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经典人文地理纪录片山西(经典人文地理之伊拉克战争纪录片)难以置信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0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导演说《大西山》所能给予我们的,远不止是300分钟的N个第一,而是足以助力大家飞越地球村的隐形翅膀!这种力量,你Get了吗?冬日的暖阳,我轻轻走

经典人文地理纪录片山西(经典人文地理之伊拉克战争纪录片)难以置信

 

导演说《大西山》所能给予我们的,远不止是300分钟的N个第一,而是足以助力大家飞越地球村的隐形翅膀!这种力量,你Get了吗?冬日的暖阳,我轻轻走出机房,尽量不打扰还在编辑线上忙碌的小伙伴们是的,《大西山》开播已有几天,按照原来计划我们所有的播出带已经上线备播,可是近来几乎每天都有好朋友刷屏提出。

不同视角的评价,还有一些提出了特别好的建议,其中就包括我在半小时内刚刚赶制完成的30秒宣传片——“中国第一声”的任志宏老师百忙中秒回私信,慨然应允配音又一次应验了朋友们怪嗔我的话“片子不到播出危机时刻,你永远在修改。

”的秉性我只能笑答:“我是工匠”三年了,《大西山》终于以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定位与大家见面,而对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来说,这次邂逅却称得上是一种生命的定格正如发布会上我表达的第一句:“最长情的告白是坚守,最迷人的永恒是邂逅!”。

从中国电影百年庆典到大型选秀活动“红楼梦中人”;从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大型音乐纪录片《岁月如歌》、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的文化史诗《百花》到纪念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六十周年院庆,用三个月时间赶制出的大型人文纪录片《人民的艺术》。

时间紧、任务重似乎已成了我工作的常态,可是2014年我与好友、时任石景山区常委、宣传部部长的王文光,时任北京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艾冬云谈起西山文化这个话题时,却从未想过这会是如此庞大而艰巨的一项文化工程:将近

一千个日夜殚精竭虑、二十四个月拍摄周期,行程纵跨京津冀直至内蒙、山西数万公里,加上三百六十五天精心打磨,在各界好友与专家、各位前后期小伙伴们的鼎力支持下,我终于能够向领导、向观众交上这份前所未有的荧屏写意

之作《大西山》,填补了西山文化带学术梳理与影像表达的空白。

拍摄本片之前,北京的西山对我而言只是一片休闲徜徉的山丘,和许多北京人一样,我从来没有从文化与历史角度去体会、探寻它的全貌……直到确认要拍摄这样一部纪录片作品,先后与两百多位相关专家学者研讨、实地勘察、查阅大量资料之后,我才惊觉:这里不仅有与人们情感相依的山水,更有无限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底蕴:北京建城3061年、建都860年期间的朝代更迭、风土人情,无不与大西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

中华5000年文化的缩影,是人类文明重要的华彩乐章。慢慢地,我开始对这座神山充满敬意和神往——大西山的文化资源太丰富了,我和海淀区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名杰不约而同的发誓:咱们下半辈子就做大西山!

通过一年多的前期调研,几经斟酌,初步将大西山所涵盖的门类庞杂的人文历史细分为《缘起》、《基石》、《香火》、《烽烟》、《园说》、《文脉》、《魂归》、《融流》、《家源》、《问道》10个主题,每个主题对应着大西山所包含的山水、物产、寺庙、园林、文脉、陵寝、古道、民俗、军事、以及多种文化融流等内容。

目前播出的这一部10集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只是一个开端,三年来我们多方收集、采访、实勘和拍摄的素材,几乎每一个主题都可以延展出独立10集的纪录片。

就像以往每部作品我都会有独家“淳华”印记一样——艺术的呈现载体、宏大的历史叙事,时代的集体记忆《大西山》也不例外,在创作上除了沿用我以往非常强烈的个人风格外,内容上主动放弃个人情感表达,因为大西山历史太厚重,时代太久远,内容太陌生,只能在有限的篇幅把大西山概念简明介绍给观众而已,无法深入展开和私情流露,为了追求客观叙事,通篇气质有些矜持,这也许是题材的限制吧。

除此之外《大西山》创作在纪录片美学上大胆试新突破,采用美术的元素来填补影像拍摄的不足通过各种渠道遍寻各地名家,最终尝试让绘画参与到叙事中,通过情景再现与绘画交替方式来补充影像不足的缺失,大大增强了一些人文历史场景的。

可视性和艺术感因为有些场景用情景再现的方式也是很难呈现,而绘画反而可以留白,特别是选用水彩画风格表达,既有国画的印染气韵,又有丰富的层次色彩,给了观众更多飘逸的感受和想象的空间同时,《大西山》每一集中大家都可以看到4K摄影、水下拍摄等。

特殊拍摄手法,将最先进的纪录片拍摄技术与精美绘画相配合,与娓娓道来的旁白相得益彰,虚实相结合地呈现在观众眼前。

最令我惊喜的是,北京史学会会长李建平先生提到:当初正是因为帮助我们做大西山前期的学术调研,才第一次提出了西山文化带的概念,由此引出了北京市政府西山文化带、长城文化带和运河文化带三个文化带的探寻和建设规划

作为一个二十多岁就在北京人艺做戏剧导演、三十多岁远赴伊拉克拍摄战地纪录片、四十多岁已环游世界三十多个国家的电视人,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承载的不止是一部电视作品的制作与播出,而是如何用自己多年累积的经验和资源传承、传播中华文明的精粹,以最先进的多媒体视听表达提升民族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力。

如今,我们有幸赶上可以开着德国车,看着美国片,品着法国菜,喝着南非红酒,吃着土耳其无花果,可以直播连线巴西奥运会的地球村时代,却常常为身边的年轻人不知道、不了解自己从何处来而深感焦虑不安也许,一部《大西山》只能打开中华千年文明的沧海一粟,我却甘愿为之倾尽心力,唯愿这部作品能激起你心海中的朵朵浪花……因为,。

《大西山》所能给予我们的,远不止是300分钟的N个第一,而是足以助力大家飞越地球村的隐形翅膀!这种力量,你Get了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