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文化(人文文化怎么形容)越早知道越好
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来看,“文化景观”指的是身处于某地的群体在自然的基础上叠加上个体与群体观念所创造的文化现象,既包括聚落、建筑、器物等物质文化,
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来看,“文化景观”指的是身处于某地的群体在自然的基础上叠加上个体与群体观念所创造的文化现象,既包括聚落、建筑、器物等物质文化,也包括语言、音乐、宗教等非物质文化纪录片在再现地理空间的同时,也在向受众展现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风俗,更多展现的是地方的习俗、服装、方言、饮食习惯等等要素,基于不同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所生成的地方人文空间,为受众构建了颇具差异化的地方感。
《了不起的匠人》在人文空间的塑造过程中将历史维度与现实维度交叉融合,展现了不同地域人文风俗的历史流变与现实状况,让受众直观感受到切片式呈现的文化空间。
在《了不起的匠人》中,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呈现如具有少数民族特征的藏地文化、黎族传统,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日本茶道礼仪、广西潮州木雕文化以及泰国的佛教文化等,除此之外,在传统村落的呈现中,对人物面貌、劳作方式、族群习惯以及田园风景的刻画,营造出乡村闲适自得的氛围,构建了与城市高压环境与快节奏生活截然不同的乡村图景。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不同的村落图景所展现的是不同地域村落的独有文化特征,还包括依靠血缘和亲缘关系维系的“差序格局”社会如影片第一季第十一期“东源村的木活字修谱师”中,地处浙江温州的东源村,在电子排版和铅字印刷的时代,一直遵循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延续着祖辈木活字印刷家谱的传统,村民们极其重视血脉渊源的传承。
到木活字印刷匠人王超辉这一代,木活字印刷技艺已传承了二十三代,在人口仅有7000人的东源村当中,村子里的每个氏族都拥有自家的祠堂和族谱,族谱的重新翻印不仅是家族历史的存续,更是对千古文明木活字印刷的拯救,
“千年宗属,百年之亲戚”,东源村民对传统的延续与对家族历史血脉渊源的重视,正是中国乡土社会的鲜明体现(图2-3)。
此外,同样将目光聚焦于村落的还有第二季第一期“黎族阿婆的泥与火之歌”,在这期影片当中,九十岁的黎陶匠人羊拜亮将其一生都奉献给了陶艺,其所在的海南省昌江保突村的黎族部落,有着延续两千年的由黎族女性卖陶换粮养家的传统,而制陶技艺没有任何的图案和文字记录,依靠的都是歌谣一代代传唱开来。
因此在这期影片当中,经常性可以看到黎族女性们边唱歌谣边做陶罐的场景,她们也常常围坐在一起话家常哼歌谣(图2-4),尤其是羊拜亮阿婆无论是在作业时还是在闲暇之余,都会哼唱着独属于黎族调调的歌谣,她一口鲜明的方言和独特的乡音是其身份的象征。
正如段义孚所言,地方是人身份认同的源泉,地方所带来的稳定感和安全感不断强化着人们对地方以及对自我身份的认同,让一代又一代人始终凝结在一起,也让人文传统与人文文化得以世代延续
独具特色的村落人文的媒介书写,形塑了颇具差异化的地方感而除却对村落人文景观的呈现,在《了不起的匠人》中,也能看到对不同城市的人文景观刻画,如苏州亭台楼阁里的戏曲文化、昆曲名角儿的生动演绎,还有香港老字号所呈现的老香港发展史,以及喧嚣繁华上海滩的旗袍文化等。
影片在历史与现实的交互当中为大众呈现了切片式的文化空间,串联起不同地域的过去与现在,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文化记忆。
从空间的角度来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表现为相互排斥的关系,或表现为相互重叠的关系在公共空间中,由于人与人之间在共同的、公共使用的场所当中进行活动,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相互重叠的空间关系,而在私人空间中,由于空间的归属权是独属于个人的,因而就表现为人与人相互排斥的空间关系。
因此私人空间是相对于公共空间而言的,私人空间又称为私人领域,哈贝马斯认为私人领域“包括狭义上的市民社会即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家庭以及其中的私生活也包括在其中”可以说,私人空间将个人的生活空间与外界空间划分开来,这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划分,更是精神和心理层面的与他人的空间的划分。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依靠非遗传承人进行能动性的展现,且非遗历史发展脉络的溯源也离不开传承人这一主体,因此纪录影像当中也要尽可能展现非遗传承人的生活状态与心理状态,进一步解读传承人与非遗技艺的密切关系
《了不起的匠人》在不同的故事化的呈现与表达中,多角度地向大众展现了匠人的个人生活空间、家庭空间以及心理空间,关注匠人们的生存现状以及心理变化,同时表现出非遗技艺传承中独有的师徒羁绊关系,带给大众不同的空间体验以及情感体验。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特殊性,一项工序复杂的技艺从领悟到精通需要十年甚至几十年之久,于是对于传承人来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或许都献给了对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对非遗文化延续的使命中,这项重任使得非遗传统技艺与他们的生命历程紧紧捆绑在一起。
纪录片在对非遗技艺的呈现过程中,离不开对传承人的塑造,为了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影片《了不起的匠人》将镜头介入到匠人个体的生活空间当中,从多个角度丰富对人物的呈现,带领大众直观感受匠人们真实而琐碎的世俗生活。
具体而言,在第四季“从剪纸到剪纸动画”这期节目中,剪纸匠人郭佩珍生命里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陕西佳县这座黄河边的石头城里,88岁的郭奶奶居住在窑洞内,室内的炕头、木质老旧桌椅、被褥、剪纸窗花等,以及室外的鸡圈、羊圈、磨盘等场景都是郭奶奶生活环境的展现(图2-5),在剪纸之余,郭奶奶会与村民们坐在
室外闲聊,聊家长里短、谈农作物的收成情况,这些正从侧面刻画了一位朴实、平凡的农村妇人形象。
又如,在第一季第二期节目“唐卡世家新势力”中,专注于藏族唐卡绘制技艺的唐卡匠人旦增平措始终在动静两个状态当中自如切换由于唐卡绘制过程极其需要专注与静心,在工作时旦增平措能够摒除外界一切干扰潜心创作,而放下毛笔的他又是一个非常欢脱的状态,他会用手机软件进行直播,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大家会亲切地称他为“拉萨金城武”,休息时他会去踢球,更会去唱K甚至到迪吧蹦迪,。
影片对匠人生活状态的展现,或许更会让人觉得匠人并不是神秘而遥远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与旦增平措所呈现的生活状态截然不同的,是来自台湾的天目盏匠人江有庭,这一期的节目名称为“天目孤人江有庭”,之所以称他为“孤人”,是因为他常年深居简出,在台北三芝乡圆山山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家人分居独自一人生活(图2-6)。
在天目烧艺纯粹又艰深的世界里,江有庭与之相守了二十多年,在工作之余,他一个人栽树除草,偶尔与三两朋友闲聊,这种生活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一种修行,让他参悟了佛学、哲理甚至是宇宙奥义,更让人们看到一种大道至简的生活智慧。
在大多数人眼中,匠人可能更多地是一种遗世而独立的形象,这多半来自于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敬畏心理,非遗技艺的艰深让传承人的形象也处在“神坛”的位置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在《了不起的匠人》当中,他们也是平凡的普通人,这种聚焦个体的纪实视角向人们展现了匠人的生活百态,拉近了匠人与普罗大众之间的距离。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文化(人文文化怎么形容)越早知道越好
从媒介地理学的视角来看,“文化景观”指的是身处于某地的群体在自然的基础上叠加上个体与群体观念所创造的文化现象,既包括聚落、建…
-
人文文化(人文文化包括哪几方面)怎么可以错过
【忆言忆语】作者:郭万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在于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
- 人文文化(人文文化和风土人情)燃爆了
- 人文文化(人文文化和风土人情)深度揭秘
- 人文文化(人文文化包括哪些方面)干货分享
- 人文风情(感受人文风情)满满干货
- 人文风情(感受人文风情)新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