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文关怀案例(新闻报道人文关怀案例)奔走相告
打印完准考证就抓紧来复习吧!!
自今天起,考研准考证就可以打印了,这也意味着距离考研越来越近啦!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同学们一定要稳住心态,继续向前冲哦!今天,真经为大家准备了2020十大新闻伦理事件及其理论分析新闻伦理(Journalism ethics),是指媒体及媒体工作者出于自律的需求而订定的成文或不成文规范。
该内容在往年的真题中频频出现,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话不多说,上干货!双黄连事件(1.31)+事件概括
2020年1月31日,微博“新华视点”发布记者董瑞丰撰写的新闻,称“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随后,该消息便迅速传播,《环球时报》《新京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官方微博进行转发,“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也很快登顶微博热搜。
一夜之间,各大药店包括电商平台的双黄连药品被抢购一空,甚至连“双黄连月饼”也不能幸免2月1日一早,这家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发声:“抑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并主持了“请勿抢购、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的微博话题。
微信公众号“腾讯医典”发出了“尚无证据双黄连可防新冠肺炎病毒”的帖子,“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团队也紧急辟谣
+理论分析
该事件是2020年初非常重要的新闻伦理事件,其中涉及谣言传播、事实核查、舆情预判等重要考点谣言是指没有相应的事实基础,却被捏造出来并通过一定手段推动传播的言论疫情的突发性、未知性本就引起公众的恐慌,而信息的不对称,更是催生出各类谣言。
在“双黄连”事件中,主流媒体在没有进行深入事实核查的基础上散播谣言,使得“信息疫情”不断扩大,各类猜测、传闻、谣言、阴谋论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发酵而政府和媒体也因忙于辟谣和解释,失去了舆论引导的先机事实核查包含两种意思:第一是在新闻作品发布前,对其中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评估。
第二是由博客或媒体组织在新闻已经发布之后对其真实性所进行的调查核实,并将结果公布于众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的真实准确比速度更为重要,疫情中公众对特效药物研发等信息格外关注,这也就意味着一旦此类信息发布就会成为关注的焦点。
而对于这类专业化程度极高的科研领域的报道,尽管媒体记者并非科研人员,但至少可以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进行多方求证,要做到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舆情既可以是公开表达的民意,也可以是未得到公开表达的民意舆情预判是后真相时代降低社会风险的重要措施。
在“双黄连”事件中,主流媒体“新华视点”最先设置议题然而在面对国内疫情正严重和公众恐慌情绪正高峰的情况下,不论双黄连口服液对抑制新冠病毒是否有效,作为主流媒体,都在发布之前应做好充分调研和舆情预判,警惕这一消息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以促进舆论场的稳定有序和全社会的安定团结。
李文亮事件(2月)+事件概括
李文亮医生在2020年2月1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2月7日凌晨因抢救无效死亡在对李文亮医生住院的采访中,媒体通过“插管呼吸,无法说话”、“他表情痛苦,上气不接下气,面色紫绀”等描述,将李文亮医生的病情赤裸裸地曝光在公众面前。
李文亮医生去世后,其父母及怀孕的妻子又接到轰炸式的采访,要求谈其感想+理论分析
该事件是新闻报道人文关怀缺失的典型案例人文关怀指的是在实践工作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人的精神生活与个体命运的关怀它既是当前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过程之中的核心内容,也是对于广大新闻编辑工作者的要求。
记者在对李文亮医生及其家人的采访报道中,没有注意对其隐私的保护,负面舆论和人们的持续围观对李文亮医生和其家人造成了二次伤害在大众娱乐化的当下,媒体过度消费受众的现象愈加严重媒体消费受害者苦难的行为,使得新闻报道对象及其家属承受着来自外界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
87岁老人为抗疫捐出20万(2.10)+事件概括
2020年2月10日,“87岁老人为抗疫捐出20万”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一位名叫倪素英的独居老人,把自己辛辛苦苦30余年攒下的20余万元全部捐了出来,用来支援疫情防控老太太的善良固然令人感动,但她捐出来的有可能是她一分一分攒下的养老钱。
当地媒体把老太太的事迹包装成所谓的“主旋律正能量感动中国2020”,铺天盖地发通讯稿大肆宣传
+理论分析
在该事件中,报道内容过度煽情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中,应积极传播正能量,鼓舞人心,但如果把握不好尺度,就会过度煽情从大众的反馈来看,人们对这种煽情不仅不会感到共鸣,反而会觉得无力和悲哀,更多的是担心老人捐款后如何生活。
因此,如果在新闻报道中过分渲染情绪,反而会触及新闻伦理问题,引发公众的心理不适甚至不满疫情期间的女性报道(2月)+事件概括
此次疫情中,女性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特别是医生和护士群体,为防疫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同时,各大媒体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似乎都一味地过分强调了“女”而忽略了对她们的平等与尊重,例如2月8日,媒体报道怀孕九个月的武汉女护士依旧战斗在疫情第一线;2月12日,媒体报道武汉一名女护士在流产10天后重返一线工作岗位;2月15日,媒体报道15名女护士在出征仪式上被集体剃去长发;2月初,媒体报道一线女性医护人员缺少卫生巾,如此等等。
+理论分析
该事件涉及到媒体在对女性进行报道的伦理问题一方面,女性报道中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化和物化,使得她们常常带有“孕妇”“妻子”等性别身份,而作为“劳动者”的身份却被媒体和大众忽略,女性似乎称为一种被物化的宣传工具。
从集体剃去长发到卫生巾需求,女性在报道中已毫无尊重和平等可言另一方面,媒体为烘托英雄主义姿态,忽略了人文关怀某些对于女性的报道非但没有激起受众的共鸣,反而引发质疑甚至反感,大家认为这样的报道是作秀和形式主义。
财新《高管性侵养女事件疑云》(4.12)+事件概括
2020年4月12日,财新网官方微博发布一篇《高管性侵养女事件疑云》的相关报道,报道采访不充分,行文存在偏颇之处,称“女孩在多地多次报警称未成年时造跨国企业高管性侵,警方均未立案,高管称双方是恋爱关系这更像是一个自小缺少关爱的女孩向养父寻求安全感的故事。
”该报道一经发出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微博话题#财新网道歉#引发3.9亿人次阅读4月13日晚间,财新网发布公开道歉声明
+理论分析
该事件涉及偏听单一信源、媒介审判等问题信源单一的稿件在新闻报道中较为常见,但需注意的是这种单一信源应当具有高度权威性和公信力,例如新闻发布会、报告等在深度报道中,若听信一面之词,必定会误导受众,使之产生错误的理解。
财新网在该报道中,把事件的当事人之一鲍毓明作为主要信源,而受害者“兰儿”及其母亲几乎不见踪影,文章中以“拒绝采访”回应这使不少网友看完报道后觉得财新网有为鲍毓明洗脱罪名的嫌疑同时该报道中存在过多的匿名信源,如常见的“据悉”“据了解”“消息人士”“志愿者”等,这些匿名信源的真实性有待核实。
媒介审判是指新闻媒体有意无意代替司法部门对事件定性,对案件定罪、定刑,从而有意无意干扰了司法正义、司法独立和法定程序财新网《高管性侵养女案疑云》一文的导语中称,“这更像是一个自小缺少关爱的女孩向‘养父’寻求安全感的故事”。
记者虽未直接表示对案件的看法,但通过“寻求安全感”“缺少关爱”等词语预设了情感态度,表达了自己的价值判断 弗洛伊德事件(5.25)+事件概括
美国当地时间5月25日,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被警察按在地上不久后弗洛伊德疑似昏迷被送往医院,最终身亡最初,警方公布尸检报告称弗洛伊德死于心脏病和体内潜在的毒物美国当地时间6月1日,美国法医办公室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弗洛伊德的死是由于“执法人员制服、禁制和压迫颈部并发的心脏骤停。
”
+理论分析
该事件是本年度国际新闻反转的典型案例,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引发了极大的关注新闻反转是指媒体发布的新闻事实或观点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公众的质疑和事实的更正,从而与原初新闻大相径庭,新闻事实或观点转向相反方向的动态过程。
从实质上来讲,反转新闻其实是由失实报道引发的一种新闻现象,他缺乏新闻的真实性该事件的特殊之处在于受害者是一位黑人,引发了公众对于种族歧视的相关讨论,进一步引发了“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女教师体罚事件(5.31)。
+事件概括
2020年5月30日,广州某学校一家长发布微博称自己的女儿被教师刘某体罚,并在微博上晒出了带血的校服、打码的孩子照片等,这起疑似教师体罚小学生的事件很快就冲上了热搜,网民的愤怒情绪瞬间被点燃31日,广州白云公安发布警方通报,称发帖人承认自己为扩大影响编造谎言,展示的带血衣物实际上是化妆品和水,目前孩子精神状况良好。
+理论分析
该事件是本年度国内新闻反转的典型事件反转新闻具有话题性强、传播速度快、反转时间缩短、事件真相出乎意料的特点在该事件中,存在新闻失实、侵犯权利、导向失控等伦理问题首先,家长在微博上发布的内容是不真实的;其次,女教师刘某的隐私权、名誉权等都受到了损害;最后,后真相时代舆论对女教师的口诛笔伐体现出了明显的导向失控。
本年度其他新闻反转事件:罗冠军性侵事件,杭州女子失踪案件,“最美援鄂女护士”身份造假事件等 抗洪救灾中“鸳鸯锅”等报道(7月)+事件概括
2020年7月5日,在武汉暴雨尚未停止,抗洪救灾任务艰巨的危急时刻,有媒体将武汉暴雨间隙的自然景象称为“云海蒸腾如仙境”7月12日,在长沙市开福区欣彤路湘江与浏阳河的交汇处,出现了靠近浏阳河一侧的河水浑浊,而湘江一侧水流较清的场景。
在航拍显示下,两条河流颜色“泾渭分明”,一些媒体将其解读为“鸳鸯锅”
+理论分析
上述报道涉及到了过度娱乐化、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面对灾难,媒体的首要责任是传递防灾、避灾、救灾的信息而“鸳鸯锅”“云海蒸腾如仙境”等报道,为了引起受众注意,拿灾难调侃、吐槽、戏谑,使报道的泛娱乐化倾向明显。
一面是失去亲人、家园的无助农民,一面是创作恶搞段子迎合受众、提高点击量和关注度的媒体,两者的鲜明对比,只能让悲者更悲这些报道只顾追求娱乐价值而忽略了新闻价值,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造成新闻严谨性和人文主义关怀的缺失。
襄汾饭店过寿老人下跪道歉(8.29)+事件概括
2020年8月29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一饭店发生坍塌事故,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后,齐鲁晚报刊发相关报道,全面介绍党委政府组织救援和当地群众自救的情况30日,齐鲁晚报微博发布短视频“襄汾饭店过寿老人下跪道歉:很内疚”,有极个别自媒体发文章称齐鲁晚报记者“诱导老人下跪”,引发舆情。
31日上午,微信公众号“鱼眼观察”发布“这家山东媒体犯了众怒”一文,指责齐鲁晚报“吃人血馒头”“没有底线”等同日,齐鲁晚报成立专责调查组,证实:齐鲁晚报记者在采访中不存在违背职业道德规范的行为,“诱导老人下跪”等指责为极个别自媒体捏造事实、恶意造谣。
+理论分析
在该事件中,所涉及的两个媒体(齐鲁晚报,鱼眼观察)都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新闻伦理对于齐鲁晚报而言,该媒体虽然没有诱导老人下跪,但其报道缺失了人文主义关怀报道采用短视频这一信息含量少,现场感强的媒介形式,没有同期声等背景解说,无法展现事件的来龙去脉,而是直接聚焦老人下跪痛哭的一瞬间,使得读者在共情心理下感到不适。
而齐鲁晚报作为主流媒体,如果不能激发正确的导向,高流量也不过是虚晃的泡沫,甚至会招来公众的质疑,导致舆论失焦对于“鱼眼观察”这一自媒体来说,在没有进行仔细事实核查的前提下散布谣言,不仅违反了新闻客观真实的原则,让齐鲁晚报承受了不白之冤,而且也使得社会讨论愈演愈烈,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人工智能相关事件+事件概括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AI换脸软件ZAO可免费使用并修改用户肖像,Facebook等社交软件随意泄露用户隐私等事件频发,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理论分析
上述事件主要涉及人工智能时代权利侵犯等问题ZAO侵犯肖像权,Facebook泄露隐私等事件,与“圆形监狱”理论的核心要义高度契合,“圆形监狱”最初是一个建筑学理论,后经历了福柯等人的发展,认为社会性的监视是规训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使社会变成了数字化的“圆形监狱”,受众各项权利被侵犯的风险日益增加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报道还可能延续媒介审判、新闻失实等现象,导致新闻传播的二次失范和次生失范问题最后以上就是我们为大家整理的新闻伦理事件及理论分析啦,希望大家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素材库。
加油考研人!参考文献:[1]吴航行,赵修茗.论武汉疫情事件新闻报道中人文精神的阙失与重构[J].新闻传播,2020(21):29-31.[2]曹瑞琪.公共卫生事件中科技新闻报道伦理失范探析——以新冠肺炎疫情中“双黄连”相关报道为例[J].新闻传播,2020(17):19-20.
[3]朱珊珊.从疫情中“双黄连事件”等舆情反转 看新闻专业性在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广播,2020(04):54-58.[4]孙琳黎,鲁冰花.未成年人性侵案深度报道的失范研究——以鲍毓明涉嫌性侵案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1):59-60.
[5]韩瑞娜. 社交媒体时代如何遵守新闻规范?——对上海踩踏事故关于遇难学生报道伦理争议的反思[J].中国记者,2015(03):40-42[6]https://mp.weixin.qq.com/s/igbwnMIxDUYewji_JtxDjw:“鸳鸯锅”、“云海蒸腾如仙境”……泛娱乐化洪灾,忽视了灾难报道的边界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医院人文关怀案例(新闻报道人文关怀案例)奔走相告
打印完准考证就抓紧来复习吧!!
-
医院人文关怀案例(新闻报道人文关怀案例)不看后悔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不少人休假放松,然而对济南医院的护士来说,却一如平常的忙碌。伴随着她们的脚步,“互联网+延伸护理”服务让…
- 护理人文关怀小故事(护理人文关怀小故事妇科)深度揭秘
- 护理人文关怀小故事(护理人文关怀小故事泌尿外科)干货满满
- 护理人文关怀小故事(护理人文关怀小故事泌尿外科)学会了吗
- 护理人文关怀小故事(护理人文关怀小故事简短50字)全程干货
- 护理人文关怀小故事(护理人文关怀小故事消化内科)奔走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