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医院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怎么可以错过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介绍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的方法及关键点...

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医院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怎么可以错过

 

Muhammad Murtaza Ghani © Unsplash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是优质护理的重要指征,是护士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当今社会呼唤人文关怀,医学乃至社会各界对关怀在行业中的重要性高度一致认同,促进人文关怀的回归是当今医疗行业的重要命题和挑战。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护理人员不但要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还要有一颗爱心,时时处处体现人文关怀,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人文关怀作为护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强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与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一般护理质量管理相比,其相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相对滞后,亟待从观念改变、理论研究、制度建设、标准制定、操作指引、培训落实、科学评价、监督改进等方面进行系列探究。

今天我们来为大家介绍:围绕医院护理人文关怀,开展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关键点。

Serjan Midili © Unsplash01构建护理人文关怀质量评价标准质量评价标准是进行质量比较的依据和标尺评价标准的确立可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为科学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护理人文关怀质量评价标准的建立,有利于规范护理人员的关怀行为,有利于对关怀组织结构、关怀过程及结果的科学评价,从而提高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目前国内外护理人文标准的研究主要涉及基础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和教育标准等方面基础标准是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人文素质和要求Wolf等探讨了护士对护理对象的关怀服务实践标准,包括如何对患者进行基本的关怀、患者安全关怀、治疗关怀和精神关怀4个方面42条标准。

在工作标准中,对人文关怀的流程、关怀礼仪、关怀语言与行为进行细化,将有利于提高护士关怀实践行为的可操作性建立管理标准,设立机构关怀组织,明确管理者关怀职责,有利于创设良好的人文关怀氛围,促进人文关怀的实践与研究。

教育标准的研究主要围绕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等方面,对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形成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护理人文关怀标准的制定尚停留在起步阶段,如何构建护理人文关怀质量评价标准需要进行系统、广泛深入的研究。

如构建针对护士与护生的人文关怀护理的课程设置标准,人文关怀培训机构的准入及其评价标准,护理管理机构关怀组织结构及其管理标准,护理人员关怀认知、态度、行为、能力、关怀结果的评价标准等采用自评与他评的多元化评价机制,不断拓展理论基础、优化评价方法,以探索提高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的有效途径,实现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的融合发展。

02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的实施Part.1质量管理要落到实处理论研究、制度制定的最终目的是要用于实践只有将质量管理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使患者、护士、医疗机构、社会多方受益Part.2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纳入护理常态管理中。

人文关怀质量作为护理质量的一部分,应纳入整个护理管理的范畴唯有如此,才能使人文关怀护理质量管理成为常态管理,得到可持续发展Part.3构建人文关怀质量管理小组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人文关怀实践中进行探索,形成了分管院领导、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医院关怀护理小组组长及成员的自上而下的关怀护理管理组织。

与医院护理部现有的静脉治疗小组、伤口/造口治疗小组一样,成立人文关怀质量管理小组,有利于护理人文关怀制度的制定、人员的培训、人文关怀质量的评价与监督,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参与人文关怀的积极性Part.4实施护理人文关怀三级质量控制

与常规护理管理相同,将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纳入三级质量控制的范畴,有利于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管理制度的完善及管理措施的层层推进Part.5对督导的结果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质量的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Sourial对Watson的人文关怀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估后指出,其中2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发展理论、制度、措施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不断提高质量Part.6制定相关的质量管理手册与护理会诊制度、给药制度等一样,将护理人文关怀工作职责制度、流程等纳入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手册中,使各级人员随时翻阅,有章可循,严格执行,监督检查,切实提高人文关怀护理质量。

Brands People © UnsplashPart.1树立人文关怀质量意识护理质量意识是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的认识,对质量管理标准、目的、意义的了解,对质量的评价等质量意识影响工作态度及行为。

在人文关怀护理管理中,应重视全员人文关怀质量意识的培养,使人文关怀成为一种集体文化,营造良好的氛围,分享关怀实例,奖励并积极宣传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正确的导向,使护理人员在思想上、情感上产生关怀患者的强烈意愿,将人文关怀内化为一种习惯,自觉将人文关怀融入临床工作中。

Part.2将人文关怀质量纳入医院评审医院评审作为医院管理的标杆,对医院的各项工作发挥着非常强的导向作用从目前医院评审标准来看,人文关怀的内容和要求尚不明确这与人文关怀在当今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不相称因此,应增加和补充该项内容。

医疗机构会迎接各项评审,明确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有资格申报获批各项基地等如果认可人文关怀在护理学的核心地位和临床实践中对患者的重要性,那么就应该在各项评审中占据较大的权重,给予充分体现反之,如果只是反复强调其重要性,缺乏具体的评价机制,不与任何关键的发展机会挂钩,就会流于形式和口号,相关人员缺乏压力和紧迫感,影响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的发展。

Part.3完善人文关怀质量评价体系人文关怀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人文关怀的具体实施与质量考核韩鹏等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了三级综合医院门诊及住院医学人文关怀指标体系,包括环境、沟通、服务、人文素养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门诊和住院分别包含55和57个三级指标,为人文关怀在三级医院中的实施与考核奠定了基础。

柏晓玲等基于儒家思想构建了仁、礼、信、和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59个三级指标的护理人文关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上述研究对护理人文关怀的质量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人文关怀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更加完善。

,更具有可操作性与权威性Part.4开展质量改进活动只有持续进行质量改进,才能不断发现新问题并不断改进,进入良性循环,使质量不断发展、提高在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护士长、科室质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与意识的培养;定期收集各方人员对护理人文关怀的意见和建议,针对人文关怀缺失行为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分析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促进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的提高。

文章来源:*内容节选自《护理学杂志》2017年第32卷第23期【护理人文关怀质量管理的思考】,全文可在“知网”下载精选阅读丨快来看!最全面的护理人文关怀常用教学方法精选阅读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国外护理专业如何开展人文关怀教学?。

精选阅读丨如何构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的护理人文培养方案?精选阅读丨和谐护患关系 如何在护理教学中实施人文关怀教育?精选阅读丨工作这么多年,4大人文关怀经典理论,你知道几个?AD人文关怀赋能临床护理实践研修班(三期)

由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孙宏玉教授领衔专家团队共同设计开发,将于2022年11月26日-27日举办,快来报名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