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底蕴是什么意思(奠定人文底蕴是什么意思)万万没想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经典塑造面向21世纪的成功人生旬邑县第二幼儿园园长、党支部书记 于雷

人文底蕴是什么意思(奠定人文底蕴是什么意思)万万没想到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用经典塑造面向21世纪的成功人生旬邑县第二幼儿园园长、党支部书记    于雷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面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尤其对于儿童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传统文化教育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第一点在于文化的传承经典的意义在于它是我们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它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依据      中华民族的祖先曾追求这样一种境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今天人类正处在社会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我呼吁,让我们共同以智慧和力量去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行动将承继先贤、泽被后世     第二点在于“蒙以养正圣功也”。

这是《易经》上的一句话它的意思就是蒙童时期,你要让儿童纯正的品质出现,就要形成一个造就圣人君子的气氛读书是变化气质的假如每个人的气质变化了,一代人的气质变化了,就会影响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就会慢慢地好一些。

用自己文化的经典来启蒙我们的孩子,这将极大地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兴盛,有利于我们民族的复兴我们要建立这样的理念:“与孔子同在,与老子同在,与真理同在”这是儿童学习经典的第二点意义     第三点意义,学习经典,尤其背诵一些经典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智力。

靠背诵,人类传承了我们的文明;靠背诵,人类发展了自己的脑神经、大脑,发展了我们人类的智慧大家知道,十三岁以前是人类记忆力的高峰,十五岁以后人的理解力慢慢上升,记忆力慢慢下退所以我们就利用十三岁以前,儿童记忆最好的时候,把人类文化的精华让他背诵,用人类的精华,用人类积淀下来的智慧来培养他。

     大家知道脑力即国力,儿童脑力的发展就是将来国家的发展人的一生要经历三大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

可见,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家长如何运用国学经典开发儿童脑力,提升家庭教育的水平的是十分必要的

19世纪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曾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中国古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现代的教育学家也常说“是推动摇篮的手在推动世界”,家长们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要想让孩子最终赢得人生的竞赛,必须从小做起,从家庭教育做起。

只有赢在起点,才能胜在终点家庭教育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的同时,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二、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道德教育的缺席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一味重智轻德,忽略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对孩子百依百顺,把孩子惯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父母、对长辈不够尊重,对他人冷漠无情,甚至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对民族和社会更缺乏一份感情和责任。

2、生活教育的缺失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做一点家务,很多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旦离开父母就不知道怎样去生存,自立、自理的能力极差3、心理教育的欠缺现在的孩子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晓云在《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中,披露了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在一次夏令营中的较量,中国孩子暴露出的娇气、懒惰、缺乏公德、心理脆弱和日本孩子坚韧、刚毅形成强烈的对比报道发出后,中国的家长们震惊了,整个社会也都震惊了,人们纷纷反思:中国孩子到底能不能胜任未来的国际竞争?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然而十余年过去了,文中提到的情形依然没有得到改善。

据报道,由于父母对孩子娇惯溺爱,缺乏挫折教育,现在的很多孩子心理抗压能力极差,21%的小学生、32%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八成以上的孩子不知道该怎样面对挫折、面对失败,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压力而自杀的消息屡见诸报端。

4、盲目跟风潮流,基本素质滑坡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很多家长把报班当成唯一的解决方案,奥数班、剑桥英语班、新概念英语班、作文班、计算机班......反正社会上流行什么就学什么,有什么班就报什么班,班报的越来越多,可是教育的成果却越来越叫人失望。

刚毕业的大学生写一封求职信错别字连篇,理科的研究生写不出一篇通顺的实验报告,如今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人们在惊呼:中国孩子的基本素质在大幅度滑坡!5、底蕴薄弱、后劲不足很多中国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外名牌大学,然而一旦开展研究却普遍后劲不足,到了实际工作的时候,更显得力不从心,胸襟眼界、知识的丰富、多种学科的联想和激发,都无法和欧美的高级人才比肩。

有人说,中国的学生可以做“将才”,“器才”,却很难成为“帅才”教育学家分析,其原因不在知识的欠缺,而在于人文底蕴的薄弱,在于家庭人文教育的缺失

三、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不但不能等同于学校教育,还有着更为深远的目标和任务     家庭教育的宗旨在于人格的培养、精神底蕴的养成和文化气质的奠定。

如果说学校是知识学习的地方;家庭就是人格培养的殿堂学校教育的目标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老师的主要任务是系统传授知识和文化;家庭教育的目标则在于做人、气质、情商,家长要教给孩子的是人生的经验,是为人处事之道,是道德品质的培养,是精神底蕴的奠定,是文化气质的养成,是人格结构的形成。

所谓“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才是孩子最直接的人格导师     如果说家庭教育播下心灵的种子,学校教育则收获知识的果实假如在教育上非要本末倒置,放弃家庭教育的原初目标,把家庭教育定位为学校教育的模仿、补充,无异于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因此如何进行孩子的做人教育,如何培养孩子的气质、底蕴和情商,就成为家庭教育的核心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够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威力,才能够为当代家庭教育找到发展的动力     很多家长都知道:言传身教,一方面给孩子讲道理,另一方面注重用自己的行动做孩子效仿的榜样,这是最自然、最基本也是最必要的手段。

可是如果还想让孩子奠定更高尚的道德、更深厚的底蕴、更博大的人格,家长个人的言传身教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阅读经典、走进经典,经典能为他们打开人生的通途,开启人生智慧的宝库,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奠定深厚的人文底蕴,从而为未来更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最为坚实的教育根基。

     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更多的关心孩子为什么说谎,关心孩子为什么没有自信,关心孩子为什么不会交朋友,关心孩子为什么没有得高分,却不关心该怎样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不关心怎样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至大至刚的人,不关心怎样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西合璧、文理兼修的人。

家庭教育缺乏文明的价值、缺乏精神的理念,这正是今天家庭教育的症结之所在     《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诗经》、《孙子兵法》……这些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思想、大智慧。

它们充满着人文的情怀,充满着对生命的关怀,它们才是中国家庭教育最坚实的支柱和基石“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千年前的道德规范至今依然放之四海而皆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温柔敦厚,诗教也”,这样的气质又会比哪一个民族的绅士教育、贵族教养逊色?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五千年的文学艺术云蒸霞蔚,美不胜收,给人最丰厚的文学滋养、文化底蕴。

     以经典滋养我们的下一代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并不意味着复古倒退,西方优秀的教育方法我们依然可以借鉴,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更需要以一个宽广的胸襟去学习接受,中国文化历来就是最具包容性、最具亲和力的文化。

然而不管我们走到哪里,不管外来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风云变幻,中国文化之根不能丢,联系中华民族成为整体的文明纽带不能丢只有以五千年的文化为根基,当代的家庭教育才能更有力度、更有自信,在面临形形色色的国外教育理念时才不会迷失自我。

我们才能以更宽广的胸襟来吸收卢梭、吸收蒙台梭利、吸收卡尔·威特,才能承当起培养贯通中西的新世纪人才的使命 四、在书香门第的家庭教育中寻找启示     在中国社会,书香门第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文化景观,这些家族依靠自己家庭教育的力量,连续几代甚至几十代为社会培养出杰出的人才。

较为著名的有古代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班彪、班固、班昭一家,曹操、曹丕、曹植“三曹”,杜审言杜甫祖孙,苏淘、苏轼、苏敏“三苏”近现代有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祖孙三代,钱钟书家族,梁启超家族,傅雷傅聪父子,杨武之、杨振宁父子等。

书香门第教育成功的秘密究竟在哪里,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从中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呢?     人们常用两句诗来形容这些书香门第:“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书香门第始终把读书做人作为家族的传统、家族的表征,并把这条规则代代相传。

正是因为有了“特殊家庭环境”的熏陶,书香门第出来的孩子才会变得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气质高雅、行为得体我们以近代著名的家庭为例: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除了自身取得的成就之外,他还通过言传身教和悉心培养,使九个儿女各有所成。

他的教育秘诀就在于对孩子进行深厚的人文底蕴熏陶     在几个孩子渐渐长大后,为了充实子女们的国学、史学知识,梁启超聘请他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桢来做家庭教师,在家中办起了补课学习组,课堂就设在饮冰室的书斋里,课程包括国学方面:从《论语》、《左传》开始,至《古文观止》,一些名家的名作和唐诗,由老师选定重点诵读,有的还要背诵。

每周或半个月写一篇短文,作文用小楷毛笔抄写整齐史学方面:从古代至清末,由老师重点讲解学习书法方面:每天临摹隶书碑帖拓片,写大楷二三张每周有半天休假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兄妹几人的国学、史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习经典并不意味着就要培养国学家,而是为了奠定深厚的人文底蕴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当他把粱思成送到美国读书的时候,他专门告诫梁思成:“要分出点光阴多学些文学,或人文科学中的某些部门,稍微多用点工夫。

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科学用来做事,人文用来修身,直到今天,梁启超的见解依然对人们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在孩子“童蒙养正”的关键阶段,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最优秀的经典著作给孩子做了启蒙教育。

因为他们知道为了让孩子成为社会卓越的人才,必须让孩子尽早接触人类文明的精华、那些流传千年的经典名篇因为文化之根扎得越深,成就之果才能结得越大     这,就是书香门第能够不断为社会贡献杰出人才的秘密五、根植圣典,让智慧之树枝繁叶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对孩子来说,源头活水在哪里?根基在哪里?     上世纪20年代起,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28名智力超常儿童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跟踪研究最后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神童”长大后,其中一部分人成就很大,另一部分人成绩平平。

分析这两部分人的心理特征后发现:他们在智力因素方面没有多大差别,但在完成任务的坚毅精神、自信而有进取心、谨慎、一丝不苟、好胜心等方面,成就很大的那部分人就远超过成绩平平者显然,是非智力因素造成了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异,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对前者的成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家庭的幸福,其原因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取决于情商;而只有20%取决于智力因素,取决于智商而在非智力因素中,在情商中,首要的内涵就是人文素质     人文素养是孩子成长的根基,是他一生发展的基础。

在科学史上,凡是做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哲学家、数学家没有一个不是文理兼通的人物,他们都具有极高的人文修养比如牛顿、高斯、爱因斯坦等,这些人都能写出一手漂亮文章,都非常喜爱文学,甚至有的人对诗歌、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极高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他们的创造性成果也都闪烁着美的光辉而这样的素质靠知识技能的灌输是没有办法培养的,越灌输可能对这种灵性的扼杀便越厉害没有深厚的文化素质、人文底蕴是很难成为高素质的、有创造性的人才的。

      一棵小树要想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取决于它的根在土壤当中扎得多深无根之木注定是要枯死的      一座建筑要想达到摩天的高度,取决于它的根基打得多深多牢空中楼阁注定是要坍塌的      一个孩子将来要想成为一个人才,取决于童年的教育根基是否扎实。

根基浅薄注定是要失败的      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协同发展的国家党的十九大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中心环节是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只有焕发全民族的文化激情,以全民族文化素质和文化意识的提升,才能汇聚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

     朋友们,让我们放下手机,拿起书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把孩子培养成学习勤奋、品德优良、人格健全、志存高远的人让我们的孩子接近圣贤,理解圣贤,对话圣贤,帮助他们树立“天下为公”的理念,树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格,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树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树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原则,树立“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

树立“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树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树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还有“高山流水”般的友谊,“见贤思齐”、“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成就他们不一样的人生

作者简介

于雷,女,北京大兴人,1967年出生,大专学历,现任旬邑县第二幼儿园园长、党支部书记1987年4月参加工作,199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8月年担任机关幼儿园副园长,2000年10月担任机关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兼副园长,2005年8月担任机关幼儿园党支部书记,2012年8月担任第二幼儿园园长,2015年8月担任第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中国共产党旬邑县第十五、十六、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旬邑县司法监督员。

      参加工作以来,荣获各级各类荣誉奖励二十余项:先后荣获中共旬邑县委、县政府“优秀执教者”、“优秀共产党员”、“机关党员服务标兵”称号、“幼儿教育管理优秀个人”、“幼儿教育管理先进个人”、“旬邑县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省市级以上获奖论文十多篇,主持、参与省级科研课题两项,课题成果均极为丰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