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是什么(人文关怀是什么短语)全程干货
袁教授认为研究语言学应该有一个宏大的理想,“那就是走向终极性的人文关怀”
2022年初,袁毓林从北京大学应聘到澳门大学,出任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讲座教授这位语言学研究领军者来到系里的第一感想是:“中文系学术基础扎实假以时日,我们在中国语言文学研究领域会产生积极影响,赢得应有的学术地位。
”研究语言学三十多年,袁教授认为研究语言学应该有一个宏大的理想,“那就是走向终极性的人文关怀”研究语言学的终极性走向是人文关怀▲ 原文刊于《澳大新语》第27期不学自然科学,无以研究语言袁毓林教授的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均在中文系攻读。
1990年,他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曾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中文系任教约25年与中文渊源深厚的他小时候却对机械发明感兴趣,梦想长大后成为发明和制造机器的人,而非语言学家
▲ 袁毓林教授出身农村又受时代和家庭的条件限制,袁毓林没有机会学习科学技术方面的专业1978年考入江苏师范学院修读语言学,使他可在一个离自然科学较近的人文科学领域中关注和学习自然科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并运用到语言研究中。
袁教授笑言:“我觉得这是不幸中的万幸,感到这些年来没有虚度年华”“虚度年华”只是袁教授的谦虚之辞事实上,他一直刻苦钻研,博览群书,将语言学和自然科学融会贯通,提炼升华他在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下过的苦心,足以让其在这些领域占有重要一席。
他著有《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汉语词类的认知研究和模糊划分》《汉语句子的焦点结构和语义解释》等10多本具影响力的著作,还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 袁毓林教授的部分著作上世纪,国外知识界喊出口号:语言学是当代人文科学的领先科学袁教授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语言学研究深受自然科学影响,形成了数理语言学、计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病理语言学等大批跟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
“古人说‘不学诗(经),无以言’;对语言学来说,可能是‘不学自然科学,无以研究语言’”学术生涯的指路明灯袁教授与自然科学邂逅于1981年,当年他不到20岁,正在江苏省昆山县千灯中学当老师“我从学校图书室借阅了《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其概念与论述令我异常着迷。
”他读硕士时又学习了“老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各种文献,“当年我在认识信息的本质属性时,逐渐确立起从通信与控制的角度思考的思维态度”可以说,计算的种子已悄悄落在年轻的袁毓林心中,只待时机汲取更多营养、生根发芽。
读博士期间,袁毓林参与各种有关“人工智慧的哲学基础”讨论班,并开始从电脑理解自然语言的角度研究名词的配价(Valency,也称论元价位,是一个语言学术语,主要用于说明一个动词能支配多少种不同性质的名词性短语的数目,之后又拓展到形容词和名词领域。
)问题这时,袁毓林还反复阅读了司马赫(Herbert Simon)的《人类的认知》从此,袁毓林接受了一种符号主义的认知观他曾说,在其多年的语言学研究中,符号主义认知心理学理论观点一直是其学术生涯的指路明灯,这种心智哲学解释了为什么他总要把语言的认知研究跟计算分析捆绑在一起。
研究语言学的宏大理想袁教授的研究体现了语言学研究的创新和跨领域独特性他所著的《语言的认知研究和计算分析》尝试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结构方式和语义理解的心理机制,并加以计算分析,以探索语言研究怎样为计算机理解自然语言提供恰当的方法和规则。
他说:“人的心智过程可理解为符号处理的计算过程,而人的语言理解过程也可理解为一种在知识表示上的计算过程,这使电脑理解自然语言在技术上具有可能性因此,对语言的认知研究的一个自然延伸,就是对语言的计算分析”。
既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兼备人文学科素养的袁教授始终坚持初心——研究语言学应该有一个宏大理想,就是走向终极性的人文关怀“作为人类种系,我们要思考的是:人类是什么?我们人类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那么,这些问题跟语言和语言研究又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
”袁教授认为,通过语言研究,可以更清楚了解人在世界或宇宙的位置,更透彻地理解人的本质“这应该是一个根本性的哲学问题一般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是人有思想,会思考而思维,至少抽象思维,离不开语言正如语言学家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所言:思想所用的概念跟词语的意义,基本上是同一回事。
这样,从语言及其意义来看人类思维、看人类何以为人,就有了切实的基础因此认知科学界有句话:语言是洞察人类心智的视窗语言是人类的标配,自然也是认识人类的一个视窗”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文化基础中国语言文学系(中文系)是澳大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学科相对完备、师资较为雄厚、教学体制完备、学风严谨开放。
袁教授说:“我们的教研团队不大,但老师大都来自海内外著名大学,学术基础扎实,都有一番努力在自己的专业创出成就的雄心壮志”袁教授认为,中文系师生通过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可更全面地了解国家的语言文字及其历史沿革。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础,尤其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和电脑自动处理,都需要对语言文字进行系统而精深的研究”来到澳大后,袁教授已积极建立研究团队,并与澳大其它学系紧密合作,计划展开一些交叉学科的研究,例如面向可解释人工智能的语义推理模式与机制研究。
▲ 袁教授认为中文系师生通过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可更全面地了解国家的语言文字及其历史在2022年3月澳大语言学研究中心成立典礼上,袁教授以《形容词的极性程度意义及其完句限制条件》为题在澳大主持其首场学术讲座,谈及人类感觉机理对于语言中形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影响。
中文系要建立的文化品格对于澳大中文系治学和育人的目标,袁教授提出建立“脱俗求真、审美向善”的文化品格;要培育中文人具备的“斯文少年、博雅君子”的精神气质,“文化界常用‘斯文在兹’来说明培育青年人的最大的文化力量在于
‘斯文’,在于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因此,我希望中文系学生亲近知识、培养人文情怀、塑造健全人格、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进而探究和认识人类世界的丰富性、生存意义和人生价值这些应该是中文人从内心深处透出的一种精气神,也是我们中文系毕业的学生行走于天地之间的文化资本。
”
▲ 对于澳大中文系治学和育人的目标,袁毓林教授提出“脱俗求真、审美向善、斯文少年、博雅君子”书法由该系朱寿桐教授所写教研之余,袁教授几乎用所有时间博览群书,积累了大量不同学科的知识他还为中文系学生列出书单,平时阅读到好的文章,也会转发给所有学生。
“阅读首先是带着兴趣和求知的心态去读,再用批判性的眼光审视,形成自己的见解”袁教授强调,学好关于中国语言文学的系统知识,还要深刻领会中国文化和中国文明的精神特质“学生必须一方面从中国看世界,了解世界有多大、多精彩,不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另一方面要从世界看中国,将中华文明置于世界文明的大格局中,发现其优长和不足,并在长时段的人类文明史和全球史的历史大视野中观察和体认中华文明的价值,思考其未来走向和重获生机的途径。
”
▲ 袁毓林教授为澳大通识课程学生主讲《语言表达的艺术面面观》本文来源:镜海语言学1.学术会议2023年度语言学学术会议(第一辑)2023年度语言学学术会议(第二辑)2023年度语言学学术会议(第三辑)2023年度语言学学术会议(第四辑)
2023年度语言/翻译学学术会议(第五辑)2.大家研学杨亦鸣教授导读《人类语言的大脑之源》胡壮麟教授语言学与外语教育再回顾学术访谈沈家煊先生:语言研究漫谈陆俭明教授:语言研究饶有趣味邢福义先生:语言之思
胡壮麟教授:含苞欲放的体认语言学胡壮麟教授导读《汉英认知辞格当代隐喻学一体化研究》3.讲座回看语言学讲座回放集锦(八)语言文学讲座回放集锦(七)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五)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四)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三)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二)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国际期刊论文写作发表系列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关怀是什么(人文关怀是什么短语)全程干货
袁教授认为研究语言学应该有一个宏大的理想,“那就是走向终极性的人文关怀”
-
经典搞笑台词(经典搞笑台词短句)这样也行?
一、你瞅你那五官,各长各的,谁都不服谁。二、如果全世界都不要你了,记得来找我,我认识好几个人贩子。三、卫生间是最神奇的地方,照镜子…
- 人文关怀是什么(人文关怀是什么意思近义词)硬核推荐
- 经典搞笑台词(武林外传经典搞笑台词)干货分享
- 人文关怀是什么(人文关怀是什么短语类型)居然可以这样
- 人文关怀是什么(人文关怀是什么的终极价值体现)满满干货
- 体现人文关怀的词语(人文关怀词语有哪些)这样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