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形容人文关怀的句子(公司人文关怀的句子)怎么可以错过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这个做起来很难,但是值得

形容人文关怀的句子(公司人文关怀的句子)怎么可以错过

 

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跟朋友说,三节课对我在互联网运营的职业生涯中,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三节课听的第一堂课,大概是在2年前,是联合创始人黄有璨讲的,从那时候起,我开始关注他的公众号:黄有璨他的文字很有见解和深度,而且充满真诚,总在我最为茫然困惑的时候帮我完成了思想精神上的洗礼。

这个假期,回看他最近3年的文章(2016-2019年),总结了他写字的一些经验,现在特别想分享给你。全文5000字,读完预计10分钟~

首先介绍下黄有璨本人:黄有璨是一位互联网老兵,互联网运营从业10余年,曾任美国About.com运营经理 ,第九课堂COO,新浪微米COO助理,周伯通招聘运营合伙人他是36氪专栏、百度百家 、知乎专栏、头条号。

专栏作家,也是京东、好未来、小饭桌、在行、馒头商学院、36氪等一大批知名互联网公司&孵化器的内训或特邀讲师创业导师现为新职业教育大学三节课(sanjieke.com)的联合创始人学员遍布百度、京东、新浪、36氪、美团、网易等 互联网公司。

他的代表作《运营之光》。

好,言归正传,让我们开始吧~本文分3大模块:整体描述、文章拆解、文字细节,也是按照宏观、中观、微观的逻辑展开宏观研究定位,中观研究套路,微观研究写作手感一、整体描述:先介绍下这个公众号的定位和调性:1.关注领域

公众号内容选题主要集中在:行业分析前瞻、互联网人职业生涯规划、产品分析报告、运营案例复盘、思维与成长、人文关怀等几个方面,这也是黄老师的专业所在2.风格特点从深度来讲,文章着眼点主要在行业、商业的深度见解,并通过阐述表象背后的深层逻辑,来传达运营和做人的道理。

文章理白言明,能感受到作者的眼界开阔,格局远大从温度来讲,黄老师的文字充满笃定、坚毅和人文关怀,字里行间总弥漫着能使读者有感染感动的氛围从流畅度上来讲,黄老师喜欢用长句,但读起来行云流水,且能感受到文字的势能。

常常同样的意思,用我自己的话表达,就总是显得平白啰嗦。3.价值立场用黄老师的话说就是:以一个互联网信徒的身份给你分享我眼中的人、成长和世界变化,有温度,有深度。

二、文章拆解1、选题找到一个好的选题,就是未战而先胜根据上面所说,黄老师的选题无外乎3类:1)互联网热点相关可以明显看到,跟热点相关的阅读量会明显高于非热点类而且黄老师的热点最后都会回归到产品和运营岗位相关的内容上,保持整体调性的一致性。

2)运营或产品相关这个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以运营或产品的角度规划互联网职业发展,或者观察行业现象,或者分析一款产品,甚至是宣传三节课的课程3)与定位相关的其他主题,比如个人思考感悟这类主题占比较少,应该是只为满足作者在特定时刻的一种情绪和表达,比如关于足球,关于焦虑,关于社会现象……。

而这些选题背后的逻辑又可以追溯到2点:第一,从覆盖人群上讲黄老师的文章主要覆盖互联网人群,尤其是以产品、运营、营销等为职业的年轻人,从互联网热点切入,落脚于产品运营认知和方法论层面,自然会受到很多渴望成长的人的关注。

另外,互联网本身可以覆盖各行各业,跟运营、产品思维相关的工作其实非常广泛,所以只要有互联网意识的人,都必然会被这些话题所吸引第二,从需求程度讲好的选题必然戳中人群痛点对成长的渴望、对职场的焦虑、对自我的认知,就是痛点,而黄老师深度真诚的文字足以戳痛绝大部分渴望改变的年轻人的痛点。

小结一下,选题时至少考虑2点:1)覆盖人群的广度和特点;2)覆盖人群的需求。2、标题观察黄老师阅读量比较高的几篇文章,标题主要有如下几类:1)名人热点类标题

这类标题的特点在于:绑定高势能的人事物,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力2)数字化标题

这类标题的特点在于:具体,能让人感同身受。3)盘点推荐&总结抽象类标题

这类标题的特点是:一眼看上去就收获感满满,很愿意打开。4)场景设计类标题

场景设计类标题,这里分享4种写作方式:1.形象具体的画面感,有场景有温度比如《我花了100万,让自己改了50遍文案……》2.反常理的对比,造成印象深刻比如《马云、雷军如火,丁磊、罗胖似风,小马哥、张小龙像水》。

3.制造好奇、悬念,能引起思考或者疑虑比如《长期熬夜+N个周末加班,我终于搞出了它……》4.通过小故事引发情感共鸣比如《假如产品烂的像坨翔,一个运营该怎么办?》这样一来,能立马提起读者的兴趣5)特殊句式类标题。

这里的特殊句式,包括通过疑问句引发读者好奇,通过省略号等制造悬念,或者通过与读者对话的方式来引出下文比如:《为什么我不建议你买保险?》——疑问句《只剩下5小时了……》——省略号制造悬念《是的,口碑好得不像是个创业公司的我们又要招人了》——与读者对话引出下文。

6)逻辑型标题

简单说,逻辑型标题就是用5W1H中,清晰提炼要点5W:who/what/when/where/Why,1H:how比如:《今晚8点,我和4万人等你一起见证一堂创造记录的运营课》——When Who What How。

《昨夜国足出线,他们做出了教科书般的经典运营案例》——When Who What小结一下,写标题的6个思考方向1)名人热点类——看内容是否能关联上高势能的人、事、物2)数字类——看内容是否能总结出数字3)盘点总结&推荐——盘点推荐类让人充满获得感,愿意打开

4)场景设计类——看内容是否能制造对比、冲突、小故事,或者能否用形象化感知度强的语言描述5)特殊句式类——看能否用疑问、悬念、对话、调侃、命令等方式去表达,制造趣味性和好奇感6)逻辑型标题——找准事件的5W1H

3、开头总结黄老师的开头,大概可以归为3类:1)开门点题,直接抛出要讲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比如下文:

再比如:

开头直接阐明阐明自己的观点,切入正题,这么写一来可以让读者快速了解作者观点,产生预判。另外,也展示了探究这个问题的重要性。2)以简洁叙事开头这是黄老师最常用的一种开头方式,比如下文:

以场景描述或者讲故事的方式开头,好处是:引人入胜,能迅速产生代入感和好奇心,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3)以个人感受开场,情绪代入比如下文:

以个人感受开场,是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是非常具有感染力的目的还是为了引起好奇心小结一下,开头可以参考的写作方式:1)开门点题;2)简洁叙事;3)情绪代入4、写作结构有2种文章结构框架,一种是归纳型,一种是演绎型。

归纳型的结构是:总论点→分论点→总结,适合摆事实讲道理。

演绎型:层层推进,适合讲故事

黄老师常用的是归纳型,这个会在下文详细阐述5、结尾心理学上的峰终定律告诉我们,我们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时与结束时的感觉,而在过程中好与不好体验的比重、好与不好体验的时间长短,对记忆差不多没有影响。

。一篇文章的结尾,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别人对它的最终评价,毕竟人对最近期的感受会更强烈。1)提高转化下文是《关于滴滴顺风车事件的几点思考》这篇文章的结尾,它的作用是将读者转化到另一篇文章中

2)提高黏性下文是《不愿迎合人性讨好读者的写作者,出路在哪里?》这篇文章的结尾,它的作用是为接下来的文章做了铺垫和预告,让读者产生期待。

3)总结升华下文是《重新认识傅盛及其核心方法论》的结尾,对全篇内容进行总结,呼应标题。

4)推进情绪,画龙点睛下文是《宣战抖音!腾讯与头条之战升级的本质与猜想》一文的结尾,用金句总结,让情绪达到高潮,是不是马上显得意味深长!

小结一下,结尾可以参考的写作方式:1)提高转化;2)提高黏性;3)总结升华;4)推进情绪。

三、文字细节1.如何写句子以《关于新世相刷屏活动的一些思考与瞎扯》这篇文章为例进行拆解,作者围绕新世相多级分销的营销活动被打击这件事,论述【裂变分销】类拉新手段的利弊及适用场景进而谈及对于运营者来说,“可以创造某种长期价值, 能够长期留住用户”的能力,可能会远比“快速拉新和周期性引爆 ”的能力更重要。

黄老师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观点,我注意到几点细节,以原文这句话为例:分销裂变式的营销方式将要逐渐进入生命周期晚期了预计经此一役,此后将会很难再出现类似的刷屏营销事件但,以半地下的方式做一做应该还是可以的;。

如果我自己来写,可能是这样:分销裂变式的营销方式可能越来越难以推进了经过新世相营销活动被封一事,类似的营销活动很难再产生这种轰动的效果不过小规模、无声无息的营销方式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两者一对比,差距立竿见影。

我一一道来:1)词句替换原文描述用短词来替代长的短语,朗读起来干脆利落,【信服感】很强大家感受下(灰色字是我写的,黑色字是原文黄老师写的)01. 越来越难以推进→生命周期晚期02. 经过新世相营销活动被封一事。

→经此一役03. 轰动的效果→刷屏04. 小规模、无声无息的营销方式→半地下的方式2)动宾结构原文中,动宾结构的冲击力强,因为它直接对应了【要做什么】,马上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大家感受下(灰色字是我写的,黑色字是原文黄老师写的)。

01. 类似的营销活动很难再产生这种轰动的效果→此后将会很难再出现类似的刷屏营销事件02. 分销裂变式的营销方式可能越来越难以推进了→分销裂变式的营销方式将要逐渐进入生命周期晚期了把灰色字部分替换为黑色字内容,专业感满满。

3)形象化解释对于复杂的表述,最好运用形象化场景化的表达还是在这篇文章中,对于为什么【快消品属性的产品】适合做分销,而【服务型】或者【深度思想传递型】产品不适合,作者用形象化描述的方式,让读者代入到真实场景中感受了一把,很真切。

小结一下,写句子需要注意的点:1)词句替换;2)动宾结构;3)形象化解释2.如何表达观点继续拆解《关于新世相刷屏活动的一些思考与瞎扯》这篇文章首先,作者罗列这次活动的数据、媒体报道、民间评论截图然后,作者对事件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

其中,在表达观点的时候,顺序依次是:01. 对分销裂变式的营销方式的未来先给出结论性总结02. 活动产生负面评论的缘由03. 负面评论对新世相品牌的影响04. 活动的可取之处05. 得出一般性结论接着,作者引出之前类似事件发生时,曾发出的类似观点。

通过对知识付费和教育行业的对比,来论述自己对教育行业规律的底层认知最后,以发生在企业内部实际事件为例,来证明企业坚持的价值观,并重申对教育的看法:一切试图不顾品牌挣快钱的教育公司,其生命力注定会遇到挑战。

总结下,全文的表达逻辑是:1)从点状事件切入2)分析事件背后原因3)以行业内同类事件进行横向对比,引出观点4)以身边案例进行纵向对比,来重申自己的观点全文脉络清晰,一目了然3.表达方式1)说人话写作本质上是交流,那么就需要知道读者是谁,他们能理解到什么程度,尽量把文字雕琢的通俗易懂。

黄老师曾经总结为3个技巧:把观点变成大量事实例如,在文章《这一年,特别想找到几个适合跟我一起做内容和文案的人》中有这样一段:对于学习“如何做内容”来说,一个人只有在具备了良好的积淀和基础后,去修习许 多“技法”才是更有效的。

譬如说,假使我给你讲了许多深度评论文章的评论角度和思路,但你却在写作上连 最基本的“词汇量”积累都很少,那你就会发现,即便听了许多感觉很有启发的思路 ,你到了下笔时,仍然无法找到合适的词句来进行描述和表达。

把空洞形容变成具体细节描述普通描述:这两句话对我的震撼特别大原文描述:看到这两句话,我有点儿被击中的感觉通过具象化的夸张的表达方式,让抽象的概念更容易被理解 2)表达有逻辑发现黄老师最喜欢用的逻辑,一个是5W1H法,一个是ABC法

5W2H对应7个英文单词: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o:谁?When:何时?Where:何处?How:怎么做?对应文章来说,一般的逻辑无外乎:先说【What】,阐明这件事再说【Why】,为什么要这么做

再说【How】,如何做其他的则可以穿插进入各个模块例如,在《这是一个不靠谱的众筹,仅限3人,每人10万》这篇文章中,基本逻辑就是:What: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众筹Why: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次众筹?How:。

我的众筹回报方案是什么? +如何参与这个众筹?中间穿插着:Who,我是谁When,什么时候支付ABC法,即Action(行动) Background(背景) Close(结语)很多时候发信息,容易让冗长的表达变得逻辑不清,但是用这个方法,瞬间就很清晰

比如,在《【必读】互联网十大年度猜想——关于刷屏、增长、砸钱和产品演化》中有一段,就可以按照这种方法进行拆解:互联网业内的人才中高端人才稀缺情况+中低端人才过剩将会更加严重大部分 产品经理和运营的生存焦虑将会加剧。

简而言之,在 2018 年,整个互联网业内将会面临两个结构性的变化——(1)整个行业几乎已经不存在“流量红利”,依靠简单粗暴的业务动作就能够大量获得增长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2)低端员工的成本在互联网公司将会显著增加;

以上两者,必然导致大量互联网公司对于通过集中化、产品化的解决方案提升业务运转效率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以及对于能够更高效驱动业务发展的中高端人才的需求显著上升,而对于低端人才的需求将会下降以上3段,可以拆解为:。

1.Action(现象/行动):描述一种现象2.Background(背景):阐述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3.Close(结语):详细展开对结论的描述小结一下,在表达方式上要遵循“有感"的原则,即1)说人话;

2)表达有逻辑感谢看到这里,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今天主要分享了我对黄有璨公众号文章的拆解,从宏观定位、中观套路、微观手感几个角度谈了以下几点经验:第一,选题要考虑2点:1)覆盖人群的广度和特点;2)覆盖人群的需求。

第二,写标题有6个思考方向:1)名人热点类——看内容是否能关联上高势能的人、事、物;2)数字类——看内容是否能总结出数字;3)盘点总结&推荐——盘点推荐类让人充满获得感,愿意打开;4)场景设计类——看内容是否能制造对比、冲突、小故事,或者能否用形象化感知度强的语言描述;

5)特殊句式类——看能否用疑问、悬念、对话、调侃、命令等方式去表达,制造趣味性和好奇感;6)逻辑型标题——找准事件的5W1H第三,写开头可以参考的写作方式:1)开门点题;2)简洁叙事;3)情绪代入第四,写结尾

可以参考的写作方式:1)提高转化;2)提高黏性;3)总结升华;4)推进情绪第五,如何写句子写句子需要注意的点:1)词句替换;2)动宾结构;3)形象化解释第六,如何表达观点1)由点及面;2)横向对比;3)纵向对比。

第七,表达方式在表达方式上要遵循“有感"的原则,即:1)说人话:把观点变成大量事实;把空洞形容变成具体的细节描述;2)表达有逻辑往期回顾:01.内部分享,我一直在偷偷使用的复盘技巧02.这是我置顶的一个群,但我不想推荐给你!。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