业——熟读课文,第二天语文课上找同学脱稿表演。

由于课文所选取的剧本,是以斯巴达克带着一众不愿受压迫的奴隶冲出角斗场,角色不好把握,所以斯巴达克是由两人饰演的:起义爆发之前是我的同桌,他如今是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最后一幕揭竿而起的斯巴达克,是我主动请缨的。

到了讲台上,我带着玩具手铐、手里拿着可以伸缩的老年人晨练用剑、口袋里装着从收音机上拧下螺丝的天线:先是用伸缩剑“砍倒”了周边的“罗马士兵”,并凭着这把伸缩剑“砍断”了道具手铐,然后孙素转身把天线拿出来当标枪,冲着教室门扔去,再加上第一排同学打开教室门的帮助,最后跑到了教室外走廊上。

“演出”结束后,老师和同学都觉得真的是有一种冲出牢笼的成就感先不管所谓的舞台有多大、观众有多少,拜这篇课文所赐,我总算在台上实现了自己的“演员梦”!这篇课文呈现的英雄斯巴达克,连并之前《三国演义》的老年姜维、初中音乐课学习的嘎达梅林,成为我最为推崇失败的三大悲情英雄——文天祥、汉尼拔虽然也很悲情,但是挤不进前三名。

所以许多时候我遇到挫折,最多是埋怨几句话,却从来没有在内心深处感觉不公平——想想斯巴达克大起义最辉煌时聚集了12万人,却依然以失败告终;想想姜维九伐中原有几次眼看要成功,却因小人谗言被迫班师……我遇到的挫折再大,可是跟这些悲情英雄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换句话说:正因为我学习了剧本《斯巴达克》的片段,了解了斯巴达克以及与之类似的姜维等英雄的悲壮与孤寂,小小年纪就学着体验这些悲情英雄的心理活动,才使得我学会了怎样乐观、豁达地看待挫折、面对生活我们崇尚英雄,可是往往只看中成功的英雄,或者是悲情英雄的成功之笔。

相比来说,类似《奴隶英雄斯巴达克》这篇课文,就是悲情英雄的成功之笔,在一定意义上要比突出那些“一将成名万骨枯”的成功的英雄更富有时代特色

因为教书育人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呈现给孩子们一个董存瑞、黄继光的形象,孩子们虽然知道这些革命先烈牺牲了,同时也知道革命成功了,从而产生出自豪感,这个传统不能抛弃;在此基础上,我们也需要呈现给学生一个辉煌状态的斯巴达克,同时要告知孩子们斯巴达克的悲剧结尾,学生就会在好奇心之下去探索。

在小学阶段不宜给孩子们讲太多小人谗言害死英雄这类悲情教育,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们展现英雄辉煌的过程和悲剧的结尾,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总之,通过《奴隶英雄斯巴达克》这篇课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切实体现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个宗旨。

故事二初中数学——离开人教版教材的“苦难”岁月我的初中是济南市舜耕中学,在那里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同学们的整体素质,是我整个求学时代(包括大学时期)的巅峰;但也有一段非常苦难的记忆造成这一段记忆“苦难”的原因,就是我们学了一套实验版数学教材,并非人教社的版本。

一套教材的更换,值得让我把初中岁月用“苦难”二字来形容吗?听了我的故事就不会怀疑了《集合与简易逻辑》这部分内容,正常情况下是人教版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的内容,可是我们在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就与之不期而遇了请读者朋友们想想这个道理:明明高一才适合学习的内容,让我们未说先唱、未走先跑,而且是我们学校抽取了四个班——。

将近两百六十名同学被提前过高要求了!

不仅如此,这套教材是在初一第一次期中考试之后开始学,到了初三模拟考试之前又被改回普通的人教版教材,而这期间的数学考试成绩简直是惨不忍睹学那么难的内容,不论数学基础怎样,纸面成绩都会受到影响啊——要知道,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的时候,学校都是给我们四个班另出一套题的!。

特别是我这样的文科生,普通教材第一次期中考试才七十分上下,已经被拉开差距了;学了实验版教材后,面对三四十分的试卷,我有苦难诉啊!虽然连好学生也没能幸免成绩下降了,可他们最起码都保证及格了、过关了;我呢,普通教材勉强及格,实验教材从未及格!

当我们看到学普通数学教材的同学们在做作业,总是会有无限的羡慕!不论是课后作业还是考试,有些时候明明用普通教材的公式能解答的题,却非要让我们用集合与逻辑等高难内容来解答!可是,中考前夕的模拟考试即将来临的时候,老师突然又宣布不再使用实验教材了,我们这四个班“受难”的同学都在大呼冤枉,特别是我这类人和尖子生——我这样的人喊不合理,是因为要带着一连串数学不及格进入高中;尖子生喊不合理,是因为他们完全有可能拿满分的美梦落空了。

于是,中考结束后,我们这四个班的学生发出了同一条感慨:离开人教版数学教材的日子,实在不堪回首!由这件小事,我们看到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教材,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讲究人性化、科学化的优势;而穿过人教版教材的课程内容,我们看到的是

人民教育出版社坚持“三个面向”的担当,“人民教育出版社”这几个字本身已经不只是一块名号了。

故事三高中历史——从失败的代课到经典的发言我的高中历史老师在一个周三的晚自习单独找我谈了话,他认为我的历史基础应当多读史论、史评方面的书籍,并附带尝试着搞一些考证性的东西此后随着交流的深入,我就暗自嫉妒我的历史老师知识的渊博,甚至把自己和老师分别比作小说中的周瑜和诸葛亮。

终于,有一天的历史课,轮到学习甲午战争了,老师因公事出差,我作为课代表直奔讲台,代替老师把这节课讲完了后来老师跟我们一起温习甲午战争,我才知道:虽然我的知识储备与同学相比算是丰厚的,可是讲课的功力终归要用十年二十年的积累来换,在讲课经验上我比老师差了太多。

同样的课文,我和老师分别得到80分和95分,这之后我找到了新的技巧后来,老师要我们评价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我用严谨的逻辑“慷慨陈词”讲了一大通:“抗日战争的成功是国内与国外力量两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我们不能像前些年的一些言论那样妄自菲薄。

我们要事先明确三件事:(1)抗战前,中国丧失完整的主权已经90年了(1840-1931),而欧战开始的时候德、法两国都是完整主权的国家,因此中国能艰苦卓绝、抗战到底已经是奇迹了;(2)法国贝当政府是德意法西斯的傀儡政府,是法国政坛的主流,主张独立的戴高乐只能在敌后开展零散的斗争,而中国不仅有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战,还有国民党中的爱国将士血洒沙场(武汉、上海、徐州、长沙、宜昌均是如此);

(3)法国、德国是强大的工业国,连日本都是工业化国家,可是中国的绝大多数人民吃了上顿没下顿、工业水平往好了说只是处在起步阶段,以贫弱的国力和顽强的精神殊死抗争,导致日本在抗战后期的征兵都已经面向20岁以下的少年了(可见日本的战力已经耗不起了)。

综合这三点,中国的抗战必胜已成定局,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美、苏两国对日作战,只是加速了日本的失败,绝不是主要因素!”当老师和同学们给我这轮发言鼓掌结束后,我才告诉大家:我把宋体字、楷体字都当做了宋体字,有些楷体字甚至被当成了黑体字,然后

把配套的历史教学参考书(也是人教版)能吸取的吸取、有不同意见的都进行了标注,经验不够技巧凑迈入齐鲁书社,我最初的任务是协助审核历史教辅读物当我面对这些教辅和参考资料的时候,除了审核与编校,我还想在这些教辅中找到能激发我探索知识的动力,就像当年历史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一样。

可是无论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辅,还是岳麓版的高中历史教辅,都没有刺激到我探索历史上那些因果关系的题目;而穿过人教版教材的课程内容及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我们看到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坚持把“三个面向”落到实处和一贯秉持的人文关怀。

结束的话蓝天野等老一辈表演艺术家曾指出: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间“人民艺术”拿掉,只留下“北京剧院”,就等于拿走了北京人艺的灵魂同样道理,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这七个大字,也是一个字也少不得,。

因为“人民教育”四个字指明了这家出版社的宗旨和方式——通过教育的方式为人民服务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再次翻开那曾经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过程、记录了我们读书岁月中一个个精彩瞬间的人教版课本,崇敬之心、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人教版课本早已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生命中记忆的永恒对我来说,课本中那些耳熟能详的古老的寓言、神奇的传说、睿智的人物、难忘的故事经久不衰,历历在目人教版课本的内容虽然不断更新,但对于“三个面向”的坚守和人文关怀的体现,让我们懂得这样一个道理:。

课本不只是开启文化知识视野的窗口,还教会我们怎样去书写自己的人生;反过来讲,通过明白这些道理,我们也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宗旨和方式做了历史见证今日之中国,非但是一个政通人和、大国崛起的时代,更是文化高度自信前所未有、传承文明继往开来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实现民族复兴伟大的历史时期,人民教育出版社今年也已经70周岁了,谨以此文祝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明天更加美好!作者:齐鲁书社 王皓淼往期征文链接:韩绍祥、魏国栋:回顾我们所经历的第十套人教版教材的编写出版

张健如、汪震球:回忆人教社与俄罗斯教育出版社的合作韦志榕:与人教社一生的情缘丁曙:生在人教社,长在人教社刘道义:铭记张志公先生的教诲谭永平:我经历的新课改最初那几年张献臣:我和李雷韩梅梅的故事李云龙:我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10年

张云: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课改初期教材市场与培训的故事叶在田:彻底改变哑巴英语的10年高星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鲁迅记忆丁木棽:字浮纸上,爱伴一生崔月明:记忆的年轮春风二三月:你种的花,留了下来邓高峰:一家出版社与两代人的成长

莫琼英:那一墙爬山虎还是那么绿着骆颖:那年4月,我给人教社寄了一封信邓丹丹:《种子》:那颗种在我心上的种子吴中立:一位70后的人生与他的《语文》课本周淑芬:人教教材培训路上的人与事温水义:留藏在岁月底片里的教科书

金鲲:那些经典永难忘卢尔群:在人教精神的感召下成长温水义:念一只名叫Polly的鹦鹉

             设计:刘   可(实习)编辑:周   丹主编:吴海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