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人文关怀的词语(人文关怀代替词语)学会了吗
亿亿万万有些人……认为沙粒的总数是无穷大的……也有人不做如是想,但都一致认为,目前还没有一个大到可以计量这总
亿亿万万有些人……认为沙粒的总数是无穷大的……也有人不做如是想,但都一致认为,目前还没有一个大到可以计量这总数的数字……但是,我要尝试让你们看些数字,它们不但可以表示出把整个地球都装满的沙粒总数,甚至还能表示出把整个宇宙都装满的沙粒总数。
阿基米德(Archimedes)《数沙者》(The Sand-Reckoner, 公元前3世纪)始作俑者约翰尼·卡森老实说,我从未说过“亿亿万万” 这种词语噢,我只说过可能有1000亿个(100 billion)星系或者1022颗(10 billiontrillion)星球。
谈起宇宙,很难不去使用那些巨大的数字在《宇宙》(Cosmos)这部受到大众喜爱的高收视率电视系列节目中,我是用了“十亿”(billion)这个词语许多次可是我从未说过“亿亿万万”原因之一是这个词语太不精确了。
“亿亿万万”中究竟有多少个“亿”?10亿? 200 亿? 1000 亿?“亿亿万万”太笼统了后来我们把这部电视节目又重新整理了一遍,在加入新材料时,我再三核验——真的,我从未说过“亿亿万万”
卡尔·萨根与约翰尼·卡森于《今夜秀》现场(摄于1980 年5 月30 日)可是约翰尼·卡森(Johnny Carson) 用过这词语,在他主持的《今夜秀》中,我前前后后“出现”过30 来次他穿着一件灯芯绒上衣,一件翻领套头衫,戴上一顶好像是粗棉絮拖把做的假发。
这种随意的打扮,让他看上去有点像另一个我他以这副德行出现在深夜电视屏幕上,不时引用“亿亿万万”这词语每次他这种装束主持《今夜秀》时,第二天,我的同事都会来向我报告起初,我对这种随意针对我个人的讽刺伪装有些反感( 尽管是这副打扮,约翰尼·卡森——这位相当认真的业余天文同好者——还确实把模仿我的谈吐动作当作严肃的科学工作来做)。
令人惊讶的是,“亿亿万万”这词语居然流行了起来,人们喜欢它的声调和意思如今,无论是在街上、在飞机上,还是在社交晚会中,经常会有人把我叫住,并用有点不好意思的神情轻声问我,能不能把“亿亿万万”说一遍给他们听——只说给他们听。
“你知道,其实我并没有说过”我告诉他们“不要紧,”他们回答,“尽管说好了”有人告诉我,福尔摩斯从未说过“我亲爱的华生,这太简单了”这句话(至少在阿瑟·柯南·道尔的原著中没有说过)著名反派电影明星詹姆斯·卡格尼(JamesCagney)从未说过“你这只脏鼠”,大明星亨弗莱·鲍嘉(Humphrey Bogart)也从未说过“山姆,再弹一次吧”。
(这是观众对电影《北非谍影》对白的误解)可是,他们不如就坦承说过算了,因为这些“伪语”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潜入当今流行的时尚文化中,弄得大家真假不辨了一些计算机杂志还不断地提到我曾经说过这个愚蠢的词语。
譬如,有个杂志写道:“卡尔·萨根会在这种场合下说,要用到‘亿亿万万’的字符(或字节,byte)”报纸上提到经济新闻、职业运动员的薪金,或类似的情形时,都在不断地引用这词语有一阵子,我的反应是一种孩子气的愠怒,我绝口不说或写出这词语。
即使有人请我说,我也不说可是,现在我已经完全不在乎了因此,算算我曾经说过的次数,你们仔细听着:“亿亿万万”数字扩张:百万—十亿—万亿为什么“亿亿万万”会如此流行?以前,英语中用“百万”(million)一词形容一个很大的数字,极富有的人会被称为“百万富翁”(millionaires)。
在耶稣基督的年代,全世界的人口只有2.5亿(250 million)1787年,美国开立宪大会的时候,全美人口近400万(40 million)之众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国人口则有1.32亿(132 million)。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是1.5亿(150 million)千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死亡总人数为4000万(40 million);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为6000万(60 million)一年有3170万(31.7million)秒。
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核武器的爆炸威力可以毁灭100万(1 million)个广岛大小的城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任何要用到大数字的场合,“百万”都是最适当的“大”数字然而,时代不同了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一大堆的“十亿”级富豪(billionaires)——这不全然是通货膨胀之故。
科学家们已经大致估算出地球的年龄为46 亿(4.6 billion)年全球的总人口正冲向60亿(6 billion)你的每个生日之间,地球又绕了太阳一圈——10亿(1 billion)千米(地球绕太阳旋转的速度比“旅行者号”离开地球的速度要快得多)。
4架B–2轰炸机(最新式的隐形轰炸机)的总价为10亿(1 billion,也有人说是20亿,甚至是40亿)美元如果将所有隐藏在其他预算中的国防金额包括在内,美国每年的国防总预算将超过3000亿(300billion)美元。
万一美国和俄罗斯真的打起核战争,直接死亡的总人数是10亿(1 billion)而10亿个原子接排起来,总长只有几英寸(10厘米左右)当然,我们的宇宙中布满了数十亿的星球和星系1980年,当《宇宙》播出时,人们在心理上已经准备好接受“十亿”这名词了。
光说“百万”已稍嫌寒酸,好像很吝啬似的实际上,这两个字的英文发音几乎一样,很容易混淆,要仔细听才能分辨出来因此,当我出现在《宇宙》中,并发“十亿”(billion)的音时,会特别强调/b/这个爆破音有些人听了,以为我有发音上的缺陷,或是我有种特别的腔调。
可是,若不强调/b/这个音而又不想引起误会,就要用电视播音员首创的说法:“这是带有b字母的‘十亿’”这听上去多拗口有一则流传甚久的老笑话在一个星象馆中,一位讲解天文的先生告诉听众说,再过50亿年,太阳会膨胀成一颗巨大的红巨星,把水星及金星都吞噬掉,甚至也可能把地球吞进它的大气中。
讲完后,一位很焦急的听众强行留他下来问问题:“对不起,博士,你是说太阳在50 亿年后要把地球烧毁?”“是的,大概就是这数字前后”“真要感谢上帝,有一阵子我还以为你说的是500 万年呢!”其实,不管是50亿年或是500万年,对我们个人的生命来说,都毫无意义,我们感兴趣的不过是地球的最终命运。
可是“百万”和“十亿”之间的区别,对国家的财政预算、世界人口、核战争伤亡人数等议题却是“性命攸关”的尽管“亿亿万万”这词语还是相当流行,可是它代表的数目已经展现出一种小家子气、视野窄,以及快过时的感觉一个更时髦的数字已经在这世界上等着我们了,也许很快就要流行起来——那就是“一万亿”(1万亿,trillion)。
目前,全球军备每年开销几近1万亿美元所有发展中国家向西方银行贷款的总负债额正接近2万亿美元(1970年时,只有600亿)美国联邦政府的年度总预算也正逐步逼近2万亿美元美国的国债是5万亿美元里根总统所建议的,技术可行性很有问题的“星球大战”(Star Wars)计划的估价是1万亿— 2万亿美元。
地球上所有植物的总重量约为1万亿吨星球和“1万亿”之间有着某种天然的密切联系:我们的太阳系到最近的恒星系统,α半人马座(αCentauri)的距离是25万亿英里(约40万亿千米)1后面跟了多少个0在美国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百万”“十亿”“一万亿”这三者的混淆程度,已到了近乎流行病的状态了。
在电视新闻中,几乎每星期都可以看到这类紊乱(多数的混淆都是弄不清究竟是“百万”,还是“十亿”)因此,也许你们可以原谅我,在此话外生枝,花些时间来阐明这些数字之间的差异100万是1000个“一千”,写成数字是1 后面跟了6个0;10亿是1000个“百万”,写成数字是,1后面跟了9个0;1万亿是1000个“十亿”(或100 万个“百万”),写成数字是1 后面跟了12个0。
这是美国的传统用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英国的“十亿”就是美国的“一万亿”,而英国人把美国的“万亿”用较合理的写法表示,写成1000个“百万”(1000 million)欧洲人则把英国的“十亿”(美国的“一万亿”)叫成milliard。
我小时候集过邮,其中一张邮票的发行时间是德国通货膨胀最高峰的那几年那张邮票的票面价值是50 milliarden(德文的milliard)寄一封信要花上50万亿马克的邮资(当时,人们用载货的独轮车装钱去购买糕饼面包等食物)。
由于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这些迥异于美国的数字用法已经逐渐被淘汰掉现在,milliard 这个词语几乎很难看到了一个绝不会混淆上述超大数字的办法是,算一下1 后面跟了多少个0可是,如果0 的数目太多,算起来就有点费事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把“,”或一个“空白符号”(space),放在每三个0之间:1万亿的写法是1,000,000,000,000 或1 000 000 000 000(欧洲人用句点“.”代替逗号“,”)。
至于那些比1万亿更大的数字,你就要仔细数一下到底有多少3个0的小节如果有一个立刻就能说出有多少个0的方式,那么我们碰到一个很大的数字时,事情就会容易得多幂数表示法科学家和数学家都是务实之人他们发明了一套实际的方法,叫作指数或幂数(exponent)法。
首先,你先写下数字10,然后在它的右上方写下一个字体较小的上标(superscript)数字,显示1后面跟了几个0因此,10^6=1 000 000;10^9=1 000 000 000;10^12=1 000 000 000 000,以此类推。
这些小体的上标字就叫作指数或幂数,又称次方:例如,10^9就称为10的9次方(或9次幂)但其中10^2和10^3 为例外,它们分别称为10 的“平方”和“立方”“次方”就和许多类似的科学用语一样——如“参数”(parameter)——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是它的词意经常被扭曲。
“次方”或“次幂”的好处除了清晰不易弄错外,更为重要的是,当两个很大的数字相乘时,最终结果的幂数就是这两个数字的幂数和:例如,1000×1 000 000 000=10^3×10^9=10^12再举一个更大的数字为例:如果星系中平均的星球数目是10^11,且宇宙中有10^11个星系,那么宇宙内的总星球数就是10^22颗。
可是有许多人一看见数字就害怕,对数学抱有一种莫名的反感,尤其怕用次方这个符号(尽管次方的应用真的简化了不少麻烦)除此之外,排版工人往往会排错上标数字,例如把10^9排成109(印制本书的排版师傅可以说是例外)。
本章末尾附上的一个表格显示了几大常用大数词语每个词语的加级是1000倍可是,在英文用语中,“万亿”以上的词语就很少用到了如果你每秒可以念出一个数字,你要不停地计数一个星期才可以数到“百万”,要半生的时间才可以数到“十亿”。
即使你从宇宙诞生之初就开始计数,到现在,你还数不到10^18
大数字与数字轻松打交道一旦你熟悉了“指数”或“幂数”的用法,与数字打交道,对你而言就不再是什么大问题,例如:一茶匙的土壤微生物约为10^8个;地球上所有沙滩的沙粒总数大概是10^20粒;所有地球上的生物总数在10^29 个左右;所有生物中的原子数约为10^41个;太阳中的总原子数约为10^57 个,宇宙中所有的基本粒子数(电子、质子、中子等)约为10^80个。
这并不是说你的大脑中就有了一个“十亿”或“一万亿”的想象图像——没有人拥有这样的天赋可是,一旦用了指数或幂数符号,你就能想象或运算这类大数字了与最开始一无所有,只会用手指或脚趾来计算周围同伴数量的原始人类相比,拥有这样的能力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大数字”已是现代科学的一部分,可是我不希望给人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极大的数字是当代的产物在很早的时候,印度人的数学就引用了极大的数字你在现代的印度报纸上可以看到罚金或预算都使用了拉克(lakh)或卢比(crore rupee)作为单位。
印度人用了以下的代词:das=10;san=100;hazar=1000;lakh=10^5;carore=10^7;arahb =10^9;crahb=10^11;nie=10^13;padham=10^15;sankh=10^17。
在古墨西哥文明的文化被欧洲人摧毁之前,玛雅人(Maya,印第安人中文化相当繁荣的一支)对世界的历史有一套自己的时间标尺这副标尺与欧洲人以前公认的,小得可怜的自创世到现在的宇宙年龄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在位于金塔纳罗奥州(Quintana Roo)科巴区(Coba) 的那些逐渐被风化的古建筑遗迹中,有巨石上的碑文显示,在古代玛雅人的想象中,宇宙的年龄约为10^29 年。
古印度人认为目前轮回的宇宙的年龄约为8.6×109 年在公元前3 世纪,一位西西里岛的数学家,阿基米德,写了一本书,书名为《数沙者》(The Sand-Reckoner)他在书里估计,如果要把宇宙用沙粒装满,需要约10^63 颗沙粒。
可见,在真正的大问题中,“亿亿万万”只是微不足道的零头而已
节选自《亿亿万万:卡尔·萨根的科学沉思与人文关怀》浙江大学出版社天猫官方旗舰店现货发售活动预告:本周六(11月24日)14:00——16:00,单向街·朝阳大悦城店,郑永春教授带你一起从历史和未来的时间角度,地球和宇宙的空间角度,分析为实现人类在宇宙中继续生存十万年所需的科技发展方向。
活动详情: 让人类再生存十万年
亿亿万万:卡尔·萨根的科学沉思与人文关怀[美]卡尔·萨根 著丘宏义 译郑永春 审校简介这是卡尔•萨根在病床上完成的遗著,他用睿智的眼光审视了那些关乎21世纪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这些文笔优美又生动有趣的文章,既展现了宇宙的浩瀚无垠,又触及人类心灵柔软的角落。
从环境保护到堕胎权益,从限制核武器到太空探索,整本书围绕着一个问题展开: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在科学的帮助下,迎接21世纪的挑战?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中,萨根极为罕见地在作品中流露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生命、爱、死亡与信仰的态度——勇敢地面对死亡,直视死神的双眼,感谢生命给予我们短暂而又丰盛的机会。
作者卡尔·萨根(Carl Sagan,1934—1996 ),美国天文学家,20世纪最著名的科普作家之一他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誉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作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顾问,萨根参与了美国的空间计划,与同事一起设计了探索金星的“水手1号”项目。
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在冷战时期,萨根建立气象模型说明全球范围内的核战争可能导致地球生态失衡,并提出了“核冬天”的假说20世纪70年代起,他开始主持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书籍,他主持的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科普作品《伊甸园的飞龙》荣获普利策奖。
推荐从童年小火车发出的奇怪气味到全球变暖,从人类的打猎天性到火星上的生命,萨根的文章总是充满了形象生动的比喻,让人难以忘怀——《圣路易斯邮报》《行经死荫的幽谷》是本书的最后一篇文章,也是他在死亡面前写下的人文哲思遗作。
与他之前的文章相比,这很私人,也很珍贵——《纽约时报》—END—欢迎点赞,分享转发到朋友圈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启真馆图书”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类似人文关怀的词语(人文关怀代替词语)学会了吗
亿亿万万有些人……认为沙粒的总数是无穷大的……也有人不做如是想,但都一致认为,目前还没有一个大到可以计量这总…
-
类似人文关怀的词语(修饰人文关怀的词语)一篇读懂
记忆影评写作的常用词汇、句子可以快速提高影评写作能力。\x0a 本文末还附有拓展练习,经常结合影片进行练习,提高更快。…
- 类似人文关怀的词语(形容人文关怀的词语)这样也行?
- 展现人文关怀的成语(人文关怀相近成语)不要告诉别人
- 展现人文关怀的成语(人文关怀的近义词成语)居然可以这样
- 展现人文关怀的成语(人文关怀的近义词成语)一看就会
- 展现人文关怀的成语(展现人文关怀的句子)越早知道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