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埃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到了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艺术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芒。在尼罗河环境下形成的宗教思想、灵魂不灭观念,以及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和法老的权威深深地影响着古埃及艺术。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埃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到了吗

 

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艺术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闪烁着人类文明的光芒在尼罗河环境下孕育出的古埃及艺术,展现了独特的风格古埃及艺术所体现出来的对称性、平衡性、神圣性、实用性、完美性、写实性、象征性等风格,都与尼罗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息息相关。

在尼罗河环境下形成的宗教思想、灵魂不灭观念,以及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和法老的权威深深地影响着古埃及艺术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也滋养了古埃及艺术从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视角审视古埃及艺术,是深化“尼罗河与埃及文明”这一课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世界古代文明多半发生在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古巴比伦、印度、中国)无一例外“大河文明论”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埃及文明是在尼罗河流域形成的,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她最具代表性的是金字塔、神庙建筑,以及绘画与雕刻艺术,这些文明载体的艺术风格都是在尼罗河地理环境下形成的。

尼罗河与埃及文明是埃及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界已有初步研究本文主要论述尼罗河地理环境对古埃及艺术风格的影响,意在把对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的研究引向深入一、对称性与平衡性埃及地形地貌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它的对称性和平衡性。

尼罗河穿越埃及全境河两岸遍布着肥沃的原野,与两岸河谷的黑土毗邻的是沙漠,在河流两岸黑土地与沙漠的交接处分别耸立着两座山脉西部和东部的景致几乎相同依赖黑土地生存的人们在晴空下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河两岸的景色尽收眼底。

如果他们从北方到南方旅游,将发现南北景色几乎是一样的土地宽阔而平坦;树木稀少而矮小;一眼望去,除去一些人为的庙宇,没有物体可以阻隔你的视线无论这种双边对称的地形、地貌是不是原因,埃及人的确对平衡、对称和几何学有独特的感受。

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几何形状上严格遵循了轴对称的形式法则,它以中轴线为中心,平均分配体积在新王国时期,太阳神阿蒙已成为埃及全国崇拜的主神阿蒙神庙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宏大,其建筑设计和外形几乎是固定不变的。

神庙总体呈长方形,一般为南北走向,四周以围墙环绕;所有的建筑物都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在此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神庙的四大组成部分:塔门、露天庭院、列柱大厅和神殿塔门是古埃及神庙特有的庙门形式,因庙门建在两座对称斜壁的巨塔之间,故称塔门。

列柱大厅是一个多柱式大殿堂,其对称的是大厅中央的约高于其他圆柱1/3的两排圆拄,形成两层高低不等的屋顶埃及艺术家所刻意追求的那种平衡还表现在雕刻和绘画上我们可以用一段描述雕塑家和画家的铭文说明这一点铭文作者炫耀的正是自己运用平衡、比例和对称技巧的能力。

他写道: “我知晓如何去制作黏土,如何按照比例均匀地分配它,如何通过增加或去掉一些黏土雕刻或表现一座雕像,以使作品各个部位的位置都十分准确”关于他的绘画能力,他写道: “我知晓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活动,女人的姿态、瞬间的动作、俘虏的孤独和畏缩,或者一个人看另一个人的眼神”。

埃及人则为他们世界的对称感到自豪他们认为,要是地面有一条尼罗河,那么天上一定也有一条尼罗河雨水就是他们“天上的尼罗河”的产物如果太阳是天上的神灵,那么法老就是人间的神,它们统治着有规律的宇宙和世界他们的世界是一个永恒的世界。

埃及人给差不多每位男神都匹配了对应的女神二、神圣性与实用性在干燥少雨的古埃及,日出、日落在埃及人的生活和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埃及人痛恨黑暗和寒冷,他们看到太阳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到了夜晚“整个大地陷于黑暗中,好像它要死亡一样”。

所以太阳力量的人性化——太阳神,在埃及人的心目中是至尊之神和创世之神古埃及人最早建造了祭祀神灵的祭坛、塑像和神庙,最早在石头上雕刻动物形象公元前3150年,在美尼斯(Narmer-Menes)统一埃及时,埃及雕塑此后的形态已经显示出来。

古埃及人的雕塑风格:永恒之神无表情的面容和对他们日常生活的描述已经形成他们通常的风格是遵循自身严格的规则,即他们的雕刻与宗教密不可分而由于古埃及雕塑本身是一种宗教行为,而宗教要求一种永恒的雕塑风格埃及雕塑是生命静态景象的一种完美体现。

古埃及人是金字塔的建造者古埃及的雕塑与金字塔的造形是同质的,是一种风格房龙从宗教功利性的角度指出: “金字塔不是表达美感的产物,它的高度实用性与现代银行保险柜相似所不同的是,金字塔的修建,不是为了保存珍宝,而是为了保存比珍宝更贵重得多的埃及先王的遗体。

”美国考古学者从建筑的实用性角度认为,金字塔是下部粗壮,顶部尖削的塔形结构,因此,当沙漠起风时,风沙遇到塔基就顺势绕着塔身旋转起来,直至尖顶把冲击力引向高空,而使塔尖和塔身免遭其害古埃及艺术是大型的、庄严神圣的,因为它主要用于神圣仪式,为数众多的艺术品皆为仪式的组成部分,用以稳固强化日常生活的基础。

埃及人对自己的宗教同样确信无疑享有崇高地位的太阳神,生命的赋予者,称之为阿蒙(Amon)奥西里斯原本是尼罗河之神,后来是冥界之神对奥西里斯的膜拜始于一种自然宗教依据传说,奥西里斯是一位善良仁慈的统治者,被他邪恶阴险的弟弟赛特。

(Set)所谋杀赛特将奥西里斯的身体劈成碎片,爱西丝(Isis)——奥西里斯的妻子,将他身体的碎片重新拼合在一起,并使他重获生命这位死而复生的神明重新收回了他的王国,最终他俯降到阴间冥界,成为死人的审判者。

鹰首的赫鲁斯(Horus)是奥西里斯的遗腹子,长大成人,为其父亲复仇,杀死了赛特叙说尼罗河春天洪水的神话后来意义深层化了,将奥西里斯的死亡和复活嬗变成个体永生的允诺;既然神明死而复生,人也能够战胜死亡最终,王位之神赫鲁斯战胜赛特,代表着战胜邪恶的胜利,象征着法老的至高无上。

这类神话及与之相关联的传说,通过“神圣的雕刻”,教导着每一代人古代埃及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只是暂时离开尸体,经过一段时间后灵魂会返回尸体,在阴间复活,并继续在来世生活,直到永远这样一种要服务于实用的目的,殡葬雕像就必须是死者清晰可辨的肖像。

否则,漂泊的护卫灵可能就找不到它的适当住所了在祭祀神的庙宇里,肖像不能刻画偶然或普通的活动作为联结人与神的法老的雕塑必须表现法老的威严,不能表现人世短暂生命中的喜、怒、哀、乐法老的脸孔和姿势无个性化肖像的特点,而是一个有规律宇宙的冷漠形象。

作为不变的神的肉身,法老不能被想象为情绪化的雕刻必须用永恒的姿势表现法老站立时,他的双脚要牢牢地立在地面上,两臂垂直放在身体两侧坐着时,他采用出现在大庭广众面前时的神圣姿势在旧王国时期,死去的国王变成奥西里斯神。

然后,渐渐地所有死去的埃及人也都能变成奥里西斯了,于是私人的陵墓和殡葬雕像多了起来雕塑家面临的困难任务是表现不带任何受时间约束的性格或个性的人物个体双手放在身体两侧的稳定形象不能显示运动,因而埃及雕塑家把精力集中在人体最不动的部分——头部。

到新王国时期(前1552~前1069年),埃及圆雕的形式显示了某些变化殡葬雕像不再秘藏在专放雕像的密室里它们被加倍放大,有时成为建筑的巨大组成部分;或者,它们会成为放在棺材中的小雕像除了阿肯那顿的宗教改革时期。

(前1352~前1338年)外,雕塑风格极少变化当阿肯那顿把他的首都从底比斯移到阿马纳时,出现了一个现代主义的“阿马纳插曲”,强调法老和太阳神分享政权,并摆脱古老的仪式可是这一插曲很快就结束了埃及宗教主宰着雕塑艺术,而古代埃及雕塑也从未变成世俗的。

三、程式化与完美性古埃及的地理环境,以及生活的循环往复,是艺术家创作思想和风格的来源同尼罗河水每年有规律的泛滥与消退相对应,植物有茂盛和枯萎;太阳每日有升起和落下,这些自然现象的周而复始使古埃及人产生了这样一种观念。

:世界是循环往复的,自然万物可以死而复生,人也应当如此对他们来说,时间的运动并不意味着前进,而是一种节奏尼罗河是埃及生命之流,埃及雕塑家戏剧化地表现了这种节奏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礼物尼罗河每年的泛滥使土地肥沃。

埃及人就是喝尼罗河水的人周期性变化的尼罗河显示出它自身的生死循环上述自然现象不仅对埃及人的生活,而且对埃及人的思维产生了深刻影响埃及人的文化在前5000~前3100年间的前王朝时期进化极其缓慢在前3150。

年,下埃及国王美尼斯征服上埃及统一全国,第一王朝诞生了在埃及纳尔迈发现的石板画表现美尼斯抓住一个倒地的敌人的头发,正准备打发他去与刻画在下方部位的他的两位同伴会面在右上方,一只猎鹰(代表上埃及)出现在纸草簇丛之上,爪中握有一根绳索,与显然是从泥土中生现的人头连在一起。

泥土、人头和纸草象征着农业,代表着下埃及;连接的绳索象征美尼斯将两个国度连为一体即使是在这一早期时代,埃及艺术的基本程式已露端倪:面孔和双腿以侧面呈现,而眼睛和躯体则仿佛从正面看到的一样古埃及的肖像雕刻,很早就形成了自己固有的风格。

古埃及人雕刻人物形象用的模型是固定的在不少未完工的陵墓中,我们发现指导雕塑家工作的“格网”标记人们早就推测这些标记是美术家们常用的一种手段,用画方格来放大小草图埃及人的法式不仅规定了每个身体细部的位置和比例,而且规定了表现身体的方式。

在一个平面上,头必须表现成侧面的,而眼睛却是正面的圆雕像,被设计为只从正面观看这种固有的风格束缚了雕塑家的想象力,但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数千年埃及雕塑的高标准和明确无误的风格这种风格既能体现雕塑家精湛的技艺,同时又是束缚雕塑家的枷锁。

古埃及雕刻缺乏自然的表现形式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憾,古埃及人就通过大小变化来表达因为他们的陵墓和神庙浮雕用较大的人物形象表现较有权势者,所以最大的雕像就是最有权势人物的雕像如同大字的信息一样,埃及的巨像是象形文字的大字标题。

一尊自然风格的巨像倒会显得古怪而又滑稽,而一尊传统风格大型法老像却显得颇有感染力埃及雕塑家没有形成透视法则,正面形象继续主宰着雕塑创作雕塑的草稿制作者被称为“形象的作家”通过对艺术年表的仔细研究可以看出,他们的图画草稿是从草体字衍生出来的,而草体字又是从象形文字中衍生的。

因而,浮雕、绘画和圆雕的设计实际上来自文字艺术与文字等同的做法使它们保持了严格惯例一个人的地位越高,他的肖像就越刻板,且越无变化,而法老很早就成为定型的形象相反,人们看到描述埃及低级官员的雕塑,却经常被雕刻得面容富于特色,身体或瘦小,或大腹便便。

人物形象由三维转为浮雕或绘画的二维时,仍然受到固定的保持客观的法式控制在不用透视法的情况下,他们把不同视点组合在一起来展示躯体坚实的形状与立体感,结果产生一种漫画式的风格在他们的雕塑中要求现实性与宗教性的和谐与统一。

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古埃及艺术家是“历史上我所遇到的所有人中技能最为完备的人”现今我们所见到的古埃及的艺术创造和美学趋向,既是埃及统治者艺术和美学思想的表达,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全民族审美思想的表现。

埃及的艺术创作原则和美学思想是适应专制王权的需要而形成的,而王权又通过统一的宗教观念、铁的法律形式来巩固和维护它们因此,古代埃及的艺术创造原则和美学思想具有整齐、划一的统一性和持久性的特征法国著名的艺术史学家艾黎·福尔曾经指出。

: “埃及艺术可能是世间最不具备个人特征的艺术艺术家在作品中销声匿迹”四、写实性与象征性农业发展逐渐毁灭了尼罗河谷的森林,造成木材资源奇缺,而东、西部则是无垠的沙漠,使埃及变成惜木如金的国家古埃及人除了造船、制作工具和必要的房屋装饰外,所有的巨大建筑都用石头作为建材。

在尼罗河谷石头储量丰富,埃及人最伟大的成就正是用不朽的石头建成金字塔和神庙金字塔的建筑同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而神庙建筑则同天文有直接关联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每日如此与此相应,古埃及人便居住在尼罗河东岸,而将墓地置于西岸。

因此,卡尔纳克、卢克索等神庙都位于东岸,而金字塔则建于西岸这正体现了古代埃及人希望生命也能像太阳一样循环往复的观念埃及以东方为最神圣的方位,太阳神从东方升起,开始永恒不断地巡视;埃及建筑都以宽阔的仪仗大道和高高的大台阶为特征,法老是全国的大家长,其住地和墓地都应当高高在上,供后人景仰崇拜。

金字塔是从最早的大台阶形式的“马斯塔巴”发展而来,这种大台阶形式是古埃及建筑的典范形式埃及人在几千年中创造了不朽的巨石艺术,它以庞大和精细令人惊叹不已,这种艺术是完美的,它更多地是以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永恒的生命理念,埃及艺术家是为了“永恒”而工作,表达了对生命永恒的坚定信念和敏锐的美感。

古埃及人称金字塔为“麦尔” (mer),意为“角椎体”埃及沙漠中的沙丘,在风蚀后多呈角椎形,古埃及人从沙丘的形状中受到启发,才有如此辉煌的艺术杰作今天,西方人称金字塔为“彼拉米德”,则丧失了古埃及人取自自然的原始意义。

有学者认为,金字塔是埃及人对永恒的山峰崇拜的转借形式,是把永恒的山峰同法老的永恒联想在一起而采取的物质表现形式作为宗教建筑,神庙是古埃及人参拜神灵的主要场所参拜神灵时所举行的宗教仪式,已成为古埃及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埃及神庙建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数量众多、造型优美的圆柱而其样式和艺术风格完全模仿大自然的作品柱身有优美的弧度,模仿纸草刻出的一束束装饰线,柱头的装饰图案多为纸草、莲花和棕榈叶;造型有如含苞欲放的花蕾、有的呈现为盛开的花朵,展现出古埃及特有的自然风格。

另外,埃及人在艺术作品中崇尚自然色古埃及人对色彩有特殊的感受在古埃及语中,“颜色”与“自然”是同一个词他们不承认光影中色彩的层次变化,他们在艺术实践中只运用单色,这样便于一目了然地把握事物的特征色彩的使用原则是按自然原色,表现男人时用棕色,表现女人时用黄色。

综上,古埃及艺术风格是在尼罗河环境下形成的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宗教思想、灵魂不灭的观念,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和法老的权威深深影响着埃及艺术所以说古埃及的艺术风格也是尼罗河赐予的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也滋养了古埃及艺术。

离开对尼罗河环境的研究,对古埃及艺术的探讨都将是肤浅的作者:赵克仁原载《西亚非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