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提升人文素养的途径(提升人文素养的方法)一看就会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1-0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点击“甘肃教师学苑”关注我们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的讲话中

提升人文素养的途径(提升人文素养的方法)一看就会

 

点击“甘肃教师学苑”关注我们

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的讲话中提出了“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应该是良好师德师风的标配2023年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专门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这一精辟凝练的表述,为“四有”好老师怎样练成提供了清晰可循的方向和路径。

“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跟我们平常生活中说的教师的人文素养内涵多有交叉下面我们从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成为一名“四有”好教师一、人文素养的内涵“人文素养”是近些年报刊媒体及人们日常生活中不时提到的一个热词。

《辞海》这样解释“人文”:旧指诗书礼乐等,今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现代汉语词典》在“人文”词条下列出两个义项:①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②指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现代汉语词典》赋予“人文”的内涵要更加丰富。

“素养”即平日的修养“人文素养”是指将人类人文文化的优秀成果,通过学习、环境熏陶、社会实践等方式,逐步内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学识、修养,成为相对稳定的内在精神品质和心理特征“人文素养”是后天养成的、不断丰富发展的修养,它是可以培养的,但不可能一蹴而就。

人文素养体现在一个人言谈举止、衣着打扮、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之中你的一言一行往往能折射出你的人文素养二、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人文素养的基本内涵是指扎实的人文知识,它要求一名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史、美、哲等方面知识,要有对学生的关爱情怀,要以学生生存和发展为本,要有对教育理想的追求。

我曾在一次讲座中作过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统编本语文教材推荐的36部名著中,你读了哪些?我们有去阅览室、图书馆的习惯吗?你去过鲁迅纪念馆、博物馆吗?你喜欢中国民乐、戏曲吗?你喜欢教师职业、热爱学生吗?

从收到的问卷看,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堪忧大部分教师不是很喜欢读书,基本上没人能读完教材推荐的36部名著,甚至连必读的12本都只读了有限的一部分大部分教师没有去阅览室和图书馆的习惯上海鲁迅纪念馆、北京鲁迅博物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很少有教师参观过。

喜欢中国民乐和戏曲的教师也有限对教师职业,大部分教师有职业倦怠感三、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路径如何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我们可以尝试着从努力丰富学养、涵养仁爱之心、心向诗和远方、提高审美情趣四种途径来努力1.努力丰富学养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好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基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得有一桶水,拥有丰富的知识是有效实施教学的必要前提看中国诗词大会上嘉宾的点评,听莫砺锋教授的讲座,我们都会惊叹于他们的惊人储备。

不难想象,为了具备惊人的储备,他们之前付出了多大的努力!2.涵养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仁爱之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用欣赏的眼光来增强学生的信心,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说到爱心,我们不能不提到德兰修女,她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泽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4位人物之一她创建的仁爱传教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都乐意无偿捐钱给他,她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爱戴。

然而,当他去世时,她全部的个人财产,就是一张耶稣受难像,一双凉鞋和三件旧衣服作为新时代人民教师,我们应该怀抱仁爱之心,用心谱写爱的教育3.心向诗和远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旅游长见识,行走即读书。

对于日复一日、一成不变的生活而言,诗、远方,是给我们内心美好与憧憬的东西爱诗,也就是爱生活比如读李元胜《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我们的心弦是不是会被轻轻拨动?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比如低头看鱼,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离开,。

浪费它们好看的阴影,我还想连落日一起浪费,比如散步,一直消磨到星光满天我们要适时地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要说“世界这么大”,就是中国,也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太多的地域需要我们去丈量,有太多的风景需要我们去欣赏。

4.提高审美情趣1929年重阳节,毛泽东在一次战斗的间隙,写下了“战地黄花分外香”这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描绘的是一株怒放在炮火连天的战场的野菊,其中洋溢着词人昂扬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设身处地,我们能有毛泽东那种发现美的眼光吗?这其中所折射出的,就是欣赏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宋代画家郭熙在《山水训》中写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在懂得欣赏的人的眼睛里,四季皆美王开岭在《语文的使命》中这样说:在一个孩子的精神发育和心灵成长中,语文扮演着保姆和导师的角色,它不仅教授语言和逻辑,还传递价值观和信仰,一个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和审美,其人格和心性的塑造,其内心浪漫和诗意的诞生……这些任务,一直是由一门叫“语文”的课来默默承担的。

语文的能量,比想象中要大得多古代只有一门课,即语文课,那是一门人生课,一门教孩子“做人”的课,把“人”做对、做好、做美,提升做人的成绩它里面盛放的,是人的故事,是自然与伦理,是情感美学和理想人格只有做教师的我们的人才文素养提升了,我们才有望完成自身的使命。

作者:王延学,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教授,系西北师大国培项目特聘学科专家供稿:西北师范大学

【微信公众号用户请返回首页,在对话框中回复“2718”,在线学习和网页版用户请直接回复“2718”,验证您已阅读本文】

甘肃教师学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