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素养ppt(医学人文素养论文)原创
愿医学人文学院传承医学人文精神,继承优良传统,培养出更多医学人文领域的优秀人才!
编者按2022年,在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之际,也迎来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前身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教学部)办学20周年春秋百十,砥砺奋进;廿载风雨,同心同行;弦歌不辍,桃李芬芳回望北大医学110年的光辉历程,立足北大医学人文学院20年的风雨兼程,学院老领导、老专家和校友代表以笔抒怀,以图言情,回顾奋进岁月,展望美好未来。
一篇篇珍贵厚重的文字,记录着开拓与奉献、心血和汗水、思考与期许,传递着精神的不朽和力量为庆祝北大医学办学110周年与北大医学人文学院办学20周年,“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公众号特推出“我与北大医学人文”系列,敬请关注!
个人简介
李菡,女,1954年10月生,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英美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研究生期间继续深造英美文学专业,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担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工作1996年任外语系副教授,2002年任外语系正教授。
曾任英语教研室和研究生教研室主任,编辑出版了三套中高级医务英语在工作期间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文论,并获得文艺学博士学位2007年起教授医学英语专业三到四年级的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的精读课程和宗教哲学课程直至2017年退休。
由于教学工作出色,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并多次获得医学部优秀教师奖,2011年获得北京大学方正奖学金,2017年获得北大医学部师德先进个人我与医学人文学院素质教育的点点滴滴我在富有文化积淀的最后十年教学生涯中教授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英语专业三到四年级学生的三门课程:1. 英国文学赏析;2. 美国文学赏析;3. 西方哲学与宗教。
这十年的教学经历对我来说如同生命中一道彩虹般美丽的风景,因为我在最后十年的教师工作中可以教授自己喜爱的英美文学专业了,面对着课堂上纯洁无瑕而又充满期待的一双双眼睛,我是多么渴望与他们一起徜徉在知识的海洋,共同分享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的绚烂果实。
通过教授这些课程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人文素质得以强化,最终将学生打造成为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多维度全面发展的优秀毕业生,这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一名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使命同时,圆满地完成这个教学任务对我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医学人文这四个字,不仅具有丰富的医学科学内涵,更包含着全面的人文涵养,被称之为医学院学生必不可缺的两翼作为同时面对着人类肉体和精神的两个维度的学生,不仅要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了解人类的精神世界。
而在人类精神文明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的英美文学、宗教哲学就成为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难以逾越的主课英美文学如果没有宗教哲学思考的厚重则无法上升到对全人类命运的理解和审视的高度,反过来,宗教哲学如果失去了文学的激情和浪漫也会略显抽象并远离生活,所以宗教哲学和英美文学就成了三四年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两门重头课。
1宗教哲学选读在宗教与哲学课上,我们主要学习和讨论了柏拉图的《斐多》和《会饮》篇,观看了与死亡话题相关的电影《奥斯卡和玫瑰夫人》虽然学生正值青春年少,但还是对和死亡相关的哲学话题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们在小组讨论中一遍又一遍地探讨着死亡的意义,首先从医学科学的视角定义生理的死亡,医学院学生对临床死亡的科学定义为呼吸心跳停止,心电图呈直线状,脑电图显示脑死亡;然后从宗教意义上探讨灵魂的存在与否,因为一切宗教核心问题就是人的灵魂在肉体死亡后是否继续存在的问题;再从哲学意义上探讨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向死而生”和“诗意地栖息在这个世界上”的真正含义,最后从文学作品艾米莉亚·迪金森的灵与肉分离的诗中去领悟法国思想家福柯何为“死亡是差异发生的时刻”的真正含义。
大家还对凯撒的名言“A man dies still if he has done nothing, as the one who has done much”到底该如何翻译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鉴于对他一生的战绩和屡战屡胜的历史,大家都赞同将凯撒的这句名言译为“无为固死,何而不为”,因为只有这个译文才能将凯撒意欲在有限的生命中有所作为从而战胜死亡的内涵更加完美地表达了出来。
柏拉图的《斐多》为学生对死亡的理解提供了更为全面和直接的素材,苏格拉底面对死亡时的深入思考和沉稳大度展现了一个哲学家最为冷峻的态度面对死亡,他没有临阵逃脱,而是提出一个让历代哲学家深思的问题:“真正的追求哲学无非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
他既然一辈子只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一旦他认真学习的死到了眼前,他倒烦恼了,这不是笑话吗?”学生针对“追求哲学就是学习死,学习处于死的状态”的论点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各抒己见,通过这样的课上讲解和引导、小组讨论和分享,如同开启了条条通往伟大智者思考重大问题的心路历程,学生们通过不断地讨论,历经了一次又一次的思想交锋和深入剖析,他们在课堂上用PPT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并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死亡话题的理解,从而开发了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并得到了人文素养上的提升。
2英美文学选读我在医学人文学院教授三四年级英美文学课程,刚接触这门学科时,出于实用主义的立场,许多学生认为文学课对于今后的就业没有用,与其学习英美文学还不如学好计算机或者统计学更为实用但是在接触了精选出来的优秀文学作品后,学生们都被文学语言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从一知半解到广泛涉猎,最后到深深爱上这门课程,他们模仿莎士比亚创作出自己的十四行诗,在毕业论文中对文学作品的赏析水平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他们利用课堂上学到的文学知识,模仿莎士比亚戏剧创造出自己的舞台剧,在医学人文学院每年举办的医学人文周活动中,他们将这些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舞台剧展现在学校的舞台上,得到广大医学生和校领导的赞赏和好评为了让他们创作出《日出》的诗作,我把课堂搬到了黎明的香山,清晨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他们一鼓作气从山脚下爬上山顶,这时,太阳刚刚从云端露出金色的光芒,我们一起感悟艾米丽·迪金森诗歌语言所描写的景致:。
让我告诉你太阳怎样升起? 升一次,一条缎带 塔尖在紫水晶里泳浴 清新的景致就像松鼠奔跑在大地 山峦摘掉了它们的帽子 食米鸟开始鸣唱 于是,我轻声自言自语 那一定是太阳!许多学生写信给我都说毕业多年也难以忘怀师生清晨同爬香山看日出、写诗的日子。
为了分享这些思想果实并把这些诗篇和美好的记忆保存下来,我和学生共同将他们的期末论文编辑成一本《文学———道生命中不能错过的风景》的文学赏析习作集锦,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编辑成书,可以随时翻看和分享时,心中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在前言中写道:英美文学中的名篇佳作是数千年人类精神文明中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任何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流派和优秀文学作品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人遗忘,而是通过其特有的文学语言昭示着一代又一代人对真、善、美的无限渴望和追求。
文学作品和诗歌中蕴含着的终极真理和神圣的启迪构成了人类心灵王国中永恒的精神价值,它们超越社会功利和世俗视野的独特功能为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为打开人生命中形而上的精神维度起到了其他任何一门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
我和学生在英美文学领域共同开启了一个美丽和丰富的精神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我们与伟大的文学家和诗人为友,展开了思想与心灵的对话这个过程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陶冶了我们的心灵,提升了我们的思想境界在这个经历中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能够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永远陪伴我们,并在我们受到社会中世俗功利与物欲的诱惑的污染时如同“纯洁的天使一样,守护并净化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生命中继续与柏拉图、莎士比亚为友,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虽然在上下求索精神旅途上充满各种考验和艰辛,但是有着美好和充实的思想陪伴,我们并不孤单。
3暑期支教,回馈社会2011年暑假,我带领十几名医英学生来到河北永清县开展暑期支教活动学生们都积极踊跃报名,希望能在支教中为社会、为缺少教学资源的地区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学生们被分为小学、中学和高中教学组。
他们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定制出严谨的教学大纲,每天晚上积极备课,认真地组织教案,开发出各种朗朗上口的英语小诗供学生练习口语并提升课堂氛围医英学生的参与投入和教学热情使永清县学校的学生和家长们都热情高涨,每天教室里早早地就坐满了学生, 期盼着这群考入北大的哥哥姐姐们亲自给他们传授知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医英学生的优秀素质、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就是他们所教授学生最直观的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最具有影响人的力量的这种教学双方深度的思想融合,教学相长的支教经历也成了学生们宝贵的人生经历。
薪火相传,由于这段难忘的支教经历,许多学生在毕业时又选择了到更远的大西北、山西等地支教,这不仅为当地注入了新鲜的教学力量,改变了当地落后的教学状况,更为他们自己的人生经历增添了乐于吃苦、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使他们成为了贡献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材。
“十年教学一挥间,欢声笑语在眼前”,医学人文学院的教学经历也成为了我人生中最难忘的记忆。希望医学人文学院传承医学人文精神,继承优良传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医学人文领域的优秀人才!供稿丨李菡制版丨陈珍珍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医学人文素养ppt(医学人文素养论文)原创
愿医学人文学院传承医学人文精神,继承优良传统,培养出更多医学人文领域的优秀人才!
-
医学人文素养ppt(医学人文素养包括哪些方面)这都可以?
点击上方 蓝字关注我们 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正在进行中……认证知识学习继续~~认证程序29.《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
- 医学人文素养ppt(医学人文素养论文1500字)全程干货
- 医学人文素养ppt(医学人文素养1500论文)一看就会
- 医学人文素养ppt(医学人文素养考试题及答案)干货分享
- 医学人文素养ppt(医学人文ppt)这都可以?
- 医学人文素养ppt(医学人文素养ppt的总结)万万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