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建设是什么意思(人文思想是什么意思)这都可以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对世界的感知、学习、提问、协作、规范这些非科技范围的人文、思维方面的训练在今天我们看来更为重要。

人文建设是什么意思(人文思想是什么意思)这都可以

 

喜欢本文,欢迎转载和点赞,转载请注明转发自“新软件”文 /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马龙  在当下的信息界时常能听到如“某某软件姓X”“某某软件不是一般的软件”“智慧城市建设政府惠民是必要的”等等意见,并将其上升为如不这样去认识问题,中国某某软件或智慧城市的发展是看不到希望的高度,且不容置喙。

  遇到这种情况时,若你准备用IT知识或技术来提出你的看法或认识时,双方经常会争得面红耳赤、严重时乃至割席断交对此,我们不妨跳出IT范畴,试着用更为基础的人文思想和逻辑思维来看待这些问题人文思想——区分事实和观点及“不特殊论”。

  刘润讲,在美国的小学里,有一项训练,就是教会孩子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这两个维度,是我们观察世界、与人沟通的基础很多矛盾之所以发生,都是因为混淆了这两个概念  事实有“真假”,但是观点只要⑴不违反事实,⑵逻辑自洽,就没有“对错”之分。

如果你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才是无可辩驳的正确,与之相悖都是错,你就是在商业世界中持有“地心说”,而不自知  职业化的基础,是尊重;尊重的基础,是理解;理解的基础,是接受不同;接受不同的基础,是能够区分事实和观点。

  当我们了解了这个概念,再遇到如“某某软件姓X”的问题时,正确的回复应是,某某软件做为产品“姓IT”,做为应用“姓X”,仅供各位参考  万维钢在《不特殊论》中讲到“一个现代人如果学习了科学知识,具备了科学思想,掌握了科学方法,他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其中有一个品质,对应于一个见识—‘叫不特殊论’”。

“人的确是高级动物高级是高级,但并不特殊”  由此,当看到“某某软件显然不同于一般IT软件”之时,我们可以说“某某软件的确是重要,重要是重要,但并不特殊”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性,这非某某行业所特有每个行业软件都需吸纳该行业的知识、由该行业人士参与研发,这也非某某行业软件所特有。

所以,软件是按照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来区分的,某某软件只是应用软件中的一类,并无特殊之处逻辑思维——区分必要和充分必要  在国家相继提出建设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和新型智慧城市的意见中,都把惠民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地方政府基本上是不假思索的认为政府就应该来主导智慧城市和惠民项目的建设。

  但政府却忘了一件事,就是政府惠民是“必要”的,但是否惠民的项目都满足政府建设的“充分必要”条件呢?  我们来看三个在智慧城市领域已经、正在和即将发生的现象首先是已经发生的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公共自行车这一来自欧洲的绿色出行理念悄然进入中国。

随后,全国百余大中小城市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展了公共自行车试点,受到了当地市民的普遍欢迎但随着这两年共享单车的出现,伴随而来的爆炸式膨胀、大规模的部署,公共自行车迅速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由此带来的是开展公共自行车部署城市的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几百万到几个亿),大量的自行车、桩、管理系统等资产浪费了,负责运营的企业入不敷出、难以为继(其实这种情况在没有出现共享单车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其次是正在发生的一卡通、市民卡等作为政府推出的用于市民办理个人社会事务和享受公共服务的集成电路卡,一直是智慧城市推进中的“标配”和“重点”项目,成为衡量一个智慧城市是否“惠民”的风向标,推动着各城市动辄投入几千万到几个亿进行系统建设、宣传推广和运维保障。

当微信、支付宝的支付系统和能力逐渐完善后,他们将眼光也投向了该领域,地方政府出于“惠民”的良好愿望和“招商引资”的冲动,纷纷希望与阿里和腾讯合作,采用移动支付来实现一卡通、市民卡等的功能,市民(特别是年轻人)自然也非常喜欢这一更为便捷的支付工具了。

但随之会给政府带来什么问题呢?大量卡、终端、运营系统等资产如何处置?负责运营的企业如何继续经营?政府已投入的巨额资金如何不会被浪费?用户在一卡通、市民卡等中的海量押金能否退返?等等就目前看,许多政府还没有考虑到了这种变化带来的问题。

由此,一卡通、市民卡等也基本上又会成为一个如公共自行车般的烂尾工程,巨量损失在所难免了(若考虑身份证、ETC等基本也会被微信、支付宝代替,其牵涉的问题就更需认真应对了)再次是即将发生的自助服务终端作为各级政府为缓解服务大厅人流过多,保证市民24小时都能感受到轻松、便捷、体贴服务的机器,近些年来在政务服务、人社、公积金、交警、铁路、通信等部门的服务场所和社区开始了大规模的部署,市民、特别是对移动终端掌握有困难的中老年人普遍拍手称好。

但当各地逐渐将原来各自为政的自助服务终端完成整合后(在目前国内只有个别城市完成了),就会发现这些服务完全可以借助各家金融机构已部署的金融终端来实现因为,金融终端部署的时间更早,市民更为熟悉,且金融部门对终端的管理和安全也更有保障。

若这一天出现了,前面讲到的问题将再一次摆到政府的面前,自助服务终端投入的大量资金、资产、人力等的浪费又将如何避免呢?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冲击,这是必然发生的、也是正常的。

另一方面是政府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想当然情况下一厢情愿的结果,这是非必然发生的、也是非正常关于技术进步不是本文要讨论的,下面主要是想谈谈政府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逻辑思维问题  初中数学课本就讲到“充分必要条件也即充要条件,意思是说,如果能从命题p推出命题q,而且也能从命题q推出命题p ,则称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且q也是p的充分必要条件”。

  放到智慧城市和惠民项目上通俗的解释就是:在智慧城市和惠民项目建设中,政府必须要惠民、要建设智慧城市,这满足政府建设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说智慧城市和惠民的项目就必须由政府来建设因为,智慧城市和惠民的项目许多都是to C的,已有许多成功的建设、运营和盈利模式,很多都可以由社会组织和企业来提供的。

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智慧城市和惠民的项目都满足政府直接参与的充分必要条件对此,政府就不应越俎代庖,而应在规范市场环境上下功夫,将项目交由市场主体来完成即可,这样就不会出现前面讲到的各种现象了  只有符合政府必须直接参与,且满足充分必要条件的智慧城市和惠民项目,才能由政府直接参与。

  所以,在智慧城市和惠民的建设中政府再不应“好心办坏事”了,让边建设、边浪费、边淘汰的情况消减政府在智慧城市和惠民努力上的成效了而应,按照逻辑思维来考虑,不但看是否满足了必要条件,更要看是否满足了充分必要条件。

  最后,借用宋华振《为什么要弯道超车?》一文中的文字来结尾“对世界的感知、学习、提问、协作、规范这些非科技范围的人文、思维方面的训练在今天我们看来更为重要”关于转载如需转载,请在开篇显著位置注明文章出处(转自:。

新软件 ccidsaism)· 无原创标识文章请按照原文内容编辑,可直接转载,转载后请将转载链接发送给我们;· 有原创标识文章,请发送【文章名称—待授权公众号名称及ID】给我们申请白名单授权未经许可的转载以及改编者,我们将依照微信公众号相关规则追究其责任。

联系邮箱:chenmm@softic.com.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