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营商环境人文环境包括哪些方面)居然可以这样
如果要评出近年来政府文件中的高频词,“营商环境”这个词即使进不了前五,也应该能进top10。但据我观察,大部
如果要评出近年来政府文件中的高频词,“营商环境”这个词即使进不了前五,也应该能进top10但据我观察,大部分基层人员包括一定级别的领导都把它理解成一种宽松的投资环境,而各地的优化营商环境方案也往往是洋洋洒洒数十页,说实话,以我的水平,通篇读下来都费劲,更别说正确理解了,相信有这种想法的绝不是我一个人,这反而激起了老五的好奇心,想要弄明白这个营商环境到底是个什么鬼,于是就开始了一个新的解剖麻雀之旅,试试能不能用一两句话就说清楚啥是营商环境。
老规矩,还得搞个灵魂三问:它是如何诞生的?它的目的是什么?该怎么做? 要搞清楚它是怎么产生的,话题应当从二战说起自十八世纪以来,每一场世界重大变局的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的背影,著名的《货币战争》一书相信很多人都看过。
自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产生后,真正主导世界格局的,不是别的什么,正是资本传说中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是否真的存在,我不能考证,但美国是一战和二战中最大的赢家,却是不争的事实1944年6月6日早上,一个很顺的日子,代号为“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开始,盟军先头部队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随后,二百多万盟国大军如潮水般涌入法国,势如破竹,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通常认为: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标志。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出现了大萧条,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夫妻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国家了,以邻为壑,努力自保,各自为政,个别国家为转嫁经济上的危机,二战就发生了,所以,战争从来不是为战争而战争的。
从德国入侵波兰开始,世界格局开始变得混乱,经济金融秩序则更乱大乱之后有大治,既然二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各国经济金融秩序不统一,那就统一好了在二战开打的同时,美国就开始试图构建新的金融货币体系了,原因很简单:新的金融货币体系以哪国货币为主导,哪国就掌握了国际事务的发言权,在背后主导的金融资本也可以躺赢。
所以在确立了美英的同盟国领导地位后,在诺曼底登陆后一个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齐聚一堂,在一个名叫布雷顿森林的小镇召开了一次影响极大的会议,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会议,这次会议构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金融秩序的规则。
这个体系是个什么玩意呢?简单说就是确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后,各国都把黄金交给美国,美国通过发行相应的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以各国货币的含金量确定美元与成员国货币的汇率,再以美元以基础,确定成员国之间的货币汇率。
“美金”一词,即由此而来而美国,也由此成为二战最大的赢家,通俗地说,他拿一张纸(美元)出来,其它国家就得给它相应的黄金,这个差额就是所谓的“铸币税”,简直是一本万利从此美国在金融上成了世界霸主,美元也成了世界货币。
一开始确实是这样的,美国的经济实力足够强,美元的信用也很坚挺,也守规矩,所以各国觉得这个体系也没啥问题,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快速恢复也确实得益于这个体系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美国也逃不掉这个规律:二战后,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没讨到便宜,六七十年代,又陷入越战泥潭,美元开始陷入信用危机。
一些国家开始觉得不踏实,就开始抛售美元,回收黄金,而美国则开始耍赖(耍赖是这个国家的一惯作风),以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向美国兑换黄金,过程咱老百姓就不需要知道了,反正最后,斗争的最后结果是:1973年,西方国家经过磋商,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完全崩溃。
这个事儿与咱们的主题似乎关系不大,但为执行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会议留下了两个遗产:成立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WB)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者就是后来的世界银行,它的任务一开始是帮助欧洲国家和日本在二战后的重建,辅助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发展。
后来日本和西欧经济成功上岸后,其使命成了帮助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官方说法,对于事实,我的习惯是不惮给以最恶意的猜测,具体是啥,请自行脑补,因为我总认为在外交和国际事务上,官方冠冕堂皇公报的背后,一定是有故事存在的)。
1980年,中国恢复世界银行成员国地位,1981年,接受了世界银行第一笔贷款所以说,没有布雷顿森林会议,后来也就不可能有世界银行,也自然不会出现这个企业营商环境指标体系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国家利用先发优势,制定了所谓“现代文明社会”的种种规则与规则,涵盖了人类现代生活的几乎全部领域,包括建立了各种“非盈利的国际性会员组织”,用以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前段时间臭名昭著的BCI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一个草台班子订个“国际标准”就想主导全世界的棉花生产与交易,其实质还是背后的利益,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也一样,是其中的一员2001年,世界银行提出加快发展各国私营部门新战略,急需一套衡量和评估各国私营部门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就成立了一个小组,专门研究评价各国和经济体小企业运营的客观环境,构建的指标评价体系,就是企业营商环境指标体系。
起初我也很纳闷,西方经济的基础就是私有制,怎么还需要“加快发展私营部门”呢?难道是私有化程度不够高吗?当然不是,这背后还是价值观念的输出,通过价值观念的输出,进行意识形态的输出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瓦解,固然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西方价值观念的输入也是不可小觑的因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从来没有停止过价值观念的输出和意识形态的入侵,其最终目的还是让全世界接受它那套东西,从而让自己居于生物链的顶端,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收割世界财富。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似乎天生就是美国的敌人,中国在进入本世纪前,一直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个体私营经济的地位是“有益的补充”你美国那套,在我这里没市场但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步入快车道,加入WTO,融入国际化大舞台,既是发展自身的需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从此,私营经济开始成为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不再是补充,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确实,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得充分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政治上要证明,经济上也要证明怎么办呢?解决这个问题的钥匙就是“中国特色”。
我一直认为“中国特色”这个提法决不是虚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由客观社会经济发展的逻辑和事实决定的,是制胜的法宝,失去了这个原则,中国必然走上苏联或东欧的道路最终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所以,积极参与国际化,还得坚持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中国的正确道路当然,这些标准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确实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中国要融入国际化大舞台,就得与这些机构什么的保持一定的默契,我国的英明之处就在于我可以跟你玩儿,但我不会完全按你的标准玩儿,我得从我的国情出发再跟你玩,所以,中国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有自己的标准体系,是有中国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顺便提一下:在世行的营商环境排名中,我国2017年排名78位,2018年排名46位,2019年排名31位,相信2020年仍然还会有提高营商环境评价什么呢:根据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要求,它主要评价成员国家或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
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软实力,是参与国际竞争和区域性竞争的重要经济社会背景任何评价指标的推出都有其保护的权益目的,营商环境评价的不是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也不是自然环境的保护,而是投资者的利益保护,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保护。
我这样说可能有人不理解,投资拉动经济,当然是越大越好,应当保护大的投资者的利益,这样才能吸引投资才对这种观点曾长期存在,在特定的时期里也是正确的,但实事求是是我们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什么是实事求是?就是用因果律去分析事物背后的逻辑与事实,才能得出一个相对可信的结论,我们就用这个因果关系去分析一下:。
条件一:资本是逐利的,是趋向集中的,这一点我想不需要我去解释条件二: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它最终会走上金融收割的道路,这是最便捷、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方法,也为无数的事实所证明然而金融本身不能产生价值,只能产生利润。
条件三: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创造价值,这是马列主义老祖宗的定论,过度的金融发展只能阻止社会的进步条件四:资本的集中带来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垄断,反对垄断,无论姓社姓资,在这一点上观点是一致的条件五: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市场竞争的生存法则。
那么,我们以这些条件为因,就能得出一个“果”:必须把资本送进笼子,不能让它无序扩张我们以条件五为因,也可以得出一个“果”:必须培养足够的虾米,才能维持一个良好的市场生物链再进一步,把这两个“果”作为因,就能得出一个“果”:维持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就必须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如果让资本主导政治就就会让资本变得疯狂,而政治如果无视资本运行的基本规律,就会给社会带来灾难2020年秋至今,我国对某些野蛮生长的垄断企业进行了打击和规范,行动之果断、措施之精准、决心之强烈,简直是史无前例。
正是把资本关进笼子的及时明智之举,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都要送进笼子里,这也是贯彻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把大资本送进笼子,就得鼓励小资本发展,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才能给市场注入足够的动力与活力,这就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所在。
因为大资本具有天然的竞争优势地位,就像一个公司一样,大股东天然就具有优势地位,它不仅能分享股份带来的收益,还能独自享有控股权带来的溢价收益,所以,对于大资本应该是限制,而对于中小投资者,必须予以保护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优化营商环境,就必须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评价营商环境,就必须评价中小企业办事是否便捷、市场竞争是否公平、法治是否公正,是否能与国际化接轨如果需要再简明一点,可以归纳为两个词:法治和效率由于本文的目的不是讨论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所以,使用的方法是归纳法,而不是演绎法。
这样,我们的结论就呼之欲出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对于政府的要求就是法治和效率这样理解就简单得多了如果有人反对,你可以看一下近年来政府的主要工作:以法治政府建设开展依法治国;深入开展放管服、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简政放权;规范资本市场,限制野蛮人无序扩张。
无不跟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当然这个说法并不是说所有工作都要为优化营商环境让路或者就政府工作的中心就是营商环境所有工作都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但良好的体制就是让各项工作互相促进的谈了半天理论,咱们再来看看现实:根据世界银行2019年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在190个经济体中,中国总体排名第31位,排名前三的是新西兰、新加坡和中国香港。
在所有十项一级指标排名中,排名在31位以后的指标分别是:纳税:105位,获利信贷:80位,跨境贸易:56位,破产办理:51位再单项比较一下:以新西兰为例:开办企业天数上,新西兰只需要0.5天,而中国需要8.55天。
解决商业纠纷的时间新西兰只需216天,而中国需要496.25天;而纳税指标,中国一直没有进入前100位前三名的优势在哪里呢:新加坡具有世界上最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制,而香港则国际金融服务的便利化和简单、低税制成为便捷、宜居的国际现代都市。
所以,新西兰是便利模式,新加坡是法治模式,而中国香港是国际化优先模式,都是需要学习的地方这些指标都是依据世界银行的标准评价的,怎么干,是咱自己的事,2019年10月份,国务院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相应推出了地方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而将优化营商环境从政策层面上升到法规层面,确立了有中国特色的营商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在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健全评价体系方面已经作出了很大改变,持续推进的“放管服”也为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可以说,在政策层面已经较为完备。
那么,作为地市级及以下的执行层,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落实政策法规、强化监管、提高效率,解决监管和效率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营商环境自然就好了所以,千万不要乱搞,要让基层人员解放出来,将精力放到履行监管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上来,而不要进行多次、重复且效率低下的检查督导,那与提高效率的要求是不符的。
有那时间与精力,作点实实在在的事不香吗?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天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营商环境人文环境包括哪些方面)居然可以这样
如果要评出近年来政府文件中的高频词,“营商环境”这个词即使进不了前五,也应该能进top10。但据我观察,大部…
-
天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营商环境人文环境包括哪些方面)干货满满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坐落于广德市凤凰湖畔的人文古村——柏垫镇刘福桥大刘村是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省级传统村落。涵盖5个村…
- 天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营商环境中的人文环境)不要告诉别人
- 天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营商环境中的人文环境)这都可以?
- 天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包括人文环境吗)真没想到
- 天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环境包括人文环境)满满干货
- 天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环境包括人文环境)深度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