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公司人文关怀的句子(领导对下属人文关怀经典句子)没想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0-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屈志』,是自己可以谦卑恭敬的去敬奉老成之人有句成语叫老成持重,在很重大的事情,老成之人非常稳,非常有智慧能够去判断因为老成之人阅历

公司人文关怀的句子(领导对下属人文关怀经典句子)没想到

 

​ 【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屈志』,是自己可以谦卑恭敬的去敬奉老成之人有句成语叫老成持重,在很重大的事情,老成之人非常稳,非常有智慧能够去判断因为老成之人阅历丰富,心地又厚道这个阅历是有历练,有经验不一定有历练,经验是他经过很多事情,历练是他在经验当中真正体悟到人生的智慧。

  假如他只有经验,都没有对照经典,我这些想法、做法对不对,只是说,我以前的经验就是这样,就是这么做他可能会有错误的思想观念跟判断,甚至经验多了,无形当中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想当年我在打拼的时候,你不知道出生了没有?」其实坦白讲,真正人生有历练的人,他会愈来愈谦卑才对,愈来愈谨慎,而不是动不动就去批评,就去下判断,这不应该是一个有人生历练的表现。

因为他世面见多了,就怕判断事情不够客观,误解了别人,这就是历练人生的经验丰富,假如心地不善良,就变成不是老成持重,叫老奸巨猾,所以心地很重要  面对这样的人,『急则可相依』,你有急难,或者你人生有重大的抉择,会影响你一生,可以去请教他。

甚至急难的时候可以去投靠他,因为他很有道义,他会帮助你「屈志」很重要,因为屈志才有谦卑受教的态度,不然再高智慧的人在我们身边,我们也很难得到利益因为「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个「老成」不只是人而已,打开《论语》,那是孔子的智慧;打开中华文化的经典,它是五千年的智慧。

但是我们能有多大的收获,是谁决定的?自己这个屈志、诚敬的态度所以,每个人学一部经典,收获不同,跟经典没关系,跟自己的态度有关系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常常也会遇到人生的一些疑惑,每次我们把师长的教诲,光盘片一放出来,可能十五分钟、二十分钟,老人家那些教诲就把我们的问题给解决了。

但假如我们在观看这光盘的过程,自己没有很真诚,甚至于还有很多一大堆自己的想法,那这些好道理就入不了我们的心田所以态度决定自己的收获,态度决定成败,而不是成功以后才来改变我们的态度  古代有一位很有名的人叫张良,他辅佐了刘邦,建立汉朝。

请问在座有没有姓刘的家长,举一下手好吗?为什么这么问?因为我们现在整个全球华人,都很重视传统文化的承传跟弘扬,有一个口号叫「重回汉唐」,是吧?汉朝是刘家的天下,唐朝是李家的天下,所以姓刘跟姓李的都要弘扬中华文化,跑不掉,继承祖先的德风。

  像我们姓蔡的是一定要弘扬传统文化你们不知道为什么?有一次我在台湾,刚好跟陈瑞珠老师我们一起参与一个传统文化的课程,我们向孔老夫子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行礼完下来,陈老师就跟我说,我们两个这一辈子干这个事情是注定的。

我说,何以见得?她说,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在陈蔡绝粮,在陈国、蔡国绝粮,所以姓陈跟姓蔡的一定要弘扬中华文化,要补祖宗曾经做错的事情  《了凡四训》有教,「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父母的过失、祖先的过失要弥补。

「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你们都没有反应)之急,内思闲己之邪」「旧书不厌百回读」,你多读,心里会有很多体悟、很多收获所以人要认命,我们姓蔡的就得干弘扬中华文化的事情  当然,祖宗的这些风范要承传,像刘邦他之所以得天下,他得了三个非常有能力的人的辅佐,他都觉得是他们的帮助,他没有邀功。

这就是一个很难得的为领导者的修养,让功给大众,自己不邀功包含唐朝,是姓李的天下请问大家,姓李的要学老子的风范,学李世民的风范,李世民什么风范?人家劝谏他,讲错了他都接受我们现在变成什么?讲对了也不接受,嘴巴还翘得很高,「旁边有人还讲我」,面子拉不下。

所以修行要先把面子卖掉,不然会障碍我们接纳别人的雅言跟劝谏,「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讲到汉朝开国的三杰,其中的张良是韩国的贵族,他的祖父跟父亲都是韩国的宰相,非常尊贵的背景后来秦始皇把韩国给灭了,他为了报国家之仇,倾家荡产,找了大力士要去杀害秦始皇,秦始皇也算是暴君,结果没有成功。

当然,刺杀皇帝那是九死一生,所谓是年轻气盛年轻气盛能不能成大事?不容易,会坏事他人生当中遇到了一个老人,这个高人洞察到他太浮躁,伏不住自己的情绪、愤怒,成不了大器很多高人都很厉害,看得到这些年轻人的问题。

  结果有一天,这个老人就在一个桥上等着张良过来,那老人看张良过来了,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面去,然后就跟张良讲,帮我把鞋子捡上来张良一想,故意掉下去还叫我拿?火有点要上来了,「算了,他年纪这么大了,别跟他计较」,他就下去捡。

结果把鞋子捡上来,这个老人把脚摇一摇,帮我穿上因为张良最缺的是什么?忍辱、忍耐的功夫一个人的成就跟忍耐成正比结果张良一想,算了,都帮他捡起来了,就帮他穿上吧就给他穿上了老人挺满意的,笑一笑,可能心里面想,孺子可教也。

年轻人都跟老人计较,心胸就未免也太小了其实人假如有家教,看到别人的父母就恭敬为什么?他有孝道,他一看到别人父母,也想别人当父母也不容易,看到老人绝对恭敬,因为他在家里就是这个习惯  所以,现在年轻人在团体、公司里面动不动对长辈大声小声,无福之相,很可怜。

为什么?没人教他尊重长辈是福田,人的福田大分三种,一个是敬田,恭敬长者;一个是恩田,念父母恩,念所有对他有恩的人,这是恩田;还有悲田,怜悯一切人,这是悲田  当然,假如现在年轻人都不会尊重长辈,我们在底下一听,「对啊,我公司那几个兔崽子,那几个人,都不懂得尊重我们!」别跟他计较了,要怜悯他,为什么?人不学,不知道、不知义,他们身为炎黄子孙,却没有学到老祖宗的智慧,他们很可悲,怎么还跟他一般见识?所以当长辈的人,还得表现出风范跟度量,不要跟他们计较,进而帮助他们。

  「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我们以祖先的心为自己的心,所有中华民族的儿女都是一家人,哪有不能和睦的道理?那你这个就是悲悯年轻人,也是后福无穷坦白讲,人世间没有吃亏的事情,吃亏是福,懂得去付出,施比受更有福。

  结果张良真的把鞋子给穿上之后,老人欢喜的就要走了走了几步,突然回过头来说,明天天亮的时候,你到这里来等我他答应了结果第二天,他很早就来了,老人已经在那里等,他说,还让老人等,明天再来!结果第三天他起得更早,那个老人又在那里,下次再来!又约好时间。

最后,第三次,他半夜就到了,不睡觉了,就在那里等他后来这个老人就教他太公兵法这个老人叫黄石公,道行很高的一个长者最后就因为接受了黄石公的教诲,交给他这本太公兵书,就帮刘邦推翻了秦朝,建立了汉朝所以「屈志老成」,要屈志下来,才能真正有大的收获。

  年轻人已经没什么东西了,为什么还屈不下来?想想我们的先祖,周公是圣人,都如此谦卑我们历史当中读到,周公是「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周公吃饭,吃一餐要吐三次,为什么?一听到有贤德的人来了,他赶快很谦卑的去请教,饭就不吃了,赶快去。

为什么?念念为了人民,他假如用了一个贤德的人,老百姓就得福了洗一次头发,因为古人留长发,洗一次长头发,时间可能要花一些,洗到一半,有贤德的人来了,赶快先去,不敢轻慢,这个非常可贵  《尚书》告诉我们,「满招损,谦受益」,谦卑重要,恭敬重要。

包含刘备,他去请诸葛孔明,那还是他恭敬的态度,才能启请孔明出山所以从历史当中,可以让我们启示到,人要有很多重要的人生贵人,都还是从自己的恭敬、谦卑态度感召来的,这个对自己的一生非常重要,因为人只要不恭敬谦卑,必败无疑,这里面没有侥幸的地带。

  我们从客观的数字来看整个企业界,这已经是很多年的数字了,我想这个数字现在更小,因为人现在追名逐利愈厉害,不能静下来好好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可能面对诱惑的能力更差了中小型企业平均寿命二点九年,这个是在中国大陆的数字,大型企业平均寿命七到八年。

才几十年的光景就倒闭了,更何况一生要屹立不摇,立于不败,容不容易?不容易  孔子有一次在庙堂看到了一个器皿,叫敧器,这个敧器没有灌进水是倾斜的,灌进了水,灌进适中的水,它就中正,直立,灌得太满,它就翻了。

结果孔子就告诉学生,没有自满最后不倾覆、倾倒,最后不败的,不可能人一自满就会败,人一觉得自己才华很高,他的才华就上不去了,人一觉得自己学问很高,他的学问就上不去所以孔子感叹,人自满就要倾覆了包含大儒荀子都讲,「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所有事情能成就,事业能成就,一定是恭敬去做事,谦卑去接受别人的劝谏。

但为什么最后还是败了?也是傲慢心起来,觉得不可一世,别人的谏言就听不进去我曾经看很多企业界的杂志,一些全球很大的企业,为什么最后还是败?就是企业主本身因为有了这些成就,自满,最后顾问的话都听不进去,下属的话听不进去,就败了。

  孔子接着就给学生有讲到,人怎么可以满而不倾覆?要「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学识很好,但是却虚怀若谷,不自满「富而能俭」,很富有,但是却很节俭地位很高贵,却很谦卑去待人,「贵而能卑」我有一位长辈,他是做警官的。

他的朋友、他的同学被派到部长级这些高官家里,做保护他们的安全人员结果就看到这些高官的子弟,比方要出门了,他是安全人员,结果帮他们开电动门的时候看到,高官的子弟很凶,「慢吞吞的!」骂人然后就观察,这个大官没多久就败了。

从哪里看到?有其子必有什么?其父然后发现,超过一半大官的后代子孙都很傲慢所以人在富贵当中能谦卑、能节俭是很不容易的,那是要有智慧的高官才教得出好子孙祸福相依,有钱不代表是好事情,你懂得藏富教子才是有智慧。

然后他看到少数大官的子弟非常谦恭,每次要出门,「谢谢你的照顾,感恩」结果一观察,这样的大官子弟,个个都有出息所以「贵而能卑」,尊重别人,不高高在上  「智而能愚」,大智若愚,不会耍小聪明,不会用聪明去压别人。

「勇而能怯」,虽然很有勇气、很果决,但却不是匹夫之勇,还懂得,这个怯就是谨慎,战战兢兢「辩而能讷」,虽然很有辩才,但是能够不用口才去压人,能够懂得沉默,在必须要把很多道理讲清楚的时候,才用自己的口才,一般的时候还是比较恭谦的,这个才华不轻易显露,不然慢慢就会变得很自以为得意了,这样就不好,辩而能讷。

「博而能浅」,学问很广博,但内心都觉得自己还很肤浅,其实这些全部都是谦虚的态度「明而能暗」,很多事看得很清楚,但是对人不苛刻,可以难得糊涂,有时候装糊涂,不要让人家没有台阶下这个是「谦受益」,保持这个谦虚,就能得到很大的益处。

  我们有了这个好的态度,再来要会判断老成之人有哪一些特质现在的人假如没有判断力,比方说接触一个人,他说,「我跟某某大官很好,我跟某某名人很好」,我们就好羡慕,好像就觉得好厉害其实一个人常常要去说,我跟某某人认识、我跟谁关系很好,其实他就已经在炫耀了,这个都不是一个有德行的人的表现。

  反而是什么?老成之人首先他谦虚再来,他和为贵有人生阅历的人都知道,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他不会没事生事,这个才是人生的智慧而且他会念念为人着想,不跟人结恶缘,这就是和为贵的态度他假如指导我们,「绝交不出恶言」,纵使人与人这个缘分尽了,决定不要去发脾气骂人。

人与人相处,都应该往远处看,不要逞一时的意气包含老成之人,做什么事情都是为大局着想  在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候的晋国,晋成公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赵朔,他是个大将军,另外有一个高官,是大司寇屠岸贾,在晋朝发生的事情。

结果这个屠岸贾他就要陷害大将军赵朔,然后就设计,让君王不相信赵朔而因为晋国的先君晋灵公昏庸,结果后来被赵家的先祖给杀了,所以屠岸贾就藉由这个罪名强压在赵朔的身上就说,他们的祖上把你的祖先给杀了,他也会威胁你,就造种种谗言,就把一个忠臣,不只杀了这个忠臣,还诛了他全族。

  当时候赵朔的太太已经怀孕,他的太太就是晋成公的姐姐,就没有被杀掉结果生了一个男孩,等于是他整个家族就剩这一脉了赵朔有一个好朋友叫程婴,还有一个赵朔的门客叫公孙杵臼,就知道屠岸贾一定又要杀害这最后一个血脉,他们两个人就约好,程婴跟公孙杵臼就要报赵朔的这一分情义。

怎么做?程婴把自己的孩子给了公孙杵臼,然后让公孙杵臼跑到深山里面去抚养这个孩子(是他自己的孩子),然后程婴就跑去给屠岸贾讲,赵朔唯一的儿子被公孙杵臼藏在深山里面他就等于去报信了,拿了一千两黄金然后屠岸贾就带着人去把公孙杵臼跟这个孩子给杀了。

其实是程婴献出了自己的亲生孩子,为赵朔的孩子牺牲,而且还忍辱负重了十多年  我们听到古人这种行谊,真的是肃然起敬为了朋友这分情义,为了留住他唯一的血脉当时候程婴在计划这个事情,跟公孙杵臼商量,结果公孙杵臼就问他,你觉得是马上去为朋友死容易,还是不死,忍辱负重一、二十年容易?程婴就说,当然是现在就死容易。

以前的人为了义可以奉献出生命结果公孙杵臼说,好,那难的给你做,容易的我先做了他就抱着程婴的孩子上山去  所以程婴救了赵氏的唯一孤儿,大陆还把这个故事拍成戏剧其实现在整个中国大陆,用这些戏剧来拍出古代这些忠孝节义的故事,是非常有教化的力量。

古代的榜样让全国人民去学习,包含现代的这些好榜样,每两年都有一次选出道德模范,那全国人民看到这些榜样,都向他们学习,而且每一次活动参与的人都超过上亿我们虽然没有参加,光看那些颁奖、那些故事,就感动得不行。

所以,假如我们觉得自己的心很硬,建议你可以去看我们中国大陆两年一次道德模范评选,保证你的心会变柔软,因为你大哭一场就变柔软了,那些榜样很感动人  所以为大局着想,这都是老成持重人的特质为大局着想,就让我想到,我在九月份刚好到台湾,我们几个中心的干部,有我们拿督黄景裕先生,我们先到香港去请教师长,我们对汉学院这些理念的认知正不正确,老人家认可。

我们又到台湾去请教常明法师,就是卢叔叔,他出家三年,我认识卢叔叔十一年了他对于师长汉学院的理念非常的佩服,而且说,这是他的恩师所倡导的弘扬汉学的因缘,他也要尽力的来成就所以我们还没去以前,差不多一个礼拜以前,常明法师就开始斋戒沐浴,很恭恭敬敬对待这一次的因缘。

整个把心完全静下来,然后用他几十年,不管是在企业界的这些历练,包含从二十多岁就开始学传统文化,其实常明法师从小就很有家教,他的爷爷、父亲都是读古书的,还有他深入师长这些经教的体悟跟智慧,来协助我们对整个汉学院的规画,所以这些老成之人都非常仗义。

  刚好我们也邀请,在我们大陆现在落实家文化理念很成功的固锝企业,固锝企业的老板吴念博董事长我有跟大家介绍过吴董事长吧?有我们两个缘分很好,从哪里看?去年十一月,我刚好跟吴董事长住同一间房间,我们是室友;今年五月我们又到法国,又住同一间房。

而且法国的消费很高,住一天费用很贵,所以我们找的那个房间很小,比香港的旅馆还小,法国的物价很高因为房间很小,我们两个更近了,可能差不多三坪、四坪的空间,很小,两个人,单人床,各睡一个床  这一次我们一起到台湾请教常明法师,我们两个睡同一张床。

你看这个都有征兆,缘分很深为什么会睡同一张床?因为本来是要在会议厅里面,但是刚好旅馆的会议厅旁边就是餐厅,怕不够安静,所以我们就订了一个比较高级的房间,然后里面还有客厅可以开会,我们两个刚好就挤一张床,这样可以省钱。

不简单,吴董事长这么大企业的董事长,这么俭朴从我们两个睡的距离来看,就知道缘分挺深的  结果我非常惭愧,我讲《群书治要》跟大众交流快两年了,《群书治要》还是《群书治要》,我还是我,所以还没有能领会圣贤人的智慧。

而常明法师他跟我们第一天开会,他就用很多的时间,把吴董事长在网络当中的一百多张PPT全部都仔仔细细看过,了解了吴董事长还有他的企业所以他跟我们开会的时候就说,「这么好的领导者,你们为什么不请到马来西亚去?你不是在讲《群书治要》吗?」我都觉得要挖一个洞进去了。

还念出《群书治要》那个句子,因为我们中心宋老师送了一本《群书治要》英文翻译本给常明法师,他回去就看,就背起来了,隔天就给我们讲这些经句  其中《群书治要》里面讲,「无长安之国,无恒治之民」,没有长期安定的国家,也没有长期安定的百姓。

「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群书治要》讲,从古至今没有不是这样的,一个国家、一个团体的安定,一定是得贤者好像之前也有跟大家讲,齐桓公用管仲,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且把整个华夏民族团结得非常好,可是管仲没有了,他就用了三个小人,最后死无葬身之地,「失之者则危亡」。

  所以常明法师这么一给我们当头一棒,我们好像茅塞顿开,当时候我们董事拿督,他们夫妇都跪下来礼请,我们看了非常感动为什么?因为中心紧接着要发展汉学院的因缘,这么大的一个因缘,要做很多筹备的工作,而吴董事长他带领的是两千八百多个员工,而且又落实整个传统家文化的理念,他们的人文教育、人文关怀都做得非常好,他很有经验。

  吴董事长,还有另外一位康老师,康老师是TOYOTA管理的专家,这次我们也邀请他一起到台湾去,他们两位善知识都答应要来,我们礼请他们做执行长跟副执行长结果吴董事长马上下了第一道命令给我,要我胖五公斤这是关心,我跟吴董事长开玩笑,我说,吴董事长,你是领导,你下的第一道指令,让我胖五公斤,我得好好努力才行。

  所以刚刚跟大家讲,这些老成持重之人为大局想,他知道弘扬汉学对中华民族还有对世界的重要性,他们很重情义吴董事长已经有九家公司了,他还得拨出每个月一个礼拜的时间到我们中心来带领我们还包含康老师,他们都很多任务在身,但是大义凛然答应了,两个人都留一个礼拜。

本来吴董事长我们就有邀请到大马来讲课,十月十五号他要分享「《群书治要》在企业中的落实」,他们的企业做得很好,七点到九点半,在我们明伦堂,欢迎大家带做企业的人来听因为他现身说法,完全是为了员工的幸福,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社会的感动来经营事业,完全是义,重义轻利,能把事业做得这么成功。

  再来,老成持重的人,他在引导我们的时候,完全抓根本,君子务本,他会提醒我们要回到孝道、回到修身、回到自己的心地,不要去要求别人,他会提醒我们正己化人不能感动别人,不是别人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这个是他们时时都是务本。

像常明法师就教诲我们,你们自己做好了,自然能感召很多的人来;自己做不好,怎么可能去感召人?自己的团体幸福,才有可能带给别人幸福,自己的团体假如不幸福,不是给人家看笑话吗?都是要务本  人这一生能够遇到老成持重之人,要好好珍惜,珍惜不是在口头上,一定要珍惜他们的教诲,依教去奉行,人就会有更大的福报。

END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