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什么是人文地理特征(陕西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不要告诉别人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1-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23届陕西省榆林市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什么是人文地理特征(陕西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不要告诉别人

 

2023届陕西省榆林市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题一、选择题组我国北方每年进入秋季后,随着气温的下降,绿叶逐渐变黄,地面落叶大幅增加,环卫部门就会统筹安排工作人员和车辆,开始大面积清理落叶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镇工人清理落叶的工作场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土地的利用类型属于()A.居住用地B.商业用地C.绿化用地D.工业用地2.该城镇工作人员清理落叶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城区美观整洁B.增加草坪光热吸收C.减轻枯枝落叶污染D.防止病虫害滋生3.该城镇工作人员清理落叶很不合理,其主要原因在于该行为会(

)①降低土壤养肥自然补给 ②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平衡③加剧土壤水分蒸发 ④破坏城市落叶自然美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1.C2.A3.A【解析】1.如图示环卫工人在针对城市公共绿化用地清理落叶,C正确;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的植被分布较少,产生的枯枝落叶数量较少,面积较少,不需要大面积清理落叶,ABD错误。

故选C2.我国北方进入秋季之后,受冬季风影响越来越大,如果不及时清理落叶,大量的落叶会随风散落在城市各地,极大影响城区美观整洁,所以要集中及时清理,A正确;进入秋季,我国北方气温转低,草坪枯黄,即使保证光照生长状况也不会变好,所以增加草坪光热吸收不是主要目的,B错误;枯枝落叶不是污染物,C错误;防治病虫害与清理落叶无关,D错误。

故选A3.枯枝落叶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补充来源,人为直接清理落叶将降低土壤养肥自然补给,土壤肥力下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平衡,①②正确;土壤之上因为缺少了枯枝落叶的覆盖,加剧土壤水分蒸发,③正确;落叶随风到处散落不但不是美景,反而会影响城区美观整洁,④错误。

①②③正确,故选A【点睛】绿化用地是指公园、动植物园、陵园、风景名胜、防护林、水源保护林以及其他公共绿地等用地,城市绿地是城市重要的功能组成,它具有系统整体性、连续性、动态稳定性、多功能性和地域性的特征。

其职能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要求、组织城市景观、美化环境和防灾避灾等圈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农作物的潜在分布区是农作物可以实现生存和物种繁衍的空间范围,是掌握农作物分布范围、估算农作物产量以及规避自然和市场风险的重要参考依据。

中南半岛不同地区水稻的耕种条件不同,将全部水稻样本点划分为高地雨养水稻、低地雨养水稻和低地灌溉水稻下图示意中南半岛三类水稻样本点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中南半岛高地雨养水稻分布面积广,其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农业生产劳动力投入不足B.水热充足,农业生产自然条件较优越C.地形复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D.土壤肥沃,农业生产资料投入需求小5.为提高中南半岛水稻种植潜力,应(

)A.不断开发新的水稻种植区B.培育耐干旱的优良水稻品种C.在高地雨养区大力建梯田D.将低地雨养发展为低地灌溉【答案】4.C5.D【解析】4.中南半岛人口密集,农业生产劳动力充足,A错;该区域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热充足,但季风气候不稳定,容易使农业减产,B错;图示区域地形复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难以发展其他农业,C对;区域以红壤为主,土壤较为贫瘠,D错。

故选C5.为提高中南半岛水稻种植潜力,应不断开发新的水稻种子,寻找更优的水稻基因,大力开发种植面积,会对生态造成破坏,A错;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应培育耐湿热的优良水稻品种,B错;高地雨养区地形复杂,并不适宜开辟梯田,C错;顺应地形地势,将低地雨养发展为低地灌溉,以提高应对旱涝灾害的能力,提高水稻种植潜力,D对。

故选D【点睛】水稻种植业的气候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热量充足、有利于水稻种植;水稻种植业的地方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的地区,降水丰富,雨热同步,水源充足,灌溉方便。

环渤海地区,海域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6277km近年来,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给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一方面,入海河流污染物超标使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另一方面,直排海污染源污水量与日俱增,给近岸水质带来持续性压力。

下图示意环渤海地区海洋生态环境溢出效应时空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①②③阶段反映出海域利用的强度变化是()A.先减弱,后增强B.逐渐减弱C.逐渐增强D.先增强,后减弱7.环渤海地区海域受陆域污染源的威胁主要集中在()A.海岸浅滩B.河流入海口C.海陆交汇处D.海峡中部

8.治海先治陆,环渤海地区治陆的重点在该海域的西部经济圈,主要原因是西部经济区()A.人口分布集中,海洋资源开发过度B.海域环境较封闭,海水自净能力较差C.重化工业发达,工业污染源排放量大D.海岸线长,污染物扩散面积较大

【答案】6.D7.B8.C【解析】6.如图示阶段②时海域面积利用数量多,面积大,由阶段①向阶段②转变时海域利用强度增强,阶段③时海域面积利用的数量减少,面积也较大幅度下降,所以由阶段②向阶段③转变时海域利用强度减弱,故此判断①②③阶段反映出海域利用的强度变化是先增强,后减弱,D正确,ABC错误。

故选D7.由题干信息“入海河流污染物超标使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明显”,说明河流携带大量的污染物注入海洋,在河口处污染源更集中,威胁更大,且直排海污染源的污水量主要还是通过地表径流进行排放,其他海域题干信息材料中并没有说明污染情况严重,B正确,排除ACD选项。

故选B8.渤海西部经济圈工业类型适宜重工业为主,工业污染源排放量大,由陆地向海洋排放污染物较多,是治理的重点,C正确;治海先治陆,说明海洋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于陆地,人类对海洋资源开发过度与陆地污染源无关,A错误;治海先治陆,说明海洋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来自于陆地,治理的重点应是控制陆地污染源排放,而海域环境和海岸线是自然环境,很难改变,而且也与主要的陆地污染源无关,BD错误。

故选C【点睛】海洋污染通常是指人类改变了海洋原来的状态,使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环境而造成的污染,会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捕鱼和人类在海上的其他活动,损坏海水质量和环境质量等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前往城市山体公园进行研学考察。

小亮在考察日记中写道:“天刚蒙蒙亮,我们在成片的香樟树林里踩着刚落下的树叶前行,到山腰却看见树梢的新芽呼之欲出,在6:54赶在太阳升起时到达山顶,测量到了日出方位······18:54,我们在山上看到了壮美的日落。

”下图示意该日考察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小组看到日落的地点最可能是()A.甲B.乙C.丙D.丁10.该日后()A.北京白昼最长B.当地白昼渐短C.海口日影最长D.拉萨黑夜渐短11.在该小组绘制的该日太阳视运动轨迹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

B.

C.

D.

【答案】9.C10.D11.B【解析】9.图中等高线较密集,考察地位于山区,而日落偏西,所以朝西开阔的山顶或山脊是观看日落的最佳地点,结合图中四点的位置,甲位于山坡,面朝谷地,西方有山地阻挡,A错误;乙地在东坡,丁地靠近鞍部,西侧均有山体阻挡视线,BD错误;丙地位于海拔较高的山顶,西侧相对开阔,C正确。

故选C10.结合材料和考察地的经纬度位置可知当地所在应为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的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该树林树梢新芽呼之欲出,即可判断季节为春天通常情况下,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得到昼长时间为12h,通过比较该地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可知当地该日的昼长恰好为12小时,说明该日昼夜等长,可确定该日应为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但要到约3个月之后的夏至日北半球除极昼地区的各地才会昼最长,AB错误,D正确;海口地区约为20°N,直射点由赤道向北移动,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增加,日影渐短,C错误。

故选D11.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日为春分日,春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当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所以正午太阳在正南,B图符合该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日出日落太阳方位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二、综合题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印度洋区三面环陆,受海陆相互作用的影响,成为世界上最显著的季风气候区之一东北印度洋沉积物来源丰富,孟加拉湾沉积了大量陆源剥蚀物,形成了世界第一大深海沉积扇-孟加拉扇一般东北印度洋冬季风要比夏季风弱很多,南、北印度洋表层环流差异大,南印度洋环流流动相对稳定。

下图为印度洋季风及其表层环流示意图

(1)指出孟加拉湾沉积扇剥蚀物的主要来源,并说明理由(2)简述夏季甲海域上升流的成因(3)分析南印度洋环流流动比北印度洋稳定的原因(4)说明东北印度洋受夏季风影响比冬季风大的理由【答案】(1)剥蚀物主要来源于青藏高原。

理由:青藏高原地势高,受外力风化和侵蚀作用强,地表剥蚀严重;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大河汇入孟加拉湾,河流挟带剥蚀物量大(2)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上升流区域海水大量流出,底层海水补充表层海水,引发底层海水上泛。

(3)南印度洋海域较北印度洋开阔,洋流受陆地轮廓的限制小;南印度洋海域较北印度洋海域距离赤道近,受季风控制较少,洋流相对稳定(4)东北印度洋所处纬度较低,受夏季风的影响时间长;东北印度洋离东季风源地较远,冬季风到达该地势力较弱;东北印度洋北部有高大的山地,山地对冬季风的阻挡导致冬季风势力减弱。

【分析】本题以印度洋季风及其表层环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自然地理整体性、洋流的成因、洋流的性质、季风的性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详解】(1)孟加拉湾沉积扇的主要物质来源是河流携带的物质注入到海洋,注入到孟加拉湾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挟沙能力较强,河流挟带剥蚀物量大;而剥蚀物主要的地质作用是风化和侵蚀作用产生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昼夜温差大,受外力风化和侵蚀作用强,地表剥蚀严重,剥蚀物来源广,所以判断孟加拉湾沉积扇剥蚀物的主要来源是青藏高原。

(2)如图示,甲海域表层海水的流向是沿海岸线自西南流向东北,夏季该海域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是离岸风,离岸风吹走表层海水,有利于深层海水上泛,上升流区域海水大量流出,底层海水补充表层海水,秘鲁寒流的成因就与之类似。

(3)南印度洋环流主要经过赤道地区,近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间长,受季风影响较小,洋流相对稳定另外南印度洋环流区域海洋面积相对更广更开阔,洋流受陆地轮廓的限制小,所以更加稳定(4)冬季风的源地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东北印度洋离东季风源地较远,冬季风到达该地势力较弱,且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到东北印度洋地区有众多的山脉分布,其中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对冬季风的阻挡强,导致冬季风势力减弱;如图示东北印度洋所处纬度较低,所以受夏季风的影响时间长。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北第一印染厂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街道,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厂于1958年建成投产,与同时期的西北第三、四、五、六棉纺织厂等企业一道形成以轻纺工业为主的西安纺织城,有“东亚第一大厂”的美誉。

该厂经历几十年的发展,于2008年倒闭,厂址被改造为半坡国际艺术区一印社区与工厂同年建设,占地面积约7.67h㎡,属典型的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社区社区建成之后,内部设施完善,在各空间协调配合下,社区形成“小而全”的社会结构,在20世纪70~80年代达到辉煌,当时的纺织城号称西安的“小香港”。

一印社区内存留至今的“筒子楼”“单身楼”“母子楼”等苏式楼栋,现今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下图示意西安市一印社区位置

(1)分析西北第一印染厂选址西安灞桥区纺织城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2)推测西北第一印染厂衰落的主要原因(3)说明西北第一印染厂衰落对一印社区产生的影响(4)简述西北第一印染厂厂址被改造为半坡国际艺术区的原因。

【答案】(1)位于灞桥区纺织城,基础设施完善;建设用地充足,且劳动力充裕;国家经济重心的西移,政策支持;毗邻西北国棉纺织企业,社会协作条件优越(2)20世纪90年代,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替代产品增加,纺织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较差。

(3)社区人口大量流失,人口老龄化加剧;社区配套设施年久失修,居住环境变差;社区居民大量失业,经济收入减少(4)厂区规模大,利用空间大;纺织工业发展早,生产工艺传统,有极高的工业文化遗产价值;具有“东亚第一大厂”的美誉,知名度高;距离西安市中心较近,具有较大的客源市场。

【分析】本题以西安市一印社区位置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工业区位因素、传统工业区的衰落及对区域产生的不利影响、传统工业区改造的措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详解】(1)工业区位因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基础设置、政策、产业基础、市场、科技等因素,该印染厂位于西安灞桥区,毗邻西北国棉纺织企业,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社会协作条件优越;纺织城基础设施完善,建设用地充足,且劳动力充裕;该印染厂是“一五”计划时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国家经济重心的西移,政策支持。

(2)印染行业属于传统产业,且产生的污染较为严重,到20世纪90年代,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不在以传统工业发展为主,当地逐渐失去政策扶持;随着技术的发展,替代产品增加,纺织产品市场竞争加剧,该厂的市场竞争优势不断减小;传统的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较差,失去市场竞争力。

(3)印染厂衰落会导致大批工人下岗,但当地提供的就业机会十分有限,社区居民大量失业,经济收入减少,所以社区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失,人口老龄化加剧;房屋现今均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社区配套设施年久失修,居住环境变差,生活质量下降。

(4)原有的印染厂的厂区规模大,可利用空间大;该印染厂的发展历史悠久,纺织工业发展早,生产工艺传统,具有“东亚第一大厂”的美誉,知名度高,有极高的工业文化遗产价值;印染厂距离西安市中心较近,西安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众多,具有较大旅游的客源市场,旅游消费市场广阔。

1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灵谷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江西省抚州市离市区较近的旅游景点之一灵谷峰地区火山地貌景观广泛发育,火山地质遗迹多样,保存完整自南北朝以来,诸多文人墨客登临灵谷峰吟诗作赋,造就了灵谷峰深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江西第一诗山”。

灵谷峰地区形成以“四区十景”为总体思路的旅游开发策略下图为灵谷峰地区景区规划图

说明灵谷峰景区以“四区十景”作为旅游开发策略的合理性【答案】可以充分利用特色旅游资源,提高景区的开发程度;有利于综合规划配套设施,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有利于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提高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游客选择个人偏好的景点游览,提高旅游效率;定位不同的旅游景点区,可减少重复建设。

【分析】本题以灵谷峰地区景区规划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旅游资源开发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详解】“四区十景”把该区域的旅游景观区别罗列,有统一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旅游开发策略有利于游客选择个人偏好的景点游览,提高旅游效率,从而提高旅游个性化产品;景区之间目标游客明确之后,单个景区的游客人数有所减少,有利于综合规划配套设施,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有利于保护景区生态环境,提高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景区之间不同的规划可以对不同的旅游景点区进行定位,减少重复建设,节省投资;“四区十景”充分利用特色旅游资源,丰富了旅游资源的种类,提高景区的开发程度。

1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白洋淀水域总面积366k㎡,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入淀河流有5条,分别为大石河、南拒马河、府河、唐河、潴龙河其中仅府河常年有水且水质相对较差,其余河流基本处于断流或季节性有水状态。

下图示意府河及白洋淀不同站点水质检测状况(以总磷和氨氮含量为例)

分析府河及白洋淀总磷、氨氮空间分布特征,并提出治理白洋淀水污染的主要途径【答案】空间分布特征:白洋淀以及府河总磷与氨氮含量较为一致;其中府河上游焦庄站点最高,其次为府河下游安州与入口处的南刘庄,白洋淀内其余站点浓度较低;分析结果显示白洋淀水质污染指标中总磷与氨氮浓度受入淀河流府河来水水质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对府河沿河污染源进行治理、排查是降低白洋淀区水污染指标浓度的主要途径。

【分析】本题以府河及白洋淀不同站点水质检测状况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水污染治理措施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详解】地理事物空间描述先说总体特征,再具体分析局部不同,据图示信息可知白洋淀和府河的总磷与氨氮含量较为一致;局部特征中的府河有三个测站,其中府河上游焦庄站点最高,其次为府河下游安州与入口处的南刘庄,白洋淀内其余站点浓度较低;而府河注入到白洋淀,所以府河的来水中的磷、氨氮含量直接影响了白洋淀水质,白洋淀水质污染指标中总磷与氨氮浓度受入淀河流府河来水水质的影响较为显著。

既然白洋淀的水质与府河直接相关,所以治理水污染首先应对府河沿河污染源进行治理、排查是降低白洋淀区水污染指标浓度的主要途径,另外还需对已有的污染进行处理,如采用生物、化学等方式降解水中污染物1.《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自然地理)》目录

2.《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人文地理)》目录3.《中国地理小区域100例》总目录4.《世界地理小区域100例》总目录5.《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自然地理)》获取方法6.《高考地理小专题100例(人文地理)》获取方法

7.《中国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             8.《世界地理小区域100例》获取方法9.可编辑2021年世界区域地理复习资料包免费送!10.《基础地理教程》电子书获取方法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扫一扫上面二维码加入学习吧。适用对象:高二,高三全体学生,高中地理老师,地理旅游爱好者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大家学习探讨之用,如涉及侵权,请留言处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