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人文

人文精神关怀有哪些(土楼体现了哪些人文精神)满满干货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11-0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圖兰·博物館\x0a高端艺术品牌

人文精神关怀有哪些(土楼体现了哪些人文精神)满满干货

 

综述发表在《美术》杂志2017年第六期  梁明是当代山水画领域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实践者之一,在其大泼彩山水画创作的艺术实践中,承袭前人精髓,根植于福建地域性特征和文化情境,深入客家土楼和民居生活,在大泼彩山水画探索之路上创造、革新,创作了一批气势恢宏,浑厚华滋,富于民族文化精神,兼具现代审美理念的作品,彰显出中国山水画的现代拓展与时代风貌。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文联、龙岩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闽壑烟岚——梁明大泼彩山水画展”作为梁明首次亮相于首都的个展,于4月1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引起了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展览展出梁明近年来创作的大泼彩山水画作共60幅,由“闽壑烟岚、梦里家山、境由心造、自然为师”四个部分构成。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主要围绕梁明大泼彩山水画的笔墨特征、图式个性、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地域性和语言的关系、精神内涵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作为学术主持,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作为研讨会主持人。

  一、大泼彩山水创作中的笔墨特征  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系统的主要语言和精髓,是艺术家心灵迹化的体现在当代山水画创作领域,如何呈现笔墨与作品的视觉形象的内在关联,如何寄托与表现文思与情感,如何将笔墨语言进行移植和转换反映时代特征,是山水画家在创作中的自觉追求和不断探究的学术问题。

范迪安充分肯定了梁明的大泼彩创作成果他认为,梁明的两次超越值得关注,第一是从题材到意境的超越,从对土楼建筑一般表现的层面上升到将以土楼作为代表的客家建筑与表达天地自然的精神气象结合起来第二次超越是从笔墨语言的探索上升到自由自为的抒发。

自21世纪以来,他把对自然山水的表达与对整个山水中的气韵、气脉、气息、气象的表达结合起来,作品中出现了更多笔墨技法的探索,也更多地使其作品形态从原来比较具象的形式进入到兼容抽象的形态把笔线塑造和泼墨泼彩结合起来,注重彩与墨浑然交织的色调、肌理、韵味、动势等视觉形式,同时在意境上进一步提升,表现出闽壑烟岚、氤氲化醇的氛境。

梁明对自我的不断要求,同时观照到整个中国画,尤其是水墨体系的中国画如何更好地走向当代,体现了一种更大的文化视野,从而在创作中追求更加宽阔雄浑的水墨意韵他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一种既熟悉的中国水墨传统的经验,又看到他个人沉浸于泼墨泼彩,在具象与抽象,形与形而上的内涵这些课题上所作出的新的探索。

  在山水画创作中,若忽略笔墨变化中的内美,传达内心对自然的审美观照,那么对意境的表达则是肤浅、苍白的对此,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认为,中国画要做到有视觉冲击和宏大恢宏的面貌是很难的,尤其是泼墨写意大尺幅的作品,对水的控制、墨韵的把握难度性更高。

梁明的作品墨色层次丰富、协调,同时他将传统的以笔入画和以书入画的精微之处很好地传达出来,将南北两种风格交融,虚实结合,作品可以近看细观,做到宏观与微观的有机合一,正是中国审美追求的表达方式,有其独特的个人表现手法和贡献。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评价梁明为新闽派山水的重要代表并认为,梁明作品第一个特点是实景与虚境的统一,通过大泼墨、大泼彩构成宇宙一般的气象,这是一种精神和理想中的虚拟境界,并将这种虚拟境界和客家民居及山村的农民生活实景有机结合;第二,古法与气韵的统一,在磅礴生成的气韵之外,体现古法用笔,在继承中国画用笔勾勒的基础上大胆地借鉴现实主义的自动主义,将自动偶然性的泼墨和传统的古法结合在一起;第三,墨韵与泼彩的统一,既强调泼墨的偶然性、自动性,强调非控制的一种美感,又体现出传统中国画墨的玄幽之意。

中国画的幽微之境是最难得,他通过泼墨达到一种幽微,进而达到作品的气韵生动同时,他的作品还具有纯朴与俊逸的结合、偶然与必然的结合的特点梁明的山水画个展在中国美术馆的举办,让大家看到了近些年来有关闽派美术发展新的特征和面貌,闽派美术的发展特别值得美术界关注。

  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认为,梁明的作品注重远观的逻辑,将“泼”作为主体去观照作品可远观可近读,在放与收之间,泼与写之间建构逻辑,我们看到他不仅仅有精妙的把控,也有在写的时候把灵动的部分保留。

在福建省美协主席、博士生导师翁振新眼里,梁明的作品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皴法程式,把原来单一、固定的皴法转化为综合性的勾皴擦染点融会贯通的新表现方法,提升了作品的抒情性和写意性,使作品具有一种若隐若现的不可捉摸的现代逸韵。

梁明既坚持了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又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多元开放的文化要求

  二、大泼彩山水创作中的图式个性  梁明的大泼彩作品借助福建地域的山水形象,在画面构成、空间维度和把握物形之间关系来建构、表达,从而形成自己的图式个性,成为他寄托审美意义的一种符号通过图式个性语言形成主题的表达和意境的烘托,传递出一种现代感,作品潜蕴内在生命的伟力,这种图式个性也随着他艺术探索之路的创作视角和思维不同产生变化。

如在作品《日食承楼》《大暑》《楼外楼》中,注重表现土楼内部结构与外界物象之间的关系,追求形式大美,以空间图式语言传递审美价值和立场,深化创作主题而在近年作品《万壑有声含晚籁》《移山出晓云》《深山人不知》《雨过山峰泼黛浓》中,他多以宏观的鸟瞰式方法表现山水物象,将闽地山水丘壑尽收眼底。

运用客家土楼村落、山石树木形象要素的可变性穿插、融合于墨色变幻之中,调节空间上疏密、节奏关系,利用画面留白与物象的虚实关系重组画面的布局空间,使得画面产生画外之境,拓展了画面的意境深度

  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何加林主任进一步认为,梁明在泼墨泼彩技术上创新,使之成为可控的技术同时把对生活的情感对应浪漫地融入到画面,呈现出一种绚烂的内心情怀它不是一个表面图式,而是在图式基础上表达了内心对故土的真情与热爱。

他的创作是对生活的一种真实感受与艺术表现力高度结合的完美例证,因此梁明的泼墨泼彩山水画在今天是有示范性意义的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林容生立足于创作实践者的角度,认为梁明在创作中运用了由虚入实、由简入繁、由境入情的方法。

在最重要的由境入情中,境指的是画面中创作的大意境,情是他的情怀这个情怀既有一种对大气象大空间的认识,也有对他家乡一往情深的感情,把我们引导到一个更为广阔的自然和他的精神世界  青年评论家王萌从视觉形式和方法层面进行阐述,从四个点分而言之,第一点关于“水”在山水画中的激活,将“水”的视觉转化为精神层面上的观念;第二点是光影、光彩和光辉三个支撑点在作品中体现为视觉文化;第三点是民间美术对山体、笔墨结构带来一种新的超现实视觉及其所形成的绘画时空观;第四点是把整个新的视觉语义和方法的特点,在一个古今艺术创作方法集大成式的艺术实验过程当中,集中到时代精神这个发力点。

他不同时期的作品都和时代文化转型重要的语境相关,在他大气磅礴的山水画中,感受到一种雄强和壮阔的时代精神

闽壑烟岚 124x380cm  三、大泼彩山水创作中写生与创作的关系  山水写生是山水画家体悟大自然、挖掘心性、积累创作素材和寻找创作灵感的必修科目,不仅能够提高创作表现力和作品丰富性,也是促成个人山水画创作风格的重要途径。

梁明的大泼彩山水画作品之所以对南方气韵和自然物象特征把握得很准,离不开平日里对景写生的重体悟,重感受他以对景写生的方式,缘物生情,生动地记录了福建客家土楼、山水、草木、云气等的形态特质,在自然的蒙养中,领略其中的天然意趣,表达对闽地山水丰富的内心感受和视觉印象。

在创作中,他将写生中的“现场感”融入其中,于墨彩含蓄变幻的基础上,从局部入手,笔笔生发,胸中丘壑自然流露,从而提高了创作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当下的山水画写生,往往缺乏自然与画者心象之间的情感共鸣,忽略艺术个体语言的创造。

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姚鸣京副院长特别关注到了梁明的写生作品,感叹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写生的积淀促使梁明的山水有了广阔的视野和多元的汲取素材当代很多山水画家写生者众多,如何把写生运用到创作中并重组山水的语言及图式,他认为梁明是成功的,为当代山水画的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属于他的艺术风格探索之路。

他深得李家山水的堂奥,探索了闽派山水的现代品格

土楼回响 96x180cm  四、大泼彩山水创作中地域性和语言关系  在中国山水画体系之中,伴随各个历史时期山水风格的形成和转变,总体上形成南派山水画清丽秀润,北派山水雄浑苍劲的艺术面貌从中可见自然地貌、文化情境的差异,并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山水画南北风格生成。

福建闽西山水和客家土楼是梁明大泼彩山水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从他的艺术面貌中,即可以窥见地域性的特质对于山水画创作的影响在研讨会上,范迪安由梁明作品的艺术面貌引申出各个地域的文化传统、学术资源和地域生活都在影响着一个画家的自我表述。

他认为梁明的艺术成果表现出很可贵的学术追求,正值创造的盛年,通过此次的展览他将进入艺术上新的起点

  关于地域性审美客体与艺术个性语言生成的关系问题,徐里认为,梁明作品中表现的是闽西山水和客家土楼,源自于他成长的故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兼有时代印记和民族特色他认为一个画家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梁明虽然长期生活在闽西,按理说远离中心,但在信息化社会中实际上没有中心和边缘之说,关键要有思想、情怀、追求和胆魄,深入生活,用情抒怀。

他称赞梁明的作品有情怀有境界,有胆识有气魄,由此形成了作品的风格就是气势恢弘,气象万千  关于地域题材与笔墨语言的关系,中国美协理事、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王来文认为梁明虽取材于地域性题材,但他的艺术思考不局限于地域化特色,而能够与中国绘画的整体与历史连接起来观照,观念与理念是放眼当代全国山水画的视角,能够在写实勾染与泼墨写意的大开大合的构成对比中,让笔下传统的笔墨对表达地域题材的探索上具有大的格局和气象,形成气韵和律动。

更不因题材地域性而使笔墨语言狭窄地域化,而是突破地域化并升华为个人的艺术品格地域题材如何走向当代性,如何走向大格局化,如何提升地域题材的艺术品格与气象,梁明所做的这种探索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系王跃奎副主任认为,梁明的个人学养融合了南北,在福建有文脉的传承,后到北京游学,这样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面貌。

他的个人面貌是很珍贵的,有一种榜样作用当前全国山水画家大多在模仿、追风,而梁明在文脉传承和语言选择这两方面做得都很成功

  五、大泼彩山水创作中的精神内涵  山水画创作不仅需要个性鲜明的语言符号,传达出个性创造,也还要在笔墨图式语言基础上体现个人品味与意境在山水笔墨图式语言后应有精神内涵的支撑,须融入中国精神的涵养与体悟。

梁明将大泼彩山水画创作作为承载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载体,以宏大之境和精微笔意相结合的叙事抒怀的方式呈现了作品的精神内涵,因此他的作品能够表达出一种与时代相吻合的家国情怀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田黎明副院长认为,梁明的作品具有一种当代人的人文胸襟、审美情怀和时代的人文气息,创造了一种北宋以来山水所具有的雄浑又温润的时代山水气象,并随之渗透在他的笔墨、山水结构和境界之中,体现了当代人对祖国山河的一种抒怀,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精神山水。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范扬副院长认为,从梁明的作品看到与时代相融合的中国气脉,一种文化的自信,这正是我们这代画家所需要的可以说在张大千和刘海粟探索基础之上,梁明的大泼墨、大泼彩又向前走了一步这种大写意精神正是现当代中国画所呼唤的,梁明所做的是有意义的探索,也是成功的范例。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豫闽教授指出,梁明创作的《闽壑烟岚》这么大的景观格局,除了具备高超的绘画技法与胸襟涵养外,至少仍需要三项条件,否则难以成功其一是对自然万象之生态,有长期的深入观察与发自内心的喜悦。

其二是深刻理解闽西地域文化的性格与特质,对家乡报以诚挚的情感,爱民、爱乡、爱国其三是具备对大尺幅、大场景水墨山水的表现能力,如水与墨的融合与间离,浓淡干湿的渗透,疏密节奏的把控等正是因为梁明丰富的从艺经历以及从生活的历炼中储备了充足的能量,在《闽壑烟岚》这幅画中才可能将闽西山水那峰峦叠嶂、苍翠清润、水汽弥漫等意象以及山区云雾氤氲、虚实掩映、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致,表现的如此生动感人。

梁明创作所涵咏的生命内涵与深邃意境,绝非唯美之艺术所能局限,更多的是画家心底深处的精神向往和家国情怀龙岩市文联王永昌主席谈到,梁明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是对闽西客家土楼和山水、人文风光的一个最好的宣传,他的作品已成为我们闽西客家文化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符号。

希望借此机会,诚挚欢迎全国各地艺术家到福建闽西采风写生  最后,主持人卢禹舜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大家一致认为梁明是一位坚持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也是一位锐意创新,拥抱生活,同步于时代的艺术家,这是他最大的特点。

卢禹舜认为,在延续文脉,继承经典,提升创造实践的人文精神方面,梁明始终把自己的实践看作是集文化大成的综合载体,并且在精神理念和笔墨语言的探索实践中有了一个换代升级的过程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努力实践和探索,这又是梁明的一大特点。

他在水的运用上体现出水的精神,也体现出水的湿度,实际上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道德、筋骨、温度  梁明作品欣赏

山外有山 124x360cm

山静云初吐 130x68cm

静谷 68cm×138cm 2013

高山古村鸿家山 200x240cm 2015

春山云起图 264cm×62cm 2017

夕阳山外山 96cm×180cm 2016

高陂天上坑 96cm×180cm 2017

东边日出西边雨之一 62x246cm 2015

山高云过迟 96cm×180cm 2016

漳平东湖村写生之二 75.5cm×55cm 2016

漳平东湖村写生之五 75.5cm×55cm

欧洲写生

欧洲写生

走古事 210X192cm

月满楼 180X180cm

  梁明,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外聘研究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主任、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名家点评1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梁明创作土楼系列作品的首要特征是带着一种深厚的人文关怀去感受土楼的存在,他既对土楼进行反复的写生,更从对土楼文化内涵的感受中提炼出创作的主题,因此,他的系列作品是土楼建筑群展开的不同侧面,也形成了土楼建筑群及其生态环境的丰富篇章。

2徐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读梁明先生的画,便觉可以玩味宋人陈轩描绘闽中之景,“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闽中风景一直都是天然水墨图,而画家的泼墨泼彩更增加的水墨造境的独特魅力。

3田黎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市美协理事梁明把笔墨与自己的生活和艺术理想融为一体,他的作品所产生的语境,是独一无二的,是他自己的语境与画风,他把雄浑的生命感融在了一种温润的时代山水气象中,创造了他的精神山水。

4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他带着深厚的人文关怀体察客家土楼的独特风貌,山川草木的温润苍翠,云水烟霭的气象万千,自然地在他笔下流淌他善于捕捉壮美境象,俯拾万物,从心所欲,形成放逸清雄而又蕴润空灵的艺术格调。

他的泼墨取法自然,体悟自然既师法自然,又不为自然表象所累,浑然天成,意造林泉,大气磅礴,自成一家5王来文:福建省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泼墨山水作品中的墨色墨气墨韵充满着流动性,在泼的收与放的对比中,有着完整的统一性、整体性,有一种气概的力量存在。

其大片的泼墨中,在浓淡墨色间流淌与交融的变幻中充盈着抽象之美,而这种抽象性与画面中闽西土楼等具象的对比,又使得画面在虚与实的对比中产生中国式的意象之美6陈传席:著名美术评论家、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史载唐人王洽善泼墨,吾未之见也。

今观梁明泼墨气势磅礴,丰富内蕴,若能起王洽同观亦必高呼也7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在他的大泼彩山水作品中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北宋山水雄厚精密,繁中求整,物化于心,胸中丘壑的精神属性与识人间烟火的现实中的闽西土楼及地域特征的相对接、相叠合、相共鸣。

由此构成的顶天立地的图像张力在大气磅礴的扩展下形成了闽西地域的湿润与烟岚之境8何加林:著名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主任梁明兄之山水以泼墨见长,淋漓挥洒,云烟扑面,笔墨松秀,五彩幻化,大有不尽醉意死不休之感。

其所作山水常有巨制,气势磅砣,色彩斑斓因以闽西民居为蓝本,情感真切,生活气息浓郁,实可嘉也9林容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闽西山水苍润朴茂,土楼建筑和客家生活形态更是积淀了闽西独具特色的历史和人文景观,梁明兄生于斯长于斯,创作亦根植于这片厚土。

近年以泼墨泼色之法造就磅礴恢弘巨制,表现土楼的沧桑与浑厚,表现闽西大地的氤氳与葱郁,笔墨不失传统方法亦见新思情境,源自生活气象直出胸臆故所作才情并茂,令人驰目聘怀,叹为观止

圖兰·博物館(藝術中心)地址:北京市海澱區西三環北路72號郵編:100048電話:(010) 88569598. 88569698傳真:(010) 88569698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