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特色(江苏人文特色)硬核推荐
徐永生,江苏省连云港开发区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摘要: 经过九年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形式的嬗变以及文化内涵的积
徐永生,江苏省连云港开发区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摘要: 经过九年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形式的嬗变以及文化内涵的积淀,江苏省高考作文命题逐步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渐次呈现出较为鲜明的“苏”派特色在人文精神取向方面, 作文命题着意引导学生培育从修炼自身到关注外物的悲悯的人文情怀;引领学生掌握既能“凌空妙舞”又能“脚踏实地”生活的发展生命的方式;培育学生形象地感知世界、理性地把握世界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人类所共同追寻的美学范式,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探究能力;提升学生思维的思辨性及正确客观地认识外部世界的能力。
作文题所呈现的江苏文化特色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融合;善于“变通”,“日新其业”的创造精神;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富有活力,心理开放,追求完美的生命探索精神;高雅与朴素、繁丰与简明、抽象与形象有机融合的美学境界。
关键词:江苏省高考作文 命题 人文精神 文化特色经过九年的探索和实践,脱胎于全国卷命题模式的江苏省作文命题,通过形式的嬗变以及文化内涵的积淀,逐步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形成了能体现江苏省人文精神内涵和文化风貌的“苏”派特色。
我们对九年来灵活性最大、占分值最重的江苏省高考作文试题进行了一番比较系统的分析和梳理,从作文命题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文化特色角度来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从而结晶为作为文化大省的江苏省在高考命题方面的特质,或许,对各省高考作文命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高中作文教学也会有所裨益。
一.江苏作文题的人文精神取向1.引导学生培育从修炼自身到关注外物的悲悯的人文情怀自江苏省独立命题以来,作文命题的人文精神指向之一就是,引导学生从单纯的关注自身的修炼到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认知,心忧天下,培养悲悯情怀,做一个对自己和社会高度负责任的现代人。
譬如, 04年高考作文题“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文学色彩浓,哲学意味丰富,寄寓深远,表达了命题者对学生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叩问其寓意在引导考生,反躬自问,审视自我,怎样使自己具备像“山“和”水”一样的品格,并能兼有二者之长? 07年高考作文命题“怀想天空”,“天空”就是具有一定象征性,可以有各种理解:可以是具体的天空,也可以是抽象的天空;可以是历史的天空,也可以是现实的天空;有实有虚,虚实结合。
然而“天空”更多的是蕴含了某种人文意义,命题人是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人生“天空”、什么是本人理想的“天空” 05年的“凤头、猪肚、豹尾”, 通过“提示语”, 引导学生去体会命题所蕴含的意义或指向,即自己的立身行事和人生怎样达到通达、圆满的境界。
06年,高考作文“人与路”,加上“提示语”,引导考生反躬自省,人生之路该怎样走,怎样才能走好人生之路08年的好奇心,则是将考生的思维引向“物外”,表达对个体之外的世界的“好奇”和关注09年的“品位时尚”和2010年的“绿色生活”,也是引导考生从个体认识和感受层面去观察思考社会和生活,明辨是非,心系苍生,追求高蹈的境界。
2012年的“忧与爱”更是将思维的触角伸向了两个维度:内在的自我和外在的自然与社会《礼记》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直是中国读书人的追求试题引导考生能够审视自身,心忧天下,培养悲悯情怀文题的价值指向很明晰,要让世界充满爱,如何充满呢?是忧!当下的社会,太需要这份情怀了。
综合这些年来命题精神价值的指向的变化,可以深切的体察到,命题者是在利用作文命题的形式,引导考生从观照自身、养成美好的品格,到提升关注社会、人生的胸襟和气魄,培育悲悯天下的美好情怀,做一个对自己和社会高度负责任的文明的现代人。
2.引领学生掌握既能“凌空妙舞”,又能“脚踏实地”生活的发展生命的方式 考察江苏省这九年的作文命题,还有一个鲜明的人文精神倾向,那就是引导学生既能“凌空妙舞”又能“脚踏实地”地生活比如,04年高考作文“山的沉稳,水的灵动”,05年的 “凤头、猪肚、豹尾”,2007年高考作文命题“怀想天空”,2010年的“绿色生活”等作文题,诗意浓,很雅致,很情调,内涵涵盖范围很广,都是通过诗化的意境、象征性的材料、脱俗审美意趣来营造一种雅致的写作境界,以某种隐含的寓意来引导考生,人生要有超凡脱俗的“凌空妙舞”,怎样是理想的人生、怎样是美好的生命状态,怎样经营美好的人生等。
而06年,高考作文“人与路”, 08年的“好奇心”,09年的“品位时尚”则是把学生引入“灿烂”的现实,面对五彩斑斓的世界,直面现实,思考人生又该怎样“脚踏实地”地生活,怎样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考题很好的发挥了其自身的育人功能,启迪学生既要有美好的人生理想,又要能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地生活。
使学生妙舞于理想与现实之间,雅俗兼容;引导学生更好地规划生命、提升生命、发展生命、亮丽生命3.培育学生形象地感知世界、理性地把握世界的能力江苏自主命题以来,试题从题面到“提示语“有明显的文艺性倾向如04年高考作文“山的沉稳,水的灵动”,05年的“凤头、猪肚、豹尾”,07年的“怀想天空”等命题,均是典型的文艺性命题。
这些命题有的通过“提示语”,有的借助命题本身,表达了一种意境学生要具备很强的形象思维的能力,通过这种形象的表达去体会命题所蕴含的意义或指向譬如,04年的高考作文就是通过提示语“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构造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意境的。
试题意在引导考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在这种诗情画意中捕捉到其中的“寓意”或“哲理”, 以形象思维去正确感知外部的形象世界,从而进行正确地审题和写作当然,江苏高考作文命题确有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它一般是通过“关系型”的命题或启人深思的提示语,来开掘命题的理性深度的。
06年,高考作文“人与路”,提示语“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这里,通过二维关系的命题,来考查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再如,04年高考作文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命题中也蕴含了多种哲学元素,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等。
但这两年的命题均是通过“命题寓意”来实现的考生如果忽视了对提示语的理解,就难以进行有深度的理性思考08的作文命题则在较高层次上考查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质疑”、“发现”是从中性的立场去分析好奇心的功能,“智慧”、“高尚”、“惊喜”、“快乐”等是从正面分析好奇心的作用,而“烦恼”、“平庸”则是从反面说明好奇心造成不良的后果,命题人通过提示语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对好奇心进行理性分析。
2011年的作文题“拒绝平庸”则是给考生一个明确的理性导引和科学的价值指向,引导考生进行深刻的理性辨析,“平庸”所指的是人生理想?是道德意识?是智识能力?是审美趋好?还是生命存在的方式?然后作进一步的思考,怎样才能“拒绝平庸”?怎样才能张扬个性,追求高蹈的境界?等等。
这样,能很好的提升考生理性地把握试题的能力“2012年的作文,命题者给了三段文艺性很强的提示文字,分别是孟郊的《游子吟》、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诗句和罗曼·罗兰作品中的一段话学生通过这种形象地表达,已经能形象地感知“忧与爱”的文化内涵,然而还要通过理性思考,使这种认识渐次提升:孟郊写的是家人对自己的忧与爱,艾青写的是自己对国家的忧与爱,罗曼罗兰写的是那些有志之士对普天之下的忧与爱。
可见,命题者希望考生能心忧天下,因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样,经过深刻的理性思考,认识境界得以升华如此等等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理性探求,以及辩证性的思考,均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品质,从而能更好的认识并把握世界。
4.引导学生正确认知人类所共同追寻的美学范式,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探究能力 这是贯穿江苏省九年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突出的特征04年高考作文题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命题中也蕴含了多种美学意趣和美学思考,启迪考生从人生层面深刻地认识到,人应该具有山一样的沉稳、水一样灵动的品质,而且完美的品格应该是二者的有机兼备,而且这是汉民族千百年来共同追寻的人的审美理想状态。
同时,试题又在一定意义上考察考生对这一美学范式的个性化理解、独特的认知及探究能力又如05年的“凤头、猪肚、豹尾”, 通过“提示语”,是引导学生去体会命题所蕴含的意义或指向,即自己的立身行事和人生怎样达到通达、圆满的美学境界,这是人生共同追寻的审美理想,但对“凤头、猪肚、豹尾”这一形象的理解和探究,又因个人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文化素养的差异会呈现出个性化的认知和思考。
2010年的“绿色生活”更具代表性,绿色生活,是当今社会所倡导并极力营造的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也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到较高阶段之后,人类反躬自省之后提炼出的弥足珍贵的智慧和经验,然而在考生的心中,又因个体认知的差异,会呈现出特色各异的“绿色生活”图谱。
这一命题特质,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能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5. 提升学生思维的思辨性及正确客观地认识外部世界的能力。
江苏的“水的灵动与山的沉稳”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它包含了多组对比关系,如“灵动的水”与“沉稳的山”是一组对比;水的“灵动”与水的“一色”是一组对比;山的“沉稳”与山的“变化”又是一组对比而这些对比,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充满了辩证法的。
又如06年,高考作文“人与路”,提示语“有人说,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这里,通过二维关系的命题,来考查学生辩证思维能力2012年的“忧与爱” 是一组特殊的关系构建,二者不是一种矛盾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关系。
“忧”是源于“爱”,“爱”得越切,也就“忧”得越深;“忧”得越深,就显示“爱”得越切忧与爱常常彼此交织,相生相伴,忧中有爱,爱中有忧,所谓爱之愈深忧之愈切;忧也是为了爱,爱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忧;忧源于爱,爱是因,忧是果,爱使忧的境界得以升华。
学生只有理清了二者的辩证关系,才能正确观照自我、社会和人生还有09年的“品位时尚”,题面和内蕴就带有很强的思辨性,他启发考生辩证性的思考,凡是流行的是否都是“时尚”的、高雅的,可以沉淀为经典?如此就激活学生的思维间,精鹜九极、神游万仞,从而提升正确认知外部世界的能力。
二.江苏作文命题的文化特色1.自然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江苏省有一千多公里的海岸线,长江、运河等贯穿其中,另有无数个珍珠一样的湖泊,还有很多风光秀丽的的奇山和著名的园林生态,在江苏文化中占有突出地位以山水文化和绿色文化为代表的文化特色在高考作文中凸现很明显。
譬如, 04年高考作文“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就是突出的代表,命题者借着江苏省特有的山水为媒介,让学生思考山水文化,思考人生,体现出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人生追求,为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做好铺垫启迪学生面对着秀丽的山水,想历史、思人生、辨荣辱、知事理、明使命。
学生既能对应着山水做浪漫主义畅想,也可以就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人文主义思考07年的“怀想天空”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2010年的“绿色生活”更是向前延伸了一步,让学生面对锦绣山河和无数的园林景观做人文主义思考,怎样认识“绿色生活”?什么是理想的“绿色生活”?怎样做才能追求“绿色生活”?这种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的思考,与江苏的旖旎的自然风光和锦绣山水有机融合,从而构成了江苏作文题的突出的特色。
2.体现出江苏文化中善于“变通”,“日新其业”的创造精神这一特点首先体现在江苏命题形式的不断变革中,并在不断的变革中逐渐提炼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特色化的命题形式04年以来,江苏作文命题命题形式的嬗变有两个阶段:首先是话题作文(04年、05年),随着话题作文“泛滥成灾”,逐渐淡出试卷后,命题形式出现了转变,开始改为命题作文(06年——2010年)。
在命题的呈现方式上,江苏考试作文在九年的命题形式探索中,逐步形成了“提示语”+“题目”+“要求”的基本形式主要原因:早期的话题作文一度备受宠爱,主要是话题相对比较宽泛,给考生的束缚与限制较少,给考生以较多的写作空间和自由,使考生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和个性才情,从而让一部分写作能力强的考生在高考能够脱颖而出。
但与此同时,因话题过于宽泛而产生的套作与宿构的弊端,在话题作文后期日渐凸显,从而影响了作文评分的信度针对日渐暴露的问题,命题形式进行较大的变革是必然的其次,针对话题作文暴露出的套作与宿构问题,命题作文更加突出对考生审题能力的考查,着力考查学生对题意的准确理解和把握程度,考生只有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写作,方能够不偏题,同时也能能够较好地规避押题、宿构的弊端,从而保证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命题作文在题目的关键词设置上,不仅考查考生对题目理解的精准程度,同时还着力考查学生对写作对象本身的认识、理解的深刻程度,把握得愈精确,理解得愈深刻,作文才可能得高分这样,使作文评分能体现出较好的区分度。
其次,这一特点也体现在命题内容的不断调整和变化中从抽象、玄妙走向具体、鲜活,是江苏高考作文内容的一大变化分析江苏近前期的高考作文命题,总体感觉是抽象、玄妙的居多有04年的遥望山水,抒说灵动与沉稳,05年的纵论人生,喻说“凤头、猪肚、豹尾”;有06年的话说人生道路,07年的怀想茫茫天空等。
然而,此种命题产生的弊端较多于是,从08年开始,江苏高考作文开始从内容上关注现实和人生,“好奇心”“品味时尚”“绿色生活”“拒绝平庸”“忧与爱”等作文,引导考生,直面现实和人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这一变化,也是命题人在多年实践探索之后的一次漂亮地转轨,体现出江苏人与时俱进,勇于变革、“日新其业”的创造精神。
3.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富有活力,心理开放,追求完美的生命探索精神将九年的江苏高考作文题放在全国和分省高考作文题的大背景下考量一下,就发现一个突出的倾向,就是作文命题中所呈现出的江苏人那种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富有活力,心理开放,追求完美的生命探索精神。
命题人将生命的探索意识指向天地山川、生存状态、生命愿景、生命流转轨迹和社会万象等,无不浸润透了生命主体关于哲理、美学等方面的叩问“怀想天空”可以让人开阔胸襟,驰骋想象,深味“天人合一”的宇宙之微妙,思历史,想未来,确立敢为天下先的生命意识;对应着“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自然使人产生“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慨,从而启迪人珍惜韶光,发奋有所作为,最大限度的提升生命价值;同时“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也会给人以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人生警示和思考;“好奇心”是直接显示出生命对外物的观察、思考和探索意识;“品味时尚”是启示考生对流行的“时尚”要做一番哲理性的思辨和取舍;“风头、猪肚、豹尾”和“人与路”更是将视觉指向生命本体,引发人们思考生命之路该如何走,怎样将生命之路走向圆满和完美,探索意识凸显;“绿色生活”是引导人们环视生命的生存状态,启示考生什么是人生的理想生活家园,怎样去创造“绿色生活”。
“忧与爱”则是启示考生正确认知二者的关系,描绘高蹈的生命蓝图,构建高拔的理性人格总之,出江苏人那种眼界开阔,思维敏捷,富有活力,心理开放,追求完美的生命探索精神在作文命题中得到突出的体现 4.追求高雅与朴素、繁丰与简明、抽象与形象有机融合的美学境界。
考察江苏省九年来的命题状况,不难发现命题人所竭力追求的高雅与朴素、繁丰与简明、抽象与形象有机融合的美学境界浓厚的高雅的文化色彩、哲理化和诗意化的材料描述,成为命题者追求的审美品味,例如“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材料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美学元素和多种哲学元素,文学色彩浓,寄寓深刻,情调高雅,令人神往。
“怀想天空”,以宏大开阔的意象,高雅的情调,引发人们面对着宏阔的宇宙进行美的思考和美的畅想“凤头、猪肚、豹尾”, 加上“提示语”,以较复杂的文字信息,体现出对人生的美学境界的追求“绿色生活”以具体可感的文学描述语言,传达出人们对自己理想像生活状态的美学追求。
而“人与路”“好奇心”作文题则是通过简明、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江苏人对美学领域和美学形式的另外一种追求和探索,简明、朴素的美也是一种美,或者说是一种更高境界的美高雅、繁丰和抽象是美的表现形态,朴素、简明、形象也是美的呈现方式。
2012年的“忧与爱”则是用三则形象生动、内含丰富的文学材料,表达一个深邃的妹学思考,即“忧与爱”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怎样使二者达到高度融合的美学境界这样,高雅与朴素、繁丰与简明、抽象与形象有机融合,成为江苏高考作文命题审美方面一个鲜明的文化特征。
主要参考文献:孙勤东.高考作文命题从二元对立到同构统一[J].临汾:《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孟凡军.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从诗意迷失到社会责任缺失[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孙绍振.揭示高考作文命题之盲区[N].北京:《中华读书报》,2008.
黄克恭.评江苏高考作文命题五年的变化[J].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 孙绍振 .高考作文命题之盲区[J].长春:《小作家选刊》,2008.王世友.高考作文命题的走向与备考策略[J].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
张伟明.从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看中学作文教学思想转变[J].北京:《中学语文教学》,2009. 俞发亮.简述孙绍振在高考作文试题研究方面的成果[J].北京:《语文建设》,2009. 陶振环.生命意义在作文教育中的消解及重构[J].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09.
杨兴芳.高考作文命题的人文价值研究[J].秦皇岛燕山大学:《教学研究》,2010.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特色(江苏人文特色)硬核推荐
徐永生,江苏省连云港开发区高级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摘要: 经过九年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形式的嬗变以及文化内涵的积…
-
人文特色(四川人文特色)燃爆了
川内十大最具人文特色、古风最浓的景点,你去过几个呢?
- 人文特色(四川人文特色)快来看
- 人文特色(内蒙古人文特色)快来看
- 人文特色(内蒙古人文特色)学到了吗
- 人文特色(人文特色班是什么意思)越早知道越好
- 人文特色(人文特色班是什么意思)学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