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中国人文地理概括(中国人文地理介绍)太疯狂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9-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

中国人文地理概括(中国人文地理介绍)太疯狂了

 

图1 中国各类自然与人文要素区划方案的叠置示意图图片来源:原文作者提供推文信息:方创琳,刘海猛,罗奎,于晓华.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J].地理学报,2017,72(02):179-196.引言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决定了开展地理区划工作一直是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工 作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

地理区划是从区域角度观察和研究地域综合体,探讨区域单 元的形成发展、分异组合、划分合并和相互联系,是揭示某种现象在区域内的共同性和 区域之间的差异性的手段,是对过程和类型综合研究的概括和总结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的主要目标是刻画地理类型区和地域综合体多要素协同演化规律。

而伴随着这一研究主线,从古代人们对地球版图的概念划分,到近代德国的洪堡、李希霍芬等根据实地考察对地表系统的分区,再到当代在GIS、大数据等支持下各类与国民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综合区划、专题区划的蓬勃发展,地理学在其发展历程中的每一次进步都与地理单 要素或综合要素的区划密切相关,每一次特定地理要素区划的突破都标志着一个地理学 分支的成熟和学科建设迈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时代发展到今天,顺应自然过程的自然地理综合区划方案已经成熟,而顺应人文过程的人文地理综合区划尚为空白开展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工作,不仅仅只是填补人文地理学科建设的空白,更为重要的是将其作为推动人文地理学因地制宜地面向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需求更好服务的基础性工 作,对外既是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人文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 的重要理论支撑,对内更是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进一步优化国土开发空 间格局的重要理论依托。

1.意义1.1 顺应人文地理学科发展需求,填补中国没有人文地理综合区划的空白;1.2 强化对中国人文地理要素空间分异巨大差异性、复杂多样性和特色性的科学认识 ;1.3 满足 “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实际应用需求;

2.相关研究进展虽然目前尚没有学者开展过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但人文地理单项要素的区划,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便持续在不断研制和完善这些区划主要包括了中国 行政区划、中国人口区划、中国经济区划、中国工业区划、中国农业区划、中国交通区 划、中国旅游区划、中国文化区划、中国新型城镇化区划、中国聚落景观区划、主体功 能区划,等等。

其中研究和讨论最多的是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中国经济 区划与农业区划 3.基本依据与原则基本依据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以自然要素、经济要素、人口要素、文化要素、民族要素、 农业要素、交通要素、城镇化要素、聚落景观要素和行政区划要素共10大要素为基础划分依据。

基本原则1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原则;2自然环境相对一致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一致性相结合原则;3地域文化景观一致性与民族宗教信仰一致性相结合原则;4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原则;5空间分布连续性与县级行政区划完整性相结合原则 。

4.指标体系与方法指标体系

定量方法4.2.1要素加权叠置法 ;4.2.2空间聚类分析法;4.2.3专家经验判断与区划对比分析法。

图2 要素图层叠置的可视化5.方案按照中国人文地理分区依据、区划原则和区划指标体系,综合运用要素加权叠置 法、空间聚类算法以及结合专家经验,将全国划分为8大人文地理大区和66个人文地理 区这里,人文地理单元区命名是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中的重要环节,它是不同人文 地理综合区等级性与特色性的标识。

本文将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划分为两个层级,即 人文地理大区(一级区)和人文地理区(二级区)一级区的主导要素为经济和自然生态 要素,因此按照大经济区类型进行命名,如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华南区等;二级 区结合了自然地理或行政单元名称与文化景观等进行命名,如京津都市人文地理区,浙 南吴越人文地理区,河西走廊人文地理区,秦巴山地人文地理区等。

  中国人文地理大区(一级区)的生成过程与划定

图3 经济与自然要素主导下的人文地理大区划分

 中国人文地理区(二级区)的生成过程及划定 

图4 要素加权叠置综合指数计算结果

图5 基于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的人文地理二级区生成过程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的生成过程及方案综合中国人文地理大区(一级区)和人文地理区(二级区)的生成过程及区划方 案,得到由8大人文地理大区和66个人文地理区构成的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方案.

6.结论与讨论结论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方案与已经划出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方案、中国经济区划、 中国农业区划等有较大程度的吻合性,体现出在自然与人文双重作用下的中国人文地理 综合区划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 。

讨论(1)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的动态性与弹性区划问题;(2)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的精细化与三级区划问题;(3)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对区域发展的预测指导功能和超越区划问题;(4)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仅是对人文地理大区和人文地理区定量划分的一个初步 尝试,还存在较多不足。

摘要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是以中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基础,充分考虑全国 人文要素的地域分异性和相似性,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空间层级、相对独立完整、并具有有机联 系的特色人文地理单元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前沿性与实用性的重要工作。

通过人文地理 综合区划,将突出中国人文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性、地方特色性和复杂多样性,因地制宜地推 动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为面向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需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生 态文明建设、为营造重点地区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提供基础性的科学支撑。

本文在吸纳已有 的各类自然和人文地理区划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综合性、主导性、自然环境相对一致性、经济社 会发展相对一致性、地域文化景观一致性、空间分布连续性与县级行政区划完整性等原则,以 自然、经济、人口、文化、民族、农业、交通、城镇化、聚落景观和行政区划10大要素为基础划分依 据,构建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指标体系,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划思路和空间 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国人文地理划分为东北人文地理大区Ⅰ、华北人文地理大区Ⅱ、华东人文 地理大区Ⅲ、华中人文地理大区Ⅳ、华南人文地理大区Ⅴ、西北人文地理大区Ⅵ、西南人文地理 大区Ⅶ和青藏人文地理大区Ⅷ共8个人文地理大区和66个人文地理区。

该区划方案填补了中 国人文地理没有综合区划的空白各个人文地理大区和各个人文地理区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地 形地貌属性、气候属性、生态属性、人口属性、城镇化属性、经济发展属性、聚落景观属性、地域 文化属性和民族宗教属性。

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方案与已经划出的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区 划、中国经济区划、中国农业区划等有较大程度的吻合性,体现出在自然与人文要素双重作用 下的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的地域分异规律申明

推文仅代表文章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学术无界平台观点。另,本文与原文相比有较大删减。

资源仅供学术交流,严禁商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微信:lengxuan673449

下期预告:学术无界成员介绍资料来源:地理学报文章来源:学术无界本期编辑:冷萱   梁龙武   刘炳杰往期精彩学术无界|一个致力于学术分享的平台资源分享 | 大咖们的计量经济学【视频+课件+数据+附赠Stata15】

资源大放送 | 英语学习资料大礼包 ——单词、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六级、雅思备考材料佳作、免费软件、测试数据|耦合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模型(FLUS)R绘制中国地图不同方法的比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