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什么是人文关怀精神(西方人文关怀精神起源于)不看后悔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西方的人文关怀精神起源于古希腊爱琴文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以及追求个性完美的文学艺术,为人文关怀精神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希腊所有的人文关怀都是通过对自然的理解,再反馈到关于人的理解上面。

什么是人文关怀精神(西方人文关怀精神起源于)不看后悔

 

李惠玲中国哲学博士、博导、主任护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委会副主委,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助理、护理学院院长江苏医院协会护理管理专委会主任委员、苏州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健康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护理管理、教育与人文关怀;老年、癌性照护与临终关怀。

2016人民卫生出版社创新、规划教材主编、副主编获得省部级以上课题及优秀成果奖多项《中华护理杂志》等编委近五年发表SCI等权威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2016获评苏州大学学生们“最喜爱的老师”榜首其论文获2016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委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江苏省护理学会老年护理专委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一般而言,东西方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人文关怀谱系,虽然偶有相通之处,但仍是有差别的。因为现在更多宣扬的是占主导地位的西方人文关怀谱系,故可先从这个源头开始。

西方的人文关怀精神起源于古希腊爱琴文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以及追求个性完美的文学艺术,为人文关怀精神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希腊所有的人文关怀都是通过对自然的理解,再反馈到关于人的理解上面如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不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苏格拉底提出,“心灵是唯一值得研究的对象”,并且认为真正的自我不是肉体,而是灵魂和内心活动,这样把人看做是万物的核心和衡量万物的标准,以人的正义美德为中心的伦理学逐渐形成医生除了是医疗知识和技术的提供者外,也是一位聆听着和观察者,除了听取患者病情方面的主诉,还包括理解患者身心的痛苦煎熬、家人的担忧以及观察疾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这说明在医学的起源阶段,医生的使命除了治病救人外,还需要具有关心和同情患者的情怀。

古希腊、古罗马之后是黑暗的欧洲中世纪,人本主义迷失在宗教鬼魅中直到14世纪中叶“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他的核心是强调人们应当回归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经典著作中对人价值和尊严的热爱,提倡个性解放与自由人文主义先哲们主要从人类文化角度探讨人的问题,以人为中心,注重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崇尚人的价值与尊严,力主追求现世幸福,反对以神为中心和反对宗教的禁欲主义。

文艺复兴在人文关怀发展历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感性意义上的人性来反对抽象的神性,以生机盎然的现世生活来反对枯燥、冷漠的天国理想,以人的正常情欲和感官享受来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虚伪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继承者。

启蒙思想家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者一样,他们都关心人,关心人的独立和尊严期间,进步思想家在各自不同领域里提出或宣传人文主义思想,并且把人文主义原则贯彻到政治领域,转变成一种政治要求,他们将科学理性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和科学、自由、平等、博爱、民主等思想。

19世纪马克思批判性的继承了西方近代的人文关怀思想的合理内容,把一切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解放的目标同时期,南丁格尔最早挑战“以医疗为中心”的模式,提出“以照顾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明确了“照顾比医疗更重要”的价值选择。

南丁格尔将近代照护关怀理念带入护理学,在护理学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初,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提出“自我实现”的理论,从人的需求、动机出发,进行需求层次分析,提出需求层次理论罗杰斯又把人本主义心理学推广到医学教育和临床应用领域,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关怀模式,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关心患者,更应关心全人类的健康。

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护理学家提出护理的本质是关怀1998年,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首次明确将人文关怀列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并提出利他主义、独立主义、人性尊严、忠于职守和社会公正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随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20余所世界一流的护理院校都将“护理专业价值观、专业发展能力与专业人文精神培养”列为第一培养目标

1.李惠玲:中国人文关怀历史渊源2.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跨学科学组广招各方贤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