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城市人文环境(城市人文环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学会了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适宜高中师生和地理爱好者!想省心省力,自主下载公众号上已发资料word版!可加入VIP!三种形式选择一个吧!

城市人文环境(城市人文环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学会了吗

 

1.城市区位分析①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c)可分为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因素(人口、科技、交通、政治、宗教等)随着时代的变迁,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也在不断变化之中。

②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b)符合条件的地方常形成较大的城市:人口密集,人流物流汇集的地区;沿江沿海沿湖地区及河流的交汇地区;交通枢纽处;历史文化胜地,旅游胜地,边境口岸等地2.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a)。

按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用地可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绿化用地等3.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①城市功能区的分类(a)可分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其它还可以有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城市绿化区、特殊功能区等。

一般地大城市功能分区复杂,小城市功能分区简单②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b)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因素:付租能力)、交通运输状况4.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的主要观点(b):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区位理论。

该理论探讨了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六边形图形对城镇等级与规模关系加以概括根据中心地理论,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圆形商业中心区域的中心;在理想的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六边形数目少;低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小,彼此相距近,六边形数目多;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

5.城市化城市化的含义和意义(b)城市化是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在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6.城市化动力机制城市化的主要动力(b):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中农业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主导力量,第三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又促进了城市化。

7.城市化特点①城市化特点的地域差异(b)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20世纪70年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70%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现许多国家已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由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一些国家有“虚假城市化”特点(如南美国家),一些国家有“滞后城市化”现象(如印度、印尼)②现阶段中国城市化的特点(b)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地区差异大,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8.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d)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要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评价地形对原来的地形进行改造,使之趋向平坦或起伏更大(如高层建筑)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原有的性质,使气温、降水等要素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也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形成城市热岛效应水文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

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生物的多样性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是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和改变最大的地方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环境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农村转

变为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居民就业方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景观特征乡村景观城市景观人口分散;农业人口为主密集;非农业人口为主经济开放程度低高信息、交通欠发达发达文化、观念受教育程度低,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受教育程度高,整体文化素质较高9.城市环境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c)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原有生态环境改变,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比较混乱。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扩大绿化面积等10.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我国城市发展趋势(b)城市经济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大型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强调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和谐人居环境;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相互促进;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

“城市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切实保护人文资源,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建设,完善城镇体系,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运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转载请注明来源:高中学考选考地理微信公众号公众号试卷及答案、重点解析。

word或PDF文本见会员(VIP)版。想同步发你资料,助你教学和学习的!就加入VIP!请加QQ群:123945265或615444974或扫下面二维码!

温馨提示地理选考原始分差1分,赋分差3分!!想试用word或PDF文本的,请写邮箱!想同步发你公众号试卷及答案、解析文本的!就加入VIP!可留言或加微信13735334348聊!邮箱VIP:请写邮箱,同步发你资料!

QQ群VIP:请输码加入,资料同步共享!想自主下载的!可扫码知识星球!欢迎师生、家长们咨询!!欢迎备课组长、课代表垂询!!高考路漫漫,我们陪你一起走!

【新教材专题】山东省德州、烟台市高一(上)期中考试卷【学考专题】2019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学考专题】学考条目识记之一:宇宙中的地球【高一专题】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综合练习【学考专题】学考条目识记之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学考专题】学考条目识记之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