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的课程(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深度揭秘
上周四,参加了学校组织一次听课评课活动,这堂课是地理学科戴老师讲的新授课——《荒漠化的防治》,本课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通过课件及图片、视频、实验
上周四,参加了学校组织一次听课评课活动,这堂课是地理学科戴老师讲的新授课——《荒漠化的防治》,本课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通过课件及图片、视频、实验等方式,讲授基本知识,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防治,从而让学生懂得人类活动与自然保护的密切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增强生态文明意识。
党的十八明确提出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中学的地理学科就是让学生了解祖国大好山河,增加生态文明知识,热爱祖国和家乡党中央对教育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增强生态文明素质,热爱祖国大好山河,正是学生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从学科知识入手,将学生德育工作和思想教育融汇贯通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来,也是任课老师教书育人的基本任务和使命!。
大自然是美丽的,祖国的山山水水是充满文化韵味和灵气的,地理学科的教学,将知识与能力、知识与素养、知识与德育、知识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老师们教书育人的自觉性越来越强但是有三个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关注:。
一是老师要有高度的爱国情怀和教育情怀,带着感情去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做到“传道受业解惑”一条不少,让学科知识有“温度”、有“美度”、有历史感、有民族风,让学科知识的人文特性和美好情感得到充分展现力求避免简单的知识传授。
二是中学地理学科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不仅仅局限于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因为人地协调观还是属于自然人文知识的范畴,距离学生德育教育和思政教育还差“一句话”的距离这个“一句话”,就是要有爱国之情融入其中,祖国的大好山河是美好的,需要我们去学习了解,了解其历史,了解其今天,也要立志去参与建设,既要美化绿化,也要保护祖宗留下的大好山河不丢失。
三是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学生德育和思政素质培养升级的关键期,思政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任教老师也都要责任和义务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深度、高度和广度做到位,防止出现“一句话”距离的现象。
在学校的所有学科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思政教育的使命“用一片云去推动另一片云,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面对一批批成长中、探求中的中学生,面对正值求知欲强烈的年龄,正是每一位学科老师实现自身教育价值的极佳时机,也是中学生的青春之梦和老师们的教育之梦的最佳融合点,也是培养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的重要时期!。
(作者:李维东)注:原创首发。欢迎关注。严禁抄袭。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地理学的课程(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深度揭秘
上周四,参加了学校组织一次听课评课活动,这堂课是地理学科戴老师讲的新授课——《荒漠化的防治》,本课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通过课件及…
-
人文地理学的课程(人文地理学课程反思)全程干货
2023年6月1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新疆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高等教育出版…
- 人文地理学的课程(人文地理学课程反思)不看后悔
- 人文地理学的课程(人文地理学课程总结)硬核推荐
- 人文地理学的课程(人文地理学课程收获)全程干货
- 人文地理学的课程(人文地理学的课程名称)这样也行?
- 人文地理学的课程(人文地理学的课程名称)真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