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文地理核心素养(人文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万万没想到
图甲为“某内陆地区城镇分布图”,图乙为“某区域不同海拔人口分布图”。除了兰州、包头、乌鲁木齐三个人口百万以上城市在该线西北地区外,其他人口百万以
第12练 人口与环境一、 单项选择题
(2021常熟高一下学期期中)读右边“江苏省人口密度相对最低区域分布(阴影部分)示意图”,完成1~2题1. 江苏省人口密度相对最小区域主要分布在( )A. 西部沿河地带 B. 东部滨海地带C. 北部平原地带 D. 南部沿湖地带。
2. 影响甲地人口密度的主要原因是( )A. 海运便利 B. 农业发达 C. 盐碱地广 D. 淡水短缺(2021山西高一阶段练习)右图为“四大文明古国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 古文明发源地多为该时期人口较密集的地区,该时期人口多( )A. 均匀分布 B. 临近海洋分布C. 临近河流分布 D. 位于热带4. 古文明发源时期( )A. 人口密集区与现在人口密集区一致
B. 人口分布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较大C. 沙漠地区也是人口密集区D. 人口分布与人文地理条件无关(2021宣城高一期中)图甲为“某内陆地区城镇分布图”,图乙为“某区域不同海拔人口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图甲 内陆地区城镇分布图 图乙 不同海拔人口分布图5. 图甲区域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A. 分布在山区地势低洼区 B. 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区C. 集中分布在海拔高地区 D. 多分布在土壤肥沃地区
6. 影响乙区域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 m的自然原因有( )①地形平坦 ②土壤肥沃 ③农业发达 ④开发历史悠久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2021重庆南开中学高一期中)人口的迁移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下图示意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据此完成7~8题
7. 以下四个人口迁移事件中,受经济拉力或经济推力影响最大的是( )A. 三峡移民 B. 楼兰古城消失 C. 知青下乡 D. 农民进城务工8. 在城镇化过程中,有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畸形发展,贫民窟和棚户区就是巴西超前城镇化(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的真实写照,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村的推力大于城市的拉力 B. 城市的拉力大于农村的推力C. 文化差异的阻力大于城市的拉力 D. 土地对农民的束缚增大了阻力
(2021平顶山高一期末)从一个省的范围来看,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公共资源首先重点配置在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更好的发展机会、较高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与省内其他城市之间的“势差”。
在城市“势差”的影响下,人口会向有资源优势的高等级城市集中,呈现阶梯式迁移右上图为“阶梯式人口迁移模式图”据此完成9~10题9. 影响该人口迁移模式的主要因素是( )A. 政策 B. 经济 C. 交通 D. 宗教
10. 符合该模式的人口迁移是( )A. 张家口→石家庄→北京 B. 大连→沈阳→哈尔滨C. 赣州→南吕→武汉 D. 太康→周口→郑州
(2021铜川高一期末)右图为“我国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返迁指流动人口返回原地工作、生活的行为)”读图完成11~12题11. 由图可知( )A. 流动人口中男性人口总体多于女性B. 同年龄段女性流动人口比男性多
C. 返迁人口中男性人口年龄小于女性D. 同年龄段男性返迁人口比女性少12.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且年龄明显偏小,主要是因为( )A. 身体素质更好 B. 个人教育需求 C. 就业机会增多 D. 婚姻家庭需要
(2021丹阳高一下学期期中)读下面“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完成13~14题地区年生物量(万t)可承载人口(万人)最大人口密度(人/km2)长江中下游88 60022 000
395青海、西藏10 0001 000413. 青海、西藏资源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有( )①海拔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4. 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少,原因可能有(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021日照高一期末)下图示意西藏地区不同发展模式下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比。据此完成15~16题。
水资源承载力 土地资源承载力15. 影响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 )A. 水资源 B. 土地资源 C. 经济结构 D. 科技发展水平16. 着力发展旅游业后,西藏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可达到( )
A. 33.34亿以上 B. 4.05亿以上 C. 接近24.98亿 D. 0.25亿以下二、 综合题17. (2021东海高一下学期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空间的一道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胡焕庸线与我国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地势的第二、第三级阶梯界线以及人口百万以上城市分布等关联性较大(见右图)。
材料二 胡焕庸线能否突破?一些学者开展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见解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的观点是:我国陆地国土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这种自然结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胡焕庸线的稳定性,这不是人的力量所能明显改变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盛和的观点是:在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建设等多重因素的复合作用下,西北半壁有望迎来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提升经济与人口集聚能力,从而高质量突破胡焕庸线。
(1) 指出图中a、b、c线所指的地理事物界线名称(2) 说明胡焕庸线与人口百万以上城市分布的关系(3) 分析胡焕庸线西北地区人口分布稀疏的原因(4) 任选其中一位学者,概括其观点的地理要素18. (2021扬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甲是“我国部分地区图”,图乙是“A、B两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图”。
图甲 图乙(1) 图甲中,北京的环境人口容量远远大于拉萨说出北京环境人口容量更大的主要原因(2) 图甲中箭头表示北京周边省区农村人口流向北京这种人口流动会对北京产生哪些影响?(3)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图乙两国中,空巢老人现象更严重的是________(填“A”或“B”)国第12练 人口与环境1. B 解析:从图中不难看出江苏省东部和西部人口密度较小,中部人口密度较大,其中东部滨海地带人口密度相对最小。
2. C 解析:图中甲地位于苏北淮河流域,地势低洼,多盐碱地、沼泽,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因此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影响其人口密度的主要原因是盐碱地广,C正确;海运便利和农业发达人口密度较大,A、B错误;甲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降水多,淡水资源丰富,D错误。
3. C 解析: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主要分布在埃及尼罗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我国的长江、黄河流域,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生产发达,因此该时期人口多临近河流分布该时期人口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4. B 解析:古文明发源时期,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人口分布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较大,B正确;当时人口密集区和现在人口密集区(如西欧、北美等)分布并不一致,A错误;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C错误;人口分布也受到农业生产水平、交通等人文地理条件影响,D错误。
5. B 解析:读图可知,该区域的城市大多靠近河流,故人口分布多临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区6. A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0~200 m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①正确;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人口集中分布,②正确,①②正确,A正确。
农业发达和开发历史悠久不属于自然原因,③④错误,B、C、D错误7. D 解析:农民工进城务工的原因主要是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生活水平高,从而吸引了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D正确;三峡移民是由于工程建设导致的人口迁移,A错误;楼兰古城消失是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导致的人口迁移,B错误;知青下乡是由于政策因素导致的人口迁移,C错误。
8. A 解析:贫民窟和棚户区的出现从推力和拉力理论分析即农村的推力大于城市的拉力,农民被迫进入城市,但城市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A正确,B错误;文化差异的阻力大于城市的拉力会阻碍农民进城,C错误;土地对农民的束缚增大了阻力也会阻碍农民进城,D错误。
9. B 解析:高等级城市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影响人口迁移的往往是经济因素,B正确;该人口迁移模式是城镇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与政策关系不大,A错误;交通和宗教可能会影响一小部分人的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C、D错误。
10. D 解析:石家庄是河北省省会城市,是二线城市,北京是直辖市,A错误;沈阳、哈尔滨均是省会城市,B错误;赣州为地级市,南吕为乡镇,C错误;太康县、周口市、河南省会城市郑州,符合该模式的人口迁移,D正确。
11. A 解析:流动人口各年龄段男性比重都高于女性,所以流动人口中男性人口总体多于女性,A正确;同年龄段女性流动人口比重小于男性,所以人口更少,B错误;返迁人口中,男性的年龄大于女性,C错误;同年龄段男性返迁人口比女性多,D错误。
12. B 解析:身体素质与流动人口无关,A错误;个人教育需求导致很多小孩异地求学,流动人口增加,B正确;就业机会增多导致人口流动主要存在于青壮年,C错误;婚姻家庭需要导致人口流动主要存在于成年人,D错误。
13. D 解析:青海、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这里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所以环境承载力小,①②④正确;自然资源越丰富,环境承载力越大,所以青海、西藏的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这一项,③错误。
14. A 解析: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①正确;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减少当地的资源量,会使人口合理容量减少,②正确;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提高了西藏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提高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③错误;生态环境破坏,诱发的自然灾害增多,减少当地的资源总量,使人口合理容量减少,④正确。
15. B 解析:根据“木桶效应”可知,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数量最小的资源图中土地资源的环境承载力最小,因而影响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最可能是土地资源16. D 解析:着力发展旅游业后,西藏的环境人口容量是0.25亿,而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故人口合理容量应小于0.25亿。
17. (1) a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b为400 mm年等降水量线;c为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界线(2) 胡焕庸线西北地区,人口百万以上城市少,分布稀疏;东南地区人口百万以上城市多且分布密集;除了兰州、包头、乌鲁木齐三个人口百万以上城市在该线西北地区外,其他人口百万以上城市都位于东部地区。
(3) 气候干旱、降水少、有大面积荒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第二级阶梯,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4) 陆大道地形、气候或刘盛和科技、产业、政策、城镇化18. (1) 北京经济更发达;北京科学技术更发达;北京对外交通更便利,对外开放程度更高;北京人口受教育水平更高。
(2) 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增大就业压力;加大社会治安压力。(3) B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初中人文地理核心素养(人文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哪些内容)万万没想到
图甲为“某内陆地区城镇分布图”,图乙为“某区域不同海拔人口分布图”。除了兰州、包头、乌鲁木齐三个人口百万以上城市在该线西北…
-
初中人文地理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太疯狂了
落实立德树人 聚焦核心素养——盐都区初中历史、地理学科主题教研活动11月25日,盐都区教育局组织的初中历史、地理学科主题…
- 初中人文地理核心素养(初中政治核心素养)快来看
- 初中人文地理核心素养(初中政治核心素养)奔走相告
- 初中人文地理核心素养(初中道法核心素养)快来看
- 难以置信空对空(空对空导弹属于什么导弹)
- 初中人文地理核心素养(人文地理的核心素养是什么)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