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中国人文地理是什么(人文地理格局是什么意思)干货分享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复旦史地所博士考题2000-2018年

中国人文地理是什么(人文地理格局是什么意思)干货分享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2018年历史地理一、名词解释6选5九边,氾胜之书,河中地区,汗八里城,古墨今朱,努尔干都司二、战国水运文献的断句与地名解释三、简答(3选2),1.时空尺度上的人类活动对环境变迁的影响2.三次人口南迁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3.广舆图的内容及在地图学史上的地位、作用历史人文地理一、简答1.解释禹贡,周礼,汉志,沿革地理著述与历史政区地理著述的区别与联系2.唐宋地理总志及其对历史地理研究的作用3.解释禹贡地域图,历代地理职掌图,历代舆地图,答古旧地图集与历史地图集的区别。

二,《水经注》郦道元自序断句与解释其中的意思《序》曰:《易》称天以一生水,故气微于北方,而为物之先也《玄中记》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及其气流届石,精薄肤寸,不崇朝而泽合灵宇者,神莫与并矣。

是以达者不能恻其渊冲,而尽其鸿深也昔《大禹记》著山海,周而不备;《地理志》其所录,简而不周;《尚书》、《本纪》与《职方》俱略;都赋所述,裁不宣意;《水经》虽粗缀津绪,又阙旁通所谓各言其志,而罕能备其宣导者矣。

今寻图访赜者,极聆州域之说,而涉土游方者,寡能达其津照,纵仿佛前闻,不能不犹深屏营也余少无寻山之趣,长违问津之性,识绝深经,道沦要博,进无访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三反之慧独学无闻,古人伤其孤陋;捐丧辞书,达土嗟其面墙。

默室求深,闭舟问远,故亦难矣然毫管窥天,历筒时昭,饮河酌海,从性斯毕窃以多暇,空倾岁月,辄述《水经》,布广前文《大传》曰:大川相间,小川相属,东归于海脉其枝流之吐纳,诊其沿路之所躔,访渎搜渠,缉而缀之《经》有谬误者,考以附正文所不载,非经水常源者,不在记注之限。

但绵古芒昧,华戎代袭,郭邑空倾,川流戕改,殊名异目,世乃不同川渠隐显,书图自负,或乱流而摄诡号,或直绝而生通称,在诸交奇,洄湍决澓,躔络枝烦,条贯系夥《十二经》通,尚或难言,轻流细漾,固难辨究,正可自献径见之心,备陈舆徒之说,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所以撰证本《经》,附其枝要者,庶备忘误之私,求其寻省之易三,论述题1.统一与分裂时期疆域与政区的区别2.近5年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成果(写5个)2017年历史地理一.填空题:1.正史中哪六部没有带地理二字的地理志。

2.元和郡县图志的作者大清一统志是哪朝的与成书的年代3.水经注注释作者是哪朝谁写的水经注疏的作者,籍贯4.制图六体的哪朝谁提出的其中指比例尺的是,指方向的是二.史料题:王士性《广志绎》江北四省部分节选河北三府,幅员不能当一开封,业已分封赵、郑二府矣。

近乃又改潞府于卫辉,城池既狭,人烟又稀,土田少沃,与衡阳相去远甚,且通省建藩已至六国,尚有废府诸郡,两河民力疲于禄米之输甚矣,而诸藩供亿尚尔不足诸藩惟周府最称蕃衍,郡王至四十八位,宗室几五千人,以故贫无禄者不得不杂为贱役,或作为非僻,稍食禄而无力以请名封者,至年六七十犹称乳名终其身。

故诸无禄庶人,八口之饥馑既不免,四民之生理又无望,虽生于皇家,适以囚禁之,反不如小民之得以自活也数年之内,生能愈繁,不知何以处之1.一段文字断句(河北三府)2.问此文献的作者是谁,哪朝的三.论述题:1.历代政区层级的变迁。

2.陆上丝绸之路历代的变迁3.黄河下游河道摆荡的科学原理历史人文地理一.名词解释:10名词解释,每个3分1.十三部州  2.太平寰宇记 3.王士性 4.安西四镇 5.通鉴地理通释 6.括地志 7.西域都护府 8.小方壶斋舆地丛抄 9.土断 10. 双头州郡。

二.史料题:30分,清代文献1.原文抄写断句,繁转简 说出年代2.说出文中涉及到的河流与河道变迁(为四渎的江水即运河黄河的变迁和解释济水等)三.地图题:35分1.给出一副北京至十三省的边路图,问图的年代。

2.把图中涉及到的路线描述出来3.涉及到的地名用今地名表示4.从图中选择一个统县政区说出其沿革,以及当地区域开发与人地关系等问题四.15分写一本历史地理书,并简述你的观点和看法自己感兴趣的方向的今著,评价该研究方向。

2016年一.简答题:1.请按顺序写出正史十六部地理志的名字2.请写出禹贡九州的名字二.论述题三选二1.冷暖变化和干湿变化的异同(问题,材料,方法)(必做)2.历史时期农牧分界线的变迁,并分析其内在驱动力。

3.论述秦至清代的政区沿革三、画图题出自《水经注》,考湖南深水部分;四、改错题出自张伟然老师的《湖南历史文化地理》,让找出注释中的错误并改正;历史地理概述一.名词解释(六选五):1.九州与五服 2.河西四郡  3.广舆图 4.转运使 5.大索貌阅

二.简答1.请写出唐宋时期的地理总志及作者(至少写五个)2.制图六体及对应的解释三.论述(三选二)1.安史之乱对人口及其政区的影响2.论述近代历史人文地理某个分支的学术史,并评论一部学术专著3.西汉诸侯国的变化过程。

2013年中国历史地理一、 名词解释(六选四)1.日下旧闻考     2.张相文      3.冈身   4.物侯   5.华夷图 6.束水攻沙二、 简答(五选三)1.大运河对江南市镇布局的影响2.黄河下游变迁的历史原因。

3.三次人口南迁的造成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4.划分政区的原则有哪些,试举例说明试说明5.历史上我国北方农牧分界线的变迁情况历史人文地理一、 名词解释(20’)1.蛋户  2.税安礼  3.直道 4.属国都尉。

二 、简答(20‘)1、 列出正史十六部地理志 (16’)2、 列举四部清代地理书(包括作者名)(4’)三、论述(40’)1.试举例说明政区划界两原则“山川形便”与“犬牙相交”的利弊(152.人口迁移(秦汉至宋元)对长江三角洲人地关系的影响(15)。

3.请就一人文地理分支,评述近年动态(10’四、 逆天绘图题╰_╯(20’)给出《水经注》中关于泾河渭河的一段,标出十个句子,根据句子绘出示意图,要求标注出河道,山岭,城市渭水又东南合泾谷水,水出西南径谷之山,东北流,与横水合,水出东南横谷。

西北径横水圹,又西北入泾谷水乱流西北,出泾谷峡,又西北,轩辕谷水注之,水出南山轩辕溪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邦城东七十里轩辕谷皇甫谧云生寿丘,丘在鲁东门北,未知孰是也其水北流注泾谷水泾谷水又西北,白城溪东北流,白娥泉水出其西,东注白城水。

启城水又东北入泾谷水泾谷水又东北,历董亭下杨难当使兄子保宗镇董亭,即是亭也其水东北流注于渭《山海经》曰泾谷之山,泾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渭,是也渭水又东,伯阳谷水入焉水出刑马之山伯阳谷北流,白水出东南白水溪,西北注伯阳水。

伯阳水又西北历谷,引控群流,北注渭水渭水又东历大利,又东南流,苗谷水注之水南出刑马山,北历平作,西北径苗谷,屈而东径伯阳城南,谓之伯阳川盖李耳西入,往径所由,故山原畎谷,往往播其名焉渭水东南流,众川泻浪,雁次鸣注,左则伯阳东溪水注之,次东得望松水,次东得毛六溪水,次东得皮周谷水,次东得黄杜东溪水,出北山,南入渭水。

其右则明谷水,次东得丘谷水,次东得丘谷东溪水,次东有钳岩谷水,并出南山,东北注渭渭水又东南,出石门,度小陇山,径南由县南,东与楚水合,世所谓长蛇水水出汧县之数历山也南流,径长蛇戍东魏和平三年筑,徙诸流民以遏陇寇。

楚水又南流,注于渭2011年历史地理一、论述1、古代户口统计是否予今天相同?如何利用古代户口数据?2、中央集权制度下行政区划体系与城市体系的关系3、你所选专业作为历史地理分支从古到今的学术发展史二、简答题。

1、森林、草原、绿洲、黄土高原,自选一种类型,谈谈其生态演变中的人地关系2、唐宋与元明大运河走向上的区别,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谈一下大运河对南北交通的影响三、填空1、1934 年创办了______、______标志着现代历史地理的形成。

2、胡焕庸先生划了一条人口分布线称为______3、0C 等温线大概与______平行,然后经汉中沿______折向横断山脉4、李吉甫的______、乐史的______成为唐宋两大地理总志5、从关中到四川要经过秦岭和______两道平行山脉。

6、汉书地理志有大量记载文化风俗经济方面的内容,此外还有______、______两部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一.名词解释:1.属国 2.王象之 3.通鉴地理通释 4.坤舆万国全图二、简答题1、十六部正史地理志的全称并按朝代先后写出来并简评《汉书·地理志》。

2、历史时期三次人口南迁,分别叙述其背景、经过和影响3、宋代路制的设置和得失2008年历史地理一、填空1.云梦泽在今天的______2.赫图阿拉位于今天的______,是______的都城3.《岛夷志略》的作者是______朝______。

4.鬰州是今天的______5.明初长城外的两个少数民族是______二、标点《洛阳伽蓝记》中的一段话三、简述作为行政区划的道制的变迁四、选择一部历史地理学著作(古今均可),写出读后感(06 年答案参考)。

历史人文地理1.概述你过去一年中所生活或学习所在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历史人文地理情况(如实论述,否则按不符合学术规范处)2.海洋对中国历史进程和文化变迁有什么样的作用?各举例说明试比较地中海各国各地区与中国沿海地区的一同。

3.假如你被录取为博士,你将选择哪一个领域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简述这一方向的学术概况及当前的研究现状,你认为日后的发展应放在哪些方面?你作出这一选择的原因何在?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一、简述1、简述我国海岸线变迁的过程。

2、简述大运河的形成与变迁二、论述3、黄河下游改道特征及其对华北平原地貌的影响4、五代------元代我国东部气候变化特征2007年一、名词解释1.行水金鉴、2.九州、3.济水、4.行都司二、简答题1、晚明地理学的特点。

2、大运河的变迁3、五大古都的政治地理基础4、德国科学家认为唐代气候变冷是唐代灭亡的重要原因,你认为呢?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一、问答题1.请简述县级政区的演变过程2、请简述中国历史上三次人口南迁过程,意义以及影响

3、城市意象4、请简要概括中国历史时期的经济中心5、文化区的内涵与要以二.标点并解释名词地理参差其详难举实由名号骤易境土屡分或一郡一县割成四五,四五之中亟有离合,千回百改,巧历不算,寻校推求,未易精悉今以班固马彪二志,太康元康定户,王隐地道,晋世起居,永初郡国,何徐州郡及地理杂书,互相考覆,且三国无志,事出帝纪,虽立郡时见,而置县不书。

今唯以续汉、郡国校,太康地志参伍,异同用相征验,自汉至宋,郡县无改者则注云汉旧,其有回徙,随源甄别若唯云某无者,则此前皆有也若不注置立,史阙也解释:地理、班固马彪二志三.在历史地理领域内,选择一二项最新研究成果,对其学术价值从问题意识、参考资料、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指出其研究不足之处。

如果由你来研究将如何进行,预测该领域内未来的研究前景2006年一、填空1、鉴湖在今天的______2、泗州城被洪泽湖淹没是在______年间3、杨守敬在历史地理方面的贡献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4、《西域水道记》的作者是______5、《华阳国志》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6、鬰州是今天的______7、《蛮书》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8、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所见的夏国的都城是______。

9、明初长城外的两个少数民族是______10、顾炎武的两部历史地理著作是______、______二、关于长江三峡巫峡的一段古文加标点三、论述宋元路制的演变过程四、选一本历史地理著作或教材(古今均可),写出读后感。

(08 年重复)历史人文地理一、名词解释1.五藏山经、2.江南省、3.封泥、4.设治局、5.马伯乐、6.职方外纪、7.附郭县、8.月港二、《考工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此被奉为中国都城建设的传统中国历史上都城规划是否都符合这一传统?若不是,从何时出现符合这一传统的城市?三、简述晚明中西交流的基本史实四、简述现代方言地理格局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历史自然地理一、加标点(范仲淹论江南水利)。

二、简答(2、3 题任选一题)1、2000 年来最温暖的是哪段时期,这时的气候在温度上有什么特征?2、制图技术在历史自然地理研究中有什么作用和意义?三、论述自隋唐以来大运河的修筑过程,并简述黄淮海平原地貌对运河走向及其维持的影响(举出具体例子)

2004年中国历史地理一名词解释1.嘉泰会稽志、2.帅宪漕仓、3.佛国记、新秦中六个人物的别名:徐松、罗振玉、郦道元、全望祖、二、论述1、正史中比较集中的史料有哪些?(包括纪、传、表、志、书等,举例说明)

2、今越南北部地区与中原王朝历史隶属关系变迁3、宋代黄河中下游的河道变迁、原因和影响4、历史地理资料和方法评述(在地方志、GIS、孢粉分析、竹简、敦煌文书、大藏经、C14等中选择三个)5、列举 1980 年以后三部有代表性的历史地理研究成果,并说明原因。

人文地理一、名词解释1.吕后二年律令、2.盛弘之、3.斯波义信、4.长春真人西游记、5.李旭旦二.论述1、近代以来的经济空间的变迁及其原因2、移民和文化的传播(如移民和方言、民俗婚俗、学术中心、宗教信仰),举例说明。

3、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徽商的形成、发展及其衰落;长江三角洲成长为中国经济文化中心;西北游牧民族区(三选一)4、简述汉武帝时、唐开元年间、清尼布楚条约后北方、西北和南方的边疆5、就你感兴趣的一个历史地理分支,叙述近年来学术的代表性人物、成果、和未来的趋势,。

并简要地评论2003年(考2門)中国歷史地理1.名詞解釋:1、十六部正史地理志的名稱(8分)2、“四川”地名的由來(3分)3、《廣陽雜記》(3分)4、法顯(3分)5、《歷代地理指掌圖》(3分)問題回答(每題20分)。

1、 試述行政區劃中道制的形成與變化過程2、比較王士性與徐霞客的歷史地理學成就,並分別舉出他們著作的兩種版本3、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青海地區由哪個民族建立了什麼政權?大致疆域如何?何時為哪個政權所滅?歷史人文地理。

名詞解釋(每個4分)1、《唐兩京城坊考》   2、《職方外紀》    3、站赤   4、熊會貞    5《天下郡國利病書》問題回答(每題20分)1、試述在歷史人文地理研究中應注意哪些自然地理資料?可按分支分別談。

2、歷代正史地理志中哪幾部有風俗地理資料?請挑選你認為最好的一部,談談其資料來源及價值3、分析史料:(一)“明洪武某縣戶、口數銳減,疑為逃避賦稅而隱匿人口”;(二)“清順治某縣丁數多少,丁指十六歲至六十歲男子”。

分析正確與否,並介紹其歷史背景4、將以下關於風俗地理的四段文獻資料標點並譯成白話文,再從歷史人文地理角度談一下人與環境的關係2002年需考2門,均不全中國歷史地理一、問答題1、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的成就及不足。

2、絲綢之路的興起、發展以及衰落,簡要說明在中國的主要路線3、簡述中國古代三次北方人口南遷及其影響二、名詞解釋1、上都   2、史念海    3、元和郡縣誌中國歷史人文地理一、簡要說明在中國古代的各級行政區域設置中,哪一級對文化現象的形成與發展影響最大,並說明理由。

二、評價一位現代或當代的歷史地理學家,介紹其在歷史人文地理方面的成就(自己導師除外)三、介紹一部古代歷史地理著作,並簡要說明優缺點一、 名詞解釋赤畿緊望上中下、曹魏五都2000年當年只考1門一、名詞解釋(不全)。

1、輿地紀勝  2、丁   3、三鼎甲   4、西夏國   5、南詔國   6、 顧頡剛  7、漢書·地理志二、問答題(一)列出十六部正史地理志的名稱(二)黃河為什麼在東漢以後會有八百年的安流?(三)我國東西部經濟差異的歷史地理原因分析

(四)談談你所熟悉的某一個地區的歷史地理變遷(五)唐宋大運河和元明大運河在走向的區別?試說明其重要性注:据往届考生回忆、搜集整理,多有缺漏感谢地图大刚、尤文图斯等提供信息欢迎留言补充另也欢迎提供历史地理学招考单位考题。

联系邮箱:chglishidilixue@163.com • 相关链接 •考研 |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1994-2018)考研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2004-2018)

考研 |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复试真题(2001-2018)考研 | 我的漫漫考博路 • end • 小编 | 秦申顺手点点我即是对我们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