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关怀的优美句子(体现医院人文关怀的句子)万万没想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8-1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疫情不如人情重,书香更比果香浓。阔别两月有余,大家翘首以盼的果香会又回来啦!

人文关怀的优美句子(体现医院人文关怀的句子)万万没想到

 

我为同学做件事,果香学术服务周

01 会议开场

炎暑未褪秋意浓,华园飘进花果香2021年9月9日19点大家翘首以盼的研究生论坛“果香读赏会”(Apple-ReadingSeminar)再一次于泉州校区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411会议室如期举行这是第111期果香读赏会,主题为“论生态话语和行为分析的假定和原则”,由刘静静(Joy)同学主讲,陈欣澜(Tracy)同学、梁谢爽(Sansong)同学、陈雪(Sherry)同学以及两位研一新生负责口译。

出席本次果香会的嘉宾主要有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侯国金教授和一些外院研究生

李慧康主持风采

02 学术开胃菜

主持人李慧康(Canny)同学作了简要开场白之后,我们进入“开胃菜”环节王薇(Zoe)同学和我们分享了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书,即由KellyMcGonigal撰写的The willpower instinct:How Self-Control Works,Why It Matters,and What You Can Do To Get MoreofIt。

本次分享中,王同学通过引入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棉花糖实验”(Stanford marshmallow experiment)以及她自身的经历,介绍了自制力的重要性,令人深有同感王同学带有哲思的分享,令在场的各位纷纷陷入沉思。

面对此般沉重的氛围,侯教授提议道,“不如来点音乐?”,接着刘憬洳(Ada)同学就为大家带来一首《十面埋伏》的琵琶独奏曲

王薇上学术开胃菜

Ada 精彩卓绝的琵琶弹奏

03 学术主菜

一曲完毕,大家进入了本次的学术“主菜”环节首先由刘同学为大家讲解黄国文教授于2017年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论生态话语和行为分析的假定和原则”一文讲解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第二部分:阐释了Naess提出的“生态哲学观。

(ecosophy)”,国外学者Stibbe对生态哲学观的概述及其给出的生态观,其中包含了同等重要的七大要素,但黄教授认为这七要素的重要性不同,并进行了排序第三部分:主要诠释中国的“儒家生态观——以人为本”,讲究“天人合一”、“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天地以生物为中心”。

第四部分:重点介绍“一个基本假定”,即“以人为本(the assumption of people-orientedness)”和“三条原则”,即“良知原则(the principle of conscience)”、“亲近原则(the principle of proximity)”、“制约原则(the principle of regulation)”以及“三条原则的配合”。

第五部分:总结出“在人类社会中,亲疏关系也是永远存在的;但是,只有良知和亲情是不够的,应该也有制约”

刘静静同学精彩的视频会议分享在听完刘同学精彩的讲述后,在场不少同学就有了自己的疑思首先,研一新生高同学就做出了提问,即“既然儒家思想提倡‘以人为本’,又由文中的‘制约原则’来看,法律刑罚中制定的‘死刑’是否与儒家的‘以人为本’观相违背了?”针对这个问题,刘同学先作出礼貌的致谢,然后回答道“黄老师提出的‘一个基本假定’相当于一个总纲领,而‘三个原则’是从属,‘以人为本’是基于三个原则基础的以人为本。

文中提到的‘老虎咬人被击毙’的例子,虽说是人违反了‘(法律)制约原则’,但基于人道主义关怀,最后还是把老虎击毙,并把人救出来送去医院回到法律层面,虽说法律条文是铁定的,但是通过人的活用,有时也是可以有商量的余地的,并不是绝对的,所以这里也间接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点”。

接着,高同学继续追问道,“既然法律对某人判了死刑,那么说明了这个人是犯了滔天恶行的,但根据您对儒家思想中蕴含的‘以人为本’观的回答来看,法律无情人有情,是否又说明了这个死刑是没必要的?”刘同学继续回答道,“‘基本假定’的前提是‘良知原则’,若是此人真的犯了极大罪行且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结果的话,那么就说明此人可能违背了‘良知原则’,这时就不得不用死刑来惩戒或者暂缓来使其回归到有良知的状态”。

真是一场精彩的问答!问答中的主角整旗旁歇了,但场外的同学却沸腾了,都纷纷提出自己独到见解Tracy同学说道,“既然一个人被判了死刑,说明其犯了滔天大罪但在对该囚犯处以死刑前,会让其见家人的最后一面或是实现其临终前的愿望,这是国家政策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以人为本’”。

另一位研一新生也给出自己的见解,认为死刑的“以人为本”体现在它能够惩罚穷凶恶极之徒和断绝某些蝇营狗苟者潜在的犯罪侥幸心理,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上大多数人的生存果然,有了思想的冲突就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在高同学的激励下,另一位后起之秀申同学也作出了自己的点评:“首先谢谢刘学姐的分享。

在我看来,这篇文中举例所用的‘网传男子虐杀鹦鹉事件’中的报导人没有遵循‘良知原则’,原因在于他用了‘疑因鹦鹉咬人’这样的模糊字眼,这像是在无形之中给这则新闻做了一个导向,联结近几年我看到的报导,比如说‘妻子被丈夫杀害’之类的新闻,其后面往往都会出现‘疑因妻子出轨’这样的字眼,后果是该新闻报导人在没有掌握实际的证据的情况下,进而导致事件中的受害人遭到网暴;虽也有网友对这种报导行为表示抗议,但新闻编辑人回答却是‘我没有证据,所以我用疑因来说出我的个人猜测,并不能证明这就是事实结果’。

新闻编辑人的这种行为确实无可厚非,也没有违反一些明文规定,但实际上他违反了‘良知原则’;然而又因为‘良知’这种东西是个体自发的,与社会上的规章制度不相干涉,所以我们无法用实际的法律条文来规范它这也说明了新闻报道在实际用词上的不可控;因此,希望同学在发言时尽量避免往受害者身上作出不好的言语导向的行为,慎重发言”。

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届更比一届亮的发言接下来又是来自一名研一新生的精彩提问:“首先谢谢刘学姐对这篇论文的导读,对引言部分提及的工业化,我想问‘工业化对于不同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和欠发达的国家来说,是如何在生态和经济之间作出取舍的呢?’”刘同学回答道,“发达国家已经享受到了工业化带来的经济效益,这让他们早早领跑于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对于发展经济,他们更迫切需要解决的危机是工业化带来的污染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欠发达国家就只顾发展工业化而忽略生态环境问题,相反,他们更应该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从而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共赢”。

陈欣澜口译员风采

04 才艺辅菜

经过以上同学的精彩问答,大家对侯教授的高深妙见表示期待。但是,每一次的思想火花似乎都离不开音乐的“钻燧”。于是就有了陈雪同学带来的才艺表演——小提琴独奏。

Sherry 优美的小提琴演奏

05 教授点评

乐曲结束终于来到大家期待已久的侯教授点评的punch time侯教授首先对今晚两位音乐表演者表示感谢,并言及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和喜爱;接着,他开始对今晚分享的文章发表高见(Tracy、Sansong、Sherry等同学轮流做口译)。

首先,他说静静同学所做是超出预期的精彩分享,也正是在她的带领下这篇佳作才更显通俗易懂其次,侯教授对文章的作者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言及多年前,黄教授也是他读博路上想追随的导师人选之一,但根据考试时间先后的‘亲近原则’,他最终选择了上海外国语大学,虽说错过成为黄门弟子的机会是一大憾事,但黄先生资深的学术研究和新颖的研究方式,让侯教授在学术研究上追随不辍,而进来从他的弟子周文娟博士那里获得启发。

紧接着,侯教授谈到,“‘生态’(ecology)和‘景观’(landscape)有所区别又有所联系在景观中,有多种的地表生态、岛屿、花草树木类的植被、动物以及人类,而人类又存在肤色、国籍等的不同以上谈及的因素就构成了一片土地上的景观,而生态与之关联却又不仅于此。

以上的生物物种又是如何组合成一个涉及人类、动物和植物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我们是破坏还是保护的问题,就涉及到了生态虽说生态要比景观来得抽象,但景观也同样是抽象的我们同住一个地球村,地球上的每一种事物都要放入我们对生态及其成分的考量之中,包括人类及其自身行为、语言等。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Stibbe、黄教授和周文娟等学者在谈论生态哲学时还要对人类的行为和语言进行考量”侯教授认为,黄教授的这篇文章中对‘生态哲学’做出的宏观定义,是在对国外学者Naess和Stibbe的主要观点进行探讨并融合西方生态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之后的思想结晶,再将之运用到对当今社会国人的言语行为进行新解读的层面,这不可不谓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再者,当我们谈及生态环境中的看到的事物时,我们常常将以下因素置先考量:“这是什么以及这些事物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与我有何干系以及如何与我干系?孰轻孰重、孰缓孰急?如果我有一个苹果,谁会成为那个够格品尝它的宠儿?当我想要毁坏某件事物时,又是谁不幸成为那个遭受我暴力语言行为攻击的炮灰?遵循‘良知原则’,意味着我们要懂得分清何为对何为错、何为好何为坏,然后根据‘亲近原则’,区分孰近孰远。

但是这两条原则互相冲突的情况也会发生,因此,当发生冲突时,社会的规章制度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也即‘制约原则’人的言语行为与生态景观的整体模式的运行分不开”除此之外,黄教授提出“以人为本”的“一个基本假定”,并将之作为“三条原则”的总纲领。

无论是西方的哲学还是中国的古代儒家思想,都强调“以人为本”的重要作用西方哲学中的“以人为本”与中国儒家思想中的“以人为本”观又有哪些不同?侯教授借助他的一位同事(陈历明教授)的一篇论“译写合一”的论文,说明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比“以人为本”更重要。

侯教授诠释道,“‘三条原则’中的‘良知原则’说明人的行为处事遵循一定的美德和规则;‘亲近原则’则与人的选择有关,尤其是处于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的人们;‘制约原则’指的是社会的人必须遵循社会的规章制度以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

当然,侯教授也指出,这三条原则(或许还有更多)在解决实际行为或话语分析/问题时如何先后出场、如何相互协作,这些原则有无具体可行的细则/准则(像语用学的原则的准则),值得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历时不长,但侯教授精彩透彻的点评,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思想的荡涤。

不知不觉,此次的果香会已经接近尾声,侯老师最终以此文章为例,对正确的论文书写规范做出的简要指导来收尾,写作即做人,当以整齐规范最后,主持人李同学组织大家合影留念至此,第111期果香会在大家收获满满的愉快心情中圆满结束。

侯教授认真的听、讲、评

06 结语

此次果香会,是一次承上启下的开端,既承接过去一年的圆满,又开启新学年的新貌对于本次果香会,笔者感触良多首先,刘同学关于“生态”话题的精彩分享,紧接学术前沿生态话题永远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当今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愈发密切,习总书记在奉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之后,再次提出了“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思想。

其次,是两位“音乐才女”的表演:一曲《十面埋伏》,牵引了在场座下的情绪起伏,轻重缓急的琵琶曲,时似落盘的大珠小珠,时似蹄疾的万马奔腾;时似哀婉的叮咚山泉,时似微荡的清风拂林真真可谓是何人倩手弄琵琶,惊起四座不自知;曲诉楚汉相争景,谁人不爱霸王姬;席间乱叹惊鸿意,琵琶声落神未休!中场而上的小提琴曲,轻缓悠扬,无形之中化掉了席间的躁动与不耐,音符作钥匙,打开落锈的思维之锁,让更多的真知灼见似海水般涌入大脑深处的海马体,在以后的每次思想碰撞中都敲响记忆的钟,激励我们爬上心墙,触及那片“天空之城”。

再者,这次的“开胃菜”告诉我们,人永远不要成为思想的奴隶,人是自己行为的主人最后,还值的一提的是三位同学的口译,虽不甚完美,但都能将侯教授的意思表述得基本到位,值得表扬;同时还有两位研一新生的加入也让人倍感欣喜,希望她们再接再厉,在往后的果香会中和我们一起绽放精彩。

总之,感谢佳作分享者,才艺表演者,以及不吝赐教者,让在座的各位走进思维金字塔,触碰学术大咖、品评学术前沿,又荡涤了灵魂,让自己成为更圆满的人这次果香会,是一次院内师门弟子间的共赏,以此扬帆,我相信往后的果香读赏会必定是“院院共赏”和“院外共赏”!。

疫情不如人情重,果香读赏大合影编辑 | 蒋茜 文稿 | 陈莉诗摄影 | 王建莹审核 | 郑思洁指导 | 侯国金出品 | 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会新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