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如何形容人文环境(学校人文环境怎么形容)原创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我在美留学8年经历的环境教育种田?认昆虫?农村社区?什么才是环境教育/自然教育?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反思自己留

如何形容人文环境(学校人文环境怎么形容)原创

 

我在美留学8年经历的环境教育种田?认昆虫?农村社区?什么才是环境教育/自然教育?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反思自己留美8年中经历过的各种环境教育项目,来浅谈美国环境教育多元化的发展,并探讨老土以社区为根本的理念在中国自然教育领域中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前沿性。

作竹荪(Hans)者

竹荪(Hans),毕业于美国文理学院Pomona College环境研究与古典学双专业,为老土创始人熊猫直系学弟。

02我在加拿大划船的一个月在学期学校结束之后,我又顺势报名了Chewonki Foundation最难的一个暑期户外探险的活动:在位于魁北克东北部的乔治河(George River)开展了一次为期27天的独木舟(canoe)的旅程。

乔治河总长约565公里,起源于魁北克谢弗维尔小镇(Schefferville)东边约175公里的一个小湖,由南向北最终汇入有着世界第二大潮差的昂加瓦湾(Ungava Bay)。

我们10人的探险小分队在正式出发前的合影很多北美户外爱好者对于乔治河的热衷可以追溯回美国律师、户外爱好者迪伦·华莱士(Dillon Wallace)在1905年出版的畅销传记《来自拉布拉多野外的诱惑(The Lure of the Labrador Wild)》及相关的三段对于乔治河的探险。

[2] 华莱士的传记描写的是他和利奥尼达斯·哈伯德(Leonidas Hubbard)开始于1903年7月的乔治河探险,然而他们从一开始就划错了河,选择了一条比乔治河更为凶险的野外河流进行探险,最终造成了哈伯德不幸染病身亡的悲剧。

华莱士出版的这本描写了他死里逃生的传记热销之后,激怒了哈伯德的妻子米娜·哈伯德(Mina Hubbard) ,因为她觉得华莱士在她丈夫的遇难过程中有一部分责任,而且华莱士书中对于整个故事的讲述玷污了她丈夫的名誉。

于是,在发书的同年,华莱士宣布自己将对于乔治河开展第二次的探险时,米娜也宣布自己将踏上一样的旅程这场广受媒体关注的竞赛,最终以米娜提前7周到达乔治河入海口结束米娜也为后来世人能准确了解乔治河的地址面貌,盆地范围,生态环境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第一个有记载的穿越了拉布拉多地区野外的白人女性,米娜的事迹也不断为后人歌颂,加拿大政府也于2018年授予了她“国家历史人物”的称号[2] 拉布拉多(Labrador)指的是位于加拿大最东边的省,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Newfoundland & Labrador),内的一个地理文化区域,西边紧挨着魁北克省。

5年后重新回忆起这段旅程,当年的磨难、艰险与收获也是历历在目相比较其他参与过相对比较艰苦的户外活动,如果让我重新再走一遍乔治河,我的心里还是有一点点发怵的,可以说当年非常无知者无畏的我在去之前没有好好做足功课让我留下了一定的心理阴影。

当时做为一个基本没有什么划船经历的独木舟初学者,我完全低估了这项户外运动的艰苦、技术性以及对于体能的要求让我至今都还有心理阴影的莫过于正式开划的第一天因为乔治河所在的整个区域都没有被大规模开发过,所以我们要先从谢弗维尔镇入水,花3天时间划过一些基本没有水流的小湖和沼泽地。

在第一天下水后连续划了8个小时之后,我们最终选择了在一片沼泽地上扎营当时天又黑地上又湿,所以我们也没有用后来吃晚饭时用的大蚊帐,而是简单地站着吃凑活了一餐奶油鸡肉意面

当时正在吃全素(Vegan)的我,甚至只是吃了一碗没有任何调料的意面,在黑灯瞎火中还吃到了好多只无处不在的小虫子更悲惨的是,从小体育不好的我在高中期间也只是跟着大家跑跑步,根本没有什么上肢力量,而经历了8小时不间断的上肢刺激,我在这趟旅途中野外过的第一夜,因为手臂胀痛醒了3次。

我的心态在那晚之后完全处在了崩溃的边缘,在第一周的旅途中经常心心念念自己会出点什么小意外然后被救援直升机接走但这些消极的念头,在于两位领队和其他7个小伙伴的朝夕相处中慢慢地被冲淡了因为我没有什么划独木舟的经历,我被分到了和领队之一的凯蒂(Katie)同一条船,坐的也是相对技术含量低一些的前桨位。

凯蒂并没有因为我是个划船小白而轻视我,而是每天都不断地传授我一些用桨的技巧,甚至经常提出让我们的船作为通过一些激流水域的开路先锋,并让我帮助判断河道中存在的障碍物及相关的可能带来的危险在旅途初期,我因为被虫子叮咬过敏了而不得不服用抗过敏缓解药,有好几天都因为药的副作用而昏昏欲睡,但凯蒂一直都非常体谅我,尽量地给我俩的船安排多休息的机会。

而另外一位领队艾玛(Emma)也是我在Chewonki学期学校时越野滑雪的领队,有着一身的户外绝技因为我们在旅途过半时就吃完了所有的新鲜水果和蔬菜,之后只能靠煮风干的蔬菜,我在后半程的旅行中便迷上了采集野生蓝莓过过嘴瘾。

而艾玛更是厉害,在第三周结束休息日的早上,通过户外的厨具便让我们吃上了美味的蓝莓司康饼同行的其他小伙伴们大多数也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户外经验,许多人也非常擅长于野外烹饪

迎着朝阳离开营地的一个早上在与大家相处的四周中,我学会了很多组团在户外探险的知识譬如为了最高效地在起床的半小时内把营地收拾好,应该先把整个团队需要的杂事处理好,把能整理好的行囊都提前装好船,再解决个人的像是洗漱之类的需求;还有在野外遇到黑熊时要尽量大喊或是用物品敲打来保障自己的安危等等。

艾玛和凯蒂也会给我们上一些户外领导能力的短课,教我们一些如何在有两个领队的时候能最好地去互相配合的方式方法。

对我来说,这趟旅程可能可以用 “一群人的孤寂”来形容吧因为永远都是小团体在行动,帐篷也都是2-3人共享的,所以基本没有私人空间但旅途中三分之二的时间,除了自己团队里的其他9人,在荒郊野外根本见不到其他人。

这样子的孤寂,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珍贵了虽然有些队员和我之间可能成长的背景非常不一样,但因为条件的艰苦、一起探险时建立的信任以及几周内几乎无时不刻的共处,让我们之间有了能够更深入了解彼此的机会我大学申请时的主文书,就基于这一次旅途中我与一位队友从矛盾到化解干戈的故事,表述了我学到的怎么对观念不同的人建立同理心的方法。

在旅途中同样让我感动的一件小事,是我们用的地图因为Chewonki从1990年代就开始组织了乔治河探险的暑期项目,所以我们用的地图上,都记录着往年的探险小队留下来的笔记我在学期学校时的指导老师也曾经带领过这个项目,所以我每天都能看到她别具一格的字迹,也根据着她的笔记想象着她当年的旅途中遇到的动物和其他的趣事。

因为在学期学校时,她也喜欢用亲手写信的方式给我一些鼓励和安慰,所以她在地图上留下的笔记也成为了我在这次艰辛的旅途中感受到的温暖,而我也希望艾玛和凯蒂记下的笔记也能带给往后的探险队员一些激励我们在康吉克苏亚鲁具克(Kangiqsualujjuqa)

码头的合影

对我来说,旅途的最后两天既难忘也有些许遗憾我们在旅途的倒数第二天中午按时到达了位于乔治河尽头的小镇康吉克苏亚鲁具克(Kangiqsualujjuaq),并在小镇的机场边扎营过了一个晚上在小镇闲逛的那个下午,我才意识到,乔治河的美丽并不只是她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美景,令人惊奇的生态环境,她的动人之处也藏在当地原住民因努伊特人(Inuit)的文化之中。

康吉克苏亚鲁具克位处亚北极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而发展不足现代社会标准的小镇然而,因努伊特人向我们这群外来人展现了他们的淳朴与好客,也让我们见识了他们的文化中对于自然的信仰我珍重在这个小镇度过的24小时,因为这段时光是让我意识到户外/环境教育不应该仅仅包含人与自然的接触,更应该关注文化与自然交融的起点。

03环游华盛顿州的一个暑假在Chewonki半岛度过的一个学期奠定了我大学攻读环境学的决心,同时也带给了我在之后那个暑假一段非常难忘的户外经历然而大学的四年,则很大地改变了我在高中时期行成对于美国环境运动的认识。

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我在华盛顿大学参加的 “朵丽丝杜克环保学者项目(Doris Duke Conservation Scholar Program,简称DDCSP)”朵丽丝杜克慈善基金会(Doris Duke Charitable Foundation)在近年意识到美国环境保护领域缺乏多元性的问题,换句话说,美国环保也是一个基本由白人领导的领域。

于是,基金会在2013年创办了DDCSP,目前在四所综合性大学开展为期两个暑假的体验式学习项目

每所大学的DDCSP的第二个暑假都是以实习的形式开展的,而第一个暑假则略有不同我参加的华盛顿大学的DDCSP的第一个暑假,是以环游华盛顿州7周,走访全州不同的环保组织以及政府的环保部门的形式运行的虽然大部分环保组织/部门的工作还是以科研性的保护自然资源的形式为基础的,有很多组织的。

环保工作也同样注重于文化的保护。

例如,华盛顿州目前环境治理的重点之一是重塑三文鱼栖息地,恢复全州野生三文鱼的数量除了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之外,这个重点的设立也是考虑到了三文鱼对于华盛顿州现存的大部分印第安原住民部落的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在州内第一大城市西雅图,也采用了结合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求来重塑三文鱼栖息地。

让我记忆犹新的,便是我们在西雅图滨水区一天的学习目前西雅图的海塘(seawall)已经全部由老一代的钢筋混凝土材质,换成了仿生的设计通过模仿自然海岸岩石的凹凸不平,新一代的西雅图海塘非常成功地为藻类生物的回归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西雅图滨水区所有建立在海面以上的码头步行区域,都采用了能过透过一部分自然光的玻璃砖,在增添道路设计的美感之外,也为三文鱼回归提供了应有的自然光照在这7周内,我们也走访了好几个现存的印第安原住民的封地(Indian Reservation)。

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是在一个部落了解到的他们对于一块每隔三年都会烧一烧的草地的科学监控其实近几年美国加州的大火有一部分原因是美国对于森林的过度保护,造成了枯萎植物的所有量提升,为大火蔓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然而,很多美国大陆的印第安原住民在几世纪前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有些部落至今保留了在可控范围内人为地燃烧森林/草地的习俗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让这些部落政府的环保部门有了更精准地测量火烧之后植被恢复的情况,真正意识上实现了。

现代科学和传统生态知识(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的结合华盛顿大学的DDCSP也非常注重于对于每一个学生说故事(storytelling)能力的培养,在暑假结尾的分享会上,也要求每一位第一年的学生讲自己的环保故事(conservation story)。

虽说我自己曾在不同场合撰写过自己与自然的故事,但DDCSP给我提供了一个第一次以口述的形式公开分享自己故事的机会在经过几天的冥思苦想之后,我准备了一个自己在15岁决定留美之后对于家乡自然的思念的故事从老家的茶园、竹林到杭州西湖边在不同季节盛开的鲜花,从祖辈们的坟头到西湖的人文历史,我也讲述了自己在环境领域的希望:愿所有人对于自己家乡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交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04在克莱蒙特和西雅图的教书经历在DDCSP的第一个暑假也让我对环境教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也促使我在大三下选修了一门环境教育的课程这门课是一门社区服务为主的课程,所有的学生都需要分组在每周花一个上午的时间在学校的生态科研站里教一群当地公立学校5年级的小学生。

我们用的教材是美国最有名的环境教育教材之一:Project Learning Tree (简称PLT)的幼小中版本这个版本的PLT提供了不少针对于青少年的环境教育活动,我和同组的同学们也着重挑选了不少不仅仅是提供科学知识也同时给予学生个人思考机会的活动

比如说,我自己很喜欢的一个活动叫做Tree Cookie,在引导学生对于树的构造,生长以及年轮的行程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圆形的纸片,让学生模仿树的年轮把自己的人生画在纸上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某一年过得特别好,那么这一年的年轮可以画得更粗一些;但如果某一年出了什么大事情,则可以用一个枝条伤疤的形式标记在这一年的年轮上。

这个活动在巩固学生对于年轮形成的知识之外,也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的一生与其他生物的一生一样都会有顺利和曲折,最后我自己通过这个活动也了解到了我一些学生藏在内心深处的往事,增进了我们之间的理解与信任在选择我在DDCSP第二个暑假的实习经历时,我也因为机缘巧合被分到了一个环境教育的实习机会:在西雅图国际区(亚裔聚集区)的一个社区菜园里教书的工作。

菜园里种菜的基本都是住在附近的65岁以上的低收入老人,绝大多是都是第一代或是第二代亚裔移民,所以菜园里种着许多流行于亚洲的蔬菜除了带着幼儿园或者小学一二年级的小朋友认菜,喂鸡之外,我和我的朋友也一起设计了一个能在这个菜园开展的针对高中生的环境教育的课程大纲。

因为我们俩对于环境教育也需要加入文化教育这个概念共同的认可,我们设计了很多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文化背景的活动比如我们在第一堂课介绍菜园概况之后,让学生们找出了自己熟知的食材,并分享能用这些食材烹饪的自己家里的菜的一个故事;因为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于移民家庭,在分享过程中我们也听到了不少。

带有文化特色的菜肴以及对于自己家庭移民史的思考在西雅图的这段教书经历也让我更深入地去了解到了城市环境教育(Urb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和主流环境教育的差异,同时也让我更加相信,环境保护在美国的呈现方式,不应该只包括去国家公园野营,吃素食或者用环保袋,也像这样通过传统农业来维持人与自然关系的方式存在。

05对于环境教育的反思和理解大学的经历让我对于环境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在回首高中时间在缅因的时光时有一些自己的批判譬如说Chewonki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印第安名,然而我在那儿的三个月没有接触到任何当地的印第安文化或者历史。

虽然在Chewonki半岛的三个月让我和环境建立了很深的联系,但我却错过了了解埋藏在那儿土地里关于文化的历史的机会在大四时,我接触到了一个源自于原住民研究学但现在广泛流传在环境教育领域的理念,叫做 “Storied Land,” 我个人理解为埋藏着故事的土地。

在我看来,这个理念提供了一个非常多元化的环境教育的框架:在我们了解一片土地的时候,我们应该去熟知这片土地里埋藏着的不同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关于一棵树或是一只动物的,也可以是关于一个人的,更可以是人与自然之间发生过的故事。

Storied Land同时也告诉我们,每块土地的故事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对于自己和土地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也是有差异的,所以环境教育的工作并没有一个广泛适用的模式任何一个环境教育的机会都是需要教育者深层次地了解当地的自然、人文历史,来帮助学生建立并理解自己与这块土地的联系。

放眼如今的中国自然环境教育行业,我认为“Storied Land”这个概念也深藏在行业领头羊老土奉行的环境教育应以社区为根本的理念之中中国乡村的独特文化,造就了村落中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共存是以社区为基础的现状。

当我们带领缺乏自然教育的城市青少年了解环境时,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于他们学到了怎么辨认动植物,而应该帮助他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共存其实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流行的中华传统,每一项都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茶、酒、美食文化都基于农业中人与农作物的联系,而来自自然的灵感与启发也贯穿在每一项视觉和艺术之中。

同样的,每一个城市社区特有的条件(绿化程度、环视意识等等)也会让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对于环境问题有不同的重视程度因此,中国社会的绿色发展离不开对于每一个社区的深入探究,及因此而设计的政策与推行方式//图文:竹荪 Hans。

//排版:叶子//审核:花生

想和老土一起看世界?更多大山课、自然成长课正在招募!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马上报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