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风情(人文风情用什么形容)满满干货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1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神舟文学,文学神舟。助力您的文学之梦!

人文风情(人文风情用什么形容)满满干货

 

2022年-第12期(总第49期)人文的风情和风情的人文——读李一鸣散文集《在路上》

星期天下午,张继炼老师打电话说要送我一本书我匆匆跑下楼,接过他递过来的一本并不太厚、但装帧比较考究的书说是一个作家的散文集,很有借鉴意义,希望我静下心来好好看看拿到散文集,最先感兴趣的是作者,似曾相识又感觉很遥远。

通过上网搜索又看了集子里的几篇文章,终于梳理出了个大概但梳理出的这个“大概”已经让我吃惊不已,先不说各种著名的头衔了,单单是个人经历就让我心生感叹,这些不平凡的经历也吸引着我一篇篇去品读、去欣赏、去思考

这些文章也确实很耐读,引经据典的丰富、人生历练的深邃、遣词造句的讲究,处处透晰着作者对历史、对生命、对哲学的认知和见解,展现着对文学的执著和坚持、对未知的探究和探索、对人文的理解和关怀初读时被华丽折服,

再读时仿佛与人生对座,细读时这些文字已经融入血脉生命旅途的跌宕升腾思来想去,还是应该从书的第二辑《那些年》说起作者用几篇文章串起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直到中年;小学、中学、大学直到博士毕业;父母、岳父

、爱人、儿子;几十年的光景,用一支灵巧而又厚重的笔触把亲情、友情、爱情串联到了一起根据以往的认知,这个担任过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的著名作家、评论家、文学博士,一路上应该是阳春白雪、鲜花铺路的,没承想也是。

“刚出生几个时辰,妈妈便受风昏死过去……那位长胡子先生”也“遥遥头,叹着气,悄悄离开时”姥姥发疯似的跑到院子里,拔开人群,跪在地上,用手扒出了我的胎衣神奇的是,在撬开妈妈的嘴灌进熬过胎衣的水后,妈妈竟活过来了。

”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带着三个儿女,挣不够工分,吃不饱饭,总受邻居冷眼的情况下,熬过了苦日子,儿女们出息了,父母却先后离去即便是小说,这样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需要作者充满想象力的构思和编织,从以真实为基准的散文中看到。

,不禁掩卷长叹,泪水盈眶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最纯粹的爱,作者也不越藩篱,从一篇《在路上》开始,以“我”为主线,写母亲、写父亲、写哥哥、写妹妹一直写到《桂子山的岁月满溢清芬》,这是博士论文的后记,算是把自己前半生基本作了交待。

其实,以我的理解,第一辑中从《岳父的眼神》往后的几篇都可以列在第二辑的序列之中,一篇写了岳父,一篇写了老师,一篇写了同学,一篇写了表弟整个序列穿插的故事和情节让人叹为观止,唏嘘不已其中最为纯情的一篇应该是那篇写妹妹的。

《串杨叶》,即充满了童真童趣,又充满无限的遐思遐想,文章中出现的所有物像似乎都带着情感,包括那座“凤阳桥”和大黑狗,那些杨树叶和那条串杨叶的粗线但读到“怕妈妈唱那首凄伤的曲子,所以不愿早早回家”时,感觉整个世界都沉重了起来

,包括文章的最后已经亮起来的星星最用情的,当属写给自己爱人的从《婚期》写起,一直到《我的理发馆》,或多或少都有爱人的影子,从恋爱时“我看到一粒珍珠般的泪溢出你蚌壳般的眼睛”到结婚后”在手心里握着的那把钥匙。

”,再到“我站到了产房的门前”那种无限钟情的爱恋、海枯石烂的承诺、毫无保留的托付充溢于字里行间,每一段的描写和述说都能触动读者的神经,不自觉地跟着作者的思路一下一下的跳动,一点一点地进入到另一种境界而写儿子的那几篇文章

,包括为儿子起名字、上学路上、我的理发馆,更多的是舔犊之情和随时都能感受到的那种不明言说、却又处处外泄出的自豪感,这是一种无论怎么都不会引起别人反感的天然情愫,而在作者的文章中取舍得当,举重若轻,看似不经意的举手投足折射出的父爱让人感觉很舒服

这些关于亲情的文章仔细琢磨,感觉完全可以通过一篇文章串起来,而串起文章的这条线就是真情高晓声说过: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只有真性情的作家写出的文章才能打动自己、打动读者,而这些文章中的真情真意。

,正是文章的生命文化风情的深遂对白打开书,看到第一辑中这些文章的归类方式有点不明所以远眺华不注、忆江南·过无锡,这应该是写风景的呀,怎么归类到了关于“人”的这一辑里了看了文章才知道,原来这几篇文章只是托景物的名而实际是写人的。

这山、这水、这岛的身上都被赋予了深深的人文情怀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他著名的《文心雕龙》中有一句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中国古代文人一生都有挥之不去的山水情怀,无论是哪个朝代的文人,当他们的人格精神无处安放时

,都会将目光锁定在山水之间作为一个现代散文家,不会不对水山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感悟和感想,从几篇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眼中的山林是人格化了的山林,湖泊中也溢满了文化基因无论是华不注里的李白、赵孟頫,还是黄埠墩上的春申君。

、文天祥,都是写古代或文学大家或英雄才俊的故事,他们气宇轩昂、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无论走过了怎样的路,历经了如何的艰难,受到了什么不公和委屈,只要到了山水之间,就如找到了知音,找到了可倾诉的对象,爱山乐水的本性此刻会显露无遗

可以看出,作者最为欣赏和敬佩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发现了甲骨文的王懿荣,一个是屡遭贬谪依然爱山乐水的苏东坡两个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经历也不相同,但两个人同样被作者认同的是文人的风骨,两人都不识时务,不会圆通,

不会做官王懿荣在别人都在为慈禧太后贺寿的时候,却上书暂停点景,但行朝贺,战事之后随时补行,硬是要扫太后大人的兴;而苏东坡既不被改革派所容,也不被保守派所容,如果不是有个弟弟在朝里做官,走不到蛮荒之地就没了性命。

还好他们一个因为发现甲骨文,一个写下了不朽名篇而为后人敬仰,否则都已淹没于浩瀚的历史文海之中了作者应该称得上一位官员,但我宁愿把他归在文人之类作者并没有着墨于这些古人的文采有多少,最主要还是颂扬他们的风骨。

,他们历尽磨难的不屈其中写王懿荣的那篇题目叫《遇见》,作者遇见的当然是王懿荣的故事和经历,他与生命的抗争和进退取舍,他的学术成就而“我”在大学时的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纵横联络到烟台大海边上自己亲自负责建成的大学城。

,最后到寻找王懿荣的故居从喧嚣到宁静,从历史到现实,人生的际遇到底是怎样的规律同是55岁,那时的王懿荣,现在的“我”,在此遇见,是知音?是知己?历史的背影,是如此清晰又如此模糊,而“我”又找到了什么?真正写景的应该是第三辑吧

,这一辑的名称叫“那些地”,自然与某些地方有关但真正写到具体地名的,只有五个:淮安、万山、章丘、宁津、石林峡即便是这些点名的地方,也极少写风光是如何迤逦、山水是如何秀丽,主要还是写人文、写故事、写历史,

比如淮安,虽然从一开始就从吃开始写,写汤包、写豆腐、写水晶虾饼,最终还是写到了李白的“斗酒烹黄鸡,一餐感素诚”,于是有了“酒焖黄鸡”这道菜,再普通不过的一道菜品顿时有了文化气息正如作者所讲的:山水最终是活在文化里。

,活在人的情感里富于张力的哲思物语作者也乐山爱水,走过不少地方,听过不少故事,此间的所感所悟在笔尖清晰可见,所述所言令人感同深受,许多地方都给人以新的启迪有两篇文章很有典型性:《野地漫步听黄昏》《听听那雨声

》听黄昏?这是什么地方,作者并没有交待,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个感觉、那些记忆、那一刻的所思所想其实这个世界并不复杂,简单的就像那个黄昏,一个在野地里看着一辆地板车丁零丁零斜过田野;就像那个黄昏,我独自漫步田野

,陶醉于这无边的宁静自古文人爱山乐水,追求的不就是这种氛围么正如作者在《一个人和一座湖》里所说的:面对自然,或是归于隐逸隐逸或长或短,或山林或都市,就如此刻在一条乡间小道上听唢呐声起,一声脆响骄傲地在风中散开。

;狗吠,长一声短一声,此起彼伏;最后看那驴车已远,吕剧腔仍悠远传来,融于无边的暮霭中在这里,作者不就是一次短暂的隐逸么作者只是一个路人,只讲散步路上的所见所思所想,留下的空白却带给读者无边无际的想象当然

,也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是这样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许多文章寓哲理于故事之中,相互穿插,相得益彰《神意于人间的见证》中,只看题目,云里雾里不明所以,但看了文章,马上理解了这是篇为消防工作而写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写不好会让人感到过于功利。

,有歌功颂德之嫌,但作者旁征博引,纵横古今,中间的一些语言极富张力,确为整篇的点睛之笔,读着令人唏嘘如作者末尾的那句话“令人类面对世间一切灾难,有了不绝望的可能;令绵绵神意,在人间有了最为深情庄严的见证。

”,即点题又点出了这项事业的高尚和对人类的意义这样的内容俯视即是,随处可见比如写鲁院的那几篇文章,几乎就是随想录那篇《一朵雨中的笑莲》,题目就够诗意的了,就是一句哲思短语,最喜欢的还是最后那句“朱珠,你的心原是诗做的

诗,不仅仅是你的心事”作者毕竟也曾经是位诗人,美好的诗句最能打动彼此,最易引起共鸣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最集中的体现还是最后的那几篇文章,如《品文论人的典雅抒发》《面对大地的心灵倾诉》《哲学意蕴与人文情怀

》等这是作为文学评论学、散文家对于自己所走路途的总结和对写作的认识我个人觉得其核心还是人文的风情和风情的人文如写到游记散文“就是要高扬主体精神,倡导个性解放,肯定自我价值,展示自然人性,尽情袒露情怀,自由表现本真

”讲到人文“就是将目光聚焦于人本身,重塑价值理性,高扬人性尊严,唤醒内心力量促进人的发展,让梦想不再贫瘠,让精神充满力量”这些富有张力的哲思物语揭示的不就是文学的力量和意义么人文情怀,是作家的底层意识,

也是作家的责任。

【作者简介】万治友,笔名:遥远、之友,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人。内蒙古作家协会、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阿拉善盟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供职于阿拉善农村商业银行。

【神舟文学】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言文;团结作家,培养新人、忠诚文学,高端交流的宗旨;以重质量,树品牌,铸优质的办刊方略,打造名家新作,专家点评等特色栏目,助力您的文学之梦!【 编 委 会 】主  编:

张继炼     副主编:骆驼先生编  委:(排名不分先后)王芳(山西)唐晴(宁夏)王卫民(陕西)白晓娟(云南)张绍金(河南)漆宇勤(江西)张亚宁(陕西)刘斌(安徽)曹洁(陕西) 施秀华(黑龙江)李萍(甘肃)阿若(河南)李景(西藏)赵海荣(内蒙古)韩雪梅(陕西)王万然(广东)

【投稿信息】投稿邮箱:shenzhouwenxue@126.com编辑微信:15248830052

扫码关注【神舟文学】助力您的文学之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