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优势(人文优势指什么)太疯狂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东阳人文底蕴深厚,发展基础良好,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中较好地发挥了当地的人文优势。本文以东阳为例,对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作一简要分析,以期为其他地方提供启示和借鉴。

人文优势(人文优势指什么)太疯狂了

 

在浙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篇布局了“八八战略”,就是要发挥浙江八个方面的优势,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一条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2017年7

月,省委车俊书记在东阳考察调研时指出,金华和东阳在文化优势方面比较明显,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过程中,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拓展文化生产的领域空间,着力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进一步打开文化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的通道。

东阳人文底蕴深厚,发展基础良好,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中较好地发挥了当地的人文优势本文以东阳为例,对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作一简要分析,以期为其他地方提供启示和借鉴浅述文化及文化优势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本文中所指“文化”是狭义上的文化,是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及其成果从内涵来看,文化又大致可以分为文化精神和文化现象两个层面文化精神是内在的、抽象的,文化现象则是具体的、可直接观察的社会现象中国地广物博,不同地方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特质的文化,所以文化又是分区域的。

“文化优势”就是各个区域文化之间的比较优势,它往往会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地方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资源匮乏、基础薄弱、没有特殊政策的情况下,能够率先发展、快速崛起,靠的就是敢为人先、务实坚守和开放大气的精神,而这些精神背后是浙江优秀文化基因在发挥作用。

一般来说,“文化优势”或多或少都会转化为发展优势,但这种转化是自发、缓慢、不确定的我们强调打开“文化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的通道,就是要通过外力的统筹、组织、引导,把自发、缓慢、不确定的转化过程变为积极、主动、目标明确的转化过程。

在影视基地调研东阳的文化优势及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实践探析东阳的文化优势探析东阳文化先后受到夏禹文化、吴越文化、宋元理学等深刻影响,“艰苦卓绝”的治水精神、“励志图强”的胆剑精神、“经世致用”的入世哲学,在这里激烈碰撞、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浙中地域特色的区域文化。

从文化精神层面来看,东阳的文化优势最突出的就是“苦文化”和“最文化”“苦文化”说的是东阳人吃苦耐劳、勤耕苦读,“最文化”说的是东阳人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东阳“七山一水两分田”,自古以来地少人多,土地贫瘠,在传统农耕生活无法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东阳人只能另谋生路。

所以,东阳人要么苦读,走仕途吃“官饭”;要么苦做,靠手艺赚“铜钿”而不论是哪种方式,都需要吃苦耐劳、精益求精,书要读得最好,手艺要练得最精,耕种要最为精细,由此便形成了东阳的“苦文化”与“最文化”从文化现象层面来看,东阳的文化优势,最突出的是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的“三乡文化”。

在“苦文化”和“最文化”的孕育下,东阳的“耕读文化”“建筑文化”和“木雕文化”等社会现象层面的文化优势逐渐凸显一是“耕读文化”“东阳马生”勤学苦读、学优则仕,历代考中进士的有300多名;到了近现代,耕读之风不减,

1989年就被《人民日报》誉为“百名博士汇一市、千位教授同故乡”,成就了东阳“教育之乡”的美名二是“建筑文化”“东阳工匠”走南闯北、匠心苦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东阳帮”,宫廷建筑、徽派建筑都有东阳工匠的烙印。

改革开放以来,东阳建筑再创辉煌,成就了东阳“建筑之乡”的美名三是“木雕文化”“东阳匠人”苦练手艺、精益求精,东阳木雕成为全国四大木雕之首,东阳竹编巧夺天工,其他工艺美术也是百花齐放,成就了东阳“工艺美术之乡”的美名。

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东阳探索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和传承,文化也蕴含着巨大的创造力、生产力如何把文化优势转为化发展优势,东阳在这方面已经做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影视文化产业横空出世横店影视是无中生有的奇迹,其源泉和动力正是东阳的“三乡文化”。

1996年,著名导演谢晋筹拍香港回归献礼片《鸦片战争》,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拍摄场景,幸运的是最终找到了横店作为“建筑之乡”,东阳仅用三个月就兴建了气势恢宏的“十九世纪南粤广州街”,为电影拍摄赢得了宝贵时间。

作为“工艺美术之乡”,东阳又有着一大批精工善艺的“工匠”,能为剧组制作各类道具而作为“教育之乡”,东阳人骨子里就尊重文化、尊重人才,所以横店影视城对拍摄剧组免费开放,对剧组服务也是极尽周到,最终使横店在众多的影视基地中脱颖而出。

如今,横店影视城已拥有大型景区28个,大型摄影棚13座,每天影视剧组30多个;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入区企业1000多家,年产值超过200亿元,被称为“东方好莱坞”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兴旺东阳没有名川大山,没有奇树异石,自然旅游资源并不丰富。

但东阳依托文化优势,通过把文化资源优势同旅游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多门类、多层次的旅游市场一是影视文化旅游得到大发展,横店影视城成为国内首批5A级旅游景区二是依托“木雕文化”,打造了国内首个“国字号”的中国木雕博物馆。

三是依托古建筑文化,大力发展古建游四是积极挖掘东白山的山水资源和道教文化,打造旅游度假休闲的新版块2017年,全市接待游客超过22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200亿元。

横店圆明新园东阳建筑再续辉煌东阳建筑文化的优势在于传统营造技艺,与现代建筑的关系并不紧密但改革开放以后,东阳人传承发扬了“要做就做最好”的“最文化”和“能吃苦、善学习、有闯劲、懂经营”的建筑文化,走南闯北,承揽业务,建筑产业迅速发展。

截至目前,东阳共有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6家,一级企业67家,业务遍布全国和境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连续9年位居全国县(市)级首位,先后被授予浙江省“建筑强市”和“中国建筑之乡”称号木雕红木产业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以前,东阳木雕以工艺品为主,市场有限,产值和产量不大进入21世纪以来,东阳匠人将东阳木雕融入到红木家具的生产制作中,使东阳木雕红木家具独具特色,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同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东阳木雕红木家具及其装饰品还先后在北京。

APEC会议、G20杭州峰会、厦门金砖国家峰会等国际会场上亮相目前,东阳木雕红木家具行业年产值超200亿元,先后被命名为“世界木雕之都”“全球木雕产业合作基地”“中国红木(雕刻)家具之都”人才优势助力产业发展。

作为教育之乡,东阳人才济济,目前共有东阳籍院士12人,博士1100多人,教授10000多人;同时还有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其中东阳籍企业家实际控制的上市企业就有37家东阳始终重视与在外人才的沟通联系,鼓励、引导他们在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投资兴业等方面为家乡发展提供动力。

如部分人才的科研成果已在东阳转化投产,东阳木雕城也由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联合浙商投资建设东阳打通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通道的经验启示一要尊重、珍惜和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人民群众是文化精神的传承者,也是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的探索者。

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也来自于民间这些在东阳的影视文化产业和木雕红木产业发展中都得到了鲜明体现作为政府来说,尊重、珍惜和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就是要悉心呵护发端于民间的文化创造,既不能主观臆断、轻易否定,也不能自以为是、拔苗助长。

同时,还要对本地潜在的文化优势进行深入分析,引导社会力量在重点领域进行探索,调动人民群众开展文化创造的积极性二要注重顺文化优势而为、趁文化优势而上民间自发的文化优势转化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出现停滞不前、无序发展等问题,这时就需要政府有形之手发挥作用。

如影视文化产业,东阳为支持其发展,先后安排了3万多亩土地用于建设影视基地,接近东阳全市工业用地之和,从而促进了影视文化产业从横店发展到东阳全域,从拍摄基地蜕变为影视产业集聚区又如木雕红木家具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低小散乱问题突显,危及行业健康。

对此,东阳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力促行业规范提升三要创新与文化优势相匹配的体制机制文化优势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政府原有的体制机制就会在行业规划、管理等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此时就亟需政府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协调管理机构、构建产业发展平台、完善产业配套。

如东阳就专门组建了横店影视文化产业实验区管委会、建筑业管理局和木雕红木产业管理办公室,整合部门职能,集中精力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同时,针对旅游发展情况,东阳早在2016年就对文化局和旅游局进行了整合,成立了文化旅游委员会。

此外,东阳还专门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建筑业转贷资金、红木家具产业扶持资金、“横漂”演员工会等,在资金、人才等方面为产业提供支持四要强化融合发展,推动文化在更广的领域发挥作用文化与产业融合才会更有生命力,而产业也只有加上文化的翅膀才更具创造力。

打开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通道,不仅仅是做大文化产业,更重要地是树立做什么都要做出文化的理念,也就是做好“+文化”和“文化+”两篇文章“文化+”,就是依托文化资源,发挥文化优势,把文化优势直接转化为文化产业。

“+文化”,就是让各行各业都要做出文化如东阳的旅游产业,通过旅游+影视文化,旅游+木雕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生态文化,形成了影视文化游、木雕红木游、古建文化游、生态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业态五要保护文化资源、夯实文化基础、提炼文化要素。

没有文化资源,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也就无从谈起一要做好文化遗产保护要加强对文保单位、文保点等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抢救保护古宅、古道、古桥、名人故居等传统文化载体;全面挖掘整理非遗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非遗保护目录体系。

二要做好文化精品展示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做好文化展示宣传;引导和鼓励发展民间博物馆、收藏馆、个人作品精品馆、企业文化馆、产品馆,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三要做好文化精神传承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场所作用,打造传统文化日常教育培训平台;积极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在全社会形成推动文化发展的共识。

目前,东阳已总结提炼了教育文化、影视文化、建筑文化、生态文化、木雕文化、恐龙文化、古宅文化等20余种特色文化,并专门建立市领导联系制度,加强对特色文化的挖掘保护利用工作(作者系中共东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