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选择题(人文素养类书籍)速看
271教育集团物理课程整合总结。
271教育集团物理课程整合总结报告
一、专家报告交流总结感悟(交流谈话稿记录)
1.课程整合的目的考试和课程标准不一致,导致选修课程成为变相的必修,选修2系列是校本化的加强选修课程的选择性,选择性非常重要从学生出发,新的课程强调选择性,具体到物理学科,有的学生只参加学业水平考试,而有的要参加高考,学生兴趣的分层,能力的分层,课程的分层。
从分类的出发2.关于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核心素养的形成,物理与人文素养,核心素养如何解读进行交流探讨不选考物理的同学,只通过力电基础,如何形成物理核心素养?老师和学生都面临的着选择,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进行课程整合。
3.关于课程整合的建设性建议实施建议: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主要案例,课程整合的实施建议,提取一些原则的东西,教学资源多样化,教材多样化,国家提供了框架,而老师参考这些,对教学资源重组,用一些科技前沿,创造国家课程,学生接触的就是老师改造后的。
老师们研讨的课程整合更多的研究的是目标原则等,而具体的教学中每个老师有一定的差异课程整合再进行提取,精炼,宏观和微观结合,将案例加进去,将优秀的案例和个性化的东西加进去,将优质课和教学能手课构建出来,加入课程标准中,资源共享。
宏观的是指导性的东西,微观层面更加深一点
各个学校依据整合标准,要求不能减低,只能通过创新手段进行达标国家课程标准是最低要求,(但是学校中这个最低标准都达不到),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避不开高考,必须与高考相吻合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能指导上课堂整合,内容上的删减调换,第二次活动的设计,第三次案例的更新,但是操作起来是个问题
如何进行操作,老师特别喜欢指导性的案例,教研活动公开课比较喜欢。但是做课程需要一些理论支撑,课程要思考为什么教,怎么教才能有一定的人生价值。学科内部知识体系的教,与社会生活结合严密的教。
4.物理学科本身的价值为什么教物理,价值在哪里?原来的课标更多从学科本位上出发,而现在课标更多成从育人角度出发一个学段内,不断的去让学生接受一些方法,素养,一步一步的进行而这种学段内的设计就是课程整合大量的思维过程才能得出一个规律。
磁场第一节地磁场,不能轻易的放过去,电流的磁效应,带着问题去读课本中国古代元气说解释磁场,比较法拉第的磁场理论不同点,科学研究不能止于概念,不能停留在思辨阶段,没有后续的实验和实践的检验物理课堂到底干什么,人文的方面不可忽视。
5.再谈课程整合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课程整合提的很多,课程整合到底是什么? 课程整合,首先是一个对课程整体的设计,教学依据是什么?就是课程标准,但是课程标准比较粗,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难度参照中高考。
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教什么,什么时候复习,老师们都在做,但是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老师可能说就是经验整合就是有一个统一的理念,在这个理念指导下进行整体备课,而不是只备一节课,比如核心概念整合,素养的整合,方法的整合,全程纵向的思考,将分立的概念点和规律点串联起来,每个点进行渗透,通过老师的引导,形成更上位的联系。
课程整合,是一种进步教育的思想,导学案和课堂设计过程中必须渗透着这种理念和进步的教育思想绝对不是照搬照抄课程整合标准的文本整合和创新不一样课程整合和高考重点的课时冲突,人文素养讲多了,学生知识的落实怎么办?反过来怎么办?当有冲突的怎么办,这个没有明确的答案,找一个中间的平衡点,不同的老师自己去把控,随着课改意识不断地增加,老师会更加倾向于学科素养方面。
这个取决于老师的价值取向多做一道题和少做一道题到底对学生有多大影响271的理念是学生去学,是学习任务完成,而不是老师教学任务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干货太多效果不一定太好推导物理规律,从特殊情况出发,得出结论,而后验证。
物理课中的每个概念都应该讲出故事来,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自然就有了很多后边物理的知识落实。
二、《271教育物理课程内容标准及其课程实施建议》的修订完善1.根据专家提供的课程改革的信息,结合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与专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补充完善《271教育物理课程内容标准及其课程实施建议》的理论部分,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统领老师的思想,坚定自己的教育信仰,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动。
2.对新的物理高考改革的内容,补充完善了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将选修3-5内容的“动量”部分作为一个主题六,调整顺序到主题五“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后补充完善了主题十五《波粒二象性》、主题十六《原子结构》、主题十七《原子核物理》。
3.针对物理选修3-5的四个相关主题,对集团所有的物理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对该部分内容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在历史上的形成、规律的基本认识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和讨论4.初中在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课程整合及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每位教师谈了自己的看法,并与专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收获颇丰。
5.初中在会议室进行了说课、说学案编制的活动,与专家共同探讨研究,每位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导学案的编制等原则、注意事项都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6.高中物理教师在会议室探讨了高中物理选修3-5作为高考必考内容之后的应考策略,并与专家共同探讨,为高三教师提供科学的规划和指导三、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1.整合的内容在体现生活化、时代性和科技性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地补充和完善。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与科技前沿、社会热点等贴近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鲜活实例相联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教师亟待思考并要解决的问题
2.面对新的课程方案和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需要作适时的调整因为新的课程标准强调选择性,学生面临课程的选择、教师面临着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择总之,为了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都面临着选择。
3.每一主题内容缺乏典型的优秀案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示范性四、2017年物理选修3-5高考研究(交流谈话记录)1.2017年考纲要求,一个2级要求,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11个1
级要求,实验在力学实验后加了第七个动量守恒实验2016年理综题目(10分) 2015年传统的碰撞三个物体 2016年全国二 35题
2015年完全非弹性碰撞,与图像结合 2016年全国三卷35题两物体和墙壁 2016海南17 ,2016年天津,2016上海22A,2016年北京18,2015年天津后三章的题目分析,波粒二象性两次出现单独出现。
2016年全国三综合考察,原子结构,能级跃迁,a粒子散射,一共三个题,考察不多。原子核,三种射线电场中运动两次,衰变,核反应方程原子核部分六个一级考点,选择题较多。物理学史,2016,海南,天津。
理综物理110分,选修15分,四本必修和一本3-5,3-5大约能占到15分左右,有一个单独的选择题,之后的分数的可能性,1.14分的计算题或者6分的一问,2.半个选择题和计算题中的一问,3.半个选择题和动量守恒的实验
4.动量守恒实验8分 5.两个选择题,可能性不大。
吴主任: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原来是选考内容,现在变成必考内容,不能以原来的选考的标准去研究全国卷一个题目有点专一,深入纵观3-5,二级要求动量,电磁感应那部分也有可能涉及动量,双轨问题,3-5原来选修时候是
15分,分值在15-20分之间第一道大题,应该是多过程的,与动量,动能的结合问题,第二个大题电磁学图像问题,核反应和动量结合的问题高考任何时候不能去押宝猜题,应该打破思维,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都要有意识的去尝试下,但是不能难度太大,一切皆有可能。
但是我们知道高考的趋势,考多过程,由原来的单一纵深,发散,平时练的时候不能偏激,平常训练时候将最基本的东西涉及到,全面性要突出刘老师:3-5用了一个月的时候,主要是在计算题中涉及动量,后边物理学史,计算题动量和能量结合,女生错的比较多,用三种方法去分析计算题,突然加入动量,很多学生审题不明,前面学生适应程度比老师好,老师的思想有点固化。
潍坊出题查漏补缺,对备考方向没有大的意义动量定理大题可能性比较大,核能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向,可能在这里涉及原子核中学习3-5很重要一个目的是为了高等教育的过度老师总以自我为中心去思考问题,而出题者怎么思考问题,一切皆有可能,每个知识点都有涉及到才是备考,千万不能押宝,概率再小,也有可能考。
杨校长:备考时候对动量多下功夫,后三章选择题更容易覆盖不要将3-5弄得太深太复杂,前几年的高考题是选考,而不是必考内容,可以参考,但是不能以之为导向王主任:列为必考,起到将3-5列为必修的过度阶段,为新教材做准备。
前几年3-5的题目,都是很单一的模型,很少涉及到解方程很复杂的问题,现在的题目更多的是构建模型,图像从15.16年中的题目都会用到物理思想和数学思想,让学生掌握一种物理思想新课标三卷的不确定性更加大,高考的不确定性。
3-2大纲中,不涉及反电动势,双轨问题可能性比较小波尔理论和能级光谱很重要,作为一个过渡才纳入必考内容,难度不一定多么难,但是比选考的难度可能大,全国卷二为一起到导向作用,全国三套试题的命制要适应地区的不同,全国卷二为全国卷一以后的命题有一个导向作用。
即便是动量的题目考察也不可能太难,后三章将课本上标题的核心内容搞懂,有争议的不要过多深入。学习动量后,让学生有这种动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江苏很多年都没有参加全国考试了,自主命题现在的考试3+选修,还有小高考,无论什么时候,江苏的物理试题没有哪一年是容易的,3-5一直在教,最近几年3-5难度不大,12分的题目,一个选择题,两个填空题,内容占六分之一,但是分值有十分之一,。
3-5对学生而言不成问题1.很多年没有开3-5,第一年考试,难度不会太大,没有把太多精力放在3-5,围绕动量去展开,会将所有物理知识联系进去,比较江苏卷上海卷,大多是以填空和选择出现2.后三章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高考复习不能猜题和押题,命题者完全带有偶然性,后三章不能留死角,(黑体辐射规律符合波动理论吗?物质波的波长表达式,光电流强度与光强有关。
?)细节知识点,每一个都要到位3.后边的简单的计算,半衰期的计算,质量亏损的计算4.原子核的计算,没有必要无限的放大不留死角,实际上命题者,不看考纲,课程标准,不会被考纲束缚住,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动量不可能太难,但是偶尔也要涉及一下,但是天津高考等地方高考会有很强的规律。
将动量作为一个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手段,先考虑,最后不行再用动力学方法5.有加的必考,必然有减的一部分。对于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样,不仅仅知道。
1.更加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内涵和外延,减少纯数字运算后三章的计算不太可能更加注重主干知识(动量)2.试题结构不会变化太大,3-5难度不会太大,改变的太突然,3-5拿出来,分值还是那些3.潍坊题最后两个题,很难,审题审不出来。
五、课程整合研究的后期整体规划和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1.课程研究的整体规划(针对新学期)建设物理学科核心育人团队,集体研究,认真规划,印制“物理课程内容标准和教学实施建议”,做到人手一册组织教师集体学习、个人研究,培训提升、研究落实,实践总结、修改完善。
2.下学期落实课程方案的具体措施(1)认真学习学习课程整合方案——“物理课程内容标准和教学实施建议”(2)学科核心育人团队研究设计导学案设计规范和模板、教学设计规范和模板(3)学科研究中心制定271教育集团课程整合标准及实施计划。
(4)年级备课组制定课程实施计划(5)定期举行271教育课堂课例研讨活动,及时补充完善课程整合方案(6)多研究物理学史或科技前沿等方面的社科类书籍,能积累学科方面的素材资源,拓宽自己的视野,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定的科学普及教育,丰富自己的课堂,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3.课程整合研究的新问题(1)研究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和新高考,适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选择性要求,课程整合要适合不同层次、类别的学生(学习进阶)面临新的高考改革和新的课程体系,任务重、难度大(2)提前考虑新教材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整合后对分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和挑战。
(3)面对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我们如何进行课程整合,适合这部分学生的需要。(4)拓宽整合的思路方式,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主题课程),将碎片化的知识组织起来,立体化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六、集团整体物理教师素质的提升和青年教师的培养1.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用各种形式不遗余力地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2.借力专家,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程水平。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素养选择题(人文素养类书籍)速看
271教育集团物理课程整合总结。
-
人文素养选择题(人文素养是什么意思)太疯狂了
— 湖南高职单招 —2023单招指导:16670103961微信)
- 人文素养选择题(人文素养是什么意思)怎么可以错过
- 人文素养选择题(人文素养选择题10道)不看后悔
- 济钢人文素养测试题(人文素养测试题小学六年级)燃爆了
- 济钢人文素养测试题(六年级小升初人文素养测试题)难以置信
- 周星驰电影经典台词(周星驰电影经典台词片段)这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