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知识(小学人文知识)万万没想到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1-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一樗谈文化】为本公众号“一樗的沙龙”新栏目。介绍、普及中外人文历史知识,不求专业精深,但求生动活泼、深入浅出。

人文知识(小学人文知识)万万没想到

 

原创声明:一樗原创,欢迎转发,媒体转载请注明。

一樗,武汉大学文学博士拥有多年大学本科教学经验课程涉及:《中外文化比较》《文化与传播》《中外文学名著导读》《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大学写作》《中外新闻事业史》……【一樗谈文化】为本公众号“一樗的沙龙”新栏目。

主要面向需要提高语文成绩的中小学生及成年非专业读者,旨在介绍、普及中外人文历史知识不求专业精深,但求生动活泼、深入浅出,激发读者兴趣欢迎各位读者多提意见一、什么是“人文”“文”,通“纹”泛指一切现象和表征。

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这“黑质而白章”,就是蛇的花纹,就是蛇的“文”动物各有各的花纹,既表明了种类,也因此具有不同的价值虎皮比猪皮珍贵,首先就是“文”不一样的缘故那么,人的“文”在哪里呢?。

人的“文”在心里,在思维里“人文”就是使人成其为人的东西“人文”与“文化”意思相近,而内涵较后者略小文化是指一切人类创造物的总和,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一般说来,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器物层面:火药、指南针、纸张、电脑、汽车、手机……。

制度层面:社会制度、生活习俗、家庭结构、法律仪轨……思维层面:哲学、文学、历史、艺术、宗教……“人文”就是侧重于人的文化现象的总和在我们习惯的用法里,一般指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研究人自身发展和思维特征的学科,而与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自然科学”相对应。

这是人文的狭义用法

二、为什么要学习人文知识为什么要学习人文知识?简单地说,有三个原因1.成为有用的人这是学习人文知识最根本也最核心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掌握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工作,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发挥一定作用缺乏人文知识的人,在工作中往往不能胜任,或者闹笑话。

看下面两张图片:

第一张图片是一樗几年前在汉阳某4S店拍到的,很明显,“共襄”写成了“共攘”,“襄”是参与、辅助的意思“攘”是抵抗、排斥的意思意思正好完全相反闹了大笑话第二张图片是《楚天都市报》的新闻报道,“苦主”一词本意是指“被害人家属”,近几年却屡屡被新闻媒体用错,似乎已经成了“劲敌”“克星”的同义词。

学习人文知识,最起码的要求,要能识文断字,不做文盲、半文盲2.成为有趣的人比成为有用的人更重要的,是成为有趣的人以前,我们的学校教育不太重视“有趣”这一点这一方面是教育观念的局限,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发展的局限。

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生活水平还不够高的情况下,对大多数人来说,“有用”的重要性当然要排在“有趣”前面箪食瓢饮而不改其乐的,毕竟是少数圣贤然而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在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的GDP已经占据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人们已经有可能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把眼光投向更高雅、更有趣的精神生活了现在越来越多的80后乃至90后,已经成为家长他们对亲子关系和全面教育的认知已经与50后、60后的父辈大为不同,因此也更加注重“有趣”的方面。

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一方面,可以使我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既有助于获得更大的成功,也有助于更好地享受生活另一方面,当我们遭受挫折和困难时,以前培养起来的看似“无用”的兴趣、爱好、幻想、审美观念等等,可以帮助我们顺利渡过难关,甚至另辟蹊径,从挫折中找到新的道路。

有趣的东西可以在无形中帮助我们面对自我和人生,面对孤独,面对一切困难的时刻“无用之用”就是这个意思3.成为真正的人将“有用”和“有趣”加起来,差不多就是学习人文知识最终的目的: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方面,成为“真正的人”意味着具有高尚的情操、健康的性格、丰富的阅历、良好的审美、敏锐的判断力等等,这些是人类共同的优秀品质。

是人类与其他动物不一样的“花纹”另一方面,成为“真正的人”还意味着,做一个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人你就是你自己,不是别人一定要有什么东西使你与别人不一样才行这些东西是你自己与其他人不一样的“花纹”

三、如何学习人文知识如何学习人文知识?方法自然有很多,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不能说哪一种就是绝对正确的唯一道路但总结起来,无非“勤学善思”四字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针对目前中小学语文及其他人文学科教育的一些不足,一樗提出“三步学习法”:。

1.人文历史启蒙——搭建知识框架先快速串讲中外文化史,可根据实际情况侧重文学史、社会史、艺术史、哲学史等专门史中的某一项不必精细,大致介绍其历史脉络、主要人物、经典作品、思想价值即可为培养兴趣,可适当讲述其中的奇闻逸事,或将重要事件用通俗新奇的表达方式“戏说”出来。

2.中外经典赏析——研读具体作品再选择经典且难度适合的作品进行赏析作品数量不求多,但求吃透每一部作品的精髓对其中的经典段落要反复吟咏、背诵、默写,既直接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更对培养人文素养大有裨益3.人文专题探讨——结合实际思考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专题,组织思考、讨论、写作专题应有较明确的讨论角度和价值导向,但可以有开放式的结论如:伯夷叔齐不食周黍饿死在首阳山,你怎么看待?介子推割肉事君,竖刀自宫事君,为什么前者受褒扬,后者被批判?。

古希腊悲剧强调命运的原因,莎士比亚悲剧强调性格的原因,你觉得呢?林黛玉和薛宝钗,你更欣赏谁的性格?鲁迅杂文里批判的国民劣根性,你能在现实中找到例子吗?……

目前的中小学教育,多停留在第二步也就是说,只学习具体文学作品,而缺乏对其整体的观照至于上升到第三步人文思想层面去深入引导学生思考,更是罕见只有少数拥有雄厚师资力量的学校能够做到对于小学生来说,年龄太小,缺乏抽象思辨能力,而且没有基本的“砖瓦”,搭建知识框架比较困难,更谈不上结合实际独立思考。

所以,小学阶段只学习较为简单的文学作品,是必须而且应该的但是到了中学阶段,就应该逐渐增强第一步和第三步的学习了如果继续缺乏第一步的学习,就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无法掌握全貌,自然也就难以培养视野和长久的兴趣。

而第三步的学习,则是提高语文成绩尤其是作文成绩的不二法门因为它提高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可以达到“一通百通”“万物皆备于我”的效果【一樗谈文化】将按照以上学习顺序,分期刊登相关人文历史知识欢迎各位持续关注。

原创声明:本文为一樗原创,欢迎转发,媒体转载请注明。欢迎关注“一樗的沙龙”!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关注!

如果您喜欢本文——为众人抱火的,不可使他冻毙于风雪。为世界开路的,不可使他困顿于荆棘。为粉丝原创的,不可使他缺少零花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