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过程ppt(人文地理过程是什么意思)太疯狂了
我接触摄影,是缘于喜欢户外。我是做企业会计的,以前工作忙压力比较大,周末的时候跟户外爱好者出去爬爬山减减压。
我接触摄影,是缘于喜欢户外我是做企业会计的,以前工作忙压力比较大,周末的时候跟户外爱好者出去爬爬山减减压看着同行的驴友挂着个单反相机,又酷又帅他们发上来的照片景美人美的,心里边甚是羡慕我是2010年梁晓明老师推荐加入椒江摄协的,那时候没单反相机。
我记得2013年5月买了二手的尼康D700其实买单反完全是虚荣心作崇去户外带着它实在是又重又累人,拍的时候还要调光圈速度感光度,还是小数码方便多了去武功山穿越收拾行李的时候,感觉不带单反机有点不甘心,就带上了。
谁知道这次穿越超出了我的身体承受能力,平时就一两天的运动量,这次突然增加负荷,到第三天体力透支严重,把相机丢掉的念头都有最后在驴友们的帮忙分担下,我才走完全程代价是膝盖受伤了,到现在都爬不了山加上,我不会修图,单反机拍出来的照片比数码相机还差劲,自此对拍照也失去了兴趣。
2015年台州各县盛行中国摄影报举办的摄影拉力赛,椒江赛区时,林汝志老师打电话问我有没有空帮忙协会做些签到工作我当时就答应了,从这以后,我接触到了摄影圈,认识了很多良师益友2015年下半年,我辞掉了几个会计兼职工作,有空就跟着影友一起出去拍照学习摄影。
跟大多数摄影爱好者一样,我也是拍风光投沙龙摄影比赛开始的很侥幸多次获奖,我这里发几张照片给大家看看,我起先拍的照片
这些照片都是单幅的,有纪实的,有艺术类的,也有拍人像的这些照片的获奖,大大鼓舞了我的士气,提高了自信心所以,我个人觉得沙龙比赛是业余摄影爱好者初入摄影圈的第一步通过赛事,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提高自己的眼界,还可以看看美丽的风景。
拍比赛拍风光很辛苦,我是个懒散的人,起早摸黑吃不了苦拍人文又怕沟通,不是记者也拍不了重大的事件以及有意义的活动在拍摄选题上,总是觉得无处下手再说,题材前辈大伽们都拍烂了,再怎么拍也很难去超越于是,拍拍身边的人和事,然后发个微信朋友圈,纯粹当是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发朋友圈时,我喜欢把九宫格填充的满满当当的,就是九张照片于是,慢慢形成了以组照的形式呈现自己拍摄的照片所谓组照通常由4至12张左右的照片组成,形成主题统一、摄影风格(摄影语言)统一、情绪统一的图片集合,分为并联式组照和故事类组照两种类型。
并联式组照的特点是组照中的照片可以单独出来,靠数量来共同诠释与强化共同的主题;故事类组照则是多张照片来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件事情,是一个叙事类的作品集,照片之间互有关联,有一定顺序与节奏通俗的讲,前者是诗歌散文,后者是小说。
我的第一个组照作品是拍露天电影题材的我记的很清楚拍这组照片的起始,我的村里在放映露天电影在现场观看的时候,我随手拍了一张手机片发到我们这个群里汪江浩老主席看到就建议我拍一组露天电影的片子我不好意思推脱,就当任务一样跟着老放映员转场跟拍。
拍了几个月,我整理了几张,取名为《放映员老林》投了第六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
这组照片成功入选,同时入选的还有一组消防队在金清救险的片,作品名叫《救人于危难》。
《救人于危难》这组片拍摄于2016年7月8日早晨,台州路桥一民居发生煤气爆炸,七个人被埋椒江消防官兵接到报警后紧急赶赴现场救人,经过两个小时的搜救和挖掘,最后七位被掩埋了的群众全部脱险拍这组片也是机缘巧合,2016年台州各县都在拍消防队的红门印记,我是椒江消防队的拍摄联络人。
一有空,我就去拍那天起的早,没什么事就去了消防队当时消防员们都在吃早餐,一接到报警任务就放下筷子冲出去了我也跟拍到现场第一张是虚片,边跑边拍的,这样的片我当时在现场删了很多,认为糊掉的片放着占空间后来挑片的时候,汪江浩主席选中了这张,他告诫我,千万不要随便删片,可能以后会用的上,尤其拍摄时删片的话会错过很多拍好片的机会。
现在想想真的是很后悔,发现以前看不上的片现在看看很有味道上面的两组片都属于故事类组照2016年下半年,我家的安置房落实了,家里开始装修我每天跟着我老妈转、帮忙打下手,手机拍些现场发个朋友圈26届国展截稿前夕,汪江浩主席让我理理家里装修的这些片投国展。
我有点惊讶,我说这手机片也能投这么大的比赛?汪主席说是影像都可以投,相机手机只不过是拍摄工具而已手机拍照太便捷了,我理了装修的片差不多千把张,组照只要十张删片真的很痛苦,感觉哪张都好都舍不得删根据装修进程我选了十二三张,最后让汪主席给砍几张。
家里的装修都是我老妈一手搞定的,她每天在一个本子上写写画画于是,投稿取名为《老妈的装修日记》
这是26届国展入围的十张照片这组作品幸运入选,更坚定了拍人文纪实是我接下去要走的路自此,我找到了拍摄的方向我开始专注拍摄自己的村庄这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化扩张带来福利的农村,是改革开放、时代变迁的产物我把这几年断断续续拍的片整理出来,就有些后悔为什么不早点拿起相机。
2015年我的村庄已经差不多改造完毕了,要阐述新农村建设,农民美好生活的主题,与村庄原有老的影像作对比,那视觉性就更强烈一些很可惜,以前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村庄旧景和拆迁过程没留下几张,能找到的都是传到QQ相册上的几张片。
于是,我尽可能的去补拍必定还有些钉字户没拆迁、有些田地还留有庄稼所以,我们尽量做到以未来人的视角看当下,以更全面、长远的视角来决策和行动去记录生活的变化无论什么时候拿起相机都不算晚,只要你愿意坚持另外,要保存好自己拍摄的数据。
我曾经硬盘损坏过二次,丢失了很多数据,花钱恢复,数据也只能恢复到75%所以,大家一定记住数据要双备份最近几年,省展国展都有征集长期关注单元长期关注其实就是专题摄影专题摄影,是指通过多幅照片,一般二三十张图片来集中地阐述一个主题,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地、概括地、深入地反映人、社会、自然的某一人物故事或事件发展的进程和结果,能够细致、深刻地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某个状态、某种观点。
我最早接触这个概念是汪江浩主席关于专题摄影的一场讲座记得当时的讲座内容说到:美国《生活》杂志记者编辑专题摄影思路的8个要求,我发给大家看看美国《生活》杂志记者编辑专题摄影思路的8个要求:1、故事的开头--全景或对主题有介绍性的照片:通常用广角或高角度拍摄的全景图片。
2、中景:对人或活动进行描写3、近景:把镜头集中到专题中的某个元素上,如:人物的手或建筑物的局部细节4、肖像:是人物处于生活环境中的,或是人物表情丰富,处于情感高潮时的面部特写5、关系照片:表现人物之间交流的照片,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典型瞬间:故事中最有典型的,对专题有概括意义的照片,包含许多关键要素,通常也被称作决定性瞬间7、过程照片:故事发生的过程,从开始到结束,可作前后比较,使专题具有一种发展即运动的感觉8、结尾图片:将故事引向结束。
也就是说摄影专题拍摄要涉及到全景、中景、近景、细节,故事要有始有终,排序讲究前后关系最重要的要有一张典型的能触动灵魂的图片前面我发的《老妈的装修日记》,还有我后来的几个摄影作品都是按照这些要求编排的从这些内容上也可以看出这是报道式专题。
2016年台州第四届摄影双年展,我整理了二三十张露天电影系列的照片,取名为《我的电影情怀》投稿台州摄影70人展当策展人范顺赞老师联系我问我打算怎么样呈现自己作品的时候我心里边受宠若惊的,我当时还不怎么懂相机的参数,凭感觉拍出来的片也能称为作品。
这是我展览现场的照片这组片请许华鸣老师帮忙调的黑白影调,特别有味道,也符合几代人对露天电影的记忆图片一溜排做成胶卷形式,直接打印贴在展墙上 然后在现场做了小小的装置,跟放映员借来老电影机作展示,以作品墙为背景,用小小的电子投影机轮回播放着老电影,摆上几张小板凳,现场临模观看露天电影的场景。
这张图中,蔡焕松等几位老摄影家在我的展览前驻足观看。《我的电影情怀》是我的第一个专题摄影作品。2018年台州第五届摄影双年展,我展览了《向南向北》这组片。我发给大家看一下现场的。
这拍的是七号码头海门轮渡船的片,椒江人都知道。现在轮渡船因疫情停航后,就没有再开航,估计要退出航运历史舞台。轮渡两点一线,展览以还原于真实场景。
影像分三大块展示,及两边的南岸、北岸和中间在江上行驶中的船各版块的图片大小都不一样,也放上了一些小装置去轮渡公司借了救生圈和船用缆绳挂在现场第一张片以北岸为背景的,呈现的是我个人主观中对轮渡的斑驳记忆有暮色苍茫中的等待和船票的历史。
第三张片以南岸为背景的,挂着过往乘客的肖像“小小的轮渡,每天人来人往,渡过的不只是一段旅程,还有每个人的生活”这是这个版块要表达的主题拍摄时与拍摄对像沟通、交流,也留下了文字记录,以及他们与轮渡的故事第二张中间船上的照片分上舱下舱,位置基本还原,情绪片居多,是整部作品的核心思想,有惆怅有忧伤有憧憬,也许是更多的各个情绪相绕。
拍摄时基本是静静的,有时候就坐在船上发呆,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同时保持敏锐的观察,寻觅可拍摄对像的情绪流露照片很多,选片是个大工程,还有在呈现上到底要不要大图片来表现,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展出的三十幅图片,没有大图的视觉震撼,但我觉得这样平平淡淡娓娓道来是我拍摄轮渡的初心。
2019年是建国70周年,我选了一百多幅《我的村庄》影像,由汪江浩主席策展作序,放在我们三台门文化礼堂展出,反响很好影片浓缩了我的村庄在台州城市化扩张中,在椒江大刀阔斧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生活实现小康水平的故事。
来看展的每一位观看者都是照片中的故事人物,大家看到自己村庄的变迁,很激动老人们说,现在的生活是他们以前想都没敢想的事儿当时我把一百多幅照片简单的做了个PPT,现在也发上来(发PPT)有兴趣的影友可以看看。
在这个PPT里的照片就是我在文化礼堂展览的照片,是分了七个方面来展示我村庄的变迁影像选择是借鉴傅拥军老师做乡村影像调查的题纲选的片我现在把傅拥军老师说的拍一个村庄的影像,包括七个点,与大家分享一下傅拥军老师说拍一个村庄的影像,内容包括七个点:1、环境(地理、地形、地貌、资源)2、生计(农业、工业、畜牧业、食品制作)3、传统技艺(工具、器具、服装制作、房屋建造)4、经济(市场、消费、交通、文化娱乐)5、社会结构(社团、组织、群体、家庭)6、宗教(信仰、仪式、场所)7、艺术(舞蹈、戏剧、装饰、习俗)。
很全面,拍纪实的影友在以后的拍摄中,也可以借鉴一下同一组专题,我重新编排了一组《一位村支书的影像轨迹》获2019年浙江省纪实摄影大展提名同一主题不同内容,因为侧重点不一样,选片也不一样《我的村庄》是叙事为主,讲述村庄改变的全过程。
《一位村支书的影像轨迹》是以人物为主题,图片编排围绕主体人物的故事展开这次首届椒江全民摄影艺术节椒江故事版块在二楼展出,我展览的《我的村庄我的梦》这组片就是上面我的村庄这个题材由于展墙有限,这里只展出10幅。
同样的片,这是2022年7月在临海举办的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暨“山海台州江南长城”摄影艺术节上台州摄影家11人联展的展览现场根据展墙的需要,一组片可多可少我们只要抓住能诠释主题的片,其他的片只是起强化作用。
好的照片是令人驻足,静静观看,懂得内心,然后产生共鸣我的照片拍的过于生活记录,太直白了,没有什么艺术感,让人瞄一眼就过很多时候我自己也是不待见自己拍的照片,让它们沉睡在硬盘里,不去看很长一段时间没去拍照,就会越觉得自己拍的片没有意义。
有次,在跟金立新老师聊到这事,他说我到了瓶颈期他说我摄影的路子是走对了的,不要去想东想西,坚持下去无论是谁,都有到达瓶颈的时候这时候停一停,多看看书、听听音乐,再去跨越这几年,我也参加过几个摄影工作坊学习,由于我的基础差,没有更好的吸收各位老师的教学内容。
但潜移默化中,也消化了一些知识作为摄影人,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记录当下,记录历史发展我虽然是个浮躁的人,但在摄影上的一路幸运总让我患得患失中又有些释然我只是个摄影爱好者而已,尽自己所能的去拍就好了我继续拍我的村庄和身边的事儿。
当然,在多年的拍摄中我多次遇到困难,被狗追被人赶,包括家里人也不能理解我拍的这些照片有什么用但摄影给了我温暖,让我交到了很多良师益友比如拍葭沚送大暑船,起先那些做船的老人家很凶的,不欢迎拍摄去的次数多了,跟他们聊聊天,把拍的照片发给他们 或者洗出来给他们。
渐渐的,他们就拿我这个晚辈当朋友当家人了一段时间如果没去,还念叨着我所以说,我们拍人文的,除去扫街拍瞬间的,能沟通就跟被拍摄者沟通我相信,以我们的真诚肯定会换来他人的理解当然,不让拍我就不要拍,这是最起码的礼貌问题。
人要相互尊重这些年,椒江的一江两岸蓝图搞得轰轰烈烈,椒江两岸发生了大变革作为摄影人肯定要去拍,可是怎么拍呢?椒江每天都在变化,真的,不对比是不知道影像的力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王永江老师的台州三十年的影像展。
我相信有很多人看过,没看过的影友,建议这段时间有空去台州当代美术錧二楼椒江故事版块观看真的,太震撼了过去被抹掉,如果没有影像的留存,几十年后谁还记得九十年代,椒江的长途客运站售票处是这样的一个场景同样的,葭沚整体拆迁,往昔的场景不再有。
老街重建后只有商业,没有了生活的气息有影像就有记忆,影像让记忆永存这让我坚持立足本土,拍椒江故事2021我整理了《椒江》,让郭宬主席给我把关,投了宁波国际摄影周和第19届浙江省摄影艺术展投宁波国际摄影周不像投省展的选片顾虑多。
我把自己喜欢的片、有意思的片,包括宗教的片都放进去而官方征集的比赛,一些敏感的片就要避免选入
大家可以仔细对比,两组片中很多图片是不同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椒江》这组专题我拍的相对偏当代其实,所谓的当代这个概念,说实话我是模糊的,也钻牛角尖的在网上找过答案,但我觉得都过于复杂化简单的说我理解的当代摄影,是一种从个人出发,用主观意识去创作,以有一定的精神性、思想性、审美性的视觉图像编辑成组,反映时代、社会与自然的影像作品。
也就是说要有思想有规划有准备的去创作作为摄影爱好者,很难做到这些,达到这样的高度但我也试着去拍在这组作品里,我用了很多空镜头的片虽然没有人物的出现,但图片中的环境事物无非都是人类活动留下来的痕迹也不知道这种记录对不对,我想我不能考虑太多,我只要遵循自己的意念去拍就得了,没人看就自己看看。
我在编辑公众号的时候,感觉标题《椒江》太直白了,就改了一个诗意一点的名字,《一条独流东海的江》,这组片下个月初在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展出这是我2019年参加的第四期中国摄影家协会中青年骨干培训班成员一起弄的联展。
纪实影像其实就是时间的积累,你只要积累到一定的量,就会呈现出巨大的力量今年4、5月份我整理的一份家庭影像《双生·花》当时临海的王小红老师跟我说,杭州有个国际手工摄影书赛,你理一理拍双胞胎外甥女的片,做本手工书出来去投投。
今年是双胞胎外甥女12周岁,刚好也想自己做本家庭影像书我记录了我的双胞胎外甥女从出生到现在整整12年的成长过程,手机片相机片还真的多从万到千,从千挑到百然后我拿着打印出来的一百多张片跑到仙居让释藤老师再给我砍砍片。
恰好大连的傅琨老师也在她们两位是策展人也是摄影师,在编辑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还有群里吴浩杰、罗临等老师们平时也给予我很多的建议和鼓励倡促间我与外甥女一起动手的摄影书做出来了,投了那个国际手工书赛,没有入选。
没有难过,我觉得迈出一步也是进步,这本摄影书是一个小小的总结,对我对我外甥女都有着别样的意义
第一张片是手工书封面,下面几张片都是拍摄于这本手手工书专题摄影一般不太强调时效性,而是注重作品内容的完整性及其所反映内容的深度《双生·花》这组片拍摄的时候没有什么技巧,只是我在伴随着外甥女成长的同时,记录着她们的点点滴滴。
当时只想留下童真时代她们最初的样子越长大,双胞胎差别也越大,不仅外表,连穿着、性格和行为都走向了极端她们将告别童年,迈向少女的青春时代其实从拍她们的片里边也能够看到我摄影路上的成长这些普通的影像,承载着我内心诸多的思想,我从最初的日常生活影像记录,慢慢的以观察、探索的意识去拍摄,去感受双生心灵想通之处以及不同的人生观。
算起来,我拿相机也有十来年了有一点点体会也跟大家聊聊,也许群里的各位老师早已在平时的拍摄中实践了那就当我念念碎,听一听我们拍片,不论是纪实的还是当代的,都离不开这五点一、拍摄前期要有计划,准备拍摄方案列好提纲,做好拍摄框架。
只要自己想着拍片,摄影题材随处可见,重在自己的思考和拍摄理念尤其拍专题,需要有周密的拍摄计划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只有,了解拍摄对象和相关背景,才可以制订拍摄的可行性方案二、拍摄中要冷静和坚持摄影是很认真的事情,可能我们太想速成,不愿意等待和思考,不愿意花更多一点时间,去捕捉一个最好的瞬间。
拍专题要全面,得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各个空间状态去表达主题拍摄的过程相对漫长,受到天气、光线、具体环境的干扰,甚至可能需要重复拍摄,要作好持久战的耐心三、懂得舍得,做好减法都说摄影是减法,我一直都做不到这点。
摄影的减法,指在画面中减去干扰主体表达的景物,是对画面的一种美化一张作品,没有文字去辅助说明,画面中如果有太多的元素导致主体比较多,观众不是拍摄者,不知道画面中哪些元素是主体,就很难理解这张影像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也就是说照片的主题思想确定好了,选择一个最重要的主体深深抓住观众的眼球,就是一张好作品了影像越简单越有想像空间,也越耐人寻味这也是我以后拍摄中要注意的事项四、影像要有文献性,尤其在编辑上我们都说看老照片很有味道,因为这些影像让我们看到时代的变迁,如果没有照片的留存,而这些时代的记忆将随着城市的发展而消失。
就像我们喜欢拍古村落,拍葭沚一样葭沚整体拆建后,再没有往日的景像,后代人不知道葭沚拆迁前是怎么样的,而他们想了解就可以通过我们这代人拍摄的影像中,可以看到原来的状态五、形成自己独特的拍摄风格,这是最高境界。
现在是图片泛滥的时代,要拍出自己独特影像,也许我们半路出家的业余摄影爱好者,这辈子都达不到这样的高度只有平时多看看书、摄影画册,学习摄影史以及摄影以外的艺术知识,努力找到自己独特的风格当然,摄影也未必就需要有什么风格,只要自己喜欢、喜爱就好。
我希望自己能把摄影坚持下去,遵循自己的内心,遵循自己的每次感动,保持一颗柔软细腻的心多拍拍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今天晚上的分享就到这里,再次感恩在摄影道路上指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们也谢谢大家担搁宝贵的时间聆听我,摄影路上的那些事儿。
祝大家晚安!再会!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地理过程ppt(人文地理过程是什么意思)太疯狂了
我接触摄影,是缘于喜欢户外。我是做企业会计的,以前工作忙压力比较大,周末的时候跟户外爱好者出去爬爬山减减压。…
-
人文环境在发展中人文素养
去伊朗必然要看看波斯波利斯古城遗址
- 日本人口环境人文地理教材电子版
- 经典人文地理石凉全集 百度网盘什么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 人文地理sci人文生活气息浓厚的词
- 人文地理下册知识点整理经典人文地理抗美援朝全集
- 人文素养总结1500字阅读提升人文素养形容公司人文关怀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