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文素养的方法(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养)学到了
题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近年来,我校深
题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近年来,我校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不断加快内涵建设,探索实施一系列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力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新闻中心联合教务处、各二级学院,挖掘我校教学改革经验、特色和亮点,隆重推出“教学改革促发展”系列报道,以供全校师生借鉴推广本期推出通识教育改革篇《通识教育:郑商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关键密码》博学而雅正 通识而业精
——郑商深入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是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基本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注重人文精神、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如何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郑州商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破学科界限,大力开展通识教育将是应对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
通识教育,英文为“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study”,被译为“普通教育”“通才教育”,其核心追求是培养人的内核能力的教育,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敢于怀疑、勇于探索、自信而又谦卑、努力而又从容的终身学习者。
如果说专业教育提供的是具体学科知识的深度教育,通识教育提供的则是基础知识的广度教育这种宽广的知识教育能够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与社会、文明与文化、科学与技术、过去与未来,从而逐步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识教育是一种无用之大用,润物无声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将其培养成为完整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基于通识教育学习,学习者能够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价值理念、分析方法和认知能力,在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和具体现实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全面分析,既能够享受到内在的愉悦又能够获得外在的认知,这是其沉淀人生厚度与获取未来幸福的基础。
01向外行走 向内认知完善通识教育顶层设计我校于2017年9月专门成立通识教育中心,明确通识教育在我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功能,完善通识教育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通识教育课程体系,通过“面授+网络+讲座”的形式,高质量开展
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等通识教育,切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为做好通识教育改革调研论证,学校选派教师赴上海、武汉、杭州、苏州、西安等地,参加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主办的多场通识教育专题研讨会;组织团队前往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等高校进行专项调研,广泛收集意见和建议,组织全校通识教育大讨论,就通识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识教育模块的内容进行深入研讨。
近年来,学校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知名教授专家和地方名家、行业专家莅校进行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工作,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共性需求,勾勒出了具有郑商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通识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了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模块内容整改意见及通识教育改革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论证会02盘活资源 精准发力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为完善顶层设计,梳理课程体系,高质量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内容,学校加强引入课程和师资力度,创新通识课程开展方式,建立面授课程准入制度,丰富并创新课程形式,推进通识课程的多样化。
从超星尔雅课程平台引进优质网络课程508门,积极开展通识讲堂系列讲座,构建了“面授(少而精)+网络(多而全)+讲座(广而通)”三位一体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将创办人教育理论与实践、地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素质教育相结合,丰富我校通识教育课程资源,满足学生需求;采取与网络平台合作和“一师一策”方式,引进国内名师名家、地方行家开展有深度、有温度、有广度的通识教育讲座,提升通识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
通识教育改革构架图
通识讲堂及地域文化系列课程
《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教授作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报告
复旦大学段怀清教授作优秀传统文化专题报告
中山大学熊明辉教授作素质教育专题报告
巩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秦文坦作地方文化专题报告03提质增效 多元教学推进通识教育的“精·细·化”建多元化信息化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面授+网络+讲座”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开展“线上课程资源+小班研讨+专家讲座
”的多元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多元化的学习渠道和立体式教学辅导,推进通识教育的“精·细·化”。
校本文化建设的本质目的在于培育校本师生的基本价值取向,让学生得到学校文化的熏陶,使学校文化建设糅合在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之中,课程是校本文化的核心,也是校本文化发展的载体我们要秉持校本文化传承,挖掘校本资源,找准校本课程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有效契合点,让校本文化引领校本课程的发展,让校本特色课程打上校本文化的印记。
《广亚教育理论与实践》授课现场我校创办人王广亚博士是巩义籍台湾著名教育家,其始终坚持公益性办学,一生贡献教育事业,办学历程超过一个甲子、教育事业横跨海峡两岸、教育梦想穿越两个世纪,累计培养人才百余万人创办人爱国爱乡、育才兴教、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怀和百折不挠、严谨治校、克勤克俭的优秀品质让世人所景仰,其事迹被载入河南省中招考试思想品德试卷,感动并激励着广大青少年“向楷模学习,为人生添彩”。
创办人的办学精神和优秀品质为我们建设校本文化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更好地学习和传承创办人办学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校本文化课程,建设学校特色文化,学校挖掘创办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内涵,进行《广亚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改革,针对二年级以上学生开设《广亚教育理论与实践》选修课,实行“大班授课与小班研讨”相结合,推动通识教育“校本文化”课程的建设。
04以生为本 以学定教 创建“通”向共“识”的校园文化生活以服务学生为导向,创新通识课程修读形式,结合“通识讲堂”和《地方文化系列讲座》课程实施方案,每学期引进通识名师讲座4-6场和巩义地方文化名人名家讲座3-5场,并制定了相应的学分认证办法,引导学生“每学期参加3场专题讲座并按照要求完成考核即可获得1学分”,为学生提供通识课程“微学分”修读机会,创新了通识课程学分修读形式。
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钟秉林教授为我校师生开展网络教学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期,用哲学家的话说,大一新生必须回答三大终极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而通识课程就是对“人生道路”“心灵提升”“经典悦读”的导引。
为积极发挥通识教育理念的引领作用,通识教育中心精心挑选并首次面向全体新生开通500余门优质通识网络课程供同学们在大学期间自主修读
北京师范大学熊晓琳教授为我校师生开展网络教学如何养成人的博雅、美感和自由?如何与他人、环境和自己相处?如何认知人的天性、理性和悟性?何为经典?为何要读经典?很多时候,大家都能在通识课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遇见未知的自己,找到更好的自己。
快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进入学习通,领取500门通识网络课程!改革之路从无坦途我们深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通识教育在路上,我校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去投入每一份热情,将教育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努力让学生有获得感、幸福感,致力于为郑商学子提供“实在”而“丰满”的教育。
文字:通识中心 新闻中心责编:鲁楠策划:程文质统筹:新闻中心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提高人文素养的方法(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养)学到了
题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
-
提高人文素养的方法(当代大学生如何提高人文素养)越早知道越好
【引言】艺术欣赏是指对各种艺术形式和作品的理解、感受、评价和享受的能力,它体现了一种审美意识和品味。文化素养是指对自己和他…
- 提高人文素养的方法(如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太疯狂了
- 主持人开场白(主持人开场白万能模板)墙裂推荐
- 提高人文素养的方法(提高人文素养作文)这都可以
- 提高人文素养的方法(如何提高人文素养)学到了
- 初中人文地理电子课本营造公司人文环境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