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类情怀是什么(人类情怀英文)不要告诉别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我们在发展孩子的全球竞争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本土情怀和民族精神。我常常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来描述我对于本土文化在教育里的价值。那么,什么是“民族的”呢?

人类情怀是什么(人类情怀英文)不要告诉别人

 

点击"EduThinker思教者"可订阅!EduThinker思教者的老读者们应该比较了解,我对于打造属于中国自己的本土化国际课程一向情有独钟早在2017年,我就在文章里提出过“一味追求‘西化’的教育模式并不可取”,我们需要打造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课程。

作为一个大国,我们的教育不可能受制于人,更不可能通过西方的课程来培养我们本土的人才教育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7月8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重磅文件中,就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因此,我们在发展孩子的全球竞争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兼顾本土情怀和民族精神我常常用“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来描述我对于本土文化在教育里的价值。

那么什么是我们“民族的”呢?今天的这篇文章就抛砖引玉,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什么是本土情怀”。

本土情怀是对于家乡的牵挂“本土情怀是什么?”就这个问题,我对话了我的一位好朋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专家苏俊杰博士他说:“本土情怀”这一个词在英文里没有直接对应的一个词,在我看来它包含英文里的这几概念:怀旧、乡愁,归属感,是一种我们与故土的联系。

它首先是个体以及群体的文化认同,在文化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一个群体对于共有文化的认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所以我们首先要搞懂我们的文化到底是什么,文化对于每个个体意味着什么这里还引申出一个概念——文化多元性文化是很复杂的、很多元的概念,每个人对于本土的文化的理解都与TA自身所处的坏境和成长经历有关。

所以要理解“本土情怀”,我们首先要对我们生活的土地以及生活在上面的个体和群体所归属的文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包容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也拥抱文化的变化*苏俊杰博士现任云南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专家委员、国际思辨遗产研究会会员。

相信每一个漂泊在外地,尤其是海外的华人来说,“乡愁”确实是一个触及心灵的词汇它是连结我们和遥远祖国的一条纽带,而这些纽带是由什么来体现呢?记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一位来自海外的选手曾说,讲中文和吃中餐是她与祖国亲近的方式,诗词自然也是她和祖国精神对话的桥梁。

每一个走出国门的人在接触到其他文化的时候,都会反思,自己的文化到底什么?文化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到底是什么?而这种思考也引起我们对于自身身份认知和文化认知的思考身份认同vs文化认同“通过对于外语和其他文化的学习来反思自己母语和文化”,是我对于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目的的一个反思。

在澳洲教中文的时候,我经常要求我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通过中文课的学习,去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文化价值观、语言和文化习俗,从而帮助他们以更为包容和开阔的视野来看待对于中文的学习。

哈佛大学的政治学者Samuel P. Huntington曾指出:“文化认同”它所回答的是“我们是谁”不同民族的人们常以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来回答“我们是谁”,即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并以某种象征物作为标志来表示自己的文化认同,如旗帜、十字架、新月形、甚至头盖等等。

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

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身份认同,用我的自己理解来说就是“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我?”这个问题的回答,强调的是个体的成长而文化认同则是把“我”换成了“我们”,从个体上升到了群体。

而本土情怀在我看来就是对于我们的文化认同所产生出的情感本土情怀 vs 国际情怀本土情怀和国际情怀冲突吗?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能够很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将本土情怀与国际情怀融合在一起,做一个既有民族精神、又有国际视野的人。

但其实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国际化意味着对于家乡祖国感情的削弱尤其在教育领域,意识形态的培养和价值导向一直是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的人才?为谁培养?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一直反思的问题在我看来,只有一个热爱身边人与事的人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这个世界、包容不同的文化。

所以本土情怀对于教育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本土情怀?如何引导他们去关注自己家乡的变化,并尝试去参与本土事务呢?如何帮助孩子理解在世界另一端发生的事情?如何让孩子理解这个世界除了爱与和平,还依然存在着不公和战争,他们如何能够把人类的发展也当作是自己的一部分呢?

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教育领域之外的例子澳洲知名汉堡连锁品牌Grill’d在客人结账之后都会给客人几个瓶盖,客人可以把瓶盖投到三个大罐子中的任意一个中,每一个罐子代表社区中一个需要筹款的项目当罐子被填满的时候,餐厅就会拿出本月利润中的500澳币按照名次捐献给这些社区项目。

每一个瓶盖,每一次投票都被赋予了意义这些项目也五花八门,有关于学校的、当地运动俱乐部的、养老院的、环保机构的、慈善机构的、教堂的等等,无论是什么项目,都是为了更多的人收益,for the greater good.。

很多带着孩子来吃汉堡的家长都会把投票权交予孩子,让他们来评估、选择他们心目中值得的项目Grill’d这个举动不仅帮助了社区的建设,也更好把服务精神带给了来享用美食的每一个人成人和孩子们通过投票的举动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所处的社区,了解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更好地明白了作为社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国际情怀不仅仅是放眼国际那么简单,更需要我们从身边开始,将我们的爱与思考落实到每一个真切的行动上关于本土情怀,你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呢?欢迎大家通过后台给我们留言,期待每一次思想碰撞和思维火花部分图片资料来源网络,如有不妥请告知。

公众号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作者供职单位及相关组织机构无关。

分享探讨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第一手教学资源发布以科研论文和权威资料为参考的原创科普本账号内容系作者本人及北京佐典世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谢绝无授权转载或删改发布转载或合作,请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eduthinker@hotmail.com联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