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人文地理七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硬核推荐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2.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人文地理七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硬核推荐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2.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3.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

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山顶洞人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1.河姆渡人发现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2.半坡人发现在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第3课 远古的传说

1.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2.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3.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4.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在阳城2.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3.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4.商的首领汤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5.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6.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7.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族所灭。

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1.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2.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3.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4.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第6 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2.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3.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4.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5.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称霸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第7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战国初年,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2.战国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3.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4.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第8 课 百家争鸣1.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2.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4.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5.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6.兵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孙武,他的《孙子兵法》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7.《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多篇8.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他的代表作是《离骚》第9 课 秦统一中国1.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建立秦朝,定都咸阳2.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在中央,秦朝规定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赢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4.在地方,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5.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

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6.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

7.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8.秦朝的疆城,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第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1.秦始皇死后,继位的秦二世更加残暴2.公元前209年,在陈胜、吴广的领导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3.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4.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第11 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刘邦就是汉高祖2.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3.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第12 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3.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5.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第13 课 东汉的兴1.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2.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3.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第14 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1.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3.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4.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5.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6.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安息后受阻,未能继续前行,但此行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7.班超去世后,他的儿子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第15 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2.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3.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4.东汉末年的另一位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5.《史记》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文笔优美,所记人物形象生动,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6.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7.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8.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得到上层统治阶级的扶持,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第16 课 三国鼎立1.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2.208年,赤壁之战爆发,曹军大溃,曹操带着败兵北撒赤壁之战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4.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第17 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2.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第18 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1.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2.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3. 4世纪后期,氏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4.十六国后期,北魏逐渐统一北方北魏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最后北周又灭掉北齐对这些王朝,历史上称之为“北朝”5.420年,东晋灭亡6.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第19 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淝水之战发生在383年2.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第20 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2.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3.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

锺繇和胡昭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4.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5.东晋的顾恺之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他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6.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7.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文学家他写的《水经注》一书,既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也是一部山水散文汇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