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环境包括什么(人文环境包括什么环境)这都可以?
环境史研究不但具有拓展历史学科的本体论意义,而且具有回应时代关切的解释力。尤其是在中国当下注重环境的大趋势下,希望通过环境史弘扬历史学的公共价值和社会价值。
“环境史”在当下的回归赵立行历史叙事中从来离不开环境,其中既包括人文环境,也包括自然环境针对人文环境与历史的关系,学术界似乎并没有多大歧义,因为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总离不开传统基础、思想来源、文化氛围以及时代诉求,这些都自然构成历史事件的人文环境。
但是针对历史语境下的自然环境,不同时代的学者或者学者针对不同时代,则呈现出不同的态度一般的倾向是,在对古代历史或中世纪的历史进行探讨时,相对强调环境的影响比如讲到古代东方文明的时候,自然会从大河说起,讲到古代希腊罗马时候,总会谈到海洋环境,布罗代尔的。
“地中海”概念几乎得到中世纪研究者们的一致认同,欧洲近代的转型和大西洋密不可分柏拉图在《法律篇》中谈到理想城邦时,认为其既不能离海太远,也不能离海太近,强调环境决定着城邦政治制度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甚至认为环境塑造了各个民族的禀赋、制度甚至法律,所以他也被称为。
“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但是在近代的历史叙事中,地理环境开始变得无足轻重历史叙述中尽管也可能会出现有关环境的描述,但环境往往呈现为一种中立的性质,一般对历史的进程起不到什么作用,至多只是一种标识,用来区分历史发生的舞台不同而已。
在历史研究领域,尽管偶尔出现一些从环境角度研究的历史著作,如对黑死病期间环境变化的探讨,对地理大发现时期细菌如何影响美洲的研究,年鉴学派对环境、地理、气候的关注等等,但这些研究只是具有局部的专题意义正因为环境和历史进程无关,所以可以将自然环境单独抽离出来进行研究,继而其变成了理科或者地理学科专属的研究对象,与历史研究渐行渐远,呈现为自然与人的两分。
总体而言,在近现代人的心目中,地理环境决定论是一种过时的、专供批评的理论近代以来出现这种转折其实也不难解释自文艺复兴开始,人文主义者不但促成人神的两分,即但丁所谓的“上帝的东西归上帝,恺撒的东西归恺撒”,而且也在有意区分人与自然,形成了人文的路径和科学的路径,分别指向不同的认识对象。
其中,人们认为人文和丰富心灵有关,而科学更多和自然有关随着从文艺复兴到启蒙时代所构建的人的主体性无限放大,人的历史不再是对自然的依附,而是人所创造的历史,自然也不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成为人可以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这样,人似乎不但摆脱了自然环境的束缚,甚至完全掌控了自然正是在这样的演变中,自然环境脱离了原因和意义的范畴,在历史的叙事中变得可有可无但是,不可否认,在当下环境开始向历史回归,环境史正逐渐成为热潮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开始从环境的角度探讨各个阶段的历史,为各种历史的主题提供环境的视角。
这种回归不仅表现在对传统历史问题从环境视角重新解释,而且将环境问题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甚至将环境本身视为历史研究的主体归纳起来,对环境史的研究有这样几种进路:一种进路是环境问题的研究史或者说专题的环境史这种研究路径选取环境中的空气、水利、河流、洪水、水土、气候等要素进行研究,并与传统历史问题进行有机勾连,试图证明,环境问题同样是历史研究的组成部分,研究这些问题同样是研究历史问题。
将环境要素纳入历史研究的视野,目的是丰富历史研究的范畴和视角第二种进路是学科重构意义上的环境史这种研究路径将环境史作为一个单独的史学门类,试图从理论的角度构建环境史的概念、范畴、对象和话语,出现了“绿色世界史
”、“生态世界史”、“环治国家”等概念,将自然环境、非人类的社会与人类社会等量齐观,共同纳入一个更大的环境体系之中这一路径意在说明,环境史不仅仅是历史的一个部门,而是一切历史都是环境史所有的历史问题,甚至国家形态的演进,都可以从环境的角度去解释。
所以,历史应该从环境的角度重新改写第三种进路可以称为观念的环境史这种研究路径偏重揭示不同时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对环境的感觉,甚至环境的隐喻意义比如古代经典作家如何揭示环境对身体、心理的影响,中世纪如何将森林视为魔鬼居住的地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哲学家如何将身体的物性要素与星球的组成物质进行对应等等。
这种研究路径意在表明,环境不仅仅是脱离人之外而客观存在的东西,而是呈现为经过主观过滤的样子,所以环境承载着某种情感、意义、理念正如古希腊的智者学派所言:“风对于感觉冷的人是冷的,对感觉不冷的是不冷的”,所以,环境本身没有性质,是人才使它有了性质,也只有透过人才能去探讨环境。
第四种进路可以称为次环境史研究,也就是注重和环境密切相关的疾病、流行病和精神忧郁等现象,继而延伸到医疗救助方式、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这一研究路径意在揭示,人类在追求理性、科学、城市化的同时,也带来了精神的焦虑、不断衍生的疾病。
幸福和苦难相随,这是文明的代价,也是现代人的宿命但人类就是在不断追求幸福、不断制造苦难,又不断解决危难的进程中,推动了社会发展、医疗的进步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这里的问题是,为什么环境史在当下的时代需要回归?为什么环境史能够回归?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才能明了环境史对历史学科发展的意义及其时代价值。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一切过去的现象都可以成为历史,一切都具有历史性,所以历史不可能被机械地限定范畴从史学理论的角度去考察,历史研究的范畴一直呈现为扩张的状态从过去的军事政治史,发展出了思想文化史,继而拓展出了经济社会史,又不断延伸到社会生活史,直至现在出现了心态史、疾病史、环境史等等。
历史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张正在将支离破碎的历史逐渐整合为一个大历史尽管我们无法说清历史研究不断扩张的规律,但是历史研究总是不断在扩张,而且每一次扩张都会使历史研究的内涵、方法和理论发生重大变化,确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当下的环境史的回归正是历史学不断扩张的自然结果,也必然会影响历史研究的内涵和研究方法因此,环境史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其次,环境史的回归也同全球史的研究趋向同频共振,形成一种呼应关系全球史表面看来和世界史没有太大的不同,在时空上高度重叠,但是两者的立足点和方法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世界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拼盘式的研究,而全球史更加注重整体的视角整体视角不仅仅表现为一种理念,而是表现为对全球共同要素的提炼和关注在全球史的视角下,环境不再是某个国家和地区、某个文明的局部性问题,而变成了全球共性的问题。
从历史的角度对环境问题进行探讨,可以在纵向的古今之间和横向的不同国家之间搭建起平等对话的平台第三,环境史的研究也能够呼应当代社会对人的主体性无限放大的反思近代发展起来的科学思维促使人类勇往直前地向自然环境开刀,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瓶颈,这种瓶颈最初是局部的,但现在变成了整体性的当今的社会明显感受到自然对人类的反制,无论是水土问题,精神抑郁问题,传染病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全球变暖问题,还是各种自然灾害、传染疾病的流行,都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从人与自然的两分和对立,重新走向人与自然的融合和和谐。
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改变看待和解释历史的视角,让在历史叙事中被弱化甚至消失的自然环境重新回到其应有的位置因此,环境史研究反映着历史学科关照现实的强烈愿望总之,环境史研究不但具有拓展历史学科的本体论意义,而且具有回应时代关切的解释力。
尤其是在中国当下注重环境的大趋势下,希望通过环境史弘扬历史学的公共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环境史研究要在历史学领域产生吸引力并形成整体影响力,还必须就一些关键问题进一步探讨比如,历史学研究语境中的环境是什么?是人在历史中活动的舞台,是与人形成互动的环境要素,还是人在其中作为被动存在的一种客观环境?环境史是什么?历史学科的环境史和环境工程学科、社会学意义上以及历史地理学科的环境史到底有什么不同?环境史的研究最终是丰富和拓展传统的历史学科,让传统历史学科容纳环境视角和环境的内容,还是环境史研究最终会解构甚至瓦解历史学科?更重要的是,通过环境史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还是通过环境史研究不断消解人?这一切都需要从理论的高度进一步探讨,形成基本共识。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环境包括什么(人文环境包括什么环境)这都可以?
环境史研究不但具有拓展历史学科的本体论意义,而且具有回应时代关切的解释力。尤其是在中国当下注重环境的大趋势下,希望通过环境史…
-
人文环境包括什么(人文环境包括什么环境)学会了吗
全环境立德树人是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倡导培养有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一…
- 人文环境包括什么(人文环境包括什么要素)干货分享
- 营商环境 人文环境(营商环境人文环境方面)墙裂推荐
- 营商环境 人文环境(营商环境人文环境问题)全程干货
- 营商环境 人文环境(营商环境人文环境助企品牌)快来看
- 营商环境 人文环境(营商环境人文环境包括哪些方面内容)快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