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环境是什么意思(人文环境是什么意思举例)燃爆了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2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环境史研究的对象即自古以来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历史学家和其他人都积极投入这一领域,相关文献数量极多且持续增长,各类学校和大学都在教授这一课

人文环境是什么意思(人文环境是什么意思举例)燃爆了

 

“环境史研究的对象即自古以来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历史学家和其他人都积极投入这一领域,相关文献数量极多且持续增长,各类学校和大学都在教授这一课程环境史的读者包括大中学校的学生、其他的学者、政府和企业的决策者以及一般公众,即所有对现代世界的重大环境问题感兴趣的人。

上面这段话,出自《什么是环境史?(修订版)》(What is Environmental History? Second Edition )第一章第一段,它对环境史(Environmental History )的介绍可谓开宗明义,简洁明了。

这里所谓的开宗明义,指的是作者行文伊始即明确了环境史到底研究什么紧接着,三言两语,勾勒了环境史在世界各地的发展情况,指明了环境史的读者以及他们为什么要阅读环境史——最简明不过了对于这部著作及其内容和特点的认识,也可以围绕开宗明义、简洁明了这两个词来思考与分析。

这部著作是已故的美国环境史学家J. 唐纳德·休斯(J. Donald Hughes,1932—2019 )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在2006 年第一版的基础上略加修订而成,于2016 年再版撰述这部著作的目的,休斯在第一版“中文版序”中明确说过:“我奉献本书的目的,是为那些想要一本环境史简明手册的学者以及作为研究助手的研究生提供一份指南,并为了解这一学科已完成的重要工作立一块指向牌。

”休斯确定的写作意图显然得到很好的实现;第一版问世后在国际学术界广泛传播,先后有多种语言的译本问世同行对这部著作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高度赞同,以致好评连连:“这本书……当之无愧地成为迄今为止最好的向导”;“对学者来说,这是一份出色的学术发展水平报告,学生也可将其用作绝佳的入门指南。

”(第一版中文版封底)因此,开宗明义,这部著作是“一份指南”和“一块指向牌”,指引学人去把握:什么是环境史?它的发展情形如何?有哪些可资借鉴的成果?如何研究?它有什么作用?如何更好地阅读这部著作?等等下面将循此思路,逐一解析,力求简洁明了,以便对作者的风格有所体现。

一、什么是环境史?这是全书的主导问题,休斯集中在第一章“环境史概念的界定”(Defining Environmental History )中作了简明扼要的解答他说道:“到底什么是环境史?它是一门通过研究不同时代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来理解人类行为和思想的历史。

”(本书正文第1 页)休斯的定义显然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的原文是“……human beings……in relationship to the rest of nature through the changes brought by time”,旨在说明环境史研究的对象,即聚焦于人类与自然其余部分关系的变化;第二层意思的原文是“……that seeks understanding of human beings as they have lived,worked,and thought……”,旨在说明环境史研究的目的,即从与自然其余部分相关联的新角度理解人类,包括人类的生存劳作及所思所想,也即人类的行为与思想。

综合起来,对其定义的完整理解和表述则是:环境史是一门通过研究不同时代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变化来理解人类行为和思想的历史以上述定义为指导,休斯总结了环境史学家选择的主题,并将它们大体划分为三大类:“(1)环境因素对人类历史的影响;(2)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作用并影响人类社会变化进程的方式方法;(3)人类环境思想的历史以及人类的态度模式如何激发了影响环境的行为。

”(正文第6—7 页)进而指出,“环境史的许多研究主要强调这些主题中的一两个,但很可能大都涉及所有这三个主题”(正文第7 页)为了说明这一点,他还分门别类地简要考察了三类主题,不仅揭示了每一类主题的内涵,还列举了每一类主题的代表作,从而使读者得以一窥究竟。

由于环境史研究涉及人类与自然,“环境史学家的兴趣跨越了通常的学科边界,包括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正文第14 页)因此,为进一步明了什么是环境史,或者试图厘清环境史研究的特色,休斯还就环境史与各相关学科的关联进行了讨论,主要看法如下:。

第一,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联:“严格地说,充分展开的环境史叙述应当描述人类社会的变化,因为它们关系到自然界的变化这样,它的方法与其他社会科学,如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方法就很接近”(正文第16 页)在这里,休斯以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的《哥伦布大交换》为例作了说明。

第二,与其他人文探索的关联:“环境史……也是一种人文探索环境史学家对人们关于自然环境的思考以及他们怎样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表达他们的自然观很感兴趣这即是说,至少在某一方面环境史可以被视为思想史的一个分支如果这种探询仍是历史学而不是哲学,它就绝不应当偏离这样的问题,即人类的态度和观念如何影响着他们对待自然现象的行为。

”(正文第18 页)在这里,休斯特别指出,克拉伦斯·格拉肯的《罗德岛海岸的痕迹》是一部十分优秀的成果第三,与自然科学的关联:“环境史,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从生态科学理解人类历史的意义的认识”(正文第20 页);“它无疑颠覆了直至20 世纪人们广为接受的世界历史观念”(正文第21 页);“人类和生命共同体的其他成员一直处于共同进化的过程中,这个过程并没有随着人类物种的起源而结束,而是持续到现在。

历史撰述不应忽视这一过程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正文第22 页)在这里,休斯提及多位生态学家的思想主张,尤其展示了一部名为《颠覆性的科学》的文集的重要性不仅如此,休斯还特别比较了环境史与他所称的“旧史学”(the Older History )的区别,认为最根本之处在于“旧史学,当它意识到自然和环境的存在时,是将它们当作布景或背景来对待的,环境史则将它们当作活跃的有助于发展的力量”。

(正文第24 页)休斯对“什么是环境史”及其与其他学科之关联的分析,还有他对环境史与其他历史门类之区别和联系的阐述,我在中译本第一版“译者序”中已进行过讨论,读者可以结合参照总的来看,休斯分析的意义在于指明了思考这些问题的方向,也为其他人或后学留下了很大的思考余地和实践空间。

二、环境史有着怎样的发展情形环境史有着怎样的发展情形?这可能是初学者想要了解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休斯在第二章到第五章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大致脉络如下:第二章“环境史的早期研究”(Forerunners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中译本第一版直译为“环境史的先驱”)篇幅不长,但作用或意义非同小可。

除了让人们一定程度上知晓在环境史成为一门历史学科(a historical discipline )之前,古今中外有哪些史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等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著述,更重要的在于指明了如何把握之前的历史著述和相关研究对于环境史的奠基作用。

休斯指出,许多环境史学家提出的问题大多是古老的问题,“这些问题持续了几个世纪,直到现代在较早的思想中,可以识别的环境史主题有:环境因素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和这些变化反过来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界及其运行的思考的历史。

”(正文第33 页)这就是说,大致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或者沿着这三个方向,去认知和探寻前人如何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在哪里以什么方式留下了怎样的记载,等等这些方面或方向,对于人们挖掘环境史兴起的学术资源尤其是本土资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章“环境史在美国的兴起”(The Emergence of Environmental History in the United States )总结环境史在美国产生、发展的历程,梳理美国环境史研究的重要主题、代表性人物及其成果等。

其中有一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休斯说道:“环境史作为历史学的一个独特分支,是在那里得以冠名并组织起来”(正文第59 页)这涉及如何认识作为学科意义的环境史与一般涉及环境史主题的思考与著述的区别;对此需要把握两个基本点:第一,有没有运用环境史概念,或者说什么时候有了环境史概念?第二,是个别、零星和偶尔的关注还是群体、有组织和长期专门的研究?以此来认识,说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环境史首先在美国兴起,应该是无需争议的。

因为“环境史”概念或语词最早于20 世纪60 年代末为美国历史学者所使用,而且美国学者于70 年代后期最早组织起来,成立美国环境史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Environmental History,ASEH),同时创办和发行学会会刊,积极搭建方便同行交流的学术平台,并不断探索环境史发展的方向。

第四章“地方、区域和国别环境史”(Local,Regional,and National Environmental Histories )以及第五章“全球环境史”(Glob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介绍了世界各地的环境史研究状况。

在这里,可以系统了解各地区和国家的相关研究及成果,并且可以根据上面所说的两个基本点,把握美国之外各国各地区环境史作为历史学分支或正式领域而兴起的时间与事件除此之外,还需要特别明晰一点:这两章里明确使用或凸显了一些门类的环境史。

具体说来,在两章标题中使用了“地方环境史”(Local Environmental History)、“区域环境史”(Regional Environmental History)、“国别环境史”(National Environmental History )和“全球/ 世界环境史”(Global/World Environmental History )等,这些概念在正文中进一步得到细化,以致可以看到很多具体的地方、区域和国家环境史概念。

此外,正文中还有“城市环境史”(Urban Environmental History)、“中世纪环境史”(Medieval Environmental History)、“能源利用的环境史”(the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energy use )等。

对于这些概念,有的作了定义,如“能源利用的环境史”,休斯简洁明了地说到,“能源利用的环境史就是在技术所及的范围内一系列资源被开发的故事”(正文第206—207 页);更多的则是点到为止,举例示意,但非常有助于把握和落实环境史实证研究的方向与归属,甚至启发我们提出新的环境史门类概念。

三、有哪些可资借鉴的环境史成果?《什么是环境史?(修订版)》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书目信息,不仅正文中涉及环境史三大类主题的大量著述,而且书后还附有长达十页、厚实丰硕的“精选书目”(Select Bibliography)。

因此,虽如休斯自谦的,这部著作“决不是一份完整的环境史指南”(正文第223 页),但是他的确步约翰·麦克尼尔(John R. McNeill )的后尘,“并踏着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Alfred W. Crosby)、理查德·格罗夫(Richard Grove)、塞缪尔·海斯(Samuel Hays)、查尔·米勒(Char Miller)、维拉·诺伍德(Vera Norwood)、乔基姆·拉德卡(Joachim Radkau)、马特·斯图尔特(Mart Stewart)、理查德·怀特(Richard White )和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 )等其他开拓者的足迹”(正文第60 页),作出了一份出色的有意义的努力。

这即是说,休斯像上面提及的众多学者一样,尽力梳理和总结了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史研究状况,其著作所提供的可资借鉴的环境史成果虽不能说应有尽有,但完全可以帮助环境史初学者开启学习和研究环境史的学术征程。

有心的读者不妨亲自动手,分门别类地整理这部著作所涉及的书籍和论文,相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四、如何研究环境史?作为一部环境史入门指南,《什么是环境史?(修订版)》对于如何研究环境史的问题当然也不会不做指引。

这不仅渗透在各章之中,而且专门作了分析、指点,集中见于第七章“对环境史研究的思考”(Thoughts on Doing Environmental History)休斯说道,“本章包括学习、研究和撰写环境史的建议,是为那些对这一学科感兴趣,但相对来说还不熟悉它的人准备的。

”(正文第223 页)他的有关建议则包括“方法指导”(Guidance on Methodology)、“材料搜集”(The Search for Sources )以及“现有资源”(Resources)三大方面,每一方面都有进一步的细化。

在“方法指导”方面,休斯推荐了一些由业内专家所写、在他看来能提供有益指导的如何研究环境史的著述,它们分别是唐纳德·沃斯特主编的文集《天涯地角》中的附录,即《从事环境史研究》,卡罗琳·麦钱特的《哥伦比亚美国环境史指南》,威廉·克罗农的文章《故事上演之所:自然、历史和叙事》,以及伊恩·西蒙斯的《环境史简介》。

对于它们为什么值得推荐、从它们那里可以习得什么等,休斯也逐一作了解释,其认识和主张颇具建设性和可操作性在“材料搜集”方面,休斯作为资深历史学家,明了“讲述史学方法的人总是强调搜集证明材料的重要性”(正文第229 页)他不仅论及文字材料,并重视口述访谈,还特别强调,“环境史学家还有另一个职责,那就是要熟悉他研究的地方。

”(正文第229 页)他指出,各地都有可讲述的故事;景观则是一本书,即使它的册页是层复一层的聚积物,它们也能拿来阅读他还说到,如果有可能的话,就去所拟研究的地方看一看;著述者通过对一地特性的感受能学到很多东西,因为“环境自身能提供在文字材料中发现之外的有价值的证据”。

(正文第231 页)进而认为,“对某一地区现存物种的熟悉,是讨论那里生态历史运行的先决条件”(正文第232 页)这些主张有可能是休斯根据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有感而发的,这从书中各章所附图片信息中感受得到那些图片绝大多数系休斯自己所拍,清晰地显示了拍摄时间,最早一张摄于1962 年,最后一张摄于2012 年,前后跨越了半个世纪,从北美大平原及美国本土的许多地方到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无不涉及,足以体现一个环境史学者的世界关怀及研究特色。

在“现有资源”方面,休斯主要介绍了美、英、澳、新及南非等国一些大学和图书馆所拥有的环境史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源,它们都是现存可用的重要的资料此外,他还介绍了欧洲环境史学会汇编的参考书目以及其他网络资源上述休斯对如何研究环境史的建议,虽然有可能缺乏具体的针对性,但却是最为基本的指点,包括如何选题、可以参照研究什么问题、叙述应该注意什么规范、如何综合科学与人文路径并将两者调和起来、如何搜集材料并了解研究所涉及的地方等等,这些指点当然是可以通用的。

此外,休斯还十分强调,“要准备成为环境史的著述者,最佳途径就是认真阅读可以作为该领域典范著作的书籍它们可能是经典,已经历时间的检验,并引出了富有思想的评论或新成果;也许是饱受争议之作,在学识和方法论上处于前沿地位。

”(正文第234 页)他也不忘提醒,“研究任何特定的环境史主题的要求都是独特的,在搜索某方面研究的资料库时,重要的是要根据那些要求对藏书的长处与不足进行细致的考察”(正文第234 页)这些主张可谓真知灼见,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五、环境史有什么作用?环境史诞生于环境危机形势严峻、人类环境意识空前强烈的20 世纪后期在这样的时代,环境史应运而生,它诞生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环境史有什么作用?对于这一问题,我在中译本第一版“译者序”中已做过分析、总结。

其中说道:“休斯对环境史意义的理解和揭示,可谓丰富而深刻这主要体现在他就环境史对人类自我意识及其历史观念的修正、对历史学科发展和跨学科研究的推动以及对现实环境问题决策的指导等方面所作的论述”紧接着,逐一作了比较翔实的解析。

这里想要强调的一点是,环境史作用问题及思考贯穿了《什么是环境史?(修订版)》全书休斯在书中不仅反复引述了同行的相关主张和认识,而且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回答譬如,论及环境史对其他历史门类的贡献,休斯引述了美国环境史学家唐纳德·沃斯特的话,说它是“修正派努力的一部分,目的是为了使历史叙述比传统的做法具有更大的包容性。

”(正文第4 页)他还引述了美国学者威廉·格林(William A. Green)的认识,“环境史研究比任何一种历史研究方法都能更透彻地理解人类在世界共同体中的相互联系,以及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

”(正文第15 页)至于他自己的看法,他也作了明确的表述:“环境史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能给历史学家们更为传统的关注对象,如战争、外交、政治、法律、经济、技术、科学、哲学、艺术和文学等增添基础知识和视角;环境史之所以有用,还因为它能揭示这些关注对象与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的潜在进程之间的关系。

”(正文第25—26 页)对环境史的其他方面作用的分析、说明,休斯同样是引用加自我陈述譬如,在谈及环境史对现实环境问题决策的指导作用时,他引用了美国学者威廉·克罗农的文章,并说道:“威廉·克罗农在《环境史的作用》一文中指出,环境史学家期望为决策者提供信息,这是在正确地发挥他们的作用。

”(正文第192 页)而在全书的结尾部分,作者总结道:“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环境史可以贡献出重要的视角,以提供导致目前状况的历史进程的知识,过去问题和解决方式的例子,以及对必须处理的历史力量的分析没有这一视角,决策就会饱受狭隘的特殊利益左右的政治短视之害。

环境史可以成为矫治草率反应的一剂良药”(正文第240 页)这种引述加自我陈述的方法,有助于我们充分了解学界对某一问题的已有认识和主张,并启发我们如何自我思索与解答六、如何更好地阅读这部著作?对这部著作的阅读,显然需要根据读者类型和阅读目的而确定阅读内容和方式。

关于本书的读者,本文开篇所引的全书第一段中即已提及,其中说道“环境史的读者包括大中学校的学生、其他的学者、政府和企业的决策者以及一般公众,即所有对现代世界的重大环境问题感兴趣的人”对此,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环境史读者归纳为一般爱好者和专门研究者两大类,以此来认识如何更好地阅读的问题。

对一般爱好者来说,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喜好,浏览、翻阅书中的相关内容;或者根据日常关注的环境问题和环保行为,在书中找到对应的历史著述作专门性阅读简言之,即是为观照现实而走进历史世界,这也是一般的历史爱好者通常开启的历史阅读方式。

譬如,前阵子,云南大象北上,一时间引发了无数人的关注这时,有许多人想到了伊懋可所著的《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于是想要从这部中国环境史著作中了解历史上大象在这片国度生存栖息的状况而休斯在书中谈及中国的环境史研究时也特别指出,“在中国之外的学者所做的重要研究中,人们可以放心地参阅伊懋可的《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

”(正文第119 页)通过阅读《大象的退却》,人们还可以对比历史上人象之间几千年搏斗以及现时代各方人士对大象的呵护,从中感受到今日之人环境意识大为增强的情形就专门研究者而言,在一般阅读、了解该著作的内容之后,应根据自己研究的需要作专题性的精读与思考。

而思考的时候,更需要批判性地阅读、分析,尤其要重视休斯在第六章“环境史的问题和发展趋势”(Issues and Directions in Environmental History )中所提及的许多问题,甚至要以此检验许许多多的环境史著述的优劣长短。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查考《什么是环境史?(修订版)》本身存在的问题由于休斯兼具环境史开创者、环境史杂志编辑和众多环境史学家之私交的特殊身份,他关于环境史的阐释和著述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环境史是大有帮助的。

然而,正如他所说的,“在目前该领域活力十足的状况下,每月都有值得一读的新作问世,它们卓尔不凡,是那些更年轻或先前未被认识的学者写的”(正文第235 页)这表明,环境史学在不断发展、变化,《什么是环境史?(修订版)》本身肯定会有不少遗漏,我们自己还需要不断地跟进和追踪。

不仅如此,该书也有信息介绍不准确甚至错误的情况存在譬如休斯对中国部分的介绍就遗漏了许多重要文献,而且出现了错误以此类推,他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信息的介绍有可能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作为专门研究者,我们必须谨慎对待和处理。

此外,作为专门研究者,我们还需要从这部指南出发,进一步思考种种问题首先,是否认同作者对环境史的定义?如果不认同,你自己又如何定义?其次,如果认同并依循作者对环境史定义的思路,在历史研究中,如何通过对各个时期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研究,理解人类的行为和思想?在具体研究中,如何借鉴相关学科的方法并很好地落实?在历史叙述中,如何认知自然与文化协同进化的史实并整理成完整的故事?还有太多的是否和如何的问题,可以一一提出。

这或许可以从休斯提及和介绍的文献中找到答案,但一定要亲自去寻找、解答并撰述出来最后,需要说明一下原著第二版的修订情况与第一版相比,这一版内容有所增加,包括这里开篇引用的那段话就是新增的当然,总的来看,第二版新增篇幅并不大,所增加的主要是第一版问世后世界上一些地方的环境史研究信息,以及对更多问题的关注,这在第三、四、五、六章都有体现。

此外,休斯对各章都有所修订,但所修订之处主要在文字措辞方面,由此体现了一种值得学习的精益求精的学术品格同时,休斯增添或调换了一些图片,而第二版封面图片的变化特别值得提及第一版封面是一只老虎,形单影只,让人联想到物种衰亡的历史情形。

第二版封面是一棵树,枝繁叶茂,根须绵延,仿佛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它既象征着滋养文明的大地和林木的郁郁葱葱的样貌,也意味着环境史在世界各地开枝散叶的盛景——这不正是环境史使古老的历史学焕发勃勃生机的生动写照和力量所在吗?!。

2021 年8 月25 日星期三于清华大学照澜院公寓

【内容简介】水污染、植被破坏、生物灭绝、疾病灾害……环境问题越来越难以区分“天灾”和“人祸”历史已然告诉我们:人类一直在适应与改造、破坏与恢复自然之间徘徊本书是首部全面介绍环境史来龙去脉的入门著作,细数环境史自发轫以来的代表性学者与详细书目。

自然环境不只是历史的背景,也是历史的重要动力,我们应该在历史中更透彻地理解人与环境的“同舟共济”【作者简介】J.唐纳德•休斯(1932—2019),环境史研究的先驱者之一,曾任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大学约翰·埃文斯杰出历史学教授、美国环境史学会刊物《环境史》的编辑,美国环境史学会和欧洲环境史学会的创始会员,主要著作有:《世界环境史:人类在地球生命中的角色转变》《地中海地区:一部环境史》《潘神之苦: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的环境问题》。

【目录】译者导读中文版序第一章 环境史概念的界定引言环境史的主题与各学科的比较环境史和旧史学第二章 环境史的早期研究引言古代世界中世纪和近代早期的环境思想20世纪初年第三章 环境史在美国的兴起引言从资源保护到环境的美国史

美国环境史研究的脉络环境史的合作者第四章 地方、区域和国别环境史研究引言加拿大欧洲地中海中东和北非印度、南亚和东南亚东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非洲拉丁美洲古代世界和中世纪小结第五章 全球环境史研究

引言世界环境史著作全球重要议题环保运动世界史教材小结第六章 环境史的问题和方向引言专业化渲染环境决定论当下主义衰败论叙述政治—经济理论下一组问题小结第七章 对环境史研究的思考引言方法指导材料搜集现有资源

结论:环境史的未来精选书目索引J.唐纳德•休斯著述一览译后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