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企业人文环境建设(班级人文环境建设)满满干货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只要提到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一定会想到布置班级宣传栏和标语,搞主题班会,搞集体活动。这些其实是班级文化建设中最基础的文化活动,属于班级文化中的物

企业人文环境建设(班级人文环境建设)满满干货

 

只要提到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一定会想到布置班级宣传栏和标语,搞主题班会,搞集体活动这些其实是班级文化建设中最基础的文化活动,属于班级文化中的物态文化的一部分在文化的四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中,物态文化是可以具体感知的、摸的着、看的见的东西,是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事物,是文化诸要素中最基础的内容。

班级物态文化是班级师生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对环境、学生综合治理的过程和结果的呈现是构成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从事教育活动的最基本需要班级的物态文化就是班级在管理和教学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承载文化内容的各种物质形式、活动形式及实物成果,是具有物质形态的文化,固化与可感知是其主要特征。

比如:我带你参观我们的教室、校园、传栏、文化墙、文化设施;邀请你观摩我们的教学、班会、集体活动;展示我们的制度、管理资料、成果;班级管理体系的动作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直观感知的物质实物和活动形式,既是心态文化外化的产物,也是班级价值的承载体,发挥物态文化的价值教育功能。

班级物态文化建设具体有哪些内容呢?首先是满足学生和老师在学校的基本需求,就是基本的生活保障、安全的需要、被尊重和关爱的需要;其次是环境的治理,以满足学生和老师安全和教育的条件;最后是教育活动,教学过程、文化活动、专题教育的组织和开展等,是班级的主要文化建设形式。

一、满足人的基本需求马斯洛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人需求五层次”理论,从个人角度来说,人的需要依次满足五个层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1、生理需求方面的文化建设评价一个班风好的班级,首先从学生校服着装上就能明显地感受到。

整齐的着装不但让学生提高服从性,提振士气,还能防止学生攀比,且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提升但是,统一着装往往是班级管理的难点一是班主任、学生或家长的意识不强,总认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从而忽视学生个性无限发展导致对立对抗、破坏教学纪律的恶果。

同时,学生强调穿着个性,导致相互攀比,分散学习注意力,还会产生校园歧视的校园欺凌所以,穿校服是一种最常见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另外校服怎样穿也是一个有文化的讲究比如说穿什么?穿多少?怎么穿?什么时候穿?这体现出班主任人性化管理的文化特征。

我作为一个班主任,都会对学生的着装做出明确的指示我上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就对我们有一个要求,上衣扣子可以第一颗不扣,如果是第二、三颗不扣就是耍流氓是要挨揍的,你可以在放松的时候全部不扣,但正式场合你必须得全部扣上,走路的时候也必须扣好扣子,不许披着像二溜子。

我也要求我的学生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上课的时候穿作训服可以不戴帽子,可以脱了上衣放在椅背上军事汇操的时候必须军帽、作训服和皮鞋全部着装整齐我们不是每个时候都要限制学生,要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分清楚教学时间和生活时间的关系,协调好生活需求和规范要求的矛盾冲突,不能在生活上去处处限制。

管理上要做到上课时间紧,课余时间松,只对一些必须的场合做一些必要的统一,一旦对学生有要求,学生就必须认真执行这就对待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包容、关爱人性化的一面同样的食、住、行也要宽严相济让学生“吃”得卫生健康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还能让同学们吃的高兴,是不是更有人情味?学生的“住”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学生的安全,学生该睡觉时候睡得下,需要睡的时候的时候是不是也能睡呢?这也是人性的一面。

在校园内或个体外出时,“行”是最能体现一个班级优秀的形象集体“行”动要求都是整齐、快速、安全每次集体行动能不能做到整齐列队,整齐带出?会不会拖拖拉拉像放羊?2、安全需求的文化建设紧张害怕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负面的情绪,如果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安全就得不到保障。

学习上超出学生承受限度的学习压力,老师的打骂,同学的欺凌,突发的伤害,这种环境对班级文化建设没有一点益处,反而使同学们处于焦虑和惊恐状态,这种状态下不但教学活动保证不了,还会让班级冲突不断,矛盾升级人在没有安全感的时候,也会失去归属感,在班级中产生离心力,从而使班级失去凝聚力。

班级学生的不安全感来源于人标关系和环境因素老师可能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维持教学秩序或者是提高学生成绩,会采取语言和行为上的惩罚,这是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同学之间因为学习、管理及生活方面的交流出现冲突,造成同学之间的关系紧张;家长对孩子管教的冲突以及家长的焦虑,学生把紧张情绪带到了班级里面。

如何通过引导改善这些关系,或通过制度阻止这些行为,或通过提高互信减少冲突,这些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杂乱的环境是导致冲突发生的的环境条件比如,课桌椅碰撞也会让人跟着打架,通道狭窄导致人与人的冲撞,物品设施乱放导致人与物冲突出危险,地上有障碍物或水渍导致人摔倒等等。

为了解决环境冲突问题,我采取了环境“5S”活动,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活动,创建整齐、清洁的环境,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形成文明的环境氛围,成为我们班级物态文化的成果和亮点在5S整顿活动中产生的安全标识应用 ,也形成了校园文化的的物态文化表现形式。

3、归属和爱的需要的文化建设我不认同你,你会配合你吗?你不喜欢喜欢我,会听我的吗?我恨你为什么要听你的?这道理太简单了,班主任对待学生说再高大上的道理都没有意义,只要学生不认同、不喜欢就一定会对立违抗,班级建设就会困难重重。

增强学生的班级的归属感,形成互帮互助的人文环境,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人都有希望被接纳的愿望,学生在班级里面希望被老师接纳,希望被学生接纳,这是除生理、生存和安全这些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外,更进一步的需求,其情感还需要有特定的寄托和依存,还需要被班级群体所接纳,学生的情感才会有所归依和存放。

接纳就是不放弃,《士兵突击》里面的一句话:不抛去,不放弃!班级不主动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小队不放弃任何一个组员,不排斥,积极地帮扶,这就是一种能感染人的文化老师关爱学生不需要复杂的理论,只需要用宽容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我在遇到教育困难的学生时,总是用一句话鼓励自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学生的对立违抗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之前的不良环境对学生的品行造成的影响,如果在新的班级环境下能够得到改善,学生从内心会感觉到这种接纳和理解,情绪就会改善,冲突就会减少,教育才能有效。

但,这需要有耐心,让他每天进步一点点,而不是“不准再犯”这是宽容的文化4、尊重需要的文化建设尊严需求是任何人都渴望的,一个自信自尊的班集体一定是一个欣欣向荣、充满朝气的班级这方面的文化建设重心是两个方向,一方面,重视学生个人应该有的尊严和他人对自己应有的尊重,我们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明白尊重是互相的,尊重他人的目的是得到别人的尊重。

另一方面,学生个人要自尊,别人尊重自己是别人的素养,不是别人的义务如果自己都不值得被尊重,或者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人,别人就没有义务尊重你提高自信和自尊心是这项工作的切入点,我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通过军训来实现。

军训本身是班级物态文化建设的一种形式,好的军训本来就好看成但是,我的军训是一种素质养成手段,用军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开始的时候,学生站在队伍中,不敢做动作,自己怕别人笑话;动作不标准,自己不敢展示。

在训练中,特别强调学生昂首挺胸,气宇轩昂;动作上要求站如松,坐入翁,行如风,当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改变自身的姿态和心态后,学生自身的价值和地位都得到体现和认可,这些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自信尊重的需要就是不要歧视,平时我们的班级很容易出现歧视现象,比如:学生成绩不好会受到老师和学生的排斥和言语伤害。

如果学习困难是智力发育迟缓或情绪障碍造成的,这种伤害行为就是一种错误的不道德的不良风气,这种班风很常见所以,形成宽容的班风,就要包容和关心这些问题学生,理解学习困难是精神疾病导致的,要主动帮助这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把他们看成是累赘,给予他们特殊的照顾,体现班级的文化关怀。

5、自我实现需求的文化建设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的努力方向,它体现的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价值和意义每个学生在班级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个人为班级所提供的创造和贡献而这种创造和贡献就是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和砝码,它们是一种正比关系。

班级建设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成绩只是班级建设的一个方面,能学习好的我们让他专注学习;擅长管理的我们让他做干部;有文体特长的学生让他们丰富班级的文化生活,能打架的我们让他保护弱势的同学因材施教就是要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这也是评估班级文化的一个方面,所以多元评价体系也是能眼见和感知的物态文化建设内容,多元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如:成绩和操行分)和结论(如:评奖和评优)就是班级包容文化和个性文化的体现。

自我实现层次的需求源于不论是来自于社会的还是出自于个人心理感受的那种真实的回报以及成就感和自豪感给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发挥学生的特长,才能让学生不会被排斥而融入班集体对各类学生个性发展评价结果的同等肯定,这就是学生所追求的公平和正义,这样全体学生才会愿意为集体的利益而努力。

二、环境方面的物态文化建设文化育人不是一句空话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一幢房子的一个窗子破了,如果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一面墙如果出现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地上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

这个现象,就是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认为,行为可分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是由已知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后者则没有可觉察的刺激,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自发的反应,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亦称自发性行为。

所谓操作性行为就是那种作用于环境而产生结果的行为我们在环境中布置励志标语、保持清洁的环境、提示安全风险等,都是为了让环境因素作用于人而影响人的行为所以,班级环境的管理就是最普遍的班级文化建设现象班级5S管理是我从企业的管理经验引入的,5S依次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五个治理坏节。

通过整理环节的工作,把班级里面所有和教学无关的物品全部清理出教室,包括垃圾、非学习用品,多余的物资,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宣传品及宣传残留物等等,让环境变得更容易管理,减少杂乱环境对人的影响;通过整顿环节的治理,把所有物品固定放置,扩宽安全通道,标定课桌椅的位置,减少了学生和环境的冲突,学生之间的冲突也随之减少。

通过清扫环节的治理,让学生随时把自己产生的垃圾清理干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没有垃圾,环境就没有垃圾,环境的整洁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影响学生的个人行为,减少了产生垃圾的行为和产生垃圾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

为了保持这种清洁状态,清节环节的治理就非常重要,组织专业的5S管理团队,在每一个影响环境卫生的时间节点上组织检查,对整理、整顿和清扫不合格的责任人进行限时整改,对责任人进行教育培训,通过坚持不断的检查整改,维持清洁状态。

以上四个环节的结果是环境保持整洁状态,个人养成了清洁的意识和素养贴在墙上的广告不一定是文明,也许是破旧的“牛皮癣”;干净雪白的墙面,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宁静和纯洁,毕竟谁都喜欢干净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班级的环境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欢。

在校里校外的对我们班级环境的欣赏和赞许中,学生荣誉感得到满足,自信心得到增强,也就更有归属感,也更愿意维护班级的环境这就是5S素养环节的内容和效果班级宣传栏也是一个文化建设的阵地,通过宣传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及时更新宣传内容,表扬先进,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这些同样是班级物态文化的重要内容。

三、班级的教育管理活动的文化建设班级的教育管理活动主要是两个部分,一是班级行政工作的组织管理,另一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离不开班级行政管理工作的支撑1、班级行政管理的文化建设管理育人不是一句空话。

班级行政管理工作包括:班级行政团队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班级的动作和工作流程、班级的标准和评价考核体系这部分常被列为班级的德育管理体系,是管理育人的重要文化活动班级管理架构是团队建设的基础我不管是带什么样的班级,班级的行政体系建设都是很重视的,班主任、班委会、团支部以及小队的建设,都是非常规范的。

所以在我们班级任何事情、任何时间都是有人管的比如谁到我们班级发文件,只要你到班上,谁可以告诉你谁管这个事如果这个干部不在,班长会主动来对接,班长不在副班长管,副班长不在,纪律委员管,以此类推,肯定是有一个干部及时处理这个事情。

所以,来我们班说事不用找我班主任,我们有完整的组织管理结构:班委会管业务;团支部管思政;中队管训练;小队管队员都是各施其责,首问必答其实,不管是什么机构,好的管理都是要讲层级的班主任是班级的一手,我是学生干部的直接领导,学生干部去管理学生。

上级要指导下级,学生干部工作有困难我去指导;委员和困难班长、书记要帮助;小队长有困难班干要帮助;学生有什么行为不好或者是困难,小队长要去管理和帮助下级服从上级,一切行动要听指挥,如果队员不听队长,我就请他到办公室来跟着我,或者是我没时间就请他爸妈来管。

这就是责任与义务的关系这种管理方法是从军旅文化和企业文化中学习过来的,也是我们班看得见的文化特征,是一种专业化的管理体系,跟我在与不在现场没有关系2、班级教育活动的文化建设班级的教育活动主要是学科教学和思政教育。

学科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工作内容,学生怎样上课?老师怎样管理教学现场?都能充分体现班风的好坏我们在教学中的所有讨论和创新都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亮点班级的成绩好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建设一个文明、和谐、进步的教学环境,在师生的互帮互助、理解与包容下,班级一定能取得优秀的成绩。

同时,这种教育环境下,师生的矛盾冲突减少,安全得到保证,节省了老师处理问题的时间和精力,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组织教学活动德育班会、德育活动也是重要的班级文化建设,甚至有的班级把班级德育教育等同于班级文化建设。

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认知教育只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形式阿尔波特·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的学习形式主要是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人类更大量行为的获得是通过示范、观察、模仿的途径进行的按社会学习理论的说法,模仿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主要途径了,德育班会和德育活动就是这种理论产生的教育形式。

社会学习理论太注重人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生理发育水平和认知程度上,这种自发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多数学生来说是达不到的所以,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作用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在现实教育活动中才是被应用得最多的。

毕竟,学生总体上年龄太小,心智发育不成熟,条件反射作用才是促进心智发育的最可靠手段因此,我们要在管理中充分重视制度和法律框架下奖罚产生的激励作用,和重复强化对行为习惯的养成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德育班会等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理论认知。

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行为养成训练,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获得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综上所述,班级在整个物态文化建设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如果不以人的感知和教育的目的出发,在没有人参与并接受的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物态文化建设也不只是宣传广告喊口号,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环境治理、生活管理等,都是班级物态建设的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