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人文地理纪录片蒋介石(经典人文地理中东战争纪录片)不看后悔
1975年4月5日,带着遗憾和不甘,一代枭雄蒋介石逝世于台湾。消息很快传到大陆,对于深受战争荼毒的中国人民来说,蒋介石的离去无疑是一件大快人心的
1975年4月5日,带着遗憾和不甘,一代枭雄蒋介石逝世于台湾消息很快传到大陆,对于深受战争荼毒的中国人民来说,蒋介石的离去无疑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此时的毛主席已经82岁,重病缠身,当身边工作人员兴冲冲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毛主席的时候。
老人却陷入了“沉默”,工作人员在主席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过了好一会毛主席才缓缓地说出了三个字:“知道了”
没人知道当时的毛主席在想什么,只是几天后,毛主席把摆在自己桌上的张元干的一首《贺新郎》最后两句改成了“君且去,不须顾”短短六个字却表达出对亦敌亦友的老对手的无限哀悼作为20世纪对中国影响力最大的两个人,他们之间有合作,有对抗,战场上是你死我活的对手,生活中却是相互了解彼此欣赏的半个朋友。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毛主席和蒋介石之间斗争了半个多世纪,但是两人见面次数却屈指可数,总共也只有四次1924年在孙中山先生的主持下,国民大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毛泽东作为共产党湖南省代表出席了会议,而当时的蒋介石虽然也出席了会议,但是却不在代表之列。
会上毛泽东做了5次发言,而此时坐下台下认真倾听的蒋介石做梦都不会想到,这个操着一口浓重湘潭方言的年轻人,会成为日后自己一生最大的政治对手此时的毛泽东刚刚31岁,蒋介石也不过37岁,都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不过首次会面的二人只是相互之间打了个招呼,并没有真正的深度交谈什么。
1926年在广州,国民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孙中山先生已经逝世,国民党的当家人换成了汪精卫。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做了关于宣传工作的报告,此时蒋介石的实力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东征刚刚胜利,他成了大家敬仰的大英雄,就连毛泽东听完蒋介石的军事报告后,也感到非常鼓舞,和大家一起激动地鼓着掌这个时候的蒋介石,已经初步确定了在国民党内部新的领袖地位,可以直接叫板汪精卫。
而此时的毛泽东,也已经成长为共产党内部的主要骨干只不过此时刚刚起步的共产党,与如日中天的国民党自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国民党二大召开后没有多久,蒋介石为了争夺领导权,制造并一手策划了所谓的“中山舰”事件随后共产党人被驱逐出第一军和黄埔军校。
得知此事的毛泽东,十分愤慨在不久后的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上,二人第三次见面了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公开地痛斥了蒋介石,随后没多久毛泽东便辞去了其担任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代理)一职之后国共两党结束了第一次合作,进入了长达十年的内战。
此间毛泽东凭借自己对中国革命的高瞻远瞩,逐步取得大多数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确定了自己作为共产党领导核心的领袖地位而处在权力顶峰的蒋介石也靠着自己的铁血手腕,不断巩固着自己的领袖地位,并完全掌握了国民党内部政权,成为了中华民国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
期间毛泽东和蒋介石多次交手,可是实力强大的国民党并没有讨取多大便宜,善于打游击战的毛泽东,每次都能出其不意的给老蒋来上一课对此蒋介石恨透了毛泽东,多次发出通缉令,欲除之而后快蒋介石的美梦终究是落空了,不仅如此,由于蒋介石的消极抗日,还激怒了国民党内部的爱国将们。
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把蒋介石囚禁于西安,逼蒋抗日当时国内很多爱国志士都建议杀掉蒋介石,但考虑到蒋介石对抗日大局的影响,高瞻远瞩的毛泽东还是力排众议,决定释放蒋介石,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联蒋抗日。
整个西安事变的处理虽然没经毛泽东亲自出面,但是作为整个事件的总指挥,毛泽东一直都在延安总揽全局比起前三次的会面,第四次二人会面的知名度要大得多,这次会面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重庆谈判”在这场决定着中国未来走向和命运的谈判中,作为两党最高领袖的蒋介石和毛泽东,斗智斗勇,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现实版“鸿门宴”。
1945年,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结束了,对于国家未来的走向国共两党产生了重大分歧中共七大和国民党的六大几乎在同一时间召开,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做了《论联合政府》的重要报告,提出要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废止国民党的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而国民党一边,蒋介石则提出工作中心就是消灭共产党在美国政府暗自支持下,蒋介石非常有信心迅速地消灭共产党,内战一触即发于此同时由于苏联在中东问题上向美国做出了妥协,所以一向支持共产党的苏联也力主国共两党谈判,其实质苏联已经向国民党一方倾斜。
出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内心已感觉胜券在握的蒋介石,不得不装装样子,多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会谈摆下鸿门宴的蒋介石料定毛泽东不敢赴会,但是他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很快中共作出回应1945年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明确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当天,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作为代表从延安飞抵重庆,就两党关系和国内和平问题进行深度商谈这一招是蒋介石始料未及的,谈判足足持续了43天双方的分歧最大之处,在于是否承认,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政权和人民抗日武装。
为此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唇枪舌剑互不相让经过艰苦而漫长的谈判,最后双方在10月10日达成了初步一致,并签署了协定史称《双十协定》然而此协定刚刚对外公布不到三天,就被蒋介石单方面撕毁,随即内战爆发
这是毛主席和蒋介石最后一次会面,此后长达五年的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而蒋介石集团由于内部早已腐败不堪加之帮派林立,最终失去民心,于1949年兵败退守台湾。
而毛主席和蒋介石自此以后,便再也没有见过面毛主席一生,识人用人堪称典范对于老对手,主席的评价也是非常客观和公正的这里举两个例子,首先在七七事变后(西安事变),蒋介石作为国内最高指挥官,正面对抗日本侵略者。
这时候的蒋介石内心其实是矛盾和纠结的,一方面他在抗日战场上正面御敌,表现出其不屈服,敢打敢拼的一面而另一方面,他内心深处又十分忌惮共产党借此机会发展壮大,日后对自己形成巨大威胁这时候的蒋介石又表现出其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另一面。
尽管蒋介石在抗日时期表现得极其两面性,但是这时候毛主席给老对手蒋介石在抗日战场的评价还是比较高的认为他还是“比较努力的”解放战争爆发后,国民党集合430万大军向解放区发起攻击当时我军只有127万人,而且装备武器远远落后于国民党军队。
兵力相差悬殊,这给了蒋介石极大的信心,甚至扬言要在三个月内消灭解放军
面对老对手的野心勃勃和狂妄自大,毛主席只是轻蔑一笑随后他当着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出了那句对反动派定性的名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的在毛主席心中,为了一己私利陷人民于水火之中的蒋介石,就是一只最大的纸老虎。
蒋介石眼中的毛泽东,是复杂的,深不可测的这点我们从蒋介石对毛泽东诗词的评价上就可见一斑毛岸青(主席次子)在其著作《我们的父亲毛泽东》一书中这样写道,国民党统治区的知识分子,对毛泽东知之甚少在他们认识里,出身农民,没有留过洋的毛泽东充其量不过是一名落第秀才。
对于毛泽东的诗词,国统区的所谓文豪大家们更是嗤之以鼻直到毛主席的《沁园春·雪》传到国统区,一下子在文化圈炸开了锅词中所表现的冲天豪气和磅礴气势让诸多知识分子钦佩不已消息传到蒋介石耳朵里,蒋气得不行,认为这些知识分子见风使舵,过于谄媚。
直到他亲耳从他人口中完整地听到了这篇诗作,蒋介石才惊愕了在他心中,毛泽东不过是一介草莽,根本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然而只通过一首诗,蒋介石便看到了这位农民出身的共产党领袖,心中竟然有如此沟壑!这时候的蒋介石第一次正面表达了对毛泽东的钦佩。
晚年的二人对于历史都有了各自更深刻的认识,退守台湾后的蒋介石一直企图卷土重来,打回大陆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蒋的这份野心也变得逐渐模糊起来,他逐渐看清了他与老对手毛泽东之间的差距那就是对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解”,他输在“民心”二字,在以史为鉴这点上他远远不及毛泽东。
而身在大陆的毛泽东,也越来越清晰全面的重新审视着老对手蒋介石晚年的毛主席不止一次地当着众人面夸赞蒋介石是个“全才”,甚至他还说过“台湾还是蒋介石当总统的好”!主席一生都想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多次表达了愿意和蒋介石坐下来一起谈的意愿。
消息传到台湾后,蒋介石对毛主席的博大胸怀表示了由衷的钦佩作为中国人,蒋氏父子守住了底线,始终认同一个中国,终身不允许台湾独立“君且去,不须顾”,这六个字是毛主席对蒋介石最后的评价!一年后为人民自由而奋斗了一生的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于北京。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经典人文地理纪录片蒋介石(经典人文地理中东战争纪录片)不看后悔
1975年4月5日,带着遗憾和不甘,一代枭雄蒋介石逝世于台湾。消息很快传到大陆,对于深受战争荼毒的中国人民来说,蒋介石的离去无疑是一件…
-
经典人文地理全集纪录片(经典人文地理中国远征军纪录片)难以置信
1河西走廊( 2015年)豆瓣评分: 9.5个人资料《河西走廊》纪录片以每集50分钟,共10集的一系列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西部的重要通道——…
- 经典人文地理全集纪录片(经典人文地理纪录片在线观看)学到了吗
- 经典人文地理全集纪录片(经典人文地理云南纪录片)快来看
- 经典人文地理纪录片石凉版(经典人文地理石凉全集迈克杰克逊)学到了吗
- 人文地理专业就业前景什么叫人文地理
- 人文地理七下电子课本人文景观包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