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概念(人文概念股票)全程干货
用人文来穿透金融概念,可能会看到更深层的东西。
来源@肖小跑社会类科学,包括金融,其实大家拼的是逻辑,而不是事实因为“事实”是永远不可能全知道的,不管您有多牛,电话线有多粗但是逻辑从哪里来?就是金融现象背后的人文所以用人文来穿透金融概念,可能会看到更深层的东西。
1、人文历史和哲学与金融宏观有哪些联系?怎样利用两者间的关系?我觉得,并没有联系因为金融宏观就是人文,两个不能分为什么?您可能也会发现,“金融宏观”似乎是个谁说都有理的领域大家有不同的解释体系和角度,好像谁都能说出一二,还都挺有道理。
这就是为什么市面上有这么多野生经济学家,其实有的表现还不错用他们的野生逻辑来解释当下的现象,有时反而更清晰,更容易看到本质跟自然科学相比,社会科学容易打起来,经济学家也经常互怼因为社会科学的特点是,一个问题可以从很多角度看:您可以从法律、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考古和人类学角度看,每个视角下都可能看到真相。
但是这种事儿,自然科学里就不太会发生比如,您站在比萨斜塔顶上往下扔铁球,一定会砸到下面,这是地心引力,牛顿老师第一定律,不相信的人大概会被砸死:所以自然科学,说一是一但是社会类科学,包括金融,其实大家拼的是逻辑,而不是事实。
因为“事实”是永远不可能全知道的,不管您有多牛,电话线有多粗但是逻辑从哪里来?就是金融现象背后的人文所以用人文来穿透金融概念,可能会看到更深层的东西如何利用?我把哲学、历史、和文学分开来,跟您讨论一下:。
1)哲学:哲学是“讲道理”的学科讲什么道理?大道理,解释终极问题的大道理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古希腊统称的“哲学”这个概念,其实包含了所有学科只不过当其他学科有了自己的概念和方法论之后,就会自己分离出去所以最后留给哲学的就是没法解决的问题。
您可能也有感觉:哲学家好像总是有理因为哲学的杀手锏是“逻辑”,哲学家靠逻辑和讲道理来打动人哲学在当下能赋予您的最大技能,就是“怀疑能力”:能对原来习以为常的一切概念进行怀疑——怀疑世界、怀疑专家、怀疑您自己。
在金融市场上,大家经常看到的和经历的:人喜欢走极端,会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但又经常会“三根阳线,改变信仰”,经常hold不住原因就是对“拿来”的观点和概念,没有怀疑过就用了除“怀疑精神”外,哲学上的一些概念,也会帮我们理解一些金融现实。
比如“以词代物”:当人给一个“观点”起了名字,贴了标签之后,这个观点就变活了,变成了个真实的存在,而不再只是个虚幻的“idea”这会带来很多麻烦:比如“借债买房”这件事儿,如果换个名词叫“按揭”,那“债”这个概念在您的头脑中就会消退。
任何借来的钱,都会觉得是自己房子的一部分不知不觉就变成过度负债2)历史:您肯定知道历史的重要性但是也一定会经常发现,历史中并没有一个像公式一样,能给您推导出一个精准结果的规律您可以用历史来推导原因,但是没办法预测将来。
这是因为大家在看历史事件的时候,往往忽视了“人”,人才是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尽管如此,也只有看历史,才能真正看懂当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不会糊涂3)文学:其实它比您想象的有用所谓“读书得间”,读的就是这个世界上的空隙。
我经常在脑袋里玩一个小游戏:把市场的情绪,对标文学中的人物两个对比下因为文学作品中的场景,其实是类似于市场上发生“极值”的情景:文学能把真实世界中的人制造“戏剧化”的基因挑逗出来它会告诉您什么是真正的人性。
比如张爱玲张爱玲老师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她能写出人世间各种语焉不详的尴尬有一篇小说叫《连环套》,女主角叫做霓喜一个情妇,也是一个执迷不悟、看得破忍不过、拿不起放不下、总是在同样的地方跌倒的人设其实广大吃瓜群众都很像她。
我也很像只要我们都生活在“局”里,不是局外;而且这个“局”的规则又不能自己来定,那结果只能是用一种焦虑代替另一种焦虑,用一种欲望代替另一种欲望,如此往复活下去所以人的欲望无穷人类的心理会驱动我们一直追求更多的东西:没办法停止,“私欲”不会靠动个手术切掉。
所以人类只要存在一天,“私心”和“欲望”就不会消失金融是人类欲望的露天大展厅除非您能回到原始人的生活,否则这加大机器只能继续向前要生存,必须训练自己洞悉人性的本领多读文学2、列举一个例子:用文史哲来理解比经济理论和数理模型更清晰?。
菲利普斯曲线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这条“菲利普斯曲线(phillips curve)”。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加不加息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它。
失效的曲线横轴失业率,纵轴通胀率,画一条反向曲线如果失业率低,理论上通胀预期会升高,就该加息三十多年前,这条线成为联储最重要的指南针但是时间长了,大家开始发现情况有点儿不对:尤其是近一两年的美国数据,失业率都趴在横轴上了,通胀还没起来:反向曲线生生被拧正了。
把反的拧正是一种什么体验?打个不太典雅的比方,如果把横轴换成“夫妻和睦”,纵轴换成“拈花惹草”,现在的菲利普曲线解释成“越拈花惹草夫妻感情越好”,逻辑显然是很扭曲的其实已经有不少论文印证过,它过去30年对预测通胀其实并没有卵用。
为什么失效?因为菲利普曲线是一个线性关系:纵轴横轴取数,交叉在一起取得一个平衡点但如果中间有了变化,出现极值或意外情况,那所谓的平衡点就走样了近一两年来市场的反应就显示出了这种“变化”:5月4日那一次周五的工资数据不好,美股先大跌,急速反弹,但是债券和美元的走势,又跟股市不一样。
也就是说大家对这条线给出的信息,各自有各自的考量,相互之间是矛盾的菲利普曲线失效这件事带来了一个后果:它锻炼了上届联储主席,耶伦老师的直觉眼看二战后最重要的指标失效,耶伦老师只能眼睁睁看着美国股市暴涨,找不到其他坐标来决定到底加不加息。
当人失去指南针时,就只能凭直觉来找方向耶伦老师其实是个顶级的太极高手您还记得她卸任前在纽约经济论坛上的那场著名讲话吗?意义重大耶奶那次表态,开口之前,鹰派占优:大家都觉得要加息,还要赶紧加结果她一开口,放出一群和平鸽。
她是唯一的鸽派:不管数据说什么,静观其变耶奶的反应,其实是需要勇气的这是典型的哲学家的反应:敢于怀疑现有的认知,做决策的主导因素不是模型,而是对未来的不确定因为加息这件事,虽然只有两个字,效果不比金三同学的核威胁差。
加息会使美元走强,美元是全球几乎所有重要资产定价的锚如果锚动了,尤其是变重了,会拉着整条船一起往下沉,其他货币必贬今年土耳其阿根廷和新兴市场股债汇三杀您也都看到了过快加息的结果,轻则货币战争,重则全球萧条。
唇亡齿寒,耶奶知道美国早晚会受影响经济学家,包括FOMC投票的大部分委员,都习惯线性模型思考:把人的基本状态压缩的线性数学模型中,反过来用数学模型来解释人的行为:您的行为没有理性,因为不符合数学模型问题是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并不是两三种,也不是一个横轴纵轴能代表的。
看回菲利普斯曲线,就不就业的原因也有无数多种,这是人的价值观的体现没可能全变成数学模型每当出现这种异常天象的时候,就是人文的大好机会:因为它说明模型和理论需要修正而修正的方法只能从数学之外找原因3、从人文角度解释一些危机或风险发生的必然性?。
其实世界上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一个大道理下,有很多小循环做人的道理,和做交易、经济运行的道理也不应该相差太大一场危机和一个坏的交易,如果从人文角度找原因,我觉得有三个(自己总结的,大家可以讨论):1)当下是个科技主导的时代:这是一个危机的种子。
如果大家看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其实是相互交叉,此消彼长的我们当下的时代,是个非常明显的科技主导时代科技发展太快,而且它给您带来的影响是直接的但而人文是虚幻的,对您的影响潜移默化,看不到任何直接效果,它只能在冥冥之中牵引您的价值观。
结果,就是当下的我们,更依赖科技的、能量化的、和模型的东西,而不是背后人文更深层的原因更短视重启键按下这时候,人类才会重新重视人文,关心人性中更深的东西文艺再复兴,哲学文学迎来重生然后再循环往复2)追逐风险,这种本能成了文化
经济理论假设人极度厌恶风险但是人却有一种本能,就是冒险精神,冒险能产生强烈的自我认同感,这是一件很high的事情尤其是这种本能成为文化:我们都崇拜马爸爸,要有梦想,创业第一桶金子里面一定半桶都是风险,这就是“animal spirit”。
这种文化并没有错,但前提是:只有在一个设计完善的金融体系里,您才会有追逐风险的空间反之,群体误判和踩踏就很容易发生具体就不展开了,其实您就在这个体系中3)追随传统,这种习惯也成了文化追随传统成为文化有什么不好呢?。
人,有盲目跟从传统金融形态的倾向比如买股票,炒房子,因为这些投资工具就是“传统”的,肯定不会出错;而不愿意把钱放在“非传统”金融工具里,哪怕能分散风险;比如通胀挂钩债券而且人,有跟着群体一起行动的惯性,比如前几年负债买房,首付极低,但是您觉得很正常,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做同样事情:习惯和惯性让您看不到零首付背后的100%杠杆。
其实这三个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两个字:人性迄今为止,其实对人性,在金融研究中并没有得到非常充分的认识即使我们有了行为金融学,但也并没有对人性有很好的认识为什么呢?您知道行为金融学的实验结果是怎么来的?理论是怎么产生的?答案是问卷调查:纸面上的假设,定义好的“风险”,让您选。
您勾选的结果,都是纸面上的,不是在真实情况下一定会做出的行为如果对人性不能好好把握,那并不能找到包治百病的药方4、不完全靠数理模型,而以人文为分析主线的“另类”经济学家或者宏观分析师,会受重视吗?其实从Richard Thaler老师获得去年诺奖,就已经开始这个趋势了。
曾经的古典经济学家,要懂历史,要有人文情怀和素养;要谦虚,知道的就知道,知不道的就不知道就像牙医一样,有自己的本分凯恩斯老师,他说经济学家越来越不如牙医突然有一天,大家开始走物理风:大家看到了自然科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宇宙能被解释,自然能被改造,人类环境为啥不能?有数学模型,一样解释,一样预测。
经济学发展到19世纪70年代以后,马克思老师的《资本论》已经把所有的古典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讲透了就像哲学,古典哲学发展到极致,只能另辟蹊径开创科学哲学、甚至人工智能哲学,这个游戏才能继续玩下去经济学同样遵循此规律,另辟蹊径,曲径通幽,通向了数理模型和自然科学。
但是,自然科学定律可以做实验来发现,实验环境可控经济学研究的是人,没法控制环境,所以只能假设假设人完全理性,行为中能量化的部分,就写成公式:比如供需和价格的关系能用公式算出来的是理性,算不出来的就不理性。
问题是人有九成行为都量不了化比如我妈买菜,有时候拼命讨价还价,有时候拎起来就走那她就是不理性的?哈耶克老师有分教:“政策制定者们不是工匠打铁,铁打成什么样,经济就塑造成什么样而是应该像园丁看护花草,在经济自然生长过程中,用自己的知识,提供适宜环境,养护花草生长。
”所以,这种经济学过度量化的趋势,可能因为要纠正一下,今年诺奖就给了不用模型、没有理论、全凭主观臆测养花草的Thaler老师5、人工智能时代,连数理化都被代替了,那人文历史和哲学是否会更无价值?正好相反。
人工智能时代,有“交叉学科”思维的人会更有机会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李开复老师说的他说,未来十年AI将取代一半儿工作,特别是“重复性高、工作可量化成数字、思考时间不超过30秒的工作”看行业,那一定是天然跟数字打交道的金融业。
但是我们在战场上,一定要攻其弱点:AI的弱点是什么?没有情感、不懂美、没有“情怀”、无法理解跨领域、常识、和抽象事物现阶段的AI发展,想跟人一样“举一反三”为时尚早人文,文科:艺术、哲学、创作...这些思维,不容易遭AI取代。
而且AI不能跨领域交叉思考比如下棋它能下到极致,写文章可能最快最好;但是又能下棋又能写文章的,至少我没见过,李开复老师也没见过所以,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现在都是您拾起人文的好时机5、推荐一些书?读书不要挑。
我所接触过的优秀的投资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读书量惊人的杂食动物大概两三年前,在香港有机会听到对冲基金AQR创始人的演讲,三个小时,他只讲了一件事:Read everything对知识不要有偏见对于宏观分析来说,有本书想跟大家特别推荐一下。
如果您研究宏观策略,有一个最大的问题:“策略”就是讲故事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和背景讲故事时,一次只有一条故事线;但故事真实发生时,肯定是几条线交叉上演而且很多暗线埋在地下,只有发生时才能看到比如说六年前欧债危机,希腊重组一千多亿欧元国债后,对冲基金抄底,入手上百亿希腊政府债:真心便宜。
没想到两年不到,希腊再次违约,而且是四十年来第一次非发展中国家对IMF赖账抄底不成,锅底漏了这是个“小概率事件真的发生了”的惊喜但如果大家快倒一下进度条,很多彩蛋是可以发现的:二次违约前,希腊人已经集体抗议无数次,不分立场没有阶层,所有人一致对外。
齐普拉斯老师发誓要“结束国际债权人施加给希腊的‘屈辱和痛苦’”,结果左翼激进联盟党(Syriza)在议会选举中意外全胜为什么?因为彼时赖账是民意所以策略做得好,一个基本功必须有:幻想爱因斯坦老师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要能幻想出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情节,对未来形势,构思不同影像然后等待事实证明哪个场景会上演此功难练因为影响宏观经济的故事线有无数条,每个故事发生后的连锁反应也没法预测但经济政治不分家,政治活动改变的是顶层设计,基本要素中的基本。
它直接决定您的逻辑线有没有逻辑,或者信心从何而来鱼要关心水质,不管您在那个鱼缸里- The End -声明本微信公号所发布的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销售要约,不涉及任何商业合作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通过微信后台与我们取得联系。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概念(人文概念股票)全程干货
用人文来穿透金融概念,可能会看到更深层的东西。
-
小学生快板词(小学生快板词热爱劳动)硬核推荐
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为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其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白沙小学三(4)和三(6)班进行了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
- 人文概念(人文概念的界定)学到了吗
- 人文是什么(公基的人文是什么)太疯狂了
- 人文是什么(公基的人文是什么)全程干货
- 人文是什么(博雅人文是什么)硬核推荐
- 人文是什么(综合人文是什么)这样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