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情怀经典句子(关于人文情怀的结构句子)这都可以?
如题。
2018年10月11日,我到学校接儿子回家,发现三年级开始学习写日记九岁,是开启作文的时候看到一些孩子写日记,提笔才写一行就不知道怎么往下写了,心里有些怅然想到自己上学的时候,初中才开始写日记,后来也缺少专业的训练,完全是在工作中边写边摸索,正因如此,才有深刻的体会。
儿子很快到三年级,作文是他们的必修课,现在有必要将自己的体会整理出来孩子作文,要有一定的基础,这个基础需从小时候开始积累要有足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不然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要有一定的知识面和阅读量,知道如何摆布结构,掌握基本文体,否则不知道如何开头、充实内容和利索结尾等。
要学会讲述生活,把生活中所见所闻讲清楚,再转化为文字,就是很好的日记有些学生反映,日记每天必须写一篇,他们压力很大我的看法是,文章在精不在多变日记为周记,每周写一篇,努力写成精品,效果远比日记好
识字是作文的基础我上学时,一方面受方言的影响,发声不够标准,不会说普通话,交流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识字局限于语文书,遇到生僻字、多音字时,通常根据偏傍部首猜测,闹了不少笑话把字认准、说普通话,不重蹈我的覆辙,是我对儿子的愿望,这需要从现在开始努力。
识字首选《千字文》让孩子严格按照拼音朗读,朗读的次数多了,就能牢记在心在朗读的基础上,不忘组词,能组成成语的尽量组成成语儿子上大四班时,开始接触《千字文》,历时一年多时间,识字量有了积累,现在能够通读相关文章,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陪孩子读《千字文》,是一件有趣的事情第一,每个汉字都有寓意比如,“天”即人的头顶有个东西,这就是“天”;“水”与“火”是自然现实的直观描述,家里着“火”就成了“灾”其二,《千字文》里面故事多比如,“起剪颇牧,用兵最精”,讲的是我国历史上四个有名的军事家;“恬笔伦纸、钧巧任钓”,讲的是我国历史上几个发明家的故事。
把这些故事讲出来,给孩子能留下朦胧的记忆,开启学习的心智第三,《千字文》诠释了中国文化比如,“孝当竭力,忠则尽命”,讲了中国的忠孝文化;“祸因恶积,福缘善庆”,讲了中国的佛教文化同时,《千字文》与地理常识有关。
比如,“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和“九州禹迹,百郡秦并”等总之,陪孩子读《千字文》及其他书籍,因时因地讲故事,拓展孩子发散性思维,积累必要的文史知识
孩子作文之前,必须读相关书籍,其中以《古文观止》为本,辅之“五经”,兼国内外经典文章《古文观止》收录了中国历代优秀散文,作者皆精通易学,其胸襟、气象、思想、观点、笔法等都有可借鉴之处,具有“面”的作用,有利于培育孩子的格局。
“五经”等文章,作者自成一家之言,思想体系完备,写法各具风格,具有“点”的效应,有利于孩子养成系统思维国内外经典名著兼情、理、法之长,且经过岁月的检验,多读提升文学素养读书之法,要有代入感,即把自己当成作者,感受写作的时代背景、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体察作者用心良苦。
特别是读史,更要有代入感,不仅看历史故事、知人事更替,还要想到如果你是历史人物,该怎么样、会怎么做?只有这样,读书的效果才能有效发挥,做到开卷有益除此之外,读书宜动笔,抄名言佳句、记所感所得孩提时期的记忆力非常好,受阅历有限的影响,不能充分理解、运用的机会少,但所学知识会根植在潜意识,步入社会后,在特定的情景下,自然会浮出水面,成为思考的模式、作文的灵感。
具体包括:名篇佳作50篇,用于掌握立论、笔法、意境、气象、胸襟等;名言警句100条,用于增长文采、画龙点睛、增强文章说服力等;成语典故200个,用于文字修饰、语气表达,增强文章鲜活性作文时,活学活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影响孩子害怕作文有两个关键因素,畏难情绪和低成就感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将产生负面影响,消磨孩子作文的兴趣作文是由浅入深的过程,起初目标低一点,能够轻松完成,不让孩子感受到难度;充分肯定孩子每次取得的进步,哪怕是一丁点儿,都及时肯定。
将电子文本转换成作品集,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学习园地刊登、纸质刊物发表等方式提升成就感和认同感按照作文的规律,每个人都要经历疲劳期、困惑性和艰难期,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才能突破“瓶颈”“瓶颈”突破后,犹如历经千辛万苦登上山顶,眼前一片光明,心胸自然开阔,文思如泉涌,随便写都能自成体系。
到了这个时候,声望有了、市场有了,还能转化成生产力,价值就自然体现出来清代乾隆年间,有一个叫孙洙的人,他利用业余时间整理出《唐诗三百首》,序言是这样写的:“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
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唐诗,意境之辽远,行笔之洗练,韵律之优美,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等名言佳句,拓展了中国人精神触角,丰富了人们的内心世界,是难得的极品。
对孩子而言,应当趁年纪小、记忆力好的时候多读,形成中国人独有的家国情怀历史上像孙洙这样有情怀的人很多,如开创黄梅剧的谭论、著《资治通鉴》的司马迁等,他们在工作之余拓展爱好,用文字记录心路历程,书写了人生的华章。
每个人都要有家国情怀,除了工作之外,还有兴趣和爱好,用文字为自己留下方寸历史
孩子初次作文,有四个步骤,需要在父母的陪同下依次完成第一步,陪同观察事物从方位、色泽、外形观察物品,具体化、精细化、形象化;按逻辑顺序讲述活动,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以及做的目的意义是什么,按照顺序梳理清楚。
第二步,陪同孩子讲述让孩子口述物品的特征,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孩子讲述、父母引导,一次说不清两次来,两次说不清三次来,慢慢地孩子能用语言将事物说清楚这是一个有趣味的过程,时间可以长一点,一周不算短、一月不算长。
第三步,陪同孩子书写购买一支录音笔,把讲述的内容录下来,再转化成文字类似的过程不宜频繁,不必天天写,但每次都要做成精品第四步,陪孩子融入将基础性文稿与孩子所思所感相结合,融入独特感受,同时将积累的成语、诗词、名言、佳句、典故嵌入其中,增加文采。
这一过程,关键是父母陪同,与孩子有效互动,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学习作文与一个人的家庭环境、成长地域、生活接触有很大关系安康市山大沟深,人负重有余、格局不足,这是影响写作的因素其一,安康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很难从历史文化、社会发展、文化自然中把握自我定位,文章缺少根基。
其二,安康地处秦、楚、川交界,各种地方文化相互交织,缺少主流文化,缺少系统思维,思想是零乱的其三,安康经济不发达,人要生存,注重现实利益,为自己考虑得多、为他人考虑得少,不得志时卑微自虐、得志时得意忘形。
其四,安康文化氛围不浓厚,好多家庭不读书,即使有读书的,未必是真读,而是为了装点门面改变这种状态,需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只能慢慢地去努力陪孩子读经典,带孩子走出去,看名山大川,知历史人物,可选择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各一张、地球仪一个,让孩子多看看,知道世界有多大,形成“掌中世界”,慢慢拓展人生格局,为作文奠定必要的基础。
写好文章要有大气象作文如做人,人正且文正有敬重生命、敬畏自然、为国献身的情怀,才能写好文章情怀养成了,胸中格局大了,文章的力道就出来了分析历代优秀的文章,作者都有敬畏天地的大情怀、大责任、大气象写《出师表》的诸葛亮、写《短歌行》的曹操、写《岳阳楼记》的范仲淹、写《论持久战》的毛泽东等,都是有光明气象的伟人。
宋代李清照,尽管是一女流,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何尝不是好文章!培养孩子作文,当从培养情怀开始,说有道理的话、写管用的文章,实现做人与做文相统一写好文章要研究问题我们写文章,最大难题是不知道写什么,孩子作文也是如此,胸中有、笔下无,思绪杂乱无章,原因是没有把问题研究透彻。
对孩子而言,是把事情按一定逻辑说清楚,并转化成文字,让人明白对成人而言,是把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研究透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辅之必要的文采,让人信服孩子能把事情说楚清,就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长大独立思考,就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引起读者的心里共鸣。
写好文章要解决问题作文不能风花雪夜、聊以自慰,而是直面现实、解决问题,通过思想触动和人文情怀发人深省、转变态度、坚定行为,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李斯的《谏逐客书》、贾谊的《治安策》、曾国藩的《拟选聪颖子弟赴泰西各国肄业折》等文章,之所以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是因为为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把道理说清楚,让人心服口服,心理上认同,如曹丕的《奉孔子诏》、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等,均解决了重大社会问题把办法找准,约定成俗、定纷止争,有适用性和复制性,人们乐意接受引导孩子作文,必须立足现实问题的解决,避免为了作文而作文,写一些无关痛痒、言之无物的空话。
写好文章要有韵律美韵律美,语法修辞是基本功,要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绣花功夫李庆荣编写的《实用语法修辞》,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教材,他用通俗易读的语言,把语法修辞的要点讲得简洁明了,让人一看就懂,适合孩子阅读。
万变不离其宗,文章自有源头,细读深研“十三经”,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张驰皆在自然中经典深奥难懂,但大道至简,一些大师将经典与生活相结合,解读通俗易读,为学习提供了范本比如,曾仕强对《易经》的解读,即《易经的智慧》,论述了人与自然、自我、家庭、社会的关系,是作文最基本的遵循。
除了读书积累外,还要精学现代汉语,掌握行文规则,使语言准确规范,避免错别字和病句出现学习现代汉语途径有两种,一是在学校听老师讲述,若遇到专业的老师,可系统地学习,这是人生的幸事二是对写作有兴趣的人,有意识地自学,下苦功夫学精学透。
纵观在文章有建树的,莫不以自学为主,并实践中提高文章首先是立意,要点有三其一,出于公心《礼记》有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只有出于公心,说大多数人关心的事、为大家谋取长远利益,才能立得住足、服得了众,才能影响人和改变人。
一些人写文章,不是为大家谋取长远利益,而是为个人或者少数人谋取私利,甚至伤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尽管理由冠冕堂皇,实则经不起推敲,更经不起事实的检验其二,通透贴切文章最忌语焉不详,事情说不清、道理讲不透、办法不管用,话没有说到读者心坎上。
出现这样的问题,文章无论长短、言辞多么优美,皆是败笔其三,为对事不对人写作的人或者喜欢写作的人,大多轻狂散漫、自以为是、语言尖刻、敝帚自珍等,这是难以克服的通病作者要有意识地克服,谦虚谨慎,绝不自以为是。
不对他人评头论足,是作者不可逾越的底线,否则是行文之败、取祸之道
文章构架有自身的规律,即无一不立、无二不匀、无三不稳、无四不正、无五不立,无六不体所谓“无一不立”,是指每篇文章无论长短,只有一个中心意思,如长篇巨制《三国演义》,讲的“天下大势,久合必分、久分必合”,演义故事很精彩、人物形象很丰满,但都是为中心服务的。
脱离了中心,内容总是散的,让读者看不出作者想说什么所谓“无二不匀”,是指修辞上的灵活运用和气势上的宕荡起伏,如“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等修辞常存阴阳之道,气势多有升降之感,一阴一阳相互包容、相互依存,体现了文字的和谐美。
所谓“无三不稳”,即一篇文章用三个层次说,一段用三个复句说,一个复句用三个分句说,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人们常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段式”,这与中国文化“天地人”有关,也与“事不过三”的习俗有关,是中国式思维的具体体现。
所谓“无四不正”,即把一个事情讲清楚,用四个部分就够了;解决某一个问题,用四条措施即能抓住关键,过少则无力、过多则繁琐,均不能恰到好处所谓“无五不力”,要把文章的力道显示出来,一般从五个方面布局谋篇这是一个既形象而有趣的现象,五个指头捏在一起形成拳头,金木水火土五行相连似方近圆,文章也是如此。
所谓“无六不体”,从六个方面说一个事情,就是一个独立的体系,相当周密完整,形成了严密的系统思维当然,部分文章写了多个问题、一个本书有十几个章节,但都不会跳出“总分式”“总分附”等结构为什么会这样?文章与自然融为一体,是文化承传和思维模式的必然结果,人们很难突破这个思维定式。
真正能突破的,将是一代宗师,五百年不遇作文之道源于自然,把文章放在到自然去观察、用易道去解读、用心灵去体悟,奥妙尽在其中作文有五大败笔,需要有意识地克服,才能不断地提高综合素养一为立意不正作文要亮明观点,反映作者的见识,表达某种见解。
个人的思想和观点,源于对优秀文化的学习领悟和社会实践,是文化、经验、感悟深度融合作者观点不正,既有对经典文化学习不够的原因,没有抓住文化的总源头;也有社会实践不丰富的原因,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还有性格偏执的原因,语言表达让人难以接受。
解决的办法是,系统学习“十三经”等优秀文化,丰富生活实践并保持独立思考,语言朴实中和雅正二是见事不明作文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即围绕具体事物、现象、问题展开分析,把来龙去脉说清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让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见事不明的原因是,对问题研究不透、看得不准、表达不全,话没有说到点子上解决的办法是,把问题研究透,问题研究透,道理自然明,写出的文章才能服众三是方法不对作文是为了解决问题,方向方法至关重要,没有明确的方向、正确的方法,就缺少操作性,解决不了问题。
同时,错误的方向方法,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特别是政务公文尤其需注意解决这个问题,是在实践中寻找办法,抓住关键问题,增强方法的操作性和连续性,推动问题有序解决四是用词不准文章由段落组成,段落由句子组成,句子由词语组成,用词不准必然影响行文效果。
在具体实践中,错字、别字难以避免,用语错误产生歧义,影响整体效果解决的办法是,准确掌握每个字词的用意和语境,反复推敲修改,确保用语的精准性和鲜活性五是语句不顺语句不顺既有句子的不顺,也有结构的不顺,前者表现在文字咬口、郁而不畅,后者表现在用语重复、话没说全等。
解决的办法是,先站在全局的角度看文章结构,把重复的话全部删除;再反复朗读,直至流畅通顺为止
文章有长短,其辩证关系是:长文章是短文章的基础,短文章是长文章的目标意思是,文章越短越好,但是写好短文章,必须先写长文章;写长文章只是练习的一种方式,根本目标是写短文章引导孩子作文时,基本功是把短文章写长,即围绕一个点,不断地进行充实,使“短”文章慢慢地变长。
比如,写“竹子”,可先从形态写起,继之充实特性、起源、用途、文化以及对人类的影响,期间充分发掘生活体验和运用历史典故,同时将逻辑、层次、结构融入其中,从五十字到二百字、到一千字、到一万字、到十万字按照惯例,评论一千五百字、讲话五千字、演讲一万字、论文五万字,十万字可以出一本书,坐实某领域。
对孩子而言,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外,宜选一个素材,坚持写下去,不断拓展字数,上学期间至十万字,仅此一点,可把写作所需要的知识学完用到常言道,一通百通,长文章写好后,其他文章信手拈来完成十万字,并不代表是终点,而是将十万字缩短,把多余的、无关紧要的、与主题无关的话全部删除,剩余的全是精华,是触动心灵的精品。
经过如此磨砺,后来写文章想长则长、想短则短,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达到行云流水的境界从另外角度看,将一个“点”写十万字,不是专家也是专家了,期间或许有不求而至的收获作文与驾驶,是生活的技能,通过学习实践掌握,然而驾驶者众、作文者少,原因何在?驾驶者劳力,与人方便、与已方便;作文者劳心,见识有远近,自己看尚可,别人看未可。
相比之下,驾驶更能带来获得感,只是持久性无法与作文相比看到很多优秀的人物,他们把功夫下在平时,坚持写日记,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作为自我教育的方式,不知不觉形成浩瀚,成为重要的文史资料谭纶的《军事条例类考》、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吴汝伦《深州风土记》等文章,都是于无声处见功夫,日积月累而成。
现在读书他们的文章,不仅了解到当时社会形态,还能感受到古人对人生、家庭、国家和自然的思考,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也有写东西的,他们不是记录自己、而是评论别人,为了维持生计而已不敢记录自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内心的算计太多、龌龊的想法太多,既不敢自我面对,更不敢示之以人,写在纸上的可能性更小。
诚然,普天之下,大多数人是凡夫俗子,都是为了生计而奔波、都会计较鸡毛蒜皮,不能严格要求
文章结构要匀称,体现韵律美和谐美,给人舒适感和美感每篇文章都有最重要的部分,要集中精力写好,对立意立论、语言组合、句式排列、结构章法等反复推敲,使之成为全篇文章的核心标准写其他部分时,自觉向标准看齐,该压缩的压缩、该充实的充实,写出来的文章结构匀称,整齐美观。
孩子从毕业到参加工作,期间会经历多场次考试,作文是其中之一,要做到胸有成竹从实际情况看,一些学生对文章缺少整体把握,往往是写到一半时,感觉没有内容写了,留有“空白”;或者篇幅占满了,该说的话却没有说完,这些败笔会对考试产生致命影响。
克服这类问题,需要从宏观上把握文章构架,一篇文章说几层次意思,一层意思说到何处为止,如何承转启合,都要心中有数,做到收放自如、恰到好处除此之外,必须保持足够的手写能力,避免因写字速度太慢影响作文的完成,由于电脑普及,在这方面吃亏的多,要高度重视。
《文心雕龙》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一篇好文章,立意触动人心,段落结构紧密,句子生动活泼,字词准确无误。
立意触动人心,用自己独一无二的经验感悟,说出大家共同的心声,这种心声的源头又与民族原本文化一脉相承段落结构紧密,段落与段落要么是并列关系、要么是递进关系,绝不能彼此交融,相互“打架”句子生动活泼,如行云流水一样和谐自然,行云看似变化多端,实则连绵不断;流水或激昂奋进、或轻缓舒坦,因地制宜。
字词准确无误,每个意思最佳的表达只有一个,否则会产生歧义,或者让人无舒适感通观全篇,有些字词放在一句一段可以,放在全篇不可以,要站在全篇的角度考虑,让字服从句、句服从段、段服从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文章以朗诵为要,朗诵以切己体察为要。
凡是自己的文章,不防反复朗诵,身临其境的代入,体察其中的不足,做到人文一体同时,朗读可以发现用字是否准确、语句是否流畅、思想是否纯正、结构是否匀称,发现问题及时修改根据实践经验,写一篇文章至少朗读三次,一般性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一篇文章当时感觉满意,但过一段时间再读,又会发现很多问题,再改又是一个新的气象。
附:竹子的意象我的老家紫阳县和我居住的小区门前,有很多刚劲挺拔、郁郁葱葱的竹子我们的学校里,也有无数的竹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自我从出生那天起,竹子就伴随着我成长竹子一年四季都是绿的,每当看到他,我就想起了春天,大地也是绿绿的,充满了片片生机。
竹子长得很高很直,直耸云端,像灯塔、像标杆、像路标竹子还有一个意象,大雪飘落时,他弯下了腰,俯察大地;冰雪消融时,他抬起了头,仰望星空中国人特别喜欢竹子,写了很多的诗赞美他,我最喜欢清代诗人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标签:
- 编辑:
- 相关文章
-
人文情怀经典句子(关于人文情怀的结构句子)这都可以?
如题。
-
人文情怀经典句子(关于人文情怀的结构句子)这都可以?
我在江州寻找诗里的白居易,江西九江有一条龙开河路,每到夜里人声鼎沸。而在1,300年前的某个深夜,那时候江水浩渺,白居易就在这相逢了…
- 人文情怀经典句子(人文情怀的励志句子)燃爆了
- 人文情怀经典句子(人文情怀的励志句子)一篇读懂
- 人文情怀经典句子(彰显人文情怀的句子)越早知道越好
- 人文情怀经典句子(小院情怀经典句子)这样也行?
- 悟空传经典语录(悟空传经典语录我要这天)太疯狂了