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包括哪些方面(历史人文包括哪些方面)原创
从人类文明本源出发,重塑你的认知,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这是一场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论述!我见到很多学者,讲中国古代文化,说中国古代就是人文主义精
从人类文明本源出发,重塑你的认知,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这是一场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论述!
我们下面讨论一个问题叫人文关怀我见到很多学者,讲中国古代文化,说中国古代就是人文主义精神,由此证明中国社会比西方社会先进得多什么意思?大家知道西方社会在中世纪公元以后,是神文主义精神神是最高,人只不过是神的奴仆和神的造物,神学压抑了整个人性,这叫“黑暗中世纪”。
所谓“文艺复兴”,是找回古希腊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理性主义精神”,请大家记住这两个词所以中国有学者讲,中国自古就是人文主义,孔子从来不讲神,我为什么说他讲错了?因为中国古代的所谓“人文主义精神”,你看看它的内涵,你深入分析,它其实是“人伦社会关怀”。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人伦社会关怀中国社会是农业文明,农业文明相对于原始的渔猎采集,产量有了极大提高,因此农业文明一旦展开,人口立即暴涨,人口暴涨造成人际关系和资源关系紧张,于是所有人来不及分出智力去关注自然,仰望星空,只好把所有的精力都关注人伦社会关系,这叫中国的人文关怀。
所以请大家记住,中国古代的人文关怀,它的对应词不是西方的神性至上,而是古希腊的自然关注我讲过,由于古希腊半农业半工商业文明,工商业文明跨局域获得资源,不像农业文明限局域获得资源,因此它的生存条件相对宽松。
再加上它们的商业创新制作需要解放思想,于是他们出现了对自然学和人类智慧的探讨这一脉思路这就是狭义哲学这一脉思路才是跟中国古代思路可以对照的思路因为中国从来没有过神学主义的东西,从来没有神性高于人性的这一脉思路。
人文主义是指: 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因此中国的人文关怀从来跟神学无关,而西方近代人文主义精神是打破神性的约束这个东西跟中国古代的人文关怀完全不在一个平台上如果我们硬要找一个近似的平台比较,那就是古希腊狭义哲学的自然关注——中国的人文关怀对应古希腊的自然关注,这才能最恰当的讨论。
中国古代的人文关怀跟西方近代的人文主义精神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不在一个可以对比讨论的平面上,这也是大家要特别注意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你只有理解这一点,你才能理解这两脉文化和思路的导向及其最终结果的差异。
这就是人文关注最终引出中国的技艺文化,而自然关注最终引出西方的哲科思维和近代的科学思潮,这都是要特别加以区分的
真正的历史,就是人类精神进步的行程史——法国·孔多赛由此引出我们下面谈论的一个问题,叫文化功能维护其载体之生存我在前面讲课,我一再讲人类的一切文化,都只是为了维护其载体的生存我觉得这样讲其实都不透彻,我还说过一个更透彻的话,就是人类的一切生存都叫文化生存,文化绝不是一个花里胡哨的东西,它是人这种智性动物的生存状态。
我举一个例子,人类早年都有死亡追问,这个话题我在前面不断讲过,所以人类早年的文化都经常跟丧葬这个主题脱离不开古埃及金字塔、木乃伊都是处理尸体和丧葬的问题孔子学说一个重大成分叫“慎终追远”,也就是丧葬文化。
但是大家看一下,丧葬文化的实质是什么?它一方面表达着人类理性开始追问死亡和生命的本质,但它另一方面表达着一种生存维护效应,比如我们中原文明人,讲落土为安,人死了埋在土里,才是对死者的最大的尊重。
远古文明的生死追问可是大家看,世界上其他地方,比如尼泊尔北部,他们那个地方都是天葬,人死了反而要喂鸟、喂鹰而且大家注意那个天葬的方式是我们根本无法接受的可为什么我们是落土为安,为什么他们是天葬?是因为人类死亡尸体是不能随便抛洒的。
因为农业文明以前那个时候,人类跟动物一样,数量极少,尸体摆在那儿喂其他动物可是人类农业文明以后人口爆涨,而且农田的拓展,把森林赶在远处,在人类的聚居区是没有动物的,而且尸体量增大这个时候你把尸体随便抛洒,就会带来大规模的传染病,于是中原人有厚厚的黄土,他就可以把它埋在土里,消解这种对活人的危害。
大家再想想西部一些地方为什么天葬?因为那个地方是帕米尔高原,是青藏高原,第一,土层极薄,甚至没有土层第二,即便有土层也是冻土,常年的冻土根本无法挖掘,尸体根本没有办法埋在土下而尸体暴露对活人是一种危害,它怎么把这个尸体化解掉,只有一个办法,尽快地让鹰类把这些尸体吞食。
为了能让这个尸体在没有腐化以前就被鹰类吞食,所以他们要剁碎喂鹰看起来很残忍,其实非常仁厚,它在干什么?维护生者的生存环境所以大家一定要看清楚,任何一个文化现象,任何一个文明举措,归根结底是维护当时的人类生存的,或者说是跟当时人类生存的总体系匹配的。
我们再谈一个问题,中国古书《礼记》里记录一种“庙制”这个东西庙和寺、观概念不同:佛教叫寺,道教叫观,而中国所谓的“庙”则是祭祀天地和祖先的那个东西才叫庙中国《礼记》书中记载,中国的庙是有制度的,叫庙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民祀于寝。
”这个话什么意思?它说周天子也就是最高领袖王朝可以有七个庙:中间一个庙是祭祀天的,两边两个庙是祭祀远祖的,再两边两个庙是祭祀近祖的,最边上两个庙是祭祀直系亲属的,比如父母,这叫七庙。
天子七庙到了诸侯是五庙,也就是各诸侯国君他有五个庙,中间那个庙祭祀远祖,也就是他已经没有祭祀天的资格了然后两边两个庙祭祀近祖,再两边两个庙祭祀自己的直系亲属而到大夫,也就是诸侯下面再低一级,它只有三庙,祭祀近祖,祭祀直系。
而到老百姓,已经没有庙了他的卧室叫寝室,就是他的庙他的庙的牌位都摆在自己的卧室里,摆在自己的家里,没有独立的庙,只祭祀直系亲属它表明什么?表明中国社会在每一个细微的制度上,连祭祀自己的祖先这样的东西都尊卑有序,严格规定,不得有任何僭越。
它在干什么?它在固化阶层,也就是在观念和文化的点点滴滴上,都要让每一个人安于自己的社会地位,而没有任何非分的想法。
为什么我在前面一再讲,人类原始社会,人类一旦文明,人跟动物不同动物它的社会是由每一个个体体质层面的分化构成社会比如我讲膜翅目社会、蜜蜂社会,但人类的体质状态是天然平等的,每个人的体力和智力差别是极小的,它构不成社会。
因为动物社会必须是个体残化才能建构人类早年分工和智力残化程度很低,于是每一个人的智能和体能接近,是文明社会,一旦建构,每一个人都会朝上流奔腾,社会秩序天然倾向于紊乱于是只好用观念,而且用天然已经具备的血缘层级把人类分级分等级,这样分下来,人不安于它,于是就要在文化观念上再加以固化,让你绝没有非分之想。
它要想把你压抑在自己的固化阶层上,它就要在文化的点点滴滴上给你灌输,你不能越位而动。一旦越位,中国古代有一个专门的词叫“僭越”,这是非常大的罪过。
春秋晚期,僭越之风以开始盛行于是它在每一个点上都要把你固化成一个天命认命的文化之中所以中国自古是天命文化,每一个人也是认命的,倒霉了说自己命不好大家看孔子直接表述,他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他又讲,孔子讲的原话在《尧日》里,他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它在干什么?强化你的天命观,强化你的认命思维,它在干什么?维护稳定所以大家记住,任何一个文化,它当年都是维护载体生存的。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包括哪些方面(历史人文包括哪些方面)原创
从人类文明本源出发,重塑你的认知,在更高的地方看世界——这是一场关乎人类命运的终极论述!我见到很多学者,讲中国古代文化,说中国古…
-
人文包括哪些方面(城市人文包括哪些方面)万万没想到
大数据如何讲好每个城市的故事?
- 人文包括哪些方面(城市人文包括哪些方面)干货分享
- 三句半(三句半表演视频)怎么可以错过
- 人文地理的分类要素经典人文地理二战迷全集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就业方向
- 人文关怀用什么词修饰人文关怀概念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 假期加大人文关怀人文环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