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是什么意思知乎(人文纪实是什么意思)居然可以这样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是什么意思知乎(人文纪实是什么意思)居然可以这样

 

"文化"一词,中文的原意为"人文化成",来自《易传》"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一语,其意义在鼓励人们发挥人文素养,提升道德精神,发扬艺术创造,并进而以这些人文的成就来教导民众,转化世俗,使成为有文明而尊重人性的社会。

最早把"人文化成"转为"文化"一词的是汉代的刘向,他在《说苑》一书中有一句话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其所指教化的意义也在于此近代人类学的兴起,对文化的界定及其研究有更明确的展现,所探讨的文化是指人类共同活动所创造出来的所有产物。

这些创造出来的产物,不但包括人们所用的工具、社会生活所赖以维持的典章制度、精神生活的种种艺术产品,同时也包括创造过程中诸多人类心智活动的历程因此人类学家研究文化,不仅探讨文化的出现与源始、文化的积累与传播、文化的拓展与丰富,更重要的是比较研究不同民族在各自创造自己文化的过程中,如何借人文活动的拓展,使其成员更具人文的素养,使其群体更具道德精神,使其艺术创造更具丰富的意义。

因此文化的探讨,不仅是要了解文化为何物而已,而且要借此了解文化的行动,使人们更具有人文的修养,使人们从依赖本能生活的普通人,提升为富有人文精神的"文化人",这应该就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本义具体了解文化可做如下释义。

英国哲学家罗素有句名言:人类自古以来有三个敌人,其一是自然,其二是他人,其三是自我由此延伸释义"文化",便有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首先面临了自然环境,要克服自然才能生存,人类为了克服自然这个敌人,所以创造了第一类文化,而取得生存所必需的东西,这称之为"物质文化"或"科技文化"。

其次,人类为了要克服第二个敌人一一他人,为了与他人和谐共处以维持社群生活,借此构成复杂的人类社会,所以创造了第二类文化,这称之为"社群文化"或"伦理文化"最后,人类为了克服第三个敌人一一自我,也就是克服自己在感情、心理、认知上的种种困难与挫折、忧虑与不安,因而创造了第三类文化,这称之为"精神文化"或"表达文化"。

物质文化、伦理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文化的内涵由以上定义与内涵的延伸,多有人对我国海洋文化进行研究,此不赘述,仅就海洋人对海洋文化的群体性认知以及对海洋文化现实表像与作用的认识,进行一点个人的审视与探讨智商和情商是两个概念,知识属智商范畴,而文化属情商范畴。

从智商角度来说,知识具有严谨、创造、实用或功利性拥有知识本是好事,但知识具有鲜明的双刃性,如果知识失去了文化对拥有知识的人的引领,拥有知识的人将会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许还会变成恶魔;从情商角度来说,文化与知识相比具有难以比拟的宽泛、包容、塑造以及久远性。

直接表现出的是,文化确实是一个能够激发人的情感的崇高东西有知识并不代表有文化,一个有文化的人,他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情感表达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富有激情、情怀,对世界充满深沉的爱和诗意的情素观海洋业内,自然科学者众,知识学者尊,文化学者乏。

正是如此之状况的长期得不到改变,业界滋生并持续存在重理轻文,重知识轻文化的现像实不为怪殊不知,一种单一知识主导的事业长期缺少文化引领将会滋生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甚至是高学历的冷血野蛮人 "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国人很是认同。

从历史上看,1840年以后,中国面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堪一击,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落后就要挨打这个落后,就是指科学技术的落后从现实的既得利己者看来,倾心追逐答好知识的标准化试卷才是成功,日后才能满足个人物质的欲望。

事实上,历史经验确实给出了这样的答案:知识就是力量但这个结论只证明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证明的是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重要性尽管如此,不可忘记"双刃剑"定律,不可忽视事物本质上存在的问题的另一面 什么叫知识?知识是对这个世界所有事实的认知,而认知后的发现、发明与创造需要文化的引领,需要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定位而服务于人类与社会,这对于海洋事业同样如此。

世界是无限的,那么知识也是无限的,可悲剧是人生是有限的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试问: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世界所包含的无限知识,如何人生才具有有意义?文化会给人以启迪,会告诉你一个人的生命本来就不可能占有无限的知识,一己之知识有术也会有效,但难以长久。

更可悲的是,追逐无聊的知识会让人生变得无聊,琐碎的知识会让人格变得琐碎,甚至猥琐孔子的学生子夏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但是“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是说拿一已知识炫耀,或把某一种认知集中一种信息上,人生不会有大的成就。

因为用琐碎的知识把人生变成了碎片,此为君子所不为其实世上有些知识的确是无聊、无用、无趣的,对于这样的知识荀子有一个判断,叫“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如此,对于这样的知识,知之并不能够因此而成为君子,不知也不会因此而成为小人。

海洋人的人生舞台是浩瀚的海洋,初心不意味着利已,包容不意味着猥琐,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不少人漠视文化而专心单一的知识、兴趣盎然地去用狭隘的心理和琐碎的知识,把自己的海洋人生切割成碎片并为此而津津乐道如果要算知识的总量,今天从业的年轻知识人的知识总量都会超过我国海洋教育事业的一代宗师赫崇本。

比如说仅计算机的使用这一项,赫老肯定玩不过年轻人但无论今天的你拥有多少知识,都无法改变你是恩师学生的学生的学生这一事实而这一事实还在延续,这种延续不仅仅是知识的进步,更是文化的积淀与传承问题是,这能说明今天的年轻人的境界比大师高吗?这就要思考另一个问题了:决定大师境界的不是知识的总量,而是另外一种东西。

这如孔子所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意思是说,我有知识吗?不,没有苏格拉底也曾经说:“我比别人多知道的那一点,就是我知道自己是无知的”如此这些人说的不是谦虚,只不过说出了一种真相面对世界的无限,人生短暂生命里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允许自己的无知,也宽容别人的无知是文化的悟性今天的海洋人必须面对日益凸显的文化问题,应该深层地思考在海洋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得与失诚如,一个人可以在知识的试卷上犯错甚至"无知"但在良知问题上如果犯一次错就有可能会万劫不复,所以比事实判断更重要的是价值判断。

一个人事实判断可能做不到什么都懂,但是做人要有良知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不只是知识问题,更是文化问题,缺乏判断力就是缺乏文化素养,而缺少文化是不会有持久的希望的社会发展证明了一个事实:知识就是力量但还证明了另一个事实却被人忽视了:良知才是方向。

这同样在告诫我们,人类文明的进步表明了这样的事实,落后就要挨打,而野蛮会遭人嫌弃,甚至招打作者简介:李明春,《中国海洋报》资深记者,国土资源作协会员1968年入伍北海舰队,中国海洋大学毕业,华师大结业撰有新闻、科普、散文、评论、传记、科幻等作品数百万字。

出版《海权论衡》《海洋龙脉》《纵横中国海》《海洋强国梦》专著,传记《一代宗师——赫崇本》,纪实文学《中国深蓝梦》,长篇报告文学《闯海的男人》,长篇小说《红海滩》《混沌》等30余部央视纪录片《中国向阳红——向阳红09》《蛟龙潜深洋》撰稿,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撰稿人之一。

通讯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抚顺路22号北海监测中心,邮编:266033,电话:13808984341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