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地理环境是什么(人文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没想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第四届人文地理学国际前沿研究暑期研习班在广州圆满结业

人文地理环境是什么(人文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没想到

 

点击上方“广东创新发展研究院”关注我们!

学术盛宴-Day224日,第四届人文地理学国际前沿研究暑期研习班进入议程下半程,分别由新加坡管理大学校长江莉莉(Lily Kong)教授,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设计系何深静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明星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刘合林教授和广州地理研究所人文地理研究部王长建副研究员带来关于创意城市、新型城镇化、区域空间结构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的精彩讲座

 发起人和讲师团队合影教授授课01LILY KONG教授

   Lily Kong教授讲授的主题是“The deterritorialisation of International Schools in China: Brands, Boundaries and Belonging

”,她以苏州的新加坡国际学校为例,详细解释了国际学校的兴起与教育国际化如何加剧地方的社会隔离与阶级分化通过介绍近年来中国国际学校兴起的多重诱因,国际学校的发展以及教育国际化所带来的多重形式的排他性与社会隔离,以及国际学校的出现如何在加剧形成地方小环境(local milieus)的同时引发学生、教师及其家庭与本地社会、文化环境的分离,即去领土化(deterritorialised)。

Lily Kong教授指出,国际学校与教育国际化可被用作一个有效的棱镜来透视和考察社会的包容性与排他性;因而对国际学校的去领土化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政治、经济的广泛动态02何深静教授

何深静教授以“Making sense of China’s enclave urbanism using thick data and big data”为题,阐释了enclave urbanism(飞地城市化)的概念——在物质组织和社会关系等方面对外隔离,对内具有同质性的空间区域,是一种特殊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enclave urbanism的隔离边界主要表现为有形的边界(例如单位社区、城中村)和无形的边界(由社会经济和阶层身份等因素形成的边界)。

继而从社会文化、制度特征、阶层分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解释enclave urbanism的形成原因      何教授重点关注了中国的三种enclave urbanism现象,分别是深圳的非正式住房—小产权房、广州教育主导的门禁社区和北京老龄人口的居住空间。

首先从产权的视角讲述深圳小产权房发展面临的问题,辩证的看待产权问题,提出产权的二元性反映了开发商和政府市场的博弈,是一种特殊的非正式制度然后以广州顺德碧桂园为案例,讲述由中小学生教育主导形成的门禁社区,在此何老师向学员分享了自己从住房经济学和社会文化的双重角度去研究门禁社区现象的经验。

最后以北京为案例分析老年人的居住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内在的规律性03陈明星研究员

       陈明星研究员聚焦于“新型城镇化的转型与认知”,他从基础理论、识别方法、实证分析到认知和展望循序渐进的讲述了新型城镇化的转型他首先深刻剖析了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基于数理分析重新认识诺瑟姆曲线的阶段性,并修正了经典的钱纳里模式,重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定量模式,通过归纳世界不同国家经验数据,建立客观的衡量标尺。

然后,陈明星研究员揭示了城镇化的多尺度时空变化过程与机制在全球尺度上揭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复杂关系(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在全国尺度上分析1996-2010年间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演化过程,在区域尺度上阐述两者关系空间格局的马太效应。

基于此,陈明星研究员认为“新”是相对“旧”而言的,人口城镇化及城镇化质量成为新的关注重点,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特点还包括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巨幅画卷”、候鸟式农民工群体与半城镇化特征、中国基本国情的特殊性与有限宜居空间、影响因素的同步交织与系统复杂性、独特的治理体系与体制机制等,进而重新构建了包括人本性、协同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在内的新型城镇化认知框架,为展望面向2035年新型城镇化的2.0转型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启示。

04刘合林教授

      刘合林教授带来了“基于多源大样本数据的区域空间结构分析”主题讲座,他分析了不同时期的区域空间组织形式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提出区域空间的行政边界、政策边界和市场边界(由市场偏好形成的边界),认为省级行政边界是政府管理、行政的重要单元界定,区域政策边界是区域要素优化配置的工具,而市场边界是区域市场行为主体互动的结果。

刘教授重点关注市场空间边界的测度及其成因,归纳总结出包括地理条件、财政分权、政策激励、区域分工等在内的影响市场分割的主要因素在实例分析部分,刘教授基于物流大数据,分析全国物流网络,进行市场边界识别,从市场角度下探究区域分割现状和空间形态,最后针对我国区域空间组织,提出效率和公平的协调、政策边界的协调、市场边界的协调三点思考。

05王长建副研究员

      王长建副研究员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地方响应”中借时事案例,阐释了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并从可持续发展的新进展、面向可持续的人地关系研究、变化环境下的可持续实践和地方的可持续响应四个方面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地方响应。

他首先从可持续科学的形成、“未来地球”计划等方面细述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研究,然后按照社会的发展,列举不同学者对于人地关系的看法并详细阐释这些重要的人地关系观点在变化环境下的可持续实践部分,他重点探讨中国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是处在高度耦合状态还是进入关键转型时期。

并展示了碳减排、碳治理方面研究,回答这一问题的思路:分析对比世界主要国家的碳排放趋势曲线和重要拐点,从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曲线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对煤炭消费的路径依赖状况,探索发现贸易结构优化、经济结构调整、可再生能源建设对于煤炭消费具有抑制作用,这些也是实现阶段性拐点的重要原因。

最后以青藏高原为例,解释地方的可持续响应通过重点分析西藏当前快速的碳排放增长趋势,基于区域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和主控因子,依据区域发展战略研判未来的碳排放演化趋势,进一步强调科学评估人类活动及区域发展战略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影响。

结业典礼学员代表分享心得体会      在结业典礼上,华南理工大学的魏宗财、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何晔宇、香港大学的潘文建三位学员代表分别分享了他们的体会和心得。

       最后,本次研习班的发起人香港大学林初昇教授和广州地理研究所所长张虹鸥研究员发表了总结陈词。主持人王洋副研究员宣布本届研习班圆满结束。

花絮

讲师与学员交流

学员认真上课

学员领取结业证书

茶歇时间撰稿人:林浩曦,郭杰,李苑君排版推送:付娆广东创新发展研究院广东创新发展研究院(Guangdong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GIID)以广州地理研究所为依托,发挥地理科学的综合性和地域性优势,借助新的广东省科学院在工业技术、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通过进一步提升现有平台创新能力,聚集高端人才队伍,组建专家网络,建设具有雄厚科学技术(监测、分析、评价、模拟)支撑、专家系统完善的科技型智库,把科技成果、科学思想转化为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和对产业发展的推动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推动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提高,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先烈中路100号大院1号楼广州地理研究所704房(510070)电话:020-37656972投稿信箱:wuqitao@gdas.ac.cn网址:http://www.giid.com.cn。

1. 回文章顶部,点“广东创新发展研究院”进行订阅2. 搜微信号:GIID2016 (←长按复制)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