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讲人文关怀的成语(人文关怀的近义词成语)学到了吗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未经授权,本文严禁公号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太原晚报有奖报料热线电话:0351——8222318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351——8222094有害信息举报邮箱:tyrbsjb@163.com
唤醒沉

讲人文关怀的成语(人文关怀的近义词成语)学到了吗

 

未经授权,本文严禁公号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太原晚报有奖报料热线电话:0351——8222318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351——8222094有害信息举报邮箱:tyrbsjb@163.com

唤醒沉寂成语 激活传统文化小店区3名诗友朋友圈“讲成语”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但有好多成语只是安静地躺在成语字典里不为人知近一年来,李海清、康小梅、张玉虎3名诗友每日配合,完成一首“成语题照诗”,用生活中随手拍的常见景物,配以雅俗共赏的“七言诗”分享到朋友圈,创设了鲜活生动的情境,使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很多居民受益。

晨间“小菜”“海清老师今日成语分享:一窍不通;成语释义:指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11月1日早晨8时,小店唐风诗社副秘书长康小梅发了一条朋友圈,分享一个成语,包括近义词、反义词和成语出处等,配图是前一天她晨练时,在太茅路天桥上拍摄的晨雾照片,下面还有一首张玉虎老师创作的格律诗。

“晨曦迷茫晨雾浓,高楼大厦入云中司机上路应通窍,莫忘打开前后灯”张玉虎介绍,这首配诗创作起来难度挺大,因为当天的成语和图片之间一时找不到联系,绞尽脑汁思考了半天,最后灵机一动,从开车出行安全的角度找到了切入点,配了一首还算满意的七言诗,给微信朋友圈的朋友如期奉上当天的成语晨间“小菜”。

精心“烹饪”每天早晨5时许,73岁的“勤谨人”李海清老师就躺不住了起床洗漱至早饭前的时间里,他随手翻开手机里订阅的公众号,学习一个成语并发到朋友圈,休闲、消遣之余,也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发就是一年多。

诗友康小梅是摄影爱好者,早起时常转发李海清老师的朋友圈跟着学成语,还常配一张手机随拍的景物图片,有人文、古建和四季变迁,记录着身边的景、物、人“去年秋冬之交的某日清早,我在朋友圈看到小梅女士的一幅影作,有所触动,便吟诗四句贴在评论区,受到了小梅及她圈中人的认可和好评。

于是便经常为她的影作题句,成了习惯其后某日,朋友圈中海清哥发布的成语,和小梅发布的照片同时出现在手机屏上,我便忽发奇想:何不在给小梅的照片配诗时,把海清哥发布的成语用上?”从那时起,张玉虎等三个“勤谨人”便达成默契,每天一早精心“烹饪”,自己学习积累之余,用美图软件里的模版制作一张“成语题照诗”,留下成语之趣。

营养“美味”“我发成语是信手拈来,微信上看到哪个就发哪个有的成语很生僻,很古老,平常罕有人用;小梅也是拍什么发什么,随机性强,两人之间互不沟通成语和照片之间,有时没有一点联系,但就这也难不倒玉虎玉虎常常就此写诗,按照片内容或生发的想象,把成语正用、反用、化用、拆用……总会把两者捏弄到一起写出七绝来,还往往出奇制胜、自然天成,可见其学识之广、驾驭文字技巧之熟。

”李海清老师表示,此“三合一”作品果然有了反响和效果,发到微信上后,受到了朋友们的喜爱,有人留言“第一次见”“长知识了”“期待明早”……于是,每天早晨,成语、照片、七绝相继发布,不知不觉已坚持了近一年每天跟着浏览成语的小店区居民赵娟表示,身边很多人都挺喜欢这样的形式。

“图文并茂的形式易于被接受,一天一条,利用碎片时间看看就能掌握知识;内容上也比较全面,成语有出处、有释义、有示例,甚至还有拼音,假如家长每天给孩子读读听听,积少成多,收获也会很大”3名诗友觉得,这是一件有文化内涵又好玩的雅事,是为“汾畔晨间三重唱”,也想一直坚持下去,起到闻鸡起舞的鼓舞作用。

 记者 王丹

“银龄学生”坐进课堂学用手机“我以后也能用手机打车、网上挂号、交电费了……”为了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11月1日,文庙街道新城北街社区为老年人开办“手机课堂”学习智能手机的用法,“银龄学生”体验到满满的成就感。

“各位叔叔阿姨,今天开始我们的手机课堂第一课,先了解智能手机的基本用法……”当天,志愿者们耐心地从智能手机的功能开始讲起,帮叔叔阿姨们下载微信、支付宝等常用APP,并讲解具体使用方法现场的老年人学得非常认真,遇到难题就及时提问。

76岁的王桂英阿姨说:“现在出门坐公交、进超市,都要扫健康码,我早就想学习怎么用智能手机了志愿者们准备得非常充分,还很耐心,一节课下来,我收获不小!”李阿姨说,今年4月份疫情过后,她换了一部智能手机,却不会用。

而当天在志愿者帮助下,她学会了网上挂号、查询公交信息等常用功能社区干部介绍,智能手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使不少老年人成为了数字时代的“边缘群体”为了帮助老年人跨越这道“数字鸿沟”,社区组织了总共5天的“手机课堂”,帮助老年人与时代“接轨”。

记者 侯慧琴通讯员 张锡琳 文/摄

建立“暖蜂”站 温暖“奔波”人“这个‘暖蜂站’就是我们的‘歇脚站’‘能量站’‘加油站’”11月2日,韵达快递员小李在送完一车快递后,来到位于光社新店村的“暖蜂”站后感慨,“每天在外风吹日晒,遇到大风天、雨天,都不知道该去哪儿躲。

有了这个地方不仅可以休息,还可以喝水,感觉很温暖!”针对外卖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大、分散性强、户外工作时间长等特点,光社新店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的阵地优势,不断提升驿站服务水平,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提供手机充电、无线上网等贴心服务,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基层党组织的关心关爱。

驿站虽小,服务暖心光社新店村“暖蜂”站内,桌椅、饮水机、充电设备、急救药物、修车工具等物品一应俱全这里的负责人李润拴表示,“不仅是快递员和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网约车司机,所有户外工作者都可以随时进来歇脚、喝水、如厕。

”李润拴补充,如今快递和外卖服务已经成为群众生活中的一部分,打造“暖蜂”站,是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让新兴行业从业人员在辛勤劳动中得到尊重和关怀下一步,光社新店村还将全力发挥党员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积极把“流动”的新就业群体吸引过来、组织起来、动员起来,让其成为基层党建的新活力。

同时发挥“小哥”走街串巷的优势,使“小哥”变身为基层治理“前哨兵”、社情民意“信息员”、服务群众“助困员”,不断融入到社区治理和文明城区创建中来,成为基层治理的“硬核力量”记者 张慧编辑/王晓玲 检查/常崇辉

打开名片关注▼往期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