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危机一发(危机一发日语)
百年树人欢迎投稿微信ID:bnsr100❶ 邮箱:bnsr100@126.
百年树人欢迎投稿微信ID:bnsr100❶ 邮箱:bnsr100@126.com❷ 要求:成长故事、教育心得、 文学作品、时事/文化评论等❸ 注意:标明是否二次投稿❹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我【日制汉字】又称和制汉字,新汉语(日本)
在现代汉语中有一些词汇是从日文引入的,【日制汉字】数量还不少,如人民、服务、图书馆、共产主义、哲学、世界、民主、病毒、艺术、社会主义、革命、科学、电话、科学、社会、经济、警察、杂志、干部、达人、暴走、逻辑等等,以学术名词居多。
这主要是因为自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日本近代化较中国成功,输入西学比中国快一步,清末民初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留学日本,便从日本人那里获得了转译过来的西学新知,包括一系列汉语新词,并将它们带回国内 这些词大部分是日本人从古汉语中找到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对应于欧美语言中的单词创造出来的,有字义新组合,也有古汉语文献中原本就有只是将用法固定或赋予专门含义的词。
日本和中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二十世纪初大量新词汇的出现丰富壮大了汉文【日制汉字】有趣的【造词原理】:★抽象化汉语原有词汇★广义化例:“社会”作为“society”的译语,社会在汉文原指春秋两季乡村学塾举行之祭祀土地神的集会。
狭义化例:“经济”作为“economy”的译语,经济一词出自汉文“经世济民”,包含政治、经济等抽象意义★使用汉字的造词力直接新创★如“电话”、“制纸”、“制糖”、“名词”等等……★使用造词力强的词尾大量制造新词★。
如“~化”、“~的”、“~性” 、“~主义”工业化,工业的,工业性,工业主义……等等创造于明治维新时期的和制汉语,由于多是为了翻译外文中日语本所没有的词汇而创的,通常具有“能与原文词意义完全匹配”的特性。
如“名詞”是“noun”的译语,专为“noun”一词而创,所以这两个词可视为完全等意同时,这时代的和制汉语也效法西文里的“字根”用在汉语词,如使用“~化”作为“~ize”的译语、以“~主义”作为“~ism”的译语。
★半和制汉语★前述“世界”、“社会”、“经济”等原出于汉语,在日语中借为欧文翻译,赋予新意义的用词,属于广义上的和制汉语有人将这类词汇称为半和制汉语[7],也有人不将他们视为和制汉语而“电话”、“制纸”、“制糖”可视为纯粹的和制汉语。
【民国初年】:例如,早年孙文著作可看到“democracy”的译词为“德谟克拉西”、“virus”的译词为“微生物”、“revolution”的现在分别由“民主”“病毒”“革命”所取代早在民国初年,汉语中通用的和制汉语就有数百条。
其中不乏“~主义(-ism)”“~化(-ize)”这类造词性很强的词尾,在现代汉语中占有相当的份量比较常见的词缀如下:~团例:工团、法团 ~力例:购买力、 战斗力~法 例:宪法、民法、刑法~性 例:实用性。
~的 -->( ~底/~的/~地) ~制 例:集体制~主义 例: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会 例:工会、议会以下分类别讨论现代汉语中来自日语的词汇由于汉语也是因为19世纪时急迫需要翻译西文,而大量从日本输入新词,大部分进入汉语的日语借词都是日语中的“和制汉语”。
举凡“电话”、“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干部”、“艺术”、“否定”、“肯定”、“假设”、“海拔”、“直接”、“警察”、“杂志”、“防疫”、“法人”、“航空母舰”都是属于和制汉语日语借词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日语中的“和制汉语”都在现代汉语中通用,如“介错”、“怪我”、“油断”这类和制汉语词都没有进入汉语。
部份抽象化汉语原有词汇而意义有所改变的半和制汉语词汇,如“社会”、“经济”,原先虽为汉语,但现今使用的意义已经与古汉语相异,是否认定为日语借词有争议,有些学者称这类词汇为“回归词”【日本流行文化引进的和制汉语】:。
20世纪末起,由于日本电子游戏、漫画、流行音乐等大量进入中文圈,也有许多词开始在汉语打开知名度如“暴走(失控)”一词因新世纪福音战士而进入ACG迷的生活圈,而“达人(专家)”一词也开始经常出现在报章、杂志上。
一般来说这个时期进入汉语的和制汉语词由于时期尚短,社会仍持保留态度看待,只将他当作一种“流行用词”,并没有真正将他视为“汉语”的一部分但部份用来描述社会现象,无法准确翻译成中文的和制汉语,如“暴走族”、“援交(援助交际)”、“少子化”、“人气”等词汇,已经经常被台湾新闻媒体直接采用了。
【接受日语借词的矛盾】:现在汉语在向日语借词的过程中,并非全盘接纳,其中也经过排斥、抵抗,但最后日语借词仍大量涌入例如严复就强烈反对冒用日语借词,他提倡使用“计学”(zh-classical:计学)取代“经济学”、使用“群”取代“社会”(类推“群学”取代“社会学”)、使用“天演”取代“进化”等,学界习称“严译”。
而严复也不是一概否定日本译词,例如他接受“自由”一字作为“liberty”、“freedom”之译名,并尝言:“西名东译,失者固多,独此无成,殆无以易”也有少数新制汉语取代日语借词的例子,如“逻辑(logic的音译)”取代和制汉语的“论理”。
从和制汉语的特征来说,日本人制造和制汉语,多半爱用两字词而精通文言文的中国学者翻译时爱用单字单词 在白话文运动后,由于沟通上的需要,两字词较为稳定、口语上容易理解,或许是和制汉语借词最后于中文扎根的主因。
【当用汉字表】:为了平滑过渡到当用汉字,国语审议会于1956年(昭和31年)7月5日,决定对汉语词汇中超出当用汉字表所规定范围的汉字,用同音的别字进行书写替换以下这样是较为人知的例子(括孤内为原本的书写方式。
)(译注:后为对应振假名,以及中文释义)注文(註文) ちゅうもん(中文意为订购) 遺跡(遺蹟) いせき(中文意为遗迹) 防御(防禦) ぼうぎょ(中文意为防御) 扇動(煽動) せんどう(中文意为煽动) 英知(叡智) えいち(中文意为睿智)
混交(混淆) こんこう(中文意为混淆) 更生(甦生) こうせい(中文意为苏生,本来读法为“そせい”) 激高(激昂) げっこう(中文意为激昂) 知恵(智慧) ちえ(中文意为智慧) 略奪(掠奪) りゃくだつ(中文意为掠夺)
这个方针和中国的简化字的原理有少许相似之处但有些汉字的替换,若不特别指出则很难被意识到,比如:妨害(妨碍、妨礙) ぼうがい(中文意为妨碍) 意向(意嚮) いこう(中文意为意向) 講和(媾和) こうわ(中文意为媾和) 。
硬骨(鯁骨) こうこつ(中文意为硬骨) 格闘(挌闘) かくとう(中文意为格斗) 骨格(骨骼) こっかく(中文意为骨骼) 書簡(書翰) しょかん(中文意为书简) 奇形(畸形) きけい(中文意为畸形) 破棄(破毀) はき(中文意为破坏、毁灭)
等☆ ☆ ☆在一个包装箱上,我见到写着“雞卵”,猜想必定就是“鸡蛋”那“賞味期限”也就是“保鲜期限”☆ ☆ ☆商店招牌“洋服の青山”,显然是“青山之西服”的意思“広告募集中”也就是“征集广告”的意思☆ ☆ ☆不过,商店招牌上的日文“住友生命”四个字都认识,却不知含义。
请教了朋友,这才恍然大悟,知道是“住友人寿保险公司”☆ ☆ ☆至于“株式会社”是在日本商品上常常见到的名词,就是“股份公司”的意思【黑暗时期】: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多方引进西方文化,曾经进行文字改革,打算全部取消日文中的汉字,以假名全面取代汉字,在当时叫做“脱汉运动”。
这么一来造成了混乱,重义词太多,不得不叫停“脱汉运动”,中止了文字改革,仍然在日文中保留两千多个汉字1946年,日本对日文中的汉字进行规范化,规定了1850个汉字为“当用汉字”在这1850个之外的汉字不再使用。
但是,还有人用惯了,还在使用许多“非当用汉字”1981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公布了《常用汉字表》,规范了日本中使用的汉字《常用汉字表》“收录了法令、公文书、报纸、杂志、广播等日常社会生活场合所应使用的、在效率和普遍程度方面都具有较高水准的汉字,作为书写易解文章的汉字使用标准”,常用汉字总共为1945字,比1946年的规定有所增加。
【日文中的成语】:有趣的是日文中的成语,把汉语中的成语加以“改造”,变成“日本特色”——中国人说:“日新月异” 日本人说:“日进月步”中国人说:“粉身碎骨” 日本人说:“粉骨碎身”中国人说:“贤妻良母” 日本人说:“良妻贤母”
中国人说:“山清水秀” 日本人说:“山紫水明”中国人说:“千钧一发” 日本人说:“危机一发”中国人说:“照猫画虎” 日本人说:“画虎类犬”也有的日语中的成语,却是汉语中所没有的,所以中国人几乎不懂这些日本式的成语的含义——
“绝体绝命”:“一筹莫展”、“无可奈何”、“穷途末路”的意思“一所悬命”:“努力地”、“拼命地”、“尽力地”的意思“七花八裂”:“四分五裂”的意思“七转八起”:意即“七次倒下去还有第八次站起来”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小学生相声台词(小学生相声台词搞笑)越早知道越好
这个儿童节我们即将毕业。甲: 人家生日还没到呢!甲: 不会吧,你连今天是什么日子都不知道呀?乙: 噢,我知道了,是国庆节!…
-
英文绕口令(英文绕口令peter piper picked)学到了吗
作者:小雅和英美友人
- 人文环境什么意思(人文环境好什么意思)难以置信
- 人文环境什么意思(医院人文环境什么意思)新鲜出炉
- 人文环境怎么写(日本的人文环境)这都可以?
- 人文环境怎么写(澳大利亚人文环境)学到了吗
- 手机经典台词(电影手机里的经典台词)这样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